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蜀汉阵营里的“官二代”们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团?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而吴国和魏国却是人才鼎盛,二代中不乏优秀将领

都说曹操的后世子孙,比刘备的子孙后代要强,所以很多人认为曹魏那边的教育方式,比蜀汉这边要好。那么这两个集团的二代中,是否有佼佼者呢?这些佼佼者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曹魏集团的官二代,主要有:夏侯霸、曹真、司马昭等。
  • 01夏侯霸,夏侯渊之子。

夏侯霸是名将夏侯渊的儿子,当初夏侯渊在汉中被黄忠斩杀,曹魏从此就丢了汉中之地。夏侯霸每天都在想着,怎么给自己老爸报仇。

曹真带着大军攻打蜀汉的时候,夏侯霸是他的先锋大将。第一次作战,他便阻挡住了蜀汉大军,争取到了援军到来的时机。

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南趋阴平而失道,入穷谷中,粮尽,杀马步行,足破,卧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闻之,乃使人迎霸。---《三国志》

此后曹爽主政,夏侯霸得到重用,被封为讨蜀护军、右将军。在陇西练兵期间,夏侯霸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可见他治军严明。

羌族人投降蜀汉以后,姜维前来接应。结果遭到夏侯霸的阻击,夏侯霸在这一战中成功阻碍了姜维和羌族军队的联合。

此后司马懿篡权,诛杀了曹爽,夏侯霸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投降蜀汉,成为了蜀汉北伐曹魏的著名将领。

  • 02曹真,曹操养子。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曾经统领过曹操的虎豹骑。早年便跟随曹操一起镇压黄巾起义,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曹真在曹丕登基以后,成为了手握重兵的镇西将军,当时雍凉地区的所有军务,都归曹真一个人掌管,而他也不负众望,保证了西北地区丝毫没有问题。

真少与宗人曹遵、乡人朱赞并事太祖。遵,赞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赞子。诏曰:“大司马有叔向抚孤之仁。笃晏平久要之分。君子成人之美,听分真邑赐遵、赞子爵关内侯,各百户。”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三国志》

为此曹真一路高升,被封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了曹魏集团中,地位最高的军事将领。

曹丕南下攻打孙权的时候,曹真率军攻打江陵郡。他先击败了孙盛,后击败了诸葛瑾,强行把江陵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长达6个月后才撤军。

曹丕去世的时候,曹真成为辅政大臣之一,辅佐魏明帝曹叡期间,官拜大将军大司马,成为阻挡蜀汉诸葛亮大军的中流砥柱。

  • 03司马昭,司马懿之子。

司马懿在高平陵一战中,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继承他遗志的便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

司马师负责外面的军务,而司马昭则负责朝中的政务。等到司马师去世以后,曹魏所有大权,都落在了司马昭一个人手里。

司马昭派遣钟会和邓艾大军,前去征讨蜀汉。在邓艾的努力之下,刘禅出城投降,司马昭灭了蜀汉帝国。

此后司马昭又平定了钟会叛乱的事情,彻底解决了蜀汉的问题。司马昭在世的时候,便被晋升为晋王,这才为司马炎代魏自立奠定了基础。

蜀汉集团的官二代,主要有:诸葛瞻、关兴张苞、赵统等。
  • 01诸葛瞻,诸葛亮之子。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这名头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了不起。因为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所以大家认为诸葛瞻一定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不过很可惜的是,诸葛瞻在蜀汉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出色的战绩。他8岁的时候,父亲诸葛亮就累死了,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得到父亲多少真传。

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三国志》

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儿子,所以他在蜀汉国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承袭了武侯的爵位以后,朝中只要有好的政令发出来,大家都认为这是武侯诸葛瞻的主意。

被父亲的名声所累,诸葛瞻一路高升,一直做到了卫将军的高官,手握重兵。可是他的军事才能真的不高。

以逸待劳之下,诸葛瞻都没能守住绵竹,邓艾攻下绵竹以后,诸葛瞻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为蜀汉战死了。

