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关羽的后人和赵云很深的血缘关系,是真的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羽和赵云都是蜀汉帝国的猛将,尤其是关羽,更是镇守荆州的重要将领,属于蜀汉帝国的二号人物。他拒绝了东吴孙权的提亲,却让儿子娶了赵云的闺女做媳妇儿,所以关羽和赵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铁的。
关羽拒绝东吴孙权提亲,傲气不可一世。关羽是个比较骄傲的人,能被他看得起的人,其实并不多。曹操和刘备,他是看得起的,也不容许他看不起,这两个人都做过他的主公。至于孙权,关羽则觉得他是黄口小儿,完全看不起。
当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地位俨然成为了蜀汉的第二号人物,所以孙权为了保证自己边疆的稳定,自然是要跟关羽打好关系的。
至于打好关系最好的办法,那就是结亲。在诸葛瑾的建议之下,孙权命人前往关羽处提亲,希望关羽能够将他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结果关羽一口回绝了孙权的请求,并且还留了一句非常鄙视人的话:虎女焉能嫁犬子。
可能是权子和犬子的音发不标准,导致孙权大为恼怒,这才有了后来孙权使用吕蒙的计策夺取荆州之事。可以说关羽就是因为没有答应孙权和亲的事情,最终才会身首异处。
关羽让自己的儿子迎娶赵云的女儿,这是出于政治考虑。关羽是很有脑子的,不是那种只懂得骄傲,什么都不懂的傻瓜。所以他知道政治联姻的重要性。回绝孙权的主要原因是,他担心刘备会对他起疑心。
毕竟当时的关羽可是封疆大吏,一旦起兵造反,那整个荆州都将从蜀汉版图上划掉,甚至会归于孙权那一边。
所以关羽一口气回绝孙权,目的是为了向刘备表态。但是为了维持蜀汉高层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关羽又想起了和亲的事情。所以关羽就让自己的长子关平,迎娶赵云的女儿为妻。
这件事是比较重要的,首先以关羽的地位,选择跟赵云结亲,这只能说明赵云在蜀汉集团内部是相当重要的。其次关羽与赵云的结亲结果,可以使得蜀汉武将内部更加团结。
可是他没有选择跟张飞联姻,却选择了赵云。这其中的意味就有些深远了,从后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得出,他想要跟张飞结亲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张飞是刘备默认的结亲对象,两个人的档次是不一样的。
关平和妻子赵氏生了儿子关樾,成为关家唯一继承人。关平不仅是关羽的长子,也是关羽手下最重要的猛将。所以他跟自己的父亲一起镇守在荆州,而他的弟弟关兴则跟着刘备驻守成都。
所以当关羽在荆州失败以后,关平和关羽一起被东吴给斩杀了。他们在荆州的家人也被杀害,唯独关平的妻子赵氏,知道情况不妙,所以带着她和关平唯一的儿子关樾,躲到了荆州的乡下。
当时荆州已经被东吴所统治,他们无奈之下,只能改姓门,因为门的繁体字和关的繁体字是非常相近的。
多年以后,钟会大军进入成都,一片混乱之下,昔日被关羽杀害在水淹七军之战中的庞德,他儿子庞会也跟着来了成都。
庞会二话不说,直奔关羽府中,将成都的关家人,杀了个精光。所以如果不是赵氏带着关樾逃离了荆州躲在了村里,可能关羽家就绝后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关樾就成了关羽和赵云唯一的纽带,他的后代子孙不仅仅是关家人,也是赵家人。
结局:西晋年间,关樾才改回原来的姓氏。关樾和母亲赵氏,一起在乡下生活了很多年。两个人始终都没有机会去成都投靠赵云,因为荆州已经被东吴防守的严严实实。关樾和赵氏的生死消息,其实都没有被传到蜀汉。
不管是在曹魏那边,还是东吴这边,关羽都是他们非常大的对手,所以关樾在那些年,是不可能露面的。
等到西晋王朝成立以后,晋武帝司马炎宣布要大赦天下。当时的蜀汉帝国已经灭亡了,关樾也就了无牵挂地宣布自己是关羽的后人。
与此同时,他已经50出头,将家族中所有后人都改成了关姓,从此大家才知道,原来关二爷还是有后人在世上的。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关樾可不仅仅是关二爷的后人,那也是赵云的后人。
有人说,关羽的后人和赵云很深的血缘关系,是真的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羽的后人到底有多少?因为在中国古代,女儿出嫁后,生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跟随夫家姓氏,所以,关羽的后人就从关羽的儿子开始梳理。
有人传说,关羽有三个儿子:长子关平、次子关兴、三子关索。关羽到底有几个儿子呢?关于的儿子们身份是否有待进一步确认?
