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否是刽子手?怎么评价他残杀天地会和太平军的行为?
看历史人物,不能片面地从某一个角度去看。如果从太平天国或者天地会的角度来看,骆秉章这样的人,和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这些人一样,都是太平军等人眼中的刽子手。
可是从清廷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去看,这些人,那都是稳住天下局势的重要核心人物。比如说左宗棠,他在镇压太平军的时候,从来没有心慈手软过,在平定捻军叛乱的时候,也是杀伐决断。
可为什么左宗棠能够名垂青史?因为人家做出了有利于中华民族,有利于天下的大事情。你们太平军、天地会是为了干什么?还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说到底,太平军、捻军和天地会,在当时看来,那都是大反派。为什么?因为他们除了捣乱,根本什么都做不好。
当时中华民族已经被列强欺辱得喘不过气来了,他们还要帮人家添把柴,这帮人只顾着自己夺取权力,真的是挺可恶的。
左宗棠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一辈子不留财产,两袖清风,不培养什么党羽,甚至连妻儿去世的时候,他都没有回家看一眼,为什么?因为他肩负着天下重任。他要平定陕甘,他要收复新疆。
说骆秉章,其实就离不开左宗棠。因为这两个人的交集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左宗棠就是骆秉章一手提拔起来的,也是骆秉章给了左宗棠闻达诸侯的机会。
坐镇湖南10年,骆秉章保住了一方安宁。早在1851年,太平军刚刚起义的时候,骆秉章和他们就有过较量。当时骆秉章是湖南巡抚,恰好被朝廷要调走。
可是在调走之前,骆秉章心里不放心啊,长沙城的城墙跟棚户区的栅栏一样,根本就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
先议修长沙城,甫毕工,而贼由醴陵突犯长沙。秉章婴城固守,悍贼萧朝贵预诇城坏,故以轻军来袭,未得逞,寻毙於炮。副将邓绍良赴援最先至,入城任战守。贼屡以地雷坏城,皆击却之。---《清史稿》
为此骆秉章带头捐钱修筑城墙,大手一挥就是300两白银。你肯定觉得堂堂湖南巡抚,一个省的省长,只能掏出300两白银,是不是太少了?
我告诉你,是真的不少了,要是李鸿章掏300两,绝对该骂。可骆秉章穷啊,他是个两袖清风的官,家里穷得叮当响,谁知道他这300两是靠什么办法凑出来的。
在新任巡抚张亮基还没来之前,骆秉章就带着一帮人把长沙城的城墙给修好了。当时还有不少人发牢骚,认为太平盛世修什么城墙啊!
没想到仅仅7个月以后,太平军就打到了长沙城下。那个时候长沙城的老百姓才感叹,这骆秉章是个人才啊,居然能预见到几个月以后的事情。正是因为骆秉章修好了城墙,所以他们这才挡住了太平军的猛攻,迫使太平军绕道北上。
此后骆秉章再次被任命为湖南巡抚,他找来了左宗棠作为自己的师爷,大小军务都交给左宗棠来打理。在左宗棠的努力之下,太平军压根就碰不了长沙一寸土地。
而且左宗棠不光要保长沙,而且还要保湖南,甚至要保江西、湖北等地。因为左宗棠明白,长沙只是一座孤城,保住长沙没有用,只有保住周围的地区,才能真正保住长沙。
因此在骆秉章的带领下,湖南的湘军陆逊攻占了岳州、通城等地。多次帮助湖北击败太平军,保住了两湖之地。
骆秉章是刽子手的话,那么太平军又是什么呢?其实说他们这一类人是刽子手,这是不对的。这些人当中,除了曾国荃有点彪以外,其他人都非常冷静。
他们知道该杀哪些人,不该杀哪些人。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又不是什么丧心病狂的恶魔,怎么可能滥杀无辜呢?
