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去世前,为什么非要毒死光绪?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载湉死于瀛台,不过才38岁。不到一天时间,掌权50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她活了74岁。而最近研究报告表面,光绪帝是砷中毒,也就是被砒霜给毒死的,极有可能便是慈禧太后所为,那么慈禧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慈禧和光绪在戊戌变法后,关系已经破裂。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这辈子做的最有出息的一件事,可惜这件事却遭到了慈禧的无情阻拦和打压。最终变法失败,而光绪皇帝本人也被囚禁。这件事以后,慈禧太后重新掌握了帝国政权,不再让光绪皇帝指手画脚,从此两个人的关系完全破裂。
丁亥,皇太后复垂帘於便殿训政。诏以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褫其职,与其弟广仁皆逮下狱。有为走免。戊子,诏捕康有为与梁启超。---《清史稿》慈禧太后也懒得搭理光绪皇帝,她掌握政权以后,废除了戊戌变法所有的成果,将参与者一律抓捕归案,杀掉了诸如谭嗣同这样的带头人。这件事对光绪皇帝的打击非常大,如果慈禧去世了,光绪皇帝才不过38岁,依旧可以雷厉风行地展开变法,不过变法之前,他一定会好好报复一下慈禧,这是慈禧所不愿看到的。
慈禧幽禁光绪帝十年,光绪帝出来以后,必然报仇。戊戌变法的失败,导致光绪帝被幽禁。最初光绪帝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认为慈禧太后消气以后会将他从瀛台放出来。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关就关押了十年之久。光绪帝所有的青春年华基本上都在瀛台度过了。这种仇恨是不共戴天的,光绪皇帝一旦出来,必然要找慈禧算账。
就算慈禧已经去世了,那她的家族叶赫那拉家族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一想到多尔衮当年的悲惨命运,慈禧这牙齿就瘆得慌。与其被光绪皇帝报复,倒不如把光绪皇帝杀掉,反正接班人溥仪已经找好了,杀了光绪,就能彻底化解这些仇恨。
慈禧那些支持者们希望慈禧杀掉光绪。慈禧能够掌权这么多年,当然有一帮非常忠心的支持者。之前有李鸿章,不过早就去世了,后来又有袁世凯。袁世凯当年出卖了光绪皇帝,投靠了慈禧太后,最终导致戊戌变法失败。如果光绪皇帝被放出来了,这帮人铁定要倒大霉了。
所以他们看慈禧太后奄奄一息了,自然要向慈禧太后讨个平安,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光绪皇帝。这件事也许不是慈禧本人想出来的,至少她是点头的,手底下人明白了慈禧的意思,才会下手毒杀光绪。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自保,老袁最后还灭亡了满清王朝,这就说不清楚谁对谁错了。
慈禧希望接班人是不痛恨自己,且由自己扶持起来的人。慈禧太后一生权谋手段十分高明,他对光绪皇帝是有拥立之功的。后来甚至已经将大权交给了光绪皇帝,是光绪严重侵犯了慈禧太后的权威,所以才会遭到慈禧的反扑报复。这让慈禧太后非常失望,她直到自己拥立的这位皇帝,是痛恨自己的,将来也没办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慈禧太后选择毒杀光绪,紧接着让溥仪上台。
壬申,上疾甚。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中教养,复命载沣监国为摄政王。癸酉,上疾大渐,崩於瀛台涵元殿,年三十有八。遗诏摄政王载沣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清史稿》溥仪是慈禧太后拥立的第二个皇帝,又对慈禧太后没有任何仇恨。这样一来的话,将来溥仪掌权以后,一定会感念慈禧太后的拥立之功,不会对慈禧太后的家族实行清算。慈禧自认为溥仪还能做很多年皇帝,岂不知四年以后,清王朝就没了!
总结:慈禧太后担心光绪打击报复,所以临死前除掉后患。- 早在戊戌变法之后,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就已经急剧恶化,光绪的重臣们被慈禧迫害逃亡或是被杀,这让光绪和慈禧的关系不可能恢复如初。
- 慈禧幽禁了光绪十年时间,将光绪最好的十年都浪费在了瀛台,这种仇恨,出来以后必然是要报复的。
- 慈禧的支持者们都希望慈禧能够杀掉光绪,因为他们害怕光绪皇帝清算他们,所以即使不是慈禧所为,也是她点头认可的。
- 慈禧对光绪有拥立之功,却被光绪仇视。所以她想再拥立一个皇帝,不会被仇视,反而有功劳,那就可以避免被清算了。
慈禧的春秋大梦算是做到了头,大清朝之所以灭亡,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她的无脑操作。一味地割地赔款,一味地搞内斗,消耗了清王朝最后一点激情。她去世以后四年,清王朝宣布灭亡,她所要的拥立之功也荡然无存。
慈禧去世前,为什么非要毒死光绪?