三子关索的出现,前后矛盾,杜撰成分太多
正史认为三子关索是虚构的。《三国演义》中的关索出现是前后矛盾的。
樊城之战的时候,提到关羽娶了荆州女人,关羽有两个儿子关平和关兴、以及一个女儿关银屏。
可是,诸葛亮南征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关索,说是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并且在荆州沦陷后,安置到地方去养伤。
很明显,关索的出现是前后不一致的。
另一种版本《三国演义》中,更是次序混乱。樊城之战前,关索认父,自称三四岁时,父亲杀人畏罪逃跑,关索为张员外收养。
根据推算,关索应该在178年之前就已经出生了,比关平岁数还大,当然更大于关兴,怎么可能是关羽第三个儿子呢?
因此,关羽实际上并没有第三个儿子关索。
从正史上可以查到,关羽有两个儿子:关平与关兴。
先来看看关兴的子嗣。
关兴是关羽次子,可惜子嗣被人斩草除根
关兴从小表现出众,深受诸葛亮喜欢。
关羽逝世后,关兴继承了父亲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
关兴跟随刘备兴兵伐吴,报仇心切、作战卖力。在战场上,斩杀了生擒父亲的潘璋,并且夺回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诸葛亮北伐时,多次带上关兴。
20岁时,关兴当上了侍中、中监军,可谓年少英雄。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关兴得了一场急病,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殁年26岁。
关兴有两个儿子:关统和关彝。
关兴大儿子关统娶了刘禅女儿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可惜,英年早逝,死后没有子嗣。
关统死后,其弟关彝继承爵位汉寿亭侯。
264年,也就是蜀汉灭亡的第二年,关兴二儿子关彝的子孙,被庞会斩草除根了。
我们可以推断:关彝没有子孙;或者有子孙流亡远方,已经无法认可是关羽的后代。
因此,关羽的所有后人都是其大儿子关平这一支传承下来的。关平有多少后代呢?与赵云有没有血缘关系呢?
关平娶妻生有一子
关羽成年之后,娶了一位姓胡的女子为妻,农历178年5月13日,生了儿子关平。
关平,就是关羽的长子。《三国演义》中描述为关羽养子。
关羽欣赏赵云的忠心和担当,委托刘备向赵云提亲:希望将赵云女儿迎娶为自己儿子关平的妻子。
赵云同意了,于是,关羽与赵云成为儿女亲家。
关平与赵云女儿赵燕燕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关樾。
220年,吕蒙欺骗关羽,然后偷袭荆州。
正在进攻樊城的关羽,发现荆州被吕蒙占领,失去了大后方,而且自己的亲属以及一部分军队都还在荆州城内。
关羽迅速从前线向荆州方向回撤,希望夺回荆州。
但是,关羽失败了。关羽只得败走麦城。途中,关羽中了东吴大将潘璋的埋伏,被生擒活捉。
一直跟随父亲的关平,奋不顾身,前去抢救父亲。关平与东吴数名大将激战,终因体力不支,也被东吴活捉生擒。
关羽与长子关平两人,都在临沮被吕蒙诛杀。关平妻子赵燕燕情况如何呢?