反倒是太平军这帮人,只要是有钱人他们一个都不放过,没钱的穷苦之人,自然愿意跟着他们闹,因此残害了不少人。
据统计,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我大中华损失了接近1亿人,这些人难道都是骆秉章、曾国藩他们杀掉的吗?当然不是。
因为这场运动的爆发,使得大量百姓处于战火之中。清廷虽然昏庸无道,至少勉强可以让绝大多数人活下来。可是太平军这么一闹,战乱区的大多数人都活不下来。
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乃其殁,巷苦罢市,遗爱之深,世与汉诸葛亮,唐韦皋并称。---《清史稿》
所以说太平军其实也是相当邪恶的,他们要是真有出息,就应该把清廷一锅端了。打了那么点大的地盘,就知道在地方上称王称霸了。
还没有完全成功,就过上了内讧和颓废的生活。结果导致战火是越烧越旺,13年下来,损失的人口不计其数,这都是谁的锅呢?
就拿骆秉章和洪秀全做比较好了。骆秉章是辛辛苦苦,苦读寒窗十多年,这才考上了进士,成为了朝中大员。不要说他为清廷效力,为任何一个朝廷效力,这条路都是正确无误的。
古代读书人,只有做官,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才能去改变更多人的人生。除非你想做个隐士,你只想改变自己,那也很好。
可是反观洪秀全,这货最初也是读了很多年书,可是总是考不上秀才。于是他对科举制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认为自己考不上,不是自己学不好,而是制度有问题。
因此洪秀全造反,纯粹是为了达成自己的个人目的。他没有什么伟大的理念,目的就是为了占山为王。
骆秉章也曾经科场失意,可是人家是怎么做的呢?人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好好读书。左宗棠考了三次进士都失败了,人家不也没有自暴自弃嘛!
大渡河水涨,官军伺半济击之,退扑松林、小河,又为土司王应元所扼。岭承恩夜袭破马鞍山贼营,断其粮道。复连扑两河,皆不得渡,粮尽,杀马采树叶而食。唐友耕等汉、土官兵合击,焚其巢,堕岩落水无数。馀七八千人奔老鸦漩,复为土兵所阻。达开率一子及其党三人乞降,解散四千人,馀党尽诛之。---《清史稿》
洪秀全入了南京以后,开始各种骄奢淫逸,过上了奢靡的生活。而骆秉章这辈子两袖清风,家里穷得叮当响。左宗棠更是抬棺入疆,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么一比较,高低立见。
总结:四川百姓得感谢骆秉章。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带着10万大军负气离开洪秀全。结果辗转各地,人马是越来越少。最终到了四川,打算跨过大渡河后直奔成都而来。
四川百姓招谁惹谁了?人家身处内陆,几乎接触不到战争,石达开是个英雄,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可是这不能影响四川百姓讨厌他。
为此在骆秉章的部署下,石达开全军被灭,石达开本人也被凌迟处死。这件事成了后世不少人诟病骆秉章的地方,因为骆秉章背信弃义,他背弃了对石达开的承诺。
虽然有些残忍,但是各为其主,我们又能指责什么呢?他对太平军的确足够残忍,4000多人全部被杀,可是四川的百姓们此时却对骆秉章感恩戴德。
因为是骆秉章帮他们赶走了战火,避免了成都城沦为一片火海。骆秉章去世以后,四川百姓们自发地夹道送葬。我相信这不是地方领导组织的,由于百姓众多,官府甚至还出面制止。
参考资料:《清史稿》
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否是刽子手?怎么评价他残杀天地会和太平军的行为?
