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传为美谈,有人指出此酒局不存在,真的如此吗?

简介:

当时衣带诏事件刚刚发生,国舅董承带着汉献帝的衣带诏去见了刘备,一番详谈以后。没过多久,刘备便被曹操的人请去喝酒了。

当时青梅刚刚成熟,曹操相邀刘备一起喝梅子酒,并且与之品评天下英雄。刘备说了一连串的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最后曹操告诉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一句话可把刘备给吓坏了,手里的筷子都掉地上了。因为刘备担心曹操知道自己是英雄,那在菜园子里种地的事情就是故意在隐藏自己的志向,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曹操铁定会对自己下杀手。恰好此刻天上一道电闪雷鸣,为刘备化解了这尴尬的局面。刘备赶紧说雷声太大,宝宝心里吓死了。这一点让曹操很满意,觉得刘备所谓雄心壮志也不过如此。

以上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全部过程,那么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假的呢?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01曹操的确跟刘备一起吃饭,但是有没有青梅煮酒就不清楚了。

首先可以肯定,衣带诏事件是真实发生的。汉献帝虽然窝囊,但是他的确也想要从权臣手里夺取权力。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强弱的区别。

汉献帝弱所以斗不过强大的曹操,自然是要大权旁落的。通过董承联系刘备、马腾等人,那也是他夺权的一个手段罢了。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三国志》

而恰逢曹操跟刘备在一起吃饭,但是到底是谁请谁吃饭,这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当时有多少人在一起吃饭,那也是没什么数的。

什么样的场景我们不清楚,但是曹操和刘备,肯定是坐在一起吃饭的。而且是一个曹操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或许还真的是曹操在请刘备吃饭。

  • 至于青梅煮酒,这可就是作者添油加醋的事情了。因为作者想到了跟曹操相关的一个成语望梅止渴,所以就在这基础上做了一个延伸,顺带着把望梅止渴的故事引了出来,可以说很巧妙了。
  • 我们很容易去理解这件事,因为曹操请刘备吃饭,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曹操为了笼络人心,常常使出这一招。此后为了收服关羽,也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次的宴会,应该也是曹操宴请的刘备。当时刘备能有个住的地方就不错了,别提请客吃饭的事情了。

所以刘备应该是去了曹操那儿吃饭,而在场的人员,那基本就都是曹操的亲信了。甚至,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曹操在单独宴请刘备,以示尊重人才之心。

02他们品论天下英雄,但是方法似乎不一样。

他们在一起评论天下英雄的事情,的确是存在的,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在演义中,曹操问刘备天下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刘备从袁绍、袁术,到刘表、刘璋、孙策,甚至连公孙瓒、马腾之流都一一说了出来,可是曹操却告诉他天下只有他们俩才是真正的英雄。

而三国志中的记载却完全不同:

  1. 这里告诉我们,曹操直奔主题,一边吃饭一边告诉刘备,这天底下的英雄,只有你刘备和我曹操两个人,像袁绍这样的人,不可以与我们相提并论。
  2. 这里没有刘备说的那一大堆人物,而是曹操直接说出了结果。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当然是有差别的。
  3. 因为刘备所说的这些人,全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他们全都不愿意听从汉朝朝廷的号令,割地为王,占据地盘。

如果刘备认为这些人是英雄的话,那就是从侧面否定了汉室江山的合法性。这在刘备一生的理念当中,是完全对不上号的。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三国演义》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压根就不会认定这帮人是英雄,也绝不会在曹操面前说出这些人的名字。这么一说有两个坏处。

  1. 首先这会暴露刘备的雄心壮志,既然他认定这些人是英雄,那就是对割据一方自立为诸侯充满着向往,这一点心思是不能暴露出来的。
  2. 其次这也会向天下人传达一个思想,他刘备也不是个忠心汉室江山的人,他也羡慕这些所谓的乱臣贼子,这对他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由此可见,曹操直奔主题说出天下英雄的事情,应该是真的。而且说袁绍袁术这些人不是英雄,这或许是曹操说的,目的很简单,为了告诉刘备,他是要为大汉灭了这帮乱臣贼子的。

03曹操的话的确吓坏了刘备,掉筷子是真的。

刘备的雄心壮志,一直都藏的很好。为了能够在北方活下来,刘备的确挺不容易的,对谁都不能表露出自己的野心。

因为刘备是草根出身,虽然顶着个汉室宗亲的招牌,可当时汉室宗亲有上百万人,哪里轮得到他来显威风呢?