关平子孙人丁兴旺,都与赵云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关平妻子赵燕燕听说关平父子都被东吴活捉了,便带上7岁的儿子关樾,逃亡到乡下。
赵燕燕告诉儿子,从此以后,自己改姓门,名字叫门月。赵燕燕带着儿子门月逃亡到於安乡,过上了农耕生活。
关樾,关羽的孙子,关平的儿子。213年,关樾在荆州出生。
其父关平在临沮被吕蒙杀死后,跟随母亲赵燕燕躲到於安乡避难,并且正式更名为门月。
263年,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但是,魏国将士在蜀汉的杀戮还没有停止。
庞德的儿子庞会认为关羽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一心要报杀父之仇。
庞会将所有能找到的、姓关的男女老少,尽数杀死,一个不留。
由于关樾一直生活在民间,并且改名换姓,所以躲过了这场灾祸,也为关羽家族保留了香火传承。
西晋消灭东吴、统一天下之后,实行天下大赦,门月恢复原姓原名,仍然叫关樾。
后来,宋朝册封关樾为威显武宁侯;明朝册封关樾为竭忠王。
关樾的子孙中,能够查到的有:
第40代孙:关琪;
第41代孙(关琪之子):长子关鸾、次子关福住在荆州当阳,三子关德住在江陵龙湾,四子关质住在潜江;
第48代孙:关珏,关珏生养三个儿子:长子关文汉住在潜江,次子关文亨、三子关文珠迁居到湖南澧县。
可以清楚看到,关羽的后代只有长子关平拥有子嗣,也就是说,所有关羽的后代都是关平遗传下来的,他们既是关平的后代,也是赵燕燕的后代。
所以,关羽的后人,也就是赵云的后代。
有人说,关羽的后人和赵云很深的血缘关系,是真的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羽和赵云结为了儿女亲家,关羽的后代自然是有赵云的血脉。关羽这个做法还是明确的,还是选择自己的兄弟做儿女亲家比较好,当年和孙权没有做儿女亲家,孙权就是想要杀掉关羽,而和赵云做了儿女亲家之后,赵云的女儿替关羽留下了一脉,让关羽这一脉继续延续下去,这个也是赵云很大的功劳。
要是我们回想一下历史,赵云没有和关羽结为儿女亲家,没有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可能关羽这一脉就不会残留下去,也就不会让所有的关羽的子孙有赵云的血脉。现在我们就慢慢回想一下历史,看一看这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关羽赵云结为亲家,亲上加亲。关羽和赵云皆是蜀国五虎将之一,都是刘备的好兄弟。当年刘备是和赵云结过义的,而关于和刘备的结义大家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关羽和赵云也就是兄弟。更何况这么多年一起出生入死,自然就是生死兄弟,战场上的同袍。
现在关羽的儿子已经大了,该找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而且也要有贤能,能够配得上关羽儿子。想当初孙权来提亲的时候,关羽可是不同意,觉得孙权的儿子算什么东西,还辱骂了孙权,这个让孙权气得半死。我们从这一方面来看,关羽是心高气傲的,对于自己的儿女,一定是要选择自己心满意足的。
这个时候赵云的女儿也是该出嫁了,对于赵云这个人,关羽还是非常满意的。毕竟在战场上能够和自己旗鼓相当,不上下下,而且自己也都在刘备手下做事,两个人联合起来自然是有好处的。不是关羽看上了赵云的女儿,而是关羽看上了赵云这个人。只要是关羽想要做的事情,他儿子也得遵命。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所有的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甚至很多夫妻都没有见过面,在结婚的那一天才见了面,就这样结了婚。至于关羽的儿子关平有没有非常喜欢这个赵云的女儿,在史书上是找不到记载了。但这是关羽做得非常正确的一件事,关羽还是非常有见识的。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关羽一脉惨遭灭门自从关羽和关平战死之后,关羽只剩下关兴这一个儿子了。当年在樊城战败之后,关羽败走麦城,可是等关羽想要逃出去的时候,却被孙权的人抓住了。孙权当时可是非常高兴,这次终于要报关羽当年羞辱他之仇。他想要关羽投降,可是关羽是逆死不屈,最后也无可奈何,只能杀掉关羽,然后当时关羽的儿子关平也在身边,所以关羽还剩下第2个儿子关兴。
关兴没过多少年也死了。当年自从关羽死后,关兴就继承了关羽的爵位,还有关羽的遗志,一直都尽心尽力的辅佐蜀国。跟随着诸葛亮一直北伐,魄有当年关羽的威风,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关兴也死了。那么关兴是怎样死的呢?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关羽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从三国志的记载上来看,关羽的儿子关兴没有战死,也就是得病而死,死的时候也不过是年纪轻轻,可谓是英年早逝。关兴死后,他儿子关统继承了他的位置,可惜的是关统也没有儿子,最后让给了关兴的第2个儿子关彝。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个所有的关羽的子孙不可能都有赵云的血脉,这个是为什么呢?