如果站在太平军的角度,骆秉章当然是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永安六王中的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和翼王石达开,可以说都是死于骆秉章之手,这对于太平天国是天大的仇恨。但如果从清政府和骆秉章来说,他是清政府的官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效其忠是他的职责所在,所以说并不能说其是刽子手。
骆秉章与太平军的不解之缘说起来,骆秉章和太平军的确有着难以说清的渊源与纠葛。首先,骆秉章和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冯云山是老乡,三人都是广东花县人,相距不到三十里路,可以说是真正的故乡人。另外,太平军起兵之初,在转战湖南的时候,骆秉章当时担任湖南巡抚,是太平军在战场上的直接对手,也正是在湖南的转战过程中,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南王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身亡;当年的12月,西王萧朝贵在攻打长沙时中弹身亡,南王和西王的牺牲,给太平军刚刚展开的攻击形势,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还一个就是,“天京事变”后,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最后准备转战四川,而此时的骆秉章正在担任四川总督,这也是十分的巧合,也说明骆秉章与太平军注定要有难解的仇怨,最终,骆秉章亲自下令将石达开等人凌迟处死。
骆秉章比洪秀全大21岁。两人在参加科举考试上也有些相似的经历。骆秉章虽然在27岁就中了举人,但在随后的会试中,却屡次遭遇挫折,为此他也开始迷信,骆秉章原名骆俊,他将名字改为“秉章”,道光十一年(1831年),他第三次上京会试,才最终成功考上进士,但是这时他已经将近四十岁了,可以说是大器晚成。而洪秀全的科举之路就更加不顺了,他在十五岁参加县试的时候,曾名列前茅。但此后多次参加院试,却屡战屡败。洪秀全为此受到刺激,还大病一场,最后无奈之下他放弃了科举之路,创建拜上帝会,并最终举起了反清的大旗。这样一来,骆秉章和洪秀全两个花县人,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个成为立志推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领袖;另一个则成为捍卫清王朝的“中兴名臣”。
骆秉章和太平天国好像是天敌,太平天国洪秀全推崇“拜上帝教”,打压和摒弃儒家的思想,甚至砸烂孔子的牌位。而骆秉章则是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尊崇儒家的忠君思想。所以,两人在信仰上就不相同。 骆秉章与太平军作战多年,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曾国藩才办起湘军,也是在他的支持下,湘军得以发展壮大,可以说他就是湘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期许多湘军将领也都是在骆秉章的指挥下与太平军进行战斗。骆秉章与一些清朝官员不同,一些官员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支援友军,而骆秉章则是无论什么地方与太平军作战需要他的支援,他都是毫不犹豫的,先后派手下支援过湖北、江西、贵州等地,对太平军的作战,他是不遗余力的,也曾多次受到朝廷的褒奖,被赏赐花翎。
骆秉章有着不错的官声骆秉章考中进士后,先后任过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掌撰记。后历任侍讲学士、御史、湖北按察使、湖南巡抚、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等职,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有人曾将他和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等人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这说明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据史书记载,骆秉章在湖南、四川两地为官时颇受百姓拥戴。骆秉章在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期间,大力整顿吏治。当时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多年战乱。再加上湖南水灾频发,造成粮食减产,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骆秉章为此核减钱漕,禁止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从中牟利,并设立专门稽查机构,选派廉洁的士绅负责监督收缴漕粮,极大的减轻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压力。骆秉章在担任四川总督的时候,发现税目繁多、税费过重。骆秉章便奏请朝廷减轻四川赋税,他对贫穷落后的23个州县免于捐输,同时通过对地主加收,来弥补政府亏空,但也对其给予一定的封赏。
