哪个王朝建立江山最容易,哪个又最难,为什么?

来一起探讨一下王朝创立基业的难易程度吧!

建立江山最容易的王朝:晋朝。

建立江山最艰难的王朝:明朝。

晋朝分为西东两晋,其实这两个王朝不分伯仲,建立江山的过程都比较容易。相对来说东晋更胜一筹,几乎就是躺赢。

一、别以为每个人躺平的结果都一样。

第一,躺平1.0时代,司马睿不参与八王之乱。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你努力一生到达的地方,或许就是别人的出生地。的确还真的是这样,如果历代王朝来看看东晋的创建历史,估计都得拍大腿骂娘。

为啥?因为人家都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建立了帝国王朝,你司马睿倒好,啥玩意儿也不做,稳稳当当地就成了开国之君。难道是躺平的姿势很特别吗?

你别说,在西晋末年,啥玩意儿也不做,偏偏就是最好的。西晋王朝自从第一代皇帝司马炎挂了以后,那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智商有点小低,完全镇不住场子,他媳妇儿贾南风倒是很会来事儿,结果被司马家那帮叔伯兄弟们一顿胖揍给灭了。

自此司马家的这帮叔伯兄弟们,互相开始不服气。究竟谁来坐庄?这事儿不好下结论,那就打一架好了?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八王之乱就这么开始了。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等一堆司马家的王爷们,各自拥兵轮流夺取政权,结果把彼此打了个稀巴烂。

那么司马睿当时在干嘛呢?自然是躺平啊!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伷的孙子。所以按道理他是西晋的旁枝派系,不是司马昭、司马炎这一脉的传人。

所以司马睿继承琅琊王的时候,无兵无权,不躺平又能干嘛呢?正是因为躺平的心态,使得司马睿躲过了八王之乱的影响。

第二,躺平2.0时代,司马睿能做皇帝全靠王导、王敦兄弟。

说实话,琅琊国虽然是西晋大国,可是谁也瞧不上司马睿。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家伙一没有兵权,二没有志向,放到民间就是个街溜子,放在皇族之中也就是个墙头草。为此谁也没把司马睿放在心上。

结果等到八王之乱到了尾声的时候,司马睿居然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平东将军,留守下邳。这下子司马睿手里有兵有权了,好机会即将来临。

八王之乱的结果不仅仅是西晋内部发生了混乱,五胡乱华的局面也逐渐形成。好家伙,一大帮套马的汉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带兵南下,司马家这帮王爷们这回傻眼了。

为啥?窝里横我们最强,可让我们对付胡人,不好意思,没那个本事。所以北方大部分地盘都被胡人给占了。

琅琊国也在北方,在这种情况下,王导和王敦兄弟,果断带着司马睿南下建邺,过了长江,那就不是胡人的套马杆能够到的地方咯!

所以说司马睿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大业。王导负责给司马睿管理内政,南方赋税不用交到北方了,那地方税收机构没了,全都送到建邺来就行了!

而王敦则负责帮助司马睿抵御外敌,兵权都握在王敦手里。司马睿在干嘛呢?继续躺平呗?还能咋地?所以就这么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由此可见,防着隔壁老王是有道理的。

东晋王朝的官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是跟老王家沾亲带故的人。此外老王家在南朝还出了8位皇后。这权势几乎超过了司马睿,你说司马睿咋整?继续躺平呗!本来就是捡来的江山,能蹦跶多高呢?

二、朱元璋要多艰难就多艰难。

第一,艰难地活着。

现代人大多都在忧愁一件事儿,那就是早中晚饭该吃点啥,倒不是因为没得吃,而是可选择性太高了,挑花眼了。

我们看看朱重八当年是啥情况,他要是能有口白面馒头吃,那几乎都是含着泪往肚子里塞的。因为朱重八他们家,已经穷到什么都没得吃了!

朱重八的父亲前脚刚饿死,他的大哥也跟着饿死了。没几天功夫,大哥的儿子也饿死了,刚想着要安葬他们,结果朱重八的母亲也被活活饿死了!