  • 02关兴张苞,关羽张飞之子。

关羽和长子关平在荆州战死以后,关兴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刚刚20岁,就做到了侍中的高位。张苞则是张飞的儿子,承袭了张飞爵位,

在演义中,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再次结为兄弟,并且一起跟随刘备前去讨伐东吴,斩杀了吴国将领潘璋后,夺回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此后又跟随诸葛亮多次北伐。

可惜这两位的故事远没有那么精彩,关兴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官,没过几年就去世了。而张苞更惨,根本就没有什么记录,在历史上没什么重要的地位。

  • 03赵统,赵云之子。

赵云的儿子赵统,在历史上其实也没什么名气。赵云去世以后,赵统承袭了永昌亭侯的爵位,一直做到了虎贲中郎督的位置。

有关于他的战绩,其实历史上是没有记录的。可见赵云的这个儿子,也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孩子,并没有继承父亲的遗志。

在演义中,赵云去世的时候赵统向诸葛亮汇报了父亲病逝的消息,诸葛亮痛心不已,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个臂膀,是蜀汉的悲剧。

总结:蜀汉的官二代,明显干不过曹魏的官二代。

从上面几个举足轻重的官二代,我们就能看得出,蜀汉的官二代,完全不是曹魏官二代的对手。

曹魏的叛将夏侯霸,到了蜀汉就成为了北伐的核心力量。曹魏的曹真和司马昭,那可都是有统帅千军万马的能力。

反观蜀汉这边,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优秀人物的儿子们,却无法继承他们的遗志。蜀汉的军权最后落在了姜维手里,也是比较奇怪的事情。

可见在教育方面,曹魏的确要比蜀汉强一些,毕竟各方面条件要好得多,曹魏的人才更加多,师资力量更充沛。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为什么蜀汉阵营里的“官二代”们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团?

蜀汉政权是由刘备所建立,在早期打天下的过程中,刘备手下的武将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吴懿,文臣有诸葛亮、法正、庞统、刘巴、孙乾、简雍、糜竺、伊籍等人,这些人的后代就是蜀汉的官二代。

曹魏政权由曹操所建立,在早期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曹操手下的武将有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文臣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王朗、华歆、陈群、司马懿等人,这些人的后代就是曹魏的官二代。

先来比一下蜀汉与曹魏的领导人直接后代,刘备有三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刘禅、刘永、刘理,长子刘禅虽然在蜀汉当了40年的皇帝,但一直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能力相对平庸,而且用人不当,到最后居然会任用一个宦官,还差一点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当姜维把曹魏可能会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军事情报送到蜀汉朝廷时,宦官黄皓扣下了这份紧急情报,然后找出巫师占卜,之后告诉皇帝刘禅不会有事情的,一切平安,结果转眼蜀汉就灭亡。

孙权、曹操、刘备

刘禅的无能算是三国所有皇帝中最差的了,就是东吴末帝孙皓的能力和骨气也比刘禅强,如果要把所有三国皇帝按照能力强弱做一个排名的话,刘禅可以排在倒数三名之内,而刘禅的两个弟弟刘永与刘理,在历史并没有过多的记载,没有特别突出的事发生在两人身上,说白了还是能力平庸,其中刘理244年去世,刘永则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

再来看曹操,曹操有26个儿子,除了早年去世的曹昂之外,以曹丕、曹植、曹彰最为有名,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作为开国皇帝能力会弱吗,要处理一大堆繁琐的政治事件,还要为改朝换代操心,就拿曹丕在夷陵之战点评刘备会失败的事来说,曹丕至少还有些军事才能,事实上,曹丕就是个文武全才,能文能武,曹丕不仅是建安三曹之一,而且经常跟随曹操外出打仗。

