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导语:
神龙政变是以张柬之为首的忠于李唐江山的大臣,对武则天发起的一次逼宫。从这场政变过后,武则天将皇位再次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
那么为什么武家没有受到牵连呢?当年吕后去世时,陈平周勃对吕家可是赶尽杀绝。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01武则天是李显的生母,这一层关系每个人都要重视。武则天和唐高宗一共生了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大女儿被武则天给掐死了,小女儿就是后来著名的太平公主。
此外还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弘做太子的时候早逝,二儿子李贤做太子的时候,因为太优秀,被武则天妒忌排挤,继而被武则天废黜逼杀。三儿子李显和四儿子李旦先后都做过皇帝,李显被武则天废黜,李旦主动禅位给武则天。
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旧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大都督府,老君依旧为玄元皇帝。诸州百姓免今年租税,房州百姓给复三年。---《旧唐书,本纪第七》
这四个儿子都是武则天所生,打断骨头连着筋,即使武则天曾经对二儿子李贤痛下杀手,不过也不是李显忤逆的理由。
此时的李显,已经掌握了朝中大权,武则天虽然还活着,可是经过政变以后,她最得力的驻守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已经被诛杀,至少她跟宫外的力量已经联系不上了。
这个时候武则天的生死问题,几乎就捏在了李显的手里。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因为不管怎么做,李显的新朝廷似乎都会出错。
- 首先武则天是篡夺李唐王朝的罪人,她利用唐高宗对他的宠幸,擅自专权,垂帘听政也就算了,甚至将李家江山改旗易帜,建立了武周王朝,又诛杀了大量的李家子弟。
- 其次武则天是李显的生母,古代皇帝基本都要以孝道治理天下,即使混乱不堪的唐朝,也不会将孝道置之不顾。即使武则天罪恶滔天,可是毕竟是李显的生母。
- 再者武则天对天下是有功劳的,她在位期间,打造了一个新的太平盛世。她治理天下的水平的确是唐高宗这些人所不能比肩的,所以她是一位明君。
由此可见,李显压根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自己的母亲,索性他就没有去管这件事。既然连武则天都变得没罪了,为什么武家的人要被治罪呢?
02武家与李唐皇族关系早已盘根错节,若是清理势必涉及皇族利益。武则天不是傻子,她能够上台做皇帝,其实跟家族力量的支持是有很大关系的。武家的众多子弟,都相继被武则天安排到了朝中做官,有些甚至手握重权。
与此同时,这些武家子弟,也都开始跟李唐江山的朝中重臣们相互联姻,成为了儿女亲家。有了这么一层关系以后,武家和整个李唐王朝的命运,也就全都联系在了一起。
- 李显本人其实就是这件事最纠结的一个人,他是李家和武家联姻的产物,他身上本身就流淌着一半武家人的血液,他跟武三思这些人,可都是表兄弟关系。
- 李显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为妻,所以说李显跟武三思不仅是表兄弟关系,更是亲家关系。亲上加亲的关系,使得李显不会去动武家的人。
- 李唐皇室子弟尚且跟武家有扯不清的关系,更别说手下的那些大臣们了。在武则天盛极一时的时候,这帮人都想着巴结武家,恨不得自己成为武家的女婿才甘心。
由此可见,武家跟李家已经完全结合在了一起,除非后世皇帝不是武则天的后代,否则这一层关系,将会伴随李唐江山永生永世流传下去。
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前任王皇后无所出,所以唐高宗李治的嫡子就李显李旦这么几个。除非张柬之等人再大胆一点,诛杀武则天所有子孙,改立李治的庶子为帝,那武家将会成为第二个吕家。
圣历元年,召还东都,立为皇太子,依旧名显。时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神龙元年正月,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诛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监国,总司庶政。大赦天下。---《旧唐书,本纪第七》
可惜张柬之没有这样的魄力,更加没有这样的能力。他能够逼迫武则天将李唐江山还给李家人,就已经是功不可没了,对他的要求不能那么高。
03在狄仁杰的提醒下,武则天早有传位李显的想法,神龙政变对付的不是武家人。早在狄仁杰还活着的时候,武则天就曾经为了立嗣的问题产生过疑问,到底是立自己的儿子好呢,还是立自己的侄子好呢?
- 儿子虽然是自己亲生的,可是他们好歹是李家的子孙,每个人都姓李。可现在的皇帝武则天是姓武的,王朝也改称武周王朝,李家子孙继承皇位后,武周王朝还能存在吗?
