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导语:

年羹尧,康熙年间的进士,陕甘总督。雍正年间的抚远大将军,手握20万雄兵,占据西北半壁江山。蒙古王公、皇子大臣,见了他都要下跪。

这样的人物,在大清朝,基本上就是仅次于雍正皇帝地位的人了。可是要知道,他的起点是非常低的,从那么低的起点,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人臣的巅峰,是个人都会骄傲。年羹尧也不会例外,所以说他就算是死,都是充满骄傲地去死了。

01年羹尧受不了雍正的折辱。

年羹尧在西北大营的时候,花钱如流水,光姨太太就娶了七八个。所有开支全都是雍正皇帝来承担,他大手大脚惯了,突然之间把他的大将军职位给拿了,这倒是年羹尧始料未及的事情。

所以在贬谪的过程中,年羹尧依旧维持过去的开支。当然,这个时候他所花费的钱,可就都是自己这么多年捞来的老本了。

大将军羹尧军法极严,一言甫出,部下必奉令唯谨。尝舆从出府,值大雪,从官之扶舆而行者,雪片铺满手上,几欲堕指。将军怜之,下令曰:‘去手!’盖欲免其僵冻也。从官未会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断其手,血涔涔遍雪地。将军虽悔出言之误,顾已无可补救。其军令之严峻,有如此者。”---《清代名人轶事》

从大将军贬谪到杭州将军,随后一路往下贬,一直到成了城门口的小吏,年羹尧始终都没有向雍正皇帝求饶过。

  1.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年羹尧肚子里憋着一口气,他认为自己为大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现在雍正皇帝却要卸磨杀驴了!这是谁都无法接受的事情。

  2. 年羹尧就是希望雍正皇帝能够认错,可是这现实吗?当然不现实,要想让皇帝认错,除非天塌下来。年羹尧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足以让雍正震颤,可是他忘记了一点,这天下始终都是雍正的,你不过是一个臣子。

  3. 如果臣子胆敢挑战皇帝的权威,那皇帝是绝对不会轻饶的。所以年羹尧的态度,是因为他曾经立下的战功所决定的。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作为抚远大将军,手下数十万人马,怎么能受到如此侮辱呢?想不通的年羹尧,宁可去死,也绝不低头。

02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这是年羹尧悲剧的开始。

可以说任何臣子都是雍正登基上位时候的工具,邬思道是这样,年羹尧也绝对不会例外。可是年羹尧的想法却完全不同,他觉得自己是雍正王朝的中流砥柱,是雍正上位最重要的人物。

他觉得自己应该享受到不一样的待遇,一直仅次于皇帝的待遇,这才是年羹尧所想要的。那么多年陕甘总督和抚远大将军,已经让年羹尧尝到了甜头。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雍正

年羹尧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突然之间降低标准,人家的玻璃心是受不了的。

其实在雍正看来,年羹尧当时的作用已经取消了。当初他登基的时候,年羹尧这个陕甘总督,的确非常有用处。

后来他要平定西北叛乱,年羹尧作为自己的心腹,又善于打仗,所以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可是这一切都结束以后,年羹尧的作用荡然无存。

如果这个时候你再让雍正像过去一样对待年羹尧,那的确是有点过分了。毕竟谁也不可能一辈子装孙子,更何况是皇帝呢?

年羹尧没有在准确的时候,瞄准好自己的定位,所以才会造成后来自己悲惨的结局。没有起到关键作用了,那就果断丢弃一些不该享受的待遇,这才是他的求生之路。

03年羹尧养寇自重的策略,其实并不错。

去了西北一年半时间,一直找不到叛军的位置。可是朝廷白花花的银子,每个月都要供应上去,否则就会造成兵变。

这些钱是真的发给了士兵们吗?当然不是,年羹尧本人要捞走一大部分。无利不起早,他手里掌握着重权,没有理由不做一点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清史稿》

所以年羹尧这个时候并不急着找到叛军的下落,这是大臣们所分析出来的一致意见。他们认为年羹尧那就是拥兵自重,只要叛军一天不被消灭,那么年羹尧的职位,一天就不会被撤销,那么他捞钱的渠道也就不会中断。

这一系列的操作,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年羹尧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呢?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成分在里面,毕竟他的确捞了不少钱。

  1. 他每天的膳食待遇,比皇帝还要好,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个人的开销抵得上几百上千人的开销还要多。

  2. 如果大清朝的钱足够多的话,年羹尧还真的愿意拖个几年再说,把自己养肥了,即使下台了也有个依靠。

  3. 可是大清的国库都被年羹尧给掏空了,为了凑军饷,雍正皇帝都开始对江南的富商们下手了。曹雪芹一家子也是因为这件事,从而被雍正皇帝抄家的。

这些钱还是泥沙入海一般,到了年羹尧那而便不知踪影了。所以雍正皇帝虽然恨得牙痒,可必须要给足了年羹尧面子,毕竟他手里有钱有粮,还有20万人马。年羹尧最后是心软了,觉得皇帝快撑不住了,其实哪有可能撑不住呢?