虽然曹丕的能力比不起曹操,但是与刘备儿子刘禅相比的话,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刘禅早期还算个傀儡,可是曹丕一上台就能掌控大权的,对大局的把握曹丕跟刘禅不是一个档次,比刘禅强了太多,而且曹丕还亲自率军南征孙权,刘禅到死也没有领导过一次作战。

曹丕

别说曹丕,曹植与曹彰也都是人才,曹植侧重于文学,是建安三曹之一,他的诗赋写得非常华丽,比曹丕和曹操写得都好,而曹彰则是个武将,曾经参与平定西北乌桓人和鲜卑人的叛乱,一己之力就平定了西北的边患,所以曹植与曹彰也比刘禅强,好歹曹植与曹彰都有自己的特长,一文一武,但刘禅呢?没有特长,所以从直系领导来说,蜀汉的官二代不如曹魏官二代。

再来说武将方面,关羽的长子叫关平,与关羽一起在襄樊之战后被杀,能力如何,不得而知,关羽的次子叫关兴,在蜀汉做官,但很年轻就去世了,而关羽留在成都的家眷则被庞德儿子屠杀干净了,关羽的儿子们在史书上存在感很低,当然能力也不强了。

张飞的长子叫张苞,很早就夭折了,次子叫张绍,在蜀汉做到了侍中、尚书仆射的职务,并且活到了蜀汉灭亡的那一年,但是张飞的两个儿子在历史上没有一件事迹留传下来,只能说他们没啥能力,也没啥突出的,属于默默无闻的那一种。

刘禅

赵云的长子叫赵统,只知道继承了赵云的爵位永昌亭侯,在蜀汉官至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赵云的次子叫赵广,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战死沙场,赵云的两个儿子也极少在历史上留下笔墨,也属于默默无闻的那一种。

马超有个儿子叫马承,除了继承马超爵位之外,没有任何记载,黄忠的儿子叫黄叙,早逝,吴懿的儿子史书就没有记载过,魏延的儿子连同魏延本人在诸葛亮去世后与杨仪争权,被诛灭三族,没有后人。所以,这些蜀汉武将的后人基本上没啥特别的,大多就是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要不然就是默默无闻或者早逝。

于看曹魏方面,张辽的儿子叫张虎,没啥记载,于禁的儿子叫于圭,继承的于禁的爵位,其他没记载,乐进的儿子叫乐綝(chēn),史书记载乐綝果敢刚毅,有其父乐进的风范,凭借个人能力做到了曹魏的扬州刺史,要知道当时虽然爵位可以世袭,但是官职不能世袭,乐綝能做到刺史,完全是靠个人能力,乐綝后来被造反的诸葛诞所杀。

五子良将与五虎上将

张郃的儿子叫张雄,继承的张郃的爵位,其他没记载,徐晃的儿子叫徐盖,继承了徐晃的爵位,其他没记载,曹仁有三个儿子:曹泰、曹楷、曹范,只知道长子曹泰继承了爵位,并且官至镇东将军,这可是重号将军,地位较高,其他两个儿子都没啥记载。

夏侯惇的儿子比较多,有夏侯充、夏侯楙、夏侯子臧、夏侯子江,另外还有五个没留下名字的儿子,长子夏侯充继承了爵位,默默无闻,次子夏侯楙就是魏延子午谷奇谋镇守长安的草包将军,官至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并假节,封列侯,地位并不低,还是曹操的女婿,也有可能是为了照顾他才封的官。其他儿子则没啥记载。

夏侯渊的儿子也比较多,有名字记载的就有七个,长子夏侯衡继承爵位,次子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夏侯霸逃到了蜀汉,还随姜维北伐,因此夏侯霸算是夏侯渊儿子较有作为的一个,此外夏侯渊还有一个叫夏侯称的儿子,16岁就射杀打虎,18岁就去世了,第五个儿子夏侯荣很有才华,熟读诗书,过目不忘,可惜随夏侯渊战死汉中。第六个儿子夏侯惠有辩才,曾与钟会的兄长钟毓辩论,官至太守。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