- 侄子虽然跟自己是一个姓,都是武家的后人。可是侄子毕竟是侄子,并没有儿子那么亲密,再说也会有一些大臣表示反对。
所以一时之间武则天是拿不定主意的,她已经是武周王朝的开国皇帝了,李唐江山也不复存在了。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她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是她自己反倒是犯了难。
这个时候,武则天想到请教一下狄仁杰。结果狄仁杰告诉武则天,天地下只听说过儿子祭拜母亲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侄儿会把姑姑的排位放在祠堂里祭拜的。
武则天听了这话,恍然大悟。她知道狄仁杰的意思,就是要立她的儿子李家的子孙为继承人,这也成了武则天后来的想法。
久之,召谓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於是,仁杰与王方庆俱在,二人同辞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文皇帝身蹈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新唐书》
所以这个时候武则天将李显重新召回来,立为了皇太子。由此可见,武则天早在掌握实权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立李家子孙为继承人。
那神龙政变的时候,主要目的不是对付武家,而是针对张易之张昌宗俩兄弟。李唐江山当时最大的威胁也不是武家人,而是这两兄弟,所以他们为什么要对武家清算呢?
总结:神龙政变的五位发起人,全都被李显明升暗降。神龙政变到底是不是为了恢复李唐江山呢?现在来看,其实充满了迷惑性。武则天早就已经将李显恢复成为太子,所以李显是有合法继承权的。
一旦李显继承了皇位,其实就等于是恢复了李唐江山。到时候只需要将武周王朝改为李唐王朝就好了。
可是这档口发生了神龙政变,武则天提前退位,李显提前监国登基。事后李显将发起这场政变的五个人全都封了王,可是他们手里的相权都被剥夺了。由此可见,李显并不希望这五个人做大做强。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公元前704年年事已高的则天大帝久病卧床于迊仙宫中,张氏两兄弟侍奉汤💊,外人不得入内。连太子显也难得见一面,二张权势涛天,无法无天激起了众怒。705年正月以张谏之,敬晖,桓彦范,袁恕为首的五位朝中重臣,联合禁军大将李多祚,和薛思行与太子一齐杀奔迊仙宫杀死了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次日一早武则天发布诏令还政李唐去帝号迁居别宫,这便是著名的神龙政变。由于五大臣政变有功被封为五王,加封其弟旦为安国相王,封其妹为镇国太平公主。李显得以复国先谢狄仁杰,次谢其妻韦皇后。皇后在落难时荣辱与共才及予了显活下去的力量,因而对其妻百依百顺,中宗复位后未对武氏下杀手,乃心有余悸。母后仍活着,加之先前则天大帝为百年计,令李武二姓同在宗庙立誓永不言杀友好相处。加之李武二姓多又姻亲关系,荣辱相依不分伯仲。而韦后为达到其目地,利用武三思势力排除五王势力,而被封为昭容的上官婉儿早于武三思勾达成奸,为达目地取悦韦后,介绍梁王与韦后勾达私通,这对儿女亲家成了宿命鸳鸯。而中宗不知廉耻仅在牌局中为它们数筹码,久而久之,韦后和武三思及其女裏儿常常欺负太子李重俊,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与禁卫军大将李多祚领千余众兵将冲入梁王府杀了罪恶滔天的武三思父子,它们又直奔玄武门追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韦后安乐公主挟迫着中宗登上城楼。中宗的内侍宦官杨思帽有武侠之气,下城骑马挥刀直奔李多祚婿野呼利而去斩于马下,太子军大乱。中宗乃言汝等皆为卫尉军士何以叛乱,今力斩祸首不予追究。随李多祚为反正的部将而杀,太子余部逃入终南山中,不几日也为部下而杀。韦后安乐公主如愿以偿,终除了五王与诸武势力。然软弱无能的中宗终被其妻与宝贝女儿所害,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又死于李隆基发动的又一次政变,时也命也,真可惜,螳臂捕蚕,黄雀在后,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自己徙居上阳宫,直到年底十一月份去世。
政变中,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晖五位大臣仅仅完成了对武则天两名男宠张易之、张宗昌的诛杀及势力的清除,对于盘根错节的武氏宗族势力选择性的进行了回避。这样的结果是,没有受到丝毫损伤的武氏宗族势力依然在朝堂中具有很深的影响力,致使五大臣被武三思联合皇后韦氏进行打压,最终被贬出朝堂,惨死异乡。
- 武氏宗族势力之所以没有遭到清除,根本原因就是武氏势力在帝国权利圈中盘根错节,以至于仅仅依靠达到朝中大臣势力无法撼动的地步。