我的苍天啊!家里这么穷,为啥还要生这么多孩子?朱重八的老爹朱五四是农民,可他却生了4个儿子,2个女儿,放哪个时代估计都富不起来。

可惜他们家没赶上我们现在的大好时代,否则混口饭吃问题是不大的。结果全家饿死了一大半,主要劳动力都饿死了。无奈之下朱重八只能去做和尚。

为啥要做和尚?因为寺庙里有香火钱可以养活他们,可那两年寺庙的效益似乎也不太好,收支平衡严重被颠覆,无奈之下,朱重八只好走上了要饭之路。

开局一个碗,后面全靠脸皮厚。什么尊严啊,面子啊,在饿肚子的前提下,那都是假大空的东西。你说朱重八难不难?

第二,艰难地创业。

就算是做和尚,朱重八都被其他和尚欺负,要饭只给他划定最穷最容易出乞丐的那条路走。可朱重八当时想着,好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想那么多干啥?

可惜天不遂人愿,参加反抗元朝义军的好友汤和给朱重八写了一封信,结果这封信彻底打破了朱重八对未来的所有构想。

25岁的朱重八,收到了汤和的邀请,让他一起去参军。可是朱重八不怎么识字啊!这封信估摸着是让其他和尚念了一遍后出问题了,有人把他给举报了!本不想惹事儿的朱重八,只好走上了逃亡之路,此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军反元。

参军以后,朱重八也是个基层的士兵,好在他比较聪明,作战又十分勇猛,所以很快被提拔了上来。后来又成了老领导郭子兴的女婿(义女),这回朱元璋(此时已经改名了)算是发达了。

郭子兴挂了以后,他儿子郭天叙也没什么本事,最终红巾军的大权落在了朱元璋手里。你以为朱元璋就一帆风顺了?

当然没有,因为他的实力比较弱小,要想在诸侯纷争的元末生存下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拿下应天以后,东边有张士诚,西边有陈友谅,北边还有元朝。

在夹缝中生存真不好受啊!好在朱元璋吃过了所有人都没吃过的苦,因此他顶住了压力。以20万兵马击败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回头又收拾了张士诚。

在稳定南方的前提下,朱元璋让徐达带兵北伐,最终将元朝赶出了关内。大明朝的建立实在是不容易。从朱元璋25岁当兵开始,一直到40岁登基称帝,朱元璋花了15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其中所吃的苦,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参考资料:《晋书》、《明史》

哪个王朝建立江山最容易,哪个又最难,为什么?

刘邦建立汉朝的江山最难,杨坚建立隋朝最容易了!

为什么呢?

刘邦48岁起义,57岁称帝,期间推翻强大秦朝,战胜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至今“楚河汉界”依旧分明

咱们下象棋的时候,你看见的“楚河汉界”就是刘邦留下来的,几千年的痕迹,至今无法磨灭,可以想见当年金戈铁马,英雄豪杰并起,中原逐鹿的乱世狼烟!

先不说秦朝的强大,咱就谈谈“楚汉相争”吧!

这个楚汉相争到底有多残酷!

据说,刘邦作为最后的胜利者,穷的叮当响呀!连六匹像样马都找不到,要知道刘邦可是大汉天子,这个大汉天子刚刚打下江山的时候,居然穷到这个地步了!

都说“一将成万骨枯”,也没有说战马的情况,事实上刘邦的战马,更加惨不忍睹,汉朝的人口二十年就恢复了,战马的恢复用了60年的时间呢!

汉朝初年,朝廷规定不准随便杀马!养马者有补贴,尽管如此,战马还是非常紧缺的战略物资。

在来说说“楚汉相争”的刘邦,他到底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

彭城一战,刘邦几十万大军烟消云散,几天功夫,汉军就没了,这个楚霸王不喜欢留俘虏,你说残酷不残酷,这就是刀光剑影的战争!

刘邦为了活命,被迫把自己的女儿推下马车,那个年月,面子问题根本谈不上的!

50多岁的刘邦,被29岁的小伙子楚霸王追得到处跑,颜面无存呀!