总结:年羹尧就是自寻死路,他可不想卑躬屈膝地活着。

对年羹尧来说,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那就是在西北做大将军的日子。那简直就是跟皇帝一般的待遇,在军中杀伐决断,那都是年羹尧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年羹尧这个时候心态上也有些失衡了,他觉得就应该一辈子享受这样的待遇。可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年羹尧被贬谪以后,那些过去他看不上眼的官员,一个个都能够骑在他头上了,他心里当然不爽。可是此刻他已经失去了大将军的权力,已经无法再对这些官员杀伐决断了。

心里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年羹尧压根就接受不了。他开始自暴自弃的生活,就是要跟雍正对着干。

他的意思很明白,你雍正现在这么对我,那就是忘恩负义。他要用一死告诉天下人,雍正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而雍正当时一直强调一点:苍天在上,我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我不知苍天如何发落你也。

其实这就是雍正在自我辩白,我可没有辜负年羹尧,一直都是年羹尧在辜负我。而年羹尧用生命告诉大家,是雍正辜负了他。这一对生死冤家,实在是无解的存在。

参考资料:

《雍正王朝》

《清代名人轶事》

《清史稿》

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在《雍正王朝》中,作为手握重兵,位极人臣,势力庞大,自认为功高日月的年羹尧,从高高在上的年大将军,到杭州将军,再到守城门的;从曾经的飞扬跋扈,到现在的落寞;从曾经的蒙古诸王见到自己都要下拜,到如今的遭人遗厌,这样无疑是断崖式的人生跌伏!年羹尧果然是年羹尧,就算是雍正皇帝的奴才,也不堪受无休止无节制的羞辱,所以向书请求处死!

其实,年羹尧这样做,也不但保留自己那剩存的自尊,也给了雍正下令处死的理由!因为年羹尧是自己申请赐死

一,解除兵权的年羹尧,就是一只无牙的狼!

年羹尧其实一拥有军权时,就开始了跟雍正搏弈了!

当然年羹尧打好了那场胜仗,就是西疆大捷。重大的影响和功劳雍正也心知肚明!所以给年羹尧加官进爵,进京表彰,百官跪迎,让年羹尧风光无限!

年羹尧本人呢?膨胀得不得了!仗着战功,要求蒙古诸王拜见时行跪拜之礼,插手于地方政务,贪污受贿,骄横不可一世!甚至还跟八阿哥党搞暖睐!

其实,坐稳了江山的雍正,看到了完成使命的年羹尧如此的嚣张跋扈,早就想动他了!可是念其手握重兵,才没有下手!

那次,在年羹尧进京时,张廷玉向雍正提议:换将!轻轻松松解除了年羹尧有名无实的兵权!压在雍正心中的石头终于下地!

回到军帐,有名无实的年羹尧被驾空了!没有兵权,年羹尧就是一只无牙的狼!

二,无兵权的年羹尧,就成为雍正刀上的鱼肉!可是雍正举着刀,却迟迟不下!不堪忍受的年羹尧请求赐死!

朝中大臣见年羹尧被解除了兵权,弹刻年羹尧的奏章像雪花飘向雍正皇帝的案台!

罪名多!罪恶重!

雍正直接把年羹尧贬为杭州将军!失事的年羹尧仍然风光无限带领手下浩浩荡荡来到了杭州!

没有几天,雍正问责的诏书来了;曾经奏章上的错别字雍正也借题发挥!

没有几天,年羹尧又贬为杭州城看门的了!

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深渊,年羹尧知道雍正皇帝的心思!

雍正皇帝随时把手中的刀举起来,就是不落下!因为他直接下令处死年羹尧,就让全天下的说他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最后,不堪受辱的年羹尧就请求死了!这对雍正来说正中下怀!

由此可见:其实年羹尧不想死!可是面对雍正无休止的凌辱,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就请求赐死!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年羹尧的行为可以说在求死,换做其他任何一个皇帝,也不能容忍年羹尧的行为。因为年羹尧涉及到谋反的罪名,最后甚至公然和雍正打擂台。其言语虽然是出于内心不平之气,但亦是求死之言。

年羹尧的出身

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父亲年遐龄曾做到河南道御使、工部侍郎、湖广巡抚等高官。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也曾做到工部侍郎。年羹尧可谓出身于官宦世家,他本人更是在康熙39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康熙48年升任四川巡抚,后升任四川总督、陕甘总督等官职。

到了雍正时期,年羹尧更是风光。他做到了抚远大将军,被加封为太保、一等公。在平定藏地以及青海罗布藏丹津上,年羹尧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雍正继位初期,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重臣,进京的时候受到特殊礼遇,可谓是风光无限。但在雍正三年,风向突变,年羹尧被削掉官爵,列大罪92条,雍正赐他自尽。

年羹尧为何被杀年羹尧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专擅之罪六,忌刻之罪六,残忍之罪四,贪黩之罪十八,侵蚀之罪十五,凡九十二款,当大辟,亲属缘坐。上谕曰:“年羹尧谋逆虽实,而事迹未著,朕念青海之功,不忍加极刑。”