开门见山,原因如下:
1.1898年,戊戌变法的前期,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找新兵首领袁世凯,要求趁慈禧小站阅兵之机逮捕了她;袁世凯转身就向荣禄卖了谭嗣同,并连夜与荣禄一起进宫在慈禧面前添盐加醋,居心叵测的慈禧肯定以为“小站兵变”的主意出自光绪,慈禧明白这是鱼死网破的斗争!
2.从1885年的中法战争开始二人对外侵态度就处于对立状态,可见积怨己深;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心想奋发图强的光绪贬降慈禧的顽固派元老,已经伤筋动骨,而1898年慈禧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囚了光绪帝;矛盾已处于白热化。
3.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命前赐死了光绪心爱的珍妃,另已立大阿哥当皇储,有废掉光绪的打算(后来在外国列强干预下,暂缓)!可见二人已经形同水火了,你死我活了!
4.由于中外反对声日益高涨,实际掌权的慈禧不能直接干掉光绪,而自己垂垂老矣,行将入木!很明显殡天后有中外势力的扶持,光绪定能重掌朝政,自己被掘墓鞭尸的可能性极大,到时,自己会入土难安、死不瞑目!
5.慈禧实际掌权近半个世纪,朝庭重要位置都安插了自己家族的亲人与亲信,一旦光绪东山再起,这些喽啰一定会遭到清算,成为自己的殉葬品,所以,自私自利的慈禧杀光绪势在必行!
慈禧去世前,为什么非要毒死光绪?
谢谢邀请!
自从戊戌变法后,保守专横的慈禧就和推行维新的光绪帝关系紧张起来了,再加上光绪密谋的告发,是彻底惹怒了慈禧,矛盾激度上升,慈禧发动政变,杀六君子,残害珍妃,慈禧在各种压力之下,欲废其帝不能,欲害其命不敢的情况下,为了独揽大权,排除干扰,幽禁光绪于瀛台。
而此时的光绪是有事请出,陪站摆样,有言禁说,有想禁发,实为空摆设。无事监禁,进住严管,无人知热,无人问暖,实为酸楚。相互间已成死敌对头,也相互间唯控自已先于他死。
未想到老谋深算的慈禧早已给光绪安排了毒药疗病,终于在慈禧死前一天,光绪也一命上天了。慈禧的目的就是要亲眼看见光绪先她而死,一解心头大患。
其实慈禧最怕光绪死在其后,因为她先死后,就是光绪出头之日,那仇敌万恨,一涌而出,要解光绪心头之恨,就有可能挖其墓,示其尸,鞭其体,列其罪,以雪光绪之冤,她奉行的政策制度,会一抹千里,既给后人留下阴影,也给自身形象带来不好印象。
所以慈禧在临死前还要加害光绪帝,必须让光绪先死于她,就是以上原因。
个人看法,供参考!谢谢!
慈禧去世前,为什么非要毒死光绪?
题主所问的问题过于绝对。虽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研究专项课题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权威机构曾认定光绪死于砒霜!
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任何正经人敢说,光绪皇帝被毒杀就是慈禧干的,只不过慈禧的可能性最大而已。当然,袁世凯、李莲英等人嫌疑也不小。
(1)慈禧不除掉光绪,她永远是“非法政变”,所以不断意欲废帝,当废帝不成那么“害帝”就很容易被理解了
光绪大婚后,慈禧退居二线八九年,虽然在幕后指导但毕竟属于不合法性质。受到了许多大臣、民间的指摘。更何况其发动政变、囚禁光绪。
光绪死于砒霜,大含量砒霜会立刻要人命。光绪的死是在小批量长期食用的情况下做到的。没有慈禧的默认是根本做不到的。在皇宫屁股大点儿的地方,长期做某件事儿而不被发现,也太小看慈禧的权力地位了。
(2)废帝新立、八国联军、辛丑条约,就是慈禧本身“非法听政”后的内心急躁所致
慈禧意欲废掉光绪是1898年之后一直想做的事情,但直到1908年都没有成功。其原因就在于中外反对声音过大。起初,与中外权臣商量,遭到反对。之后,又不惜挑动义和团与世界列强为敌。如果不是心中的急迫、痛恨感到了一定程度,正常人肯定是不会这样做的。
在当时的清廷,儒家等级秩序观已经被吸收,即使是慈禧也是因其得利也受其制约(你已经不能“垂帘听政”除非皇帝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必须要换人)。所以,只有推翻光绪才能够重新建立合法性。
当她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理念和利益而政变的时候,她就必须先除掉光绪。因为光绪是皇帝,是正正经经的独一无二的正当性的君。而她不过是咸丰的妾,同治在她才有合法性;同治不在她只是臣,她的合法性根本没有。
(3)为了“身后”的荣誉,假如光绪在的话,爱新觉罗家族将会怎样对待“死去”的慈禧?这也是她即使不是主使也是默认毒害光绪的思考点之一
光绪是慈禧的亲外甥,其本身就是很近的亲人,她对光绪即使在属于权力欲附属品,也必然是曾经倾注过心血。
所以,慈禧的亲戚、家族也不会因慈禧而受到清算,但她死后的名节怎么办?历史上对后妃们死后不断降格侮辱的事情还少吗?