骆秉章为官清廉,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他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同僚和穷人,其清贫程度也令人难以置信。同治六年(1867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骆秉章病逝于成都官署,在他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骆秉章的侄子治丧的情形。其侄拿出骆秉章所有的家当,仅有五六个箱子,里面除官服外,其余衣服全是旧衣,其中还有粗布缝制的。余有银子八百两,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俸银。得知骆秉章去世的消息,老百姓心怀悲痛,以各种形式对他进行纪念。湖南和四川民间均自发为其建起宗祠,供世人瞻仰和纪念。当时因为民间悼念的场面太过盛大,官府怕生出事端,因此加以限制,结果惹怒了百姓,差点闹出一场风波。四川百姓感念骆秉章削平寇乱,救百姓出于水火,将他与诸葛亮,唐朝的韦皋并称。可见骆秉章还是一位非常受百姓拥戴的好官。
骆秉章在施政与军事方面充分展示了其才能和韬略,他在举荐贤能上也颇有贡献,湘军将领绝大多数都得到了骆秉章的扶持、提携,比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江忠源、曾国荃、刘长佑、鲍超、彭玉麟、罗泽南等人,都曾得到骆秉章的帮助。左宗棠还曾被他聘为幕僚,后来才正式步入官场。他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一旦选定人才,便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有关事务,为湘军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也正是由这批人最后打败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骆秉章在任上曾调遣湘军征战湖北、广东、广西、江西、贵州、四川等省。并直接导致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在战死。而后来石达开也同样败在了他的手下。
骆秉章可以说是晚清不可多得的能臣,朝廷对他也非常看重,朝廷的许多决策都要问计于他。在他担任四川总督后,朝廷关于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务安排,均会事先征求骆秉章的看法。在太平天国的天京陷落后,清政府论功行赏,骆秉章被加恩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戴双眼花翎。他可谓是为清政府鞠躬尽瘁,在他七十四岁时,还出兵征战甘肃、贵州,平定当地的农民起义。骆秉章多次请辞回家,朝廷却以骆秉章“老成硕望、调度有方”为由不予获准,仍让他“力疾视事”,仅赏以短假调理要求其继续任职,可见骆秉章对晚清政府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位人物。
至于说骆秉章杀害太平军和天地会人员一事,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刽子手”,因为两者的立场不同。站在骆秉章和清廷的角度,太平军和天地会就是“反贼”、“乱民”,肯定是被围剿的对象。骆秉章作为清政府的官员,其职责所在,对于一个国家和政权来说,他无愧于一个忠臣、能臣。再说,骆秉章并不是一味残忍嗜杀,我们看,骆秉章在石达开投降后,只是将200多名太平军将领和2000余名石达开的亲信士卒杀死,因为这些人大多是参加太平军多年的骨干和广西籍太平军,因为骆秉章认为这些人受太平天国影响多年,不可能轻易回头,一旦放掉就会卷土重来,为了避免放虎归山,他下令将这部分人杀掉。而另外的四千余太平军,骆秉章并没有杀他们,而是将他们遣散。这说明骆秉章也不是个只知道残忍嗜杀的“刽子手”。
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否是刽子手?怎么评价他残杀天地会和太平军的行为?
谢谢@秦岭夜谭工作室的邀请。骆秉章是不是刽子手?这你得从什么人的角度来看了,你如果支持太平天国,那毫无疑问他就是。可你支持大清国的话,他就是荡清长毛之乱的功臣。
以我的历史观而论,多少还是要给骆秉章一些认可。你要知道在太平天国起来那一会,他已经是湖南巡抚,站在湖南一省之长的角度,面对广东方向杀来的太平军,他当然要阻挡。而这个时候湖南在籍侍郎曾国藩开始创立湘军,他居然也不打压迫害,这个就值得肯定——因为很多时候,更常见的是前者。
而第二点值得肯定的,则是他在不挖曾国藩墙角的同时,还招来一个不同寻常的人,那便是左宗棠——乱世来临之际,能识人才、能用人才,这就是一个封疆大吏的一等功夫,老实说,大部分官员都做不到前者,更做不到后者,但是骆秉章全都做到了。
而且,在湖南兵乱渐渐平息之际,骆秉章也没有将曾国藩、左宗棠硬行圈押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而是支持他们进兵湖北、江西、浙江等地。
湖南自从开战以来漕运停滞,米价下跌,民生凋敝,地租和地主的租金却和以前一样,百姓早已拿不出赋税了。骆秉章尤其可贵的,是没有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发国难财,没有逼老百姓,而是减免赋税。
当然,骆秉章最大的成绩,还是成功在四川大渡河边搞定了石达开。而且是在石达开大军渡河一半的时候,用枪炮连环袭击太平军,令渡河的太平军死伤惨重——这一招你说毒辣不毒辣,确实是够狠,而且稍后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表示以个人生死来换取部下生命安全。骆秉章明明是一口答应了,却临时变卦——他将石达开抓住,随后便发路票遣散四千余人,不愿离去的二千人,被他系数剿灭。
这一点你说他狠,可是你觉得如何位置颠倒一下,如果是石达开占有优势,骆秉章遭难了,结果会有啥不一样呢?