现在,居然有人说好意思说朱元璋得江山最难,也不看看朱元璋40岁就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了!相比较而已,刘邦40岁的时候,老婆还没有着落呢?

刘邦以一个小老头的年纪,还要亲自打战,艰难险阻,最后战胜了,理所当然是最难的,否则“楚河汉界”的含金量,怎么那么高呢?

刘邦可是亲手打下来的江山,相比较朱元璋,事实上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就已经不用亲自出马了!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血战都是部下们的功劳,就连远征元朝,攻克北京,也跟朱元璋没有多少关系,毕竟朱元璋没有亲自出马了!

不用多说,有上面这些原因,足以证明汉朝江山最难建立了!

杨坚的隋朝最容易,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杨坚几乎没有什么战功,一生一世没有打过什么硬战

杨坚是世家子弟,他的爵位是继承祖辈们的功劳,很年轻就位居高位了!

他的江山基本上就是一种“承接”而已,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最后就比较容易的当了开国皇帝。

史书上说,杨坚是关中高门,弘农杨氏的后裔,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曾经被北魏朝廷任命为武川镇司马。

他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后来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威望日隆。

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而当了皇帝,从此改元“开皇”。

其二、杨坚能够当皇帝,建立隋朝不在于创建基业有多难,而在于他善于治国理政,特别是善于韬光养晦,心理素质非常好

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杨坚任小宫伯,出任为随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在此过程中,他根本谈不上什么艰难困苦,表面上是担任军职,事实上跟领军打战八竿子打不着。

他后来又被调任京城。

据说,他曾经斥候生病的母亲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人们都称他“纯孝”。当时宇文护执掌朝政,非常忌惮杨坚,多次想要谋害他,幸亏有大将军侯伏的保护,才得以幸免遇难。

在此期间,杨坚承袭了其父随国公的爵位。

当年,周武帝还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杨坚更加礼重。

齐王宇文宪,曾挑拨离间地对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我每次见到他,都不觉自失,我怕他不会久居人下,还是要早早地除掉他为好。”

武帝说:"杨坚这个人,只可以作为一个将领呀。"

有一天,内史王轨突然对武帝说:"皇太子赟将来并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坚,像貌有反相。"

武帝非常不高兴了,说:"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

杨坚知道后,从此更加畏惧,行事越来越小心谨慎,以便韬光养晦。

建德四年,杨坚率领水军三万兵马,在河桥之战,大败北齐的军队。

建德五年,杨坚又跟从周武帝亲征,进而平定北齐,他也顺利地加官进爵为“柱国”。

不久,他又与齐王宇文宪一起,在冀州大破齐任城王高湝,因此被封为“定州总管”,很快又转任“亳州总管”。

说白了!满打满算,杨坚打了两年的战,而且是以将军的身份参与战争,又没有先身士卒,冲锋陷阵的记录,估计就是“做做样子”,也算打战了!

578年,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太子宇文赟即位。

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因为是皇后之父,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

不久,杨坚官任大后丞。

据说,当年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

当时,周宣帝制定《刑经圣制》,法令极其严苛。

杨坚因为法令严酷,不是教化约束臣民的好办法,向周宣帝强烈进谏,最后周宣帝还是不听。

与此同时,杨坚的地位和威望日益做大,周宣帝十分忌惮。

当时,周宣帝有四位宠幸的姬妾,与杨丽华一起为皇后,她们相互争宠,相互诋毁对方。

有一次,周宣帝发怒之时,居然对皇后说:“一定要将你家灭族!”

不久,这个皇帝还召杨坚入宫,对左右侍卫说:“只要杨坚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杀了他。”

没想到,杨坚到了宫内,神情和脸色一如往常,于是周宣帝没能杀了他!

其三、杨坚的隋朝,没有强大的外部敌人,面对的都是南方的几个弱小的朝廷

杨坚平定叛乱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奄奄一息的陈朝,以及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面对这些弱小的南方朝廷,杨坚统一天下,确实没有太大的阻力,所以说不管是夺权皇位,还是一统天下,对杨坚来说,谈不上什么!