关羽这一脉在刘禅投降之后,惨遭杀戮,最后所有关羽在蜀国的子孙都被灭门了。这个就是因为当时斩杀关羽所有子孙的人就是庞德的儿子庞会,因为当初他的父亲庞德就是被关羽所杀,现在他终于等到机会要报仇了,不能够杀掉关羽就杀掉所有关羽的子孙。
如果按照这样下去,关羽肯定就是断子绝孙,但是上天怜悯他,关平的儿子还有一脉相传,这个被灭门的就是他第2个儿子关兴的一门。这个时候就是因为赵云的女儿。
关羽血脉继续延续,赵云的女儿功不可没。当初在樊城之战的时候,赵云的女儿带着她的儿子逃了出来,这个就是关羽的孙子。赵云的女儿面对吴国的追杀,一直都在逃离中。她没有立刻回到蜀国,可能就知道以后会有如此一劫,也许就是面对连年的战乱,已经不想要再这样过下去了,就算回到蜀国有荣华富贵,那还不如就隐姓埋名下去,平平安安的就可以了。
而这个是在那个《关氏族谱》上面是有记载的,这个是在当时的清朝修订的,被官方所承认,所以这个故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的。所以关羽有一脉能够相传下去,在这个乱世之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在前面都已经说到了,这一脉的流传就是赵云的女儿和关平的后代。赵云的女儿自然是有赵云血缘的,关平也有关羽的血缘的,赵云的女儿和关平的后代自然是流传着赵云和关羽的血脉,这个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
你认为关羽当初做的那个决定对吗?请在下方评论。
有人说,关羽的后人和赵云很深的血缘关系,是真的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羽的儿子关平娶了赵云的女儿赵氏,后生一子叫关樾。有了这一层关系,关羽和赵云两人就不只是兄弟,更是亲家,关羽的孙子不只是关家的人,也是赵云的外孙。
关平的身份有点特殊,在《三国演义》里他是关羽的义子,在《三国志》中他又是关羽的长子,他的身份在历史上是一个谜团。从可信程度来讲,《三国志》应该可能性程度大一些,所以我们相信他是关羽的长子。
不论关平是关羽的义子还是长子,关羽对他很好,打仗时总是把他带到身边。后来失荆州之后,两人一同逃生,关羽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道父亲被擒,急忙来救,后被潘璋、朱然率军围住,关平孤身独战,筋疲力尽才被擒,后两人被东吴杀害。从这一场子救父,足可见父子亲情。
时已五更将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骤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据野史说,吕蒙攻进南郡后,关平的妻子赵氏带着七岁儿子关樾逃到了乡下,改姓“门”,一直隐姓埋名的生活,后来晋灭东吴以后,才改姓“关”。
再来说说关羽求亲,关平娶赵氏,还是关羽主动上门替儿子求娶的,这一点很令人意外,以关羽的高傲,主动上门,足见尊重。这也能看出关羽看重赵云,欣赏赵云的女儿。
曾经,孙权向关羽提过一次亲,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孙权当时的地位比关羽可是高多了,而且他的儿子还有可能会继承他的地位。这个提亲看起来很恰当,若两人能结成儿女亲家,东吴和蜀国的联盟也会更加牢固。
可关羽的反应大出我们所料,当诸葛瑾说出孙权的求亲时,关羽竟然勃然大怒,说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嫁给孙权的儿子?还侮辱孙权的儿子是不中用的人,把诸葛瑾赶出了家门,这可把孙权气坏了。
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连孙权都瞧不上,三国的人物有多少是他瞧得上的?可是关羽却为自己的儿子,亲自上赵云家的门去求亲,足可见他求亲的诚意。
我的总结:关羽看重赵云,视赵云为兄弟,同时爱屋及乌,对赵云的女儿赵氏也很欣赏,他们两家结成儿女亲家,可以说是喜上加喜,亲上加亲。
有人说,关羽的后人和赵云很深的血缘关系,是真的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国社会及其看着姻亲关系,在古代就连皇室都会选择利用姻亲裙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要么让儿女和手下的重臣联姻,以保证对方对自己的忠心,以维护自己的政权;要么让儿女和他国的公主皇子等结婚,以保证两国友好的关系,以维护国境的安全或是联盟关系。
连皇室都如此,古代的那些家族势力也同样都讲究联姻,以此用巩固双方可靠的关系牢靠,而三国时代的蜀国同样如此。
比如刘备的儿子刘禅娶了他二弟五虎将之一张飞的两个女儿,另一个儿子安平王刘理娶了五虎将之一马超的女儿。
五虎将之一赵云也娶了同为五虎将之马超的妹妹马云禄,五虎将之一羽的儿子关兴的儿子关统娶了刘禅的女儿。