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否是刽子手?怎么评价他残杀天地会和太平军的行为?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从这个历史人物的身份立场,这个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进行客观评价。不应该以自己的个人喜恶,对一个历史人物进行主观批判。骆秉章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期间,对待百姓十分的开明,实行了很多仁政。骆秉章去世的时候,湖南和四川的百姓缅怀骆秉章的恩德,都自发的穿孝服祭奠骆秉章,将骆秉章比做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
平定太平天国和天地会是骆秉章的责任骆秉章是清朝的地方大员,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扫荡天地会组织是骆秉章的责任。太平天国进攻湖南的时候,骆秉章指挥湘军奋勇抵抗,击毙太平天国的南王和西王,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
石达开进攻四川的时候,骆秉章又在大渡河击败了石达开,将石达开俘虏后杀死。由于很多人对太平天国存在好感,平定太平天国的头号悍将骆秉章,也就成为了很多人“黑”的对象。实际上太平天国所到之处生灵涂炭,骆秉章身为地方长官,击败太平天国保卫地方平安,正是他应尽的责任。
骆秉章的功劳骆秉章是晚晴时期少有的能臣,更是晚晴时期少有的清官。骆秉章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期间,整顿了当地的吏治,赢得了百姓们的一致赞许。同时骆秉章还注重为国家选拔人才,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曾经受到骆秉章的照顾。
除此之外,骆秉章还是湘军的真正创建者,如果没有骆秉章的全力支持,曾国藩和左宗棠根本不可能创建湘军。清朝能够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骆秉章应该记首功,太平天国的开国六王,有三个都死在骆秉章的手上。从评价一个清朝大臣的角度来看,骆秉章不失为晚晴的一代名臣。
骆秉章的人品骆秉章去世的时候,四川的百姓都穿着孝服出来祭奠骆秉章。因为祭奠骆秉章的人太多,官府想要禁止这些人机会,最后险些就激起了民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骆秉章能够获得百姓的肯定,说明他肯定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
骆秉章去世的时候,只留下了800两银子的遗产。而且这800两银子都印着官府的大印,也就是说骆秉章的所有遗产,都是来自于朝廷的俸禄和赏赐。由于骆秉章的官职较高,葬礼的规格比较大,骆秉章的后人无力支付骆秉章的丧葬费用。最后清朝朝廷拿出来5000两白银给骆秉章的后人,骆秉章的葬礼才顺利举办。
总结骆秉章是清朝的大臣,石达开是清朝的敌人,骆秉章杀死石达开并没有任何不妥。骆秉章治理湖南和四川期间,百姓们都对骆秉章十分的拥戴,将他比做清代的诸葛亮。骆秉章能够平定祸乱保卫地方,为国家推荐人才,又能够清廉自律,生前死后都受到百姓的纪念,实在是清末少见的能臣和廉臣。
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否是刽子手?怎么评价他残杀天地会和太平军的行为?
很多人都说太平天国是邪教,说他杀了许多中国人,但是太平天国除了杀尽江南满人基本没有任何屠城记录,反倒是清军屠杀颇多,历史上仅有的六次屠城就有曾国藩的湘军,要不为什么洪秀全没有洪剃头的称呼,而曾国藩有
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否是刽子手?怎么评价他残杀天地会和太平军的行为?
骆秉章,字吁门,广东花县人,道光进士,道光三十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入湖南,先是因防守不利,被革职,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以后逐渐为朝廷所倚重,调署湖北巡抚。咸丰三年再次任湖南巡抚,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同治元年(1862),骆秉章派兵守备大渡河,包围石达开。石请求谈判,骆秉章表面答应,采取行动,将石达开俘获,解到成都处死了。
因故骆秉章被清朝政府授予太子太保衔。
骆秉章幼时和洪秀全在一个私塾读书,他们两个的村庄相距不过二三十里地,据传说,洪秀全每言:我以后长大一定造反。而骆秉章说:你造反我就收拾你。
后来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势如破竹,骆秉章奉命坚决要把长毛拒之门外,不许进入湖南,但是太平军长驱直入,打到长沙,骆秉章率军击退,且打死了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
骆秉章聘请了左宗棠等人整饬吏治,办理团练。支持曾国藩出省作战。湘军之所以最后打败太平军,骆秉章功不可没。
骆秉章出任四川总督之时,正是石达开被困大渡河之日,骆秉章用计诱降,使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父子喋血丧命,结局非常悲惨。
从一个历史角度看骆秉章,他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可以说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如果从清朝政府和民族的进程看,骆秉章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的稳定,百姓的乐业做出了一定努力,同时也是大清的重要核心人物。
但是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各有千秋,如左宗棠,他也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可是他为什么能够名留青史?
近年,历史学家们对太平天国进行了新的论证评价,认为,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对国内的破坏和对同胞的杀戮也是触目惊心的,因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