所以说,相对而言杨坚建立江山最容易了!

再来看看刘邦!

刘邦48岁起义,57岁称帝,期间推翻强大秦朝,战胜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至今“楚河汉界”依旧分明。

589年,48岁的杨坚已经建立隋朝7年了,而且在这一年他统一天下,也就是说在不惑之年就成为皇帝,统一天下也相对容易。

总的来说,刘邦确实是得江山最难的开国皇帝了!

我是@龚柳辉 朋友们!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分享!

哪个王朝建立江山最容易,哪个又最难,为什么?

如果从汉朝开始算,汉高帝刘邦用了三年反秦战争、四年楚汉战争才建立了西汉王朝,然后又用了7年的时间来平定异姓王的叛乱,才算最终稳定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汉光武帝刘秀的情况则与刘邦完全不同,刘秀是先称帝建立政权,然后用了15年时间统一天下,算起来与刘邦建立并巩固政权的时间差不多。

到了东汉末年,从曹操公元189年在陈留起兵,到曹操公元220年去世,再到当年10月曹丕称帝代汉为止,算起来曹操曹丕建立的魏朝取代汉朝用了31年,而且还不是统一天下,只能算三分天下有其一。

西晋代魏的进程则要从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发起高平陵政变开始算,经过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的接力,到司马炎于265年代魏建晋,再到公元280年统一天下,算起来司马氏建立并巩固政权也是用了31年。

西汉地图

东晋、南北朝就不说了,本身就是战乱不断的年代,直到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出身北周贵族,他能笑到最后,可是在北周的政治斗争中生存了很多年,从公元568年杨坚袭承父亲随国公的爵位开始,杨坚就处于北周政治斗争的中心,周宣帝去世后,杨坚联合刘昉、郑译等人伪造诏书,并打击了一系列的政敌,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才在公元581年取代了北周政权,之后又用了7年时间灭亡陈朝,才巩固了隋朝政权。

隋朝之后是唐朝,唐朝是唐高祖李渊建立的,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同时也是前朝的贵族,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于公元617年起兵反隋,第二年李渊就称帝,唐朝的建立类似于东汉的刘秀,都是先称帝,然后再消灭割据势力,唐朝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用了5年时间,总体算起来,唐朝从创业到巩固用了7年时间。

东汉地图

唐朝之后就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之后就是北宋,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算是比较简单就建立了北宋,就是用了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摇身一变就成了皇帝,赵匡胤本来也是后周大将,他属于篡位性质,建立北宋后,赵匡胤又用了14年时间先后灭亡了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统一了整个中国南方。

宋朝结束后就是元朝,元朝的前身就是蒙古帝国,蒙古从1235年开始发动对南宋的战争,直到1279年南宋宰相陆秀夫背着7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才算真正灭亡,元朝灭宋用了44年时间,光是打个襄阳城就用了6年,所以别看南宋弱小,也不是容易对付的。

元朝之后是明朝,元朝末年,25岁的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正式开始反元,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40岁,算起来朱元璋打天下用了15年时间,然后又不断对北元势力进行打击,前后进行了13次北伐,持续了28年时间,才彻底把北元打得不敢南下,算是很不容易了,曾经强大的蒙古骑兵,就被一群农民起义民打得败逃草原。

唐朝地图

明朝之后是清朝,如果从努尔哈赤1616年起兵开始算起,到1635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再到1644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为止,清朝从起兵到入关一共用了28年,这还不包括清朝建立之后,所进行的全国统一战争,比如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也用了8年,清朝从偏安一隅到统一全国,少说也用了三四十年时间,也是极其艰难的。

回顾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兴衰,个人认为最难建立的朝代是秦朝,最容易建立的朝代是宋朝

一、最难建立的朝代:秦朝

虽然秦始皇从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到灭亡六国,只用了十年,但统一六国的的功劳并不全是秦始皇一人的,秦国算是战国七雄中最晚立国的诸侯国,直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成功后,才被封为诸侯。

秦统一六国地图

建国之后的秦国并不强大,而且时刻面临西戎人的武力威胁,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中,秦人不断与西戎人进行战争,又不断进行和亲,直到秦国吞并了所有的戎人,秦国人早期很励志,但由于自身实力不强,他们是没有统一天下的大志,直到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然后又经过了六七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在秦始皇手上完成了统一大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那么秦朝的建立难在哪里呢?