所以刘备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小心翼翼。这一次曹操居然一句话就说到了刘备的心坎上,这刘备当然是非常害怕的。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三国演义》

这个时候刘备手里的筷子忽然就掉在了地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曹操并没有起疑心,因为后来还派刘备出征。而刘备却提高警惕,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儿。

至于天上打雷为刘备化解,那又是作者设计的一出好戏。因为曹操既然说了这话,那就代表已经怀疑刘备了。而这个时候刘备如果掉筷子,这就说明,刘备有了警惕之心。

现在给刘备安排上这一声巨雷,就足以化解刘备的尴尬行为。让刘备有了掉筷子的借口,绝不是因为曹操的话而吃惊,而是因为雷声而吃惊。

虽然这段设计是虚构的,却也真实地反应出了刘备当时的心情。刘备当然感到害怕,绝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露馅。

总结:青梅煮酒以后,刘备立刻离开了曹操。

刘备本就是不得已来到曹操这里,徐州被吕布占了以后,又被曹操给占了,刘备压根就没有地方可以呆着。

可以说刘备还是很怀念徐州的,所以他想着回到徐州重振雄风。但是需要一个机会,这个时候曹操既然怀疑上他了,他必须要当机立断立刻离开曹操才行。

所以刘备主动请缨要去追击袁术,跟曹操这儿借了点人马,快马到了徐州斩杀了徐州牧车胄,从而重新夺回了徐州。

当然了后来他再次惨败,不过这一次的操作足以说明,刘备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没有这两把刷子,刘备还真的不敢出来混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传为美谈,有人指出此酒局不存在,真的如此吗?

这个问题史有记载,《三国志》先主传载"是曹公从容谓先主曰:"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曹操对刘备也是礼敬有加,据《三国志》武帝纪载诸将劝曹操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加上曹操的几个一流谋士荀彧、程昱、郭嘉等均不敢小看刘备。因此,曹、刘煮酒论英雄的史载还是比较可信的。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传为美谈,有人指出此酒局不存在,真的如此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有茶文化丶玉文化等休闲文化,而且还有酒文化等消遣文化。

在三国中酒鬼并不多,但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留传下来。其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最为著名。

这是发生在建安4年(199年),刘备从朝官董承那里看到皇帝密诏,伺机干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刘备想早日摆脱曹操,进言愿攻打袁术,讨得一师人马。

曹操身边谋士郭嘉丶荀攸等人反对借兵予刘,说其有异志,不能放虎归山。曹操不以为然。刘备行前,被曹操叫来小喝几盅,亦算壮行酒。席间,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

一一而列,袁绍丶袁术丶刘表丶孙策等等。曹操摇头一一否定。

当刘备谦恭地请教谁才是英雄?曹操沉思一会,说了:"唯使君与我耶!“然后双目紧盯着刘备。刘备心中有鬼,不禁心跳加速,手中筷子也脱手而落。正巧一个惊天响雷,刘备故作慌张似的微微发抖!

曹操看见刘备一副熊样,不禁失声大笑。

再说关羽丶张飞听说大哥被曹操叫去好长时间,不放心,直闯相府。曹操一见张飞神情严

峻,就送上一杯,张飞一口而尽。

曹操对刘备说"关张二人,此去定能马到成功

。刘备回到军中,对关张说今日好险,一声雷响解了围。

三人带兵离了曹营,犹如虎出牢笼丶龙归大海。史家说曹刘共煮,不亚于鸿门宴。日后

曹操赤壁之惨败,就败在刘备这个英雄手上。

假如无刘备,不见得有诸葛隆中对,三分天

下行。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传为美谈,有人指出此酒局不存在,真的如此吗?