武将比起来的话,还是曹魏的官二代武将有才能,至少乐进的儿子和夏侯渊的儿子都比较有才能,而蜀汉武将官二代基本上属于默默无闻

最后看一下文臣,蜀汉大多数文臣的后代同样默默无闻,只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有些名气,但是诸葛瞻的才能与名气没有匹配,诸葛瞻之所以被委以高官,主要还是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至少诸葛瞻以逸待劳,还在开战首战取胜,到最后仍然被邓艾击败,全军覆没,诸葛瞻也战死沙场,毕竟邓艾是名将,而诸葛瞻初出茅庐,输给邓艾也不算丢人。

但是看看曹魏这边文臣的官二代们,就会感觉蜀汉无人才,比如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那是一个比一个强啊,甚至不输司马懿,司马师与司马昭两人的能力算是三国所有官二代中最强的,比诸葛瞻强了几个档次。

再说陈群的儿子陈泰,继承父亲爵位后,凭借才能一步一步成为曹魏重臣,而且文武双全,还在关中及陇右地区率军阻击过姜维的北伐,还击败过姜维,说明陈泰有领军能力,曾出任并州刺史、振威将军、护匈奴中郎将,陈泰能文能武,既能管理政务,又能带兵打仗,是曹魏后期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

蜀汉四相

另外,曹魏阵营中荀彧的儿子也比较厉害,长子荀恽继承爵位,还是曹操的女婿,六子荀顗(yǐ)博学多才,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司空,还是西晋的开国功臣。

这样比起来,又是曹魏方面的官二代比蜀汉强,这是为什么呢?

注意了,曹魏官二代之所以比蜀汉强,这是因为曹魏方面的官二代大多出身士族,其家族是世代做官的家族,比如荀彧家族、夏侯渊家族、陈群家族等,都是当时的大家族,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的后代都有才能。

而蜀汉这边不一样,蜀汉这边的官一代大多是底层出身,没有太多的文化和知识,不能享受到更多的教育,只能凭借官一代的地位给他们后代受教育的权力,实际上这样的官二代受教育程度远远不如出身士族的官二代,所以才能也不如,这也是蜀汉官二代普遍能力不如曹魏官二代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蜀汉阵营里的“官二代”们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团?

这其实很正常。

虎父无犬子并不一定对,实际上虎父常常生犬子。

NBA的超级明星,有几个是星二代?乔丹,科比,詹姆斯,奥尼尔(不好意思,我认识的球星不多),父母都是普通人。而他们的子女,现在看来,运动天赋一般,根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为什么?我想有两方面原因。

一个,运动天赋这种东西,真的可遇不可求。真正的超级球星,都是天纵奇才。天生就是人中龙凤。就像詹姆斯,他爸他妈都是普通人,偏偏他壮的像猛兽一样。这就是父母基因相互作用巧合之中的巧合。万中无一。詹姆斯自己的儿子,基因上毕竟与詹姆斯差了一些,天赋也就差一些。

同样的,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也都是顶级天赋。他们的子女,天赋也差一些。从根子上就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再一个,是成长环境不同。努力程度完全不同。

NBA很多球星都是贫困家庭出身,为了出人头地,训练极端刻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他们的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拼搏的动力就很小。所以成就也差很多。

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出身寒微,处于社会底层,又身处乱世。不甘心平庸,只好拼命去闯去搏。

他们的后代,生活条件优越。年纪轻轻就当了大官。比如关羽的儿子关兴,20岁的时候就官至侍中、中监军。张飞的儿子孙子,都是蜀汉的高官。赵云的儿子,一个当了中护军,还娶了公主,一个当了牙门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娶了公主,也当了大官。

这些人既没有父辈的天赋,又没有父辈的人生际遇,也没有他们的拼搏动力,成就小一些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总体来讲,蜀汉的官二代,是三国中表现最好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关羽的儿子,关平随关羽一同战死。张飞的孙子张遵战死绵竹。赵云的二儿子赵广,随姜维作战,战死沙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战死绵竹。黄权的儿子黄崇,随诸葛瞻战死绵竹。

这些人能力虽然比先辈弱了一点,但是忠义的精神一点不差!