1、持续时间最长

如果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算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秦国用了135年才统一天下,汉朝的政论家贾谊在自己的文章也曾这么说过:

《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再加上秦始皇,一共是六代七位君主的共同努力,才最终统一了天下,这其中但凡出了一位昏君,也不可能在秦始皇手上统一天下,所以这个尤其难得,难得历代君主都为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梦想而努力。

秦始皇

用了135年时间才统一天下的秦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建立难度最大的朝代,没有之一。

2、战争规模最大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其实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大的,因为当时的全民皆兵,战争一开打,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与,男子上战场,女子就运输,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其实也是诸侯国百姓之间的战争,是全方位的对抗。

比如长平之战,双方总参战人数接近一百万人,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秦国几乎把整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送上了战场,再比如秦灭楚之战,同样也是接近一百万规模的大战役,秦国出动军队60万人,再加上负责运输补给的辅助人员,光是秦国的动员人数就超过一百万人,还不说楚国。

如果大规模的战争,一旦失败,后果是灾难性的,秦灭楚之战,第一次出动20万人由李信指挥就被楚国打败,如果第二次的60万人再被打败,秦国别说统一天下,被楚国灭亡都有可能,所以统一战争的难度很大,这还是一个楚国,东方可有六国,秦国是以一灭六,这个难比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统一战争难多了。

秦统一天下战争规模最大

3、融合六国文化,实行真正的大一统最难

战国时期的不同的诸侯国其实是不一样的文化,除此之外,语言、文字、货币、车马统统不一样,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更像是国与国之间的外部战争,同时你会发现,六国极少有投降的事例,即使投降了,过后又会反叛。

比如韩国,他是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诸侯国,但是没多久,韩国贵族又发生了叛乱,再次被平定,因为韩国人起初接受不了秦国的统治,这种反抗是持续不断的,其中最有名的代表就是身为韩国贵族的张良,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还要进行暗杀秦始皇的活动,这就是抗争。

正因为如此,秦统一六国的难度非常大,起初只是军事征伐,后期就会面临各种反抗,包括军事反抗和文化反抗,但是秦始皇在整个天下推行了大一统,把语言、文字、货币、车马都进行了统一,才有了后来大一统的秦朝,也改变了中国历史。

秦始皇实行大一统

所以秦国统一六国实行真正的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最难的,这也是秦朝只存在短短15年的原因之一。

二、最容易建立的朝代:北宋

其实唐朝和北宋的建立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真正比起来,北宋要更容易一些。唐朝虽然建立的时间很短,包括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全部加起来也只有7年时间,但是北宋建立几乎没发生什么像样的战争,直接就是黄袍加身,然后赵匡胤就成为皇帝了。

虽然赵匡胤和司马炎同属篡夺前朝帝位,但司马家族前期用了几十年时间进行专权,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赵匡胤在篡位前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准备,后周世宗柴荣在世时,赵匡胤即使功劳再大,他也是不敢有野心的,直到柴荣去世,赵匡胤才开始有野心,柴荣去世5年,赵匡胤就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了。

为什么说赵匡胤建立的北宋最容易呢?