这事真不好说,小说《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写的非常精彩,小说参照了陈寿正史《三国志》等资料,但是小说有艺术加工的成份,关键无论正史、小说、野史,如果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再写出其他人物在场就好一些,像项羽和刘邦的鸿门宴那样。

这酒局存在与否谁也弄不太准,毕竟时间久远了,但曹操对天下英雄评价那句话应该是真的,两位英雄在一起喝点酒吃点饭唠唠嗑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了。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传为美谈,有人指出此酒局不存在,真的如此吗?

青梅煮酒是两位枭雄的对话,也是曹操对刘备的试探。我认为青梅煮酒论英雄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可能这场酒局并不是书中记载的那么正式,只是曹操和刘备之间一次谈话。

徐州之战后刘备难以安置

刘备自徐州之战后曹操正在犯难怎么处理刘备时,刘备竟然主动随曹操回了许都,这让曹操很意外。刘备的存在让曹操很头疼,把刘备留在徐州,那么徐州迟早还会是心腹大患;找个理由杀了刘备,又有过河拆桥的嫌疑,会被天下人唾弃;强制待回许昌又会起冲突。结果刘备看的也很明白直接就随曹操回到许昌。

曹操不知道刘备想要什么

到了许昌以后,刘备开始内敛。向天下人证实了自己大汉皇叔的身份后,不与曹操争权、不思建龙立业。这让曹操有些摸不清刘备到底想怎样。

在这样的状态下,曹操召刘备到府中想要试探一下刘备。按照曹操的性格,肯定是想要招揽刘备及其手下的为自己所用。既然曹操有招揽或试探之心,那么曹操必然不会摆出主君的排场居高临下的和刘备谈。二人谈论天下总要有个切入点,不会直奔主题,那么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渐入话题也是很自然的。

刘备还是太年轻,处处示弱却也是被曹操看出了野心。曹操经过这次谈论已经断定刘备并非池中之物,所以也坚定了曹操继续软禁刘备的决心。

总结:我觉得青梅煮酒论英雄这场酒局是存在的,因为这一美谈并不是难事,随时都可以做到。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传为美谈,有人指出此酒局不存在,真的如此吗?

关于真假这个问题,首先来讲,我认为是真的,虽然故事是记录在小说当中,但小说也是参照《三国志.先主篇》。

第一:刘备早期虽然一事无成,但却名声在外,他是卢植的学生,与公孙瓒是同学,和袁绍家也有一定交情,而且还有刘氏皇叔的名号,天下人都给他面子。而当时的曹操还没有大成,从利益的角度来看,此时的曹操是需要刘备的。毕竟刘皇叔名声在外,就算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但交他这个朋友,他日有需要的时候,让刘备做个和事佬还是可以的,所以曹操请刘备喝酒是合理的。

第二:按时间推算,此酒会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公元199年,汉献帝迁往许都的第三年半,曹操权力欲望已经开始膨胀了,此时的曹操正值盛年,在他争夺天下的棋盘中,他必然会去试探一下对手,若刘备真是有野心的大英雄,那这场鸿门宴就是刘备的送命宴。就为这,曹操也会摆出这场酒宴。

第三:青梅又称酸梅,适合种植于亚热带地区,在我国黄河以南的地区都可种植。煮酒的地方是许都即现在的河南许昌,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也是适合种植青梅的。

《世说新语.假谲(jué)》中记载一则“望梅止渴”故事。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公元197年曹操攻打张绣时,遭遇困境,士兵口渴难耐,曹操以此谎言带士兵走出困境的故事。按生理机能,能一想到酸梅就分泌唾液,说明这些士兵是经常吃青梅的,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古代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所以人口流动性非常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所以当时曹操军队中的士兵应该多来自河南地区。那么也证明,当时河南地区应该是有大量种植青梅的风俗。

第四:当时天下着毛毛雨,正是梅雨时节,而青梅采摘季节是4~5月,那时间上就对得上了。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