当然关羽和赵云之间也肯定少不了姻亲关系,关羽的长子关平,娶的妻子就是赵云的女儿赵氏。五虎将之中唯一和其他五虎将以及皇帝刘备没有姻亲关系的好像只有黄忠了,不过也是,黄忠的年纪算起来比其他五虎将和刘备都足足大了最少二十来岁,几乎高了一倍,他要是和五虎将或者刘备成了亲家,辈分上就硬生生直接要高处人家一辈,如果有女儿嫁给这几个人,直接要让人家叫他岳父啊。其他几人要么是和他地位齐平同为五虎将的人,要么是他的老大,皇帝刘备,心高气傲的着几人也受不了,尤其是关羽,至于原因,不用细说了吧。
还好,黄忠没有女儿,他惟一的一个儿子也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最后更是染上了风寒,病死了,还没有后人,这样说起来黄忠也是可怜,一大把年纪还是孤家寡人一个,不仅儿子早死,连后人都没有。
说起关羽和赵云的亲家关系,其中还有不小的门道。关羽此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天底下能被他放在眼里的人可谓是屈指可数,除了他大哥刘备、三弟、以及曹操可以勉强算一个之外,好像就没人了。连和他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和黄忠他都不怎么看得起。当初马超投靠刘备被重用之后,关羽直接不服气的要来挑战,还是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狠狠的夸赞了他一番,直言马超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之后,他才善罢甘休。黄忠被列为五虎上将之时,他更是直接放话不愿与老卒为护,据说可把黄忠给气坏了,到底都憋着一口气咽不下去,夷陵之战之前还在刘备怀里还在问自己是不是当得起和关羽同列。
再说一事,虎女不嫁犬子。当初孙权派遣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来向关羽提亲,愿意和关羽结为亲家,以保孙刘两家永结同好,关羽怎么说的?直接说“虎女安能嫁犬子乎”。这是直接摆明了看不起孙权,要知道孙权当时身为一国之主,可比他关羽的地位高多了。甚至他的女儿嫁给孙权,以后生了儿子的话,看在他关羽和刘备的面子上,是极有可能继承东吴大业的。可关羽就直接这么拒绝了,还骂孙权是狗,甚至还对诸葛瑾说,要不是看在你弟弟诸葛亮的面子上,你来替孙权提亲,我立刻就将你杀了,弄得诸葛瑾无言以对,面子直接没地方搁了,地上有个缝估计直接就转进去了。
可是这么骄傲自负的关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却愿意让自己的长子娶赵云的女儿,甚至还是亲自上门找赵云提亲的,这可太难得了,一向自负的关羽竟然会为了自己的儿子亲自找赵云提亲。可见看不起马超、黄忠、孙权的关羽,还看得起一个赵云,对赵云来说这份殊荣可不小了。可见关羽是真正的视赵云为兄弟,所以才想和他亲上加亲,结为儿女亲家。 赵云的女儿和关羽的儿子关平结婚后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关樾,只是可怜还没有过几年幸福生活,公公和丈夫就战死了。
公元220年,关羽在襄樊之战战败,丢荆州、走麦城,最后更是在临沮中了吴军的埋伏身死,关羽的儿子,赵云女儿的丈夫也跟随自己的父亲关羽战死了。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吕蒙攻进南郡后时,赵云的女儿带着当时不满七岁的儿子关樾趁乱逃了出去。孤儿寡母两个一直逃到了当地的乡下,隐姓埋名才活了下来,一直不敢暴露身份,知道后来东吴被灭才敢恢复“关”姓。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有人说,关羽的后人和赵云很深的血缘关系,是真的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泻药。
关羽的儿子与赵云的女儿联姻,属于民间传说、八卦的成分较多,寄望的是人们对敬佩名将人物的一种良愿。
传说关羽败走麦城,与儿子关平被东吴所害。关平的妻子即赵云的女儿,带着7岁的儿子关樾隐姓埋名,流落民间,于是留下了关家这一血脉。
实际经不起推敲,赵云的女儿即能逃脱流落,正常逻辑是辗转托信或回到益州,还犯不着隐姓埋名,还改姓为"门“。蜀汉方面也不会不派人打听寻找。
关羽后人在益州也有一枝。这个史料中真有。早先魏将庞德死于关羽之手。后来魏灭蜀,庞德之子庞会为报父仇,冲入成都杀了关家满门。关家还有后,常理推测应为成都这一枝被害的,不全包含关羽后人。
关羽也属蜀汉集团上层了,肯定后人官三代官四代中有在川中另地为官的。庞会趁兵乱报仇,消息传出后,活着的益州境内它处关家人,见国破家亡,才极可能隐姓埋名。待后朝更迭,再旺本族。
关羽圣名在清代时最旺,《关氏家谱》也多出于清时。并无记载祖上与赵云联姻一事。关平在史传中记为关公长子。《三国演义》中表述为义子。想是作者罗贯中运用取舍简炼之法,沿着小说主干,顺笔带出义子关平出现,而不必另行絮文交待关羽娶妻、家小等旁枝,以阻搁作品大脉络之流畅。文学中通常会有这种求重舍末的常见笔法。
简言之,关赵联姻史实成分不大,只能做为趣谈,以添聊资而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