赵匡胤

1、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几乎没遇到多么强烈的抵抗之力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即刻率军回到都城开封,在开封城内,后周所有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之间想率兵抵抗,但他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自己的军校王彦升杀死。

之后开封城内一片和平,没发生什么战斗就结束了,而文官集团迫于无奈也接受了现实,基本上没有反抗,赵匡胤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开封,然后直接就当了皇帝,几乎没有难度。

2、赵匡胤从策划到称帝的时间非常短。

如果说后周世宗柴宗去世之后,赵匡胤才有的野心,那么赵匡胤真正策划这起陈桥兵变的时间是很短的,也就是说赵匡胤的野心只有不到5年时间,而策划陈桥兵变最多不过几个月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中,赵匡胤就控制了北周局势,改立北宋,所以说是最容易的。

北宋初期地图

3、赵匡胤称帝后进行的平叛战争也比较容易。

赵匡胤称帝后,后周大将之中只有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对,在赵匡胤称帝的当年李筠和李重进均兵败被杀,似乎没有任何难度结束了,然后北宋就开始对外扩张了,进行统一战争了。

哪个王朝建立江山最容易,哪个又最难,为什么?

你觉得中国历史上这么多朝代,到底哪个朝代的开国江山是最难打的?

答案肯定有很多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比如:

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天下很难打。朱元璋是草根儿出身,又没有贵族背景,完全是靠自己努力,白手起家,打出来的大明江山。

2、大顺皇帝,李自成,他的天下也难打。李自成也是草根儿出身,唯一的背景就是在李继迁寨(西夏太祖李继迁的出生地)长大,他也是靠自己以命相搏,百折不挠,才创建的大顺政权。

3、后梁太祖,朱温,他的天下虽然小,但也是从一个贫民,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

4、后赵明帝,石勒,奴隶出身。

5、蜀汉昭烈帝,刘备,没落贵族出身。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但你发现没有,以上列举的几位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很能打!自身的军事素养非常高,拿句俗话说就是:兵油子。

然而,有一位开国皇帝,他不会打仗,也不懂谋略,也不懂治国,更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贫农,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暴力推翻强权的先例,但是,他成功了。

他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在笔者心中,一直以为,刘邦是创业创建开国王朝最难的一个。

刘邦长大后所获得的一切东西,都和他的家庭背景无关,他娶老婆,结交好友,认识“沛县五人组”其他四人,都是靠自己的一张嘴完成的。就算刘邦在沛县起义,他也只不过是个小角色,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个山大王。陈胜起义期间,像他这种小股势力,全国起码有几十上百个。他们的起义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以前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案例,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强大的秦军锐士!

【关注斑马说,更多趣事干货等着你哦】

哪个王朝建立江山最容易,哪个又最难,为什么?

秦朝最难,隋朝最易。

春秋无义战,强者定章程。就这么打来打去,打了将近300年,也没能打出一个王朝。

然后,战国开启,大家继续打,打得不仅更激烈,而且更没下限。最后,终于打出了一个秦王朝。秦朝建立,历经了一个春秋时代加一个战国时代。

这实在是太难。

如果春秋不算,那只算战国,秦朝也绝对是最难的一个。即便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为诸侯起算,战国时代也持续了182年。这182年之所以叫战国,就是因为一直在打仗。之前和之后的王朝建立,哪一个是打了将近200年才打出来的?

没有一个。

三国自曹丕称帝起算,总计60年,然后晋朝建立;南北朝自东晋灭亡起算,总计169年,然后隋朝统一;五代自朱温称帝起算,总计53年,然后宋朝建立。

诸如隋末乱世、元末乱世以及明末乱世,只能算前后两朝的过渡时期,中间没有一个某某乱世的时代。

所以,秦朝建立最难。

王朝建立,要么经历一个前朝垂死反抗的过程、要么经历一个乱世军阀混战的过程。但是,隋朝就奇怪了。

它直接接手北周政权,公元581年建立。建立之后,就是北击突厥、南一陈朝,公元589年实现一统。所以,隋朝建立最易。甚至,连古人都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隋文帝是篡位得朝,那曹丕也大体不差是篡位得朝。曹魏为什么不是最容易的一个?