武三思不但是武则天的侄子,还是新任皇帝唐中宗李显的姑表兄弟及儿女亲家;中宗李显与韦后的掌上明珠安乐公主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另外,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是影响力依然存在。话说,武则天虽然退居上阳宫,依然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中宗李显每隔十日都有前去拜见一会;武则天就像中宗李显哭诉五贼(五大臣)害她,中宗李显也跟着哭泣谢罪。
- 武氏宗族势力之所以没有遭到清除,最直接原因就是大臣势力方面的软弱性。
大臣势力还是有人能够意识到武氏宗族的威胁。洛州长史薛季昶就认为武氏宗族势力犹如西汉吕后的宗族势力一般,需要进行清除;敬晖也主张对武氏宗族势力进行清除。但是遭到张柬之的反对,其认为清除武氏宗族势力已经成为皇族内部的矛盾,需要皇帝来进行。
另外,神龙政变实质上是大臣势力协助皇族势力(李唐、武周)方面对皇帝武则天势力的一次清洗(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结果是李唐势力在大臣的支持下夺取皇权,武周宗族势力依然把控着朝政。对武周宗族势力要进行清除,没有皇权的支持,仅仅依靠大臣势力是难以撼动的。
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首先谢谢悟空邀请。
关键在登基的是武则天的儿子,第二就是神龙政变的时候,武则天已经退位不再是皇帝,是以太后的身份颐养天年。武则天如果传位也一定是给自己儿子。从这一点来看,神龙政变真没有必要,即便武则天以皇帝身份驾崩,皇帝之位也一定的李显或者是李旦。当初。武则天为加强李武两家的联系,太平公主和武家联姻,李显的子女也与武家联姻。从核心角度来数,李武两家实际上是一家。
武则天既以退位,就等于放弃了权力。作为儿子李显如果弑母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自李显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血脉,李唐宗室也能太放肆。在就是承认武则天的合法地位,其实是为了新继任皇帝对朝局的稳定和控制,也还有安抚人心关系 ,这是一种保证。毕竟武则天掌控朝局近三十年,武家朝臣遍于朝堂之上,对于刚刚登基李显而言。稳定是第一位的。神龙之变之后,李显,李旦,韦后集团,太平公主集团,武三思集团都具有一定的实力,李显如果擅自对武家动手,也会让太平公主集团,武三思集团产生恐慌,虽然张柬之等人一再要求李显处死武三思。李显都没有动手。显然李旦更信任外戚武家而非朝臣。
武三思集团和韦后集团迅速整合到了一起,二人也有私情。而且李显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的儿子,且李显上位后,武三思权力比武后时期更大,得到了李显夫妇的充分信任。可以说,李显对武三思的信任远远超过以张柬之首的政变集团。后来韦后想学武则天二次登基,李隆基这才以动政变将武三思一门诛杀干净,但也是仅仅是武三思一家。李唐宗室实际上根本也不记恨武家。武则天是皇帝亲妈,与亲爹高宗合葬,更是宗庙里要祭祀的。总之,从国法,宗亲,李唐王朝都不能对武家则样。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在神龙政变后,武家没有被清算,还给予封赏,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在武则天的主持下,李,武(李显,太平公主,武三思)两家发誓结盟,以后善待。
第二个是:武则天虽然没做皇帝了,但君威仍在,势力仍在。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晚年,武则天一直为自已百年之后这万里江山传授给谁而举棋不定。
一个是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
另一个是自己的侄儿武三思。
武则天一直在纠结!后来为了这件事武则天特意跟狄仁杰商量。当时狄仁杰力举皇位传给庐陵王。因为自古以来,皇位只有传儿子的,哪有传给侄儿的。
武则天还是犹豫不决!因为她担心一旦把江山传给李氏后,李氏不会善待武氏。
后来在狄仁杰多次力谏之下,而且武则天也知道自己时曰不多,最后还是听从狄仁杰的意见把江山传给庐陵王李显,还把李显,太平公主,武三思召到一起,发誓今后和平共处。
所以,李显登基后,不但给武三思升了官,还封赏。
神龙事变的结果是:武则天退位,李显登基!
表面上李显当上皇帝,至高无上!
其实已是太上皇的武则天天威仍在,势力仍在。李显也意识到这一点,在登基后善待武三思善待武氏之人。
因为李显知道心狠手辣的武则天,一旦知道自已不善待武三思及家人,肯定会出招。
由此可见:神龙政变后,李显登基,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毕竟武则天不是吃素的。【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政治斗争的目标在于权利,对斗争失败者而言,没有权利的锦衣玉食只是施舍。对于胜利者而言,只要不给武家翻身机会,武家活着和死了没有区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