为什么蜀汉阵营里的“官二代”们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团?

三国鼎立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征剿黄巾军过程中,群雄锋起,各据一方,称王称霸,这个时期也是英雄辈出时代,当以曹魏势力最为强大,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受过正统的教育,所以曹操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滿怀浪漫情怀的诗人,从而曹氏家族的后代都是以曹植为代表的具有一定氏族血统优秀的官二代。而蜀汉刘备不过是一个顶着刘皇叔这顶帽子的庸人俗人,以所谓的仁义治来治天下,并无真正治国理政的才干,从而他就有一个唯一的扶不起阿斗大子。

为什么蜀汉阵营里的“官二代”们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团?

虽说蜀汉“官二代”表现平平,其实,曹魏“官二代”也强不到哪里去。你想,司马懿家族怎么统一天下的?还不是先窃取了曹魏政权,然后再打败了蜀汉。依我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可惜曹操和刘备斗了一辈子,最终不过为他人做嫁衣。如果他们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还不如维持汉朝,一个丞相、一个皇叔,天天喝酒吹吹牛多好,至少不用背负窃国贼的卖名。

刘禅和曹丕、曹叡相比,显然差距不止是一个档次。那么官二代表现如何呢?

先来看看蜀汉的“官二代”们

1、关羽儿子

虎父无犬子用在关羽父子身上非常贴切,关羽很牛,两儿子也很牛,一直跟着父亲驻守荆州。

大儿子关经常跟着关羽出征,樊城之战兵败后,和父亲一起被害于临沮,作为一个武将,能死在战场为国捐躯,可以说是最高荣誉,这表现难道不是满分吗?

小儿子关兴在战斗结束后来到成都,深受诸葛亮的器重,二十岁便当上了侍中、中监军,可惜没过几年就病逝了。因此,也无法在诸葛亮北伐中大放异彩。

2、张飞儿子

张飞的两个儿子,表现就很一般。

大儿子张苞史书记载为早夭,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继承张飞的爵位,也没有挂任何官职,由此可以推断,他可能比张飞去世得还要早。

小儿子张绍,和刘禅一样,张飞去世时他年龄尚小,错过了和老爸一起驰骋沙场的机会。长大后,两个妹妹先后成了刘禅的皇后,国舅爷当然无须再到前线厮杀,因此,他就在成都做了文官,官至尚书仆射。后来,蜀国灭亡时,代表刘禅向邓艾投降。作为文官,张绍与勇冠三军的张飞相比,本就黯然失色,更何况还做了投降大使,那还谈什么表现呢?

3、赵云儿子

赵云也有两个儿子,不及父亲勇猛。

大儿子赵统差不多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负责保卫皇宫,官至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御林军本就没什么机会上前线,而且邓艾刚胜了绵竹之战,刘禅就投降了,即便他想带领御林军守卫成都,也没有可能。

小儿子赵广虽然没建立多少功勋,但是和关平一样,与邓艾大军在沓中大战,最后壮烈为国捐躯。

4、诸葛亮儿子

诸葛亮一直为刘备事业打拼,很少顾及家庭生活,直到蜀汉稳定后,才老来得子,在北伐前夕生下诸葛瞻。

之后,诸葛亮几乎一直在汉中,忙着北伐大业,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年幼的诸葛瞻从没有得到老爸的任何教导和真传。

因此,诸葛瞻和赵括一样只懂得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关键时候不听黄崇的建议,以致于绵竹之战全军覆没。