首先,曹魏并未实现一统,三国都归了司马晋;其次,曹丕是权臣二代,没有曹操这个权臣一代攒“人品”,曹丕根本得不来天下。

同理,西晋也是如此。老权臣司马懿忍辱负重拉磨干活,拉到70岁才成为曹魏的权臣一号。然后,司马师、司马昭这两个权臣二代继续攒人品。最后,到了权臣三代司马炎,这才篡位得朝。又是父子、又是兄弟、又是祖孙,人家西晋可是足足折腾了三代人。

至于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两魏周齐,要么没有实现一统、要么也是各种曲折。即便怎么算,也不如人家杨坚得天下容易,嫁个闺女,然后就把女婿的江山给篡了。

关键是篡位之后,北周的关陇集团不仅不反对,而且极支持。杨坚当皇帝、隋朝能建立,成了众望所归。

所以,隋朝建立最易。

说隋朝最易,那宋朝怎么算?赵匡胤黄袍加身,就篡了人家孤儿寡母的天下,他连闺女都不用嫁。

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但统一中原、彻底结束十国,要到公元979年。如果中间崩盘,宋朝只能算五代之后的第六代,还得归入乱世。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赵光义这哥俩各种南征北战,才算勉强打来天下。所以,宋朝建立并不容易。

说秦朝最难,那明朝怎么算?人家老朱可是开局一个碗、江山全靠打。元末乱世自然比不上战国乱世的时间更长,但那应该说人家老朱真能打,而不能说人家老朱不困难。

明朝建立只需完成一个任务,那就是赶跑蒙元统治者。所以,老朱得天下,只要打赢就行。要么是朱元璋打赢元朝,要么是陈友谅打赢元朝,但是老朱提前让陈友谅领了盒饭,所以肩负起了这个历史重任。但是,秦朝可不是打赢就行的问题。如果论打赢,那始皇帝他祖爷爷秦昭襄王那一辈就差不多了。

这么比来必去,全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举例子,有没有一个讲道理的说法?难和易,总该有个标准吧?

王朝建立,需要很多条件共同促成。而所谓的很多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三个纲目,一个是思想、一个是制度、一个是战争。

思想、制度和战争就是可以用来讲道理的标准。

为什么思想要排在前面?如果你连大一统王朝是个什么鬼样子都想象不到,那就没法建立大一统王朝。

秦朝以前,夏商难考,只能考察周朝。周朝是化家为国的想象共同体。所谓化家为国,权可认为是早期的朴素儒家主义。

天下是一个大家族,周天子一系是这个大家族的“大宗”,作为大宗大族长的周天子主持所有族人一起崇拜祖先,即祭祀;领导所有族人一起开疆拓土,即战争。

诸侯各系是大家族下的各个“小宗”,作为小宗大族长的诸侯则主持本宗族人一起崇拜祖先,即祭祀;领导本宗族人去开疆拓土,即战争。

所以,《左传》才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是打仗。这个好理解。一个家族得以繁衍繁荣,那就需要保护自家产业,不能被人抢劫;还要拓展生存空间,最好能去抢劫别人。所以,肯定要打仗。

祀,是祭祀。这就不好理解。为啥国之大事要有祭祀?因为王朝是从家族想象而来。一个大家族得以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来自于崇拜祖先,也就是祭祀。所以,化家而为国的这个国,必须把祭祀当成头等大事,甚至要排在打仗前面。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这个“郁郁乎文哉”,就是一种化家为国的想象。从这种想象出发,才能推演出宗法制、分封制以及各种内卷到无以复加的礼乐制度。

这是秦以前的王朝想象。但是,秦以后呢?

儒家思想来自熟人社会。一村一社一家族,那根本不需要官府,有个大族长或一个贵族就行。但是,熟人社会的规模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一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这时候,法家思想一定要登场。怎么管理庞大规模的陌生人?一断于法就行了。

然后,你也别给我搞儒家那套繁文缛节,也不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因为那些个文化知识全都来自熟人社会,跟秦朝所要管的陌生人社会搭不上扣。那社会总要进步、人民总要学习啊?那就“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所以,秦朝能够建立、能够统一天下,必须先解决这个思想问题。思想问题不能解决,再怎么折腾也还是继续折腾,即继续打仗。

礼乐文化可以没有,但是国家想象必须要有。简单说就是凭啥由你来统治我?