年羹尧有谋逆、贪污等大罪92条,本该大辟,雍正念在他青海的功劳,赐年羹尧自尽。由此可见,年羹尧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确实有了不可饶恕的罪名。

年羹尧的“年选”。年羹尧做到总督之后,恃功自傲,专权跋扈,甚至连朝廷的人事权都被他侵蚀。在军中以及川陕地区,他可以任意选派官员而不经过朝廷,布政使、副将的职位都是年羹尧一句话的事,被人称为“年选”。这无疑是对皇权的挑战,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自然不能被雍正皇帝所容。

年羹尧藐视皇权。年羹尧在做川陕总督时,辕门上画着四爪龙,吹鼓手穿着蟒袍,和宫廷里的礼仪类似。对于其他高官,年羹尧直呼姓名,总督、巡抚都要跪着迎接他。在清代,皇上的上谕是需要三跪九叩的,但年羹尧公然违反。

(年羹尧)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至京师,行绝驰道。王大臣郊迎,不为礼。在边,蒙古诸王公见必跪,额驸(驸马)阿宝入谒亦如之(也需要下跪拜见)。

年羹尧计划谋反。年羹尧后来被剥夺军权之后,他的幕僚有人劝他谋反。年羹尧默然良久,夜观天象,长叹曰:“不谐矣。”由此可见,年羹尧确实有过谋反的念头,只是感觉错过了时机而没有发动,这也是雍正说他“谋逆虽实,而事迹为著”的原因。后来年羹尧的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被斩,一个叫静一的道士也被杀死。

由此可见,随着地位的越来越高,年羹尧已经骄横难制,已经开始窥伺皇权,这种行为换哪个皇帝都不能容忍。也有说法,当年康熙实际传位给十四阿哥允禵,作为陕甘总督的年羹尧紧紧掐住了允禵的粮食,使得允禵不敢兴兵作乱,从而确保雍正顺利登基。等到雍正皇位稳固后,自然会把这个知情人给秘密处理掉。

而雍正选择的时机,有人说是有野虎跑到年羹尧住宅,被赶来的士兵杀死。因为有传说年羹尧是白虎转世,如今野虎被杀死,正对应年羹尧应被赐死。但在《清史稿》中,却是记载的年羹尧故意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借此发挥,认为年羹尧这是藐视皇权,从而罗列罪名赐死他。

当初,年羹尧被罢免军权,改授杭州将军,年羹尧竟然用大不敬的话语回复雍正。

臣不敢久居陕西,亦不敢遽赴浙江,今于仪征水路交通之处候旨。

这些话说出口,就是年羹尧确确实实在向雍正求死了,即使有平定青海的大功劳也救不了他。

参考资料:《清史稿》。

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虽然年羹尧最后是被雍正皇帝赐死的,但说年羹尧是自己求死这个说法还真没错!从堂堂的抚远大将军沦落到最后看城门,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年羹尧可以说一生身经百战,杀人无数。光江夏镇一夜就屠杀400余人。这400余人中肯定有人因为羞辱雍正和十三阿哥该杀,但是大部分人都成了无辜的陪葬品。雍正本意并不是要屠镇,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年羹尧身上的戾气!不过时势造英雄,生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心狠手辣的手段确实也很难领兵打仗,更难扫平西北。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年羹尧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那就是变的更加心狠手辣,变的更加独断专行!

常年驻守西北,山高皇帝远,加上蒙古各王公的吹捧,年羹尧把自己当成了一方霸主。甚至他认为在西北他比雍正皇帝都大,他是雍正这个皇帝的恩人,是雍正的守护神。离开了他年羹尧,雍正皇帝皇位不保。在他心里万万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拿下,岳钟琪奉命突然的夺权打了他个措手不及!他虽然很不甘但是大势已去,他也无可奈何。堂堂的一方霸主说拿下就给拿下了,而且是悄无声息的给拿下的。这对权大无比、说一不二的年羹尧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内心对雍正的不满甚至是愤恨到了极点。

在这个时候,年羹尧不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他如果能够悬崖勒马回头是岸,那他依然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常年军人生涯养成了他刚毅的性格,雄霸一方让他从来就不会委曲求全。即便对方是皇帝他也不认为自己比对方差,而且自己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却被贬,这让他内心非常不甘。他要守护自己的尊严。随着一次次被贬这种心理一次次加强。

可能他想到自己会被贬但怎么也没想到最后会被贬到看城门,到了这个时候他认为他受到了严重的羞辱、侮辱。军人的天性让他选择“士可杀不可辱”,他宁愿一死也绝不屈服。他就是死也要和雍正斗争到底!甚至他想用自己最后一死来羞辱雍正。他要让天下人看看雍正是怎么对待他这个大功臣的。

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树大招风,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功高震主是皇帝的大忌。年羹尧作为大将军,居功自傲,多次在公共场合不把雍正放在眼里,加上其结党营私,大臣的弹劾只是导火线而已,即使没有大臣的弹劾,雍正也会以别的原因向年羹尧问罪。

最后,年羹尧为何求死?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年羹尧获92款大罪:--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念及年羹尧功勋卓着、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开恩,赐其狱中自裁。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