诸葛瞻勇气可嘉,不过缺乏谋略,和父亲诸葛亮相比,与赵奢赵括父子如出一辙。

马超儿子早已被杀,黄忠去世时已经70多了,历史上记载有一子名黄叙早卒,估计刘备他们都没见过,更别谈什么表现了。

纵观蜀二代,关羽儿子表现优秀,赵云儿子次之,张飞、诸葛亮儿子和刘禅差不多,表现平平。究其原因,他们几个长年驰骋沙场,直到在荆州和益州扎根后,才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有机会娶个老婆生儿子,可谓是老来得子。老爸们个个英勇不凡,却苦于没有时间教育儿子,才有了这种青黄不接的现象啊。

曹魏“”官二代”表现也不尽人意

曹魏能夺得天下,夏侯家和曹氏宗室子弟有功焉。

夏侯家有夏侯渊、夏侯惇,不过他们儿子表现一般,倒是夏侯渊的堂侄夏侯尚表现出色。不过,这离不开曹操的提拔和栽培,夏侯尚早年便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学到了一身本事,之后和徐晃打败刘封平定上庸,又参与了曹丕时期的重大战事江陵之战。

夏侯渊次子夏侯霸相对名声大些。夏侯渊战死后,他便立志要为父亲报仇雪恨,加上与曹爽关系很铁,因此被任命镇守西线,与蜀汉经常干杖。不过等到高平陵事变后,夏侯霸害怕受到牵连,便投奔了蜀汉。而刘禅丈母娘,张飞夫人夏侯氏就是夏侯霸的堂妹,因此,刘禅非常器重夏侯霸,一见面便赐予其车骑将军的高干职位。不管他表现如何,反正混得不错。

老曹家三剑客曹仁、曹洪、曹真,其中曹真的子嗣得到厚遇,曹叡过世后,曹爽成为托孤重臣。不过,他的表现可以用大跌眼镜来形容,因为正是在他的辅佐下,曹魏灭亡了。

夏侯家和老曹家官二代表现平平,其实与曹丕、曹叡父子所采取的政治策略有关。为了集中皇权,曹氏藩王没有治权和兵权,且长年处于严密监视之下,另外还严禁后宫干政,太后、皇后家族不得辅政。曹丕去世时托孤曹真、曹休,等到曹芳即位时,就剩下曹爽这颗葱了。

结语:

纵观蜀二代和曹魏二代,其实表现差不多。蜀一代忙于创业,普遍是老来得子,没有时间教导儿子便撒手人寰。而曹丕的集中皇权政策严重限制了曹魏二代的发展,以致于皇权旁落于司马懿之手。蜀二代和曹魏二代人才凋零,你怎么看?

为什么蜀汉阵营里的“官二代”们普遍比不上曹魏集团?

造成这种二代能力差异的最大原因就是蜀国和魏国的政治禀赋完全不同,大家都知道蜀国是刘备这群草根一手打造出来的政权,其主要的人才都是来自当时的五湖四海,刘备对于他们都是极其仁慈,而他们对于刘备也是极其忠心,君主对他们极其信任,他们也对君主绝对忠城。所以就有了之后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这些辅佐大臣尽管权利庞大,但是都不敢培育自己的家族势力。

这就好像你的父亲是公司的一把手人物,但是你的父亲只给你安排了一个小职员的岗位,这样尽管可以看出你父亲的公平公正,但是你自己却得不到足够的锻炼,等待你要继承你父亲的职位时,你的能力不足与去承担这些责任。

相比魏国内部就存在一个极度不团结不信任的状态下,导致他们之间除了自己家族里的人其他人都不信任。但是他们又是因为同样的利益相聚在一起,这也是就为什么魏、晋两朝能快速强盛之后又快速的衰弱的原因。但是也因为这样,魏国的许多家族渴望权利,就不得不培育自己的族人或者后代,给其高职,来保证自己的地位。试想一下,就算一个平庸的人被提拔到高等的职问,就算他能力再不济,可是他所接触的世面也不是一个小员工可以体会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蜀国的后代会不如魏国的后代的最大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