作为秦朝的一个黔首,你要听县令的。但为什么听县令的?因为县令是朝廷任命的。但为什么听朝廷的?因为朝廷里面有皇帝。所以,不断追问就一定要追问到皇帝。

取代家族想象这个思想的,就是皇帝想象。始皇帝又是巡游又是封禅,总算才把皇帝想象给立起来。所以,后世造反,往往是反官府不反皇帝。这就是皇帝思想的威力。

除了秦朝,后世王朝还需要再次解决一波思想问题吗?不需要。因为关于国家想象的这个思想问题,或这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已经被秦始皇解决了。

思想之后是制度。大家都听皇帝的,那皇帝该怎么管理大家?就是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皇帝任命官员,官员管理天下。至于大族长、大祭司们,也就统统靠边站了。“百代皆行秦政制”。所以,后世王朝也不需要再次解决一波这个制度问题。

最后,也就只剩下这个战争问题了。只要战争问题能够解决,那其他问题就全不是问题。但是,思想会变,制度会坏。所以,后世王朝可以继承,却一定要在继承中发展。

到了东汉末年,胡汉关系问题逐渐上升。五胡乱华,实际就是胡汉关系问题的总爆发。这就超出皇帝想象和官僚制的解决范畴。胡人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更不理解官僚制。

从十六国到南北朝,实际上就是在解决胡汉关系问题。最后,西魏、北周一系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了。

皇帝之下搞了一个关陇集团,把胡人和汉人混编到各个柱国和开府大将军之下。这实际就是一种新贵族制下的分封。别管你是胡人还是汉人,全归某个柱国和大将军。你听他们的就行了。而柱国和大将军之间又通过联姻融合成为关陇集团。经历这么一番折腾,胡人和汉人总算逐渐融合起来。

但是,这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身体力行,还需要时间濡养。

所以,西魏、北周一系,一直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负重前行。灭掉北齐之后,北周马上就能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王朝。这个王朝甚至要比秦朝更伟大。秦朝搞定了中原,但人家北周可是连草原都能搞定。

但是,杨坚篡位了。这相当于西魏、北周先栽树、再养树,折腾了好几十年,终于看到开花结果,然而却被隋文帝杨坚摘了果实。

所以,隋朝建立,简直太容易。只能说人家杨坚命太好。如果不是富二代杨广瞎折腾,就不会有大唐荣耀,而只能有大隋荣耀。

同时,那个开局一个碗、江山全靠打的朱元璋,也就不能算最难的一个。

宋以前,儒家思想被佛教思想打得一塌糊涂。但是,宋朝理学重新树立了儒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思想问题,宋朝人给解决了。唐朝、宋朝的接续努力,又把官僚制重新强化了一波。元朝虽然各种粗糙,却定型了行省制。于是,思想问题和制度问题,明朝直接抄作业就行。但是,老朱却边抄边改,思想搞僵化、制度也搞僵化。弄到最后,明朝在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反倒不如以前。所以,明朝比较成功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对战争问题的解决了。

哪个王朝建立江山最容易,哪个又最难,为什么?

得江山最难的只有秦朝;

秦人是华夏民族西迁的一支,因为善养马聚集在偏僻的西北,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诸侯,封地今天的陕西省西部。是一个毫不显眼的边缘化弱小国,在漫长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积极进取,秦穆公参与中原争霸,秦成为二等强国(次于晋国、楚国、齐国)前361年秦孝公“借脑”启用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强大,成为战国七雄。前316年秦灭蜀,成为一等大国。前246年秦王政(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以连横的政治手段对付六国的合纵,用武力实施征服。到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

这是一个励志的传奇,一群在中国边缘地带的养马牧人,经过550年不懈追求,数辈人前仆后继,流过无数的鲜血和眼泪,经历无数攻坚克难的艰辛,没有任何侥幸,最终从成百上千个诸侯国中淘汰战中胜出,开创性的成为了华夏大地的一统主人!这是任何王朝无法复制的!

得江山最容易的,当然是黄袍加身的北宋赵匡胤,也不要忘了南宋赵构,“靖康之变”后山中无老虎,猴子也当了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