因此,光绪最好不存在。
慈禧活着,她想掌控光绪。
慈溪死了,她还是想掌控光绪。
一个人,狠到这个地步也够可以的了。
慈禧去世前,为什么非要毒死光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答,怕被清算。
慈禧心中很明白,他不但长期对光绪进行精神和肉体的迫害,还杀死了光绪爱妃。
光绪此人也不不是草包,目前忍辱偷生的目的很可能是卧薪尝胆,等待慈禧死了以后翻盘。
慈禧很明白,光绪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皇帝,威望很高。
如果慈禧死了,光绪是顺理成章的上位执政,没有人能够阻拦。
退一步说,就算慈禧任命大臣限制光绪,光绪是皇帝,也就有绝对的优势。
当时慈禧也就是凭借操纵皇帝,干掉了肃顺一伙顾命大臣。
而光绪一旦上台,很可能清算慈禧的冤仇,不但诛杀慈禧同伙和亲友,说不定还会对慈禧挖坟鞭尸。
慈禧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可能,一定要提前对付光绪。
但废黜光绪难度很大!
而之前就是因为慈禧试图废黜光绪,引起西方列强反对,最后搞出了庚子事变,慈禧跑路。
所以,干脆就暗算毒死算了,一了百了。
大家注意,慈禧早就将溥仪接入宫内,其实当时就已经准备好下手了。
在估算自己活不了几天以后,慈禧就直接下毒将光绪干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终慈禧被孙大麻子挖坟掘墓,就差曝尸荒野了。
慈禧去世前,为什么非要毒死光绪?
首先,我们讲一下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外甥,公元1875年,19岁的同治皇帝去世,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由于同治皇帝没有儿子,清朝高层开始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慈禧太后力排众议,拥立醇亲王的儿子载湉为皇帝。载湉就是光绪皇帝,当时的载湉只有3岁。醇亲王的福晋是慈禧太后的妹妹,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加外甥。大家可能感觉很乱,清朝很多贵族都是这样。其实,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很一般。
在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光绪皇帝开始了著名的维新变法。其实,维新变法的很多内容都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本就无法推行。由于机密泄露,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关系急剧恶化。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重新垂帘听政,而光绪皇帝被囚禁到了瀛台,成为实际上的傀儡皇帝。在此之后,光绪皇帝即便接见官员,也根本无法下达任何的政令。慈禧太后曾经计划废黜光绪皇帝,从皇室成员中再选择一个皇帝。但是由于爆发了庚子战争,慈禧太后被迫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带着光绪皇帝逃往了陕西的西安。
在经历了庚子战争的浩劫之后,慈禧太后对西方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转眼到了1908年,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久卧病榻、病入膏肓。当时,光绪皇帝的反应让人很失望,估计是长期的囚禁生活,让光绪皇帝的智商明显下降。听说慈禧太后病重以后,光绪皇帝非常的高兴,逢人就说“等自己重新掌权以后,一定要……”这等于期盼慈禧太后早点死去,而且有秋后算账的味道。慈禧太后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担忧,一旦自己去世,重新掌握权力的光绪皇帝肯定会清洗慈禧太后的党羽,甚至慈禧太后本人也不得安宁。
鉴于光绪皇帝这样的反应,慈禧太后肯定采取了措施。公元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去世。仅仅1天之后,慈禧太后去世。如果说这是巧合,未免也太巧了?根据传说,慈禧太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绝不能走在他前边。由此可见,光绪皇帝的死和慈禧太后有很大的关系。最有可能替慈禧太后办事的人就是李莲英,光绪皇帝和李莲英的关系非常好,一直喊李莲英为“李安达。”让李莲英去办这件事,光绪皇帝不会有任何的警惕。在慈禧太后去世以后,李莲英迅速淡出了清朝的舞台,这也是有原因的。
当然,还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袁世凯下毒。在维新变法期间,袁世凯出卖了谭嗣同,直接导致光绪皇帝被囚禁。光绪皇帝被囚禁之后,经常谩骂袁世凯为“袁王八。”慈禧太后病重,自然是光绪皇帝重新掌权,袁世凯担心自己的地位和生命,以献药的名义毒死了光绪皇帝。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真实成分,光绪皇帝确实非常痛恨袁世凯。但袁世凯作为一个外臣,根本不可能献药,也无法毒死光绪皇帝。在光绪皇帝去世以后,慈禧太后拥立只有2岁多的溥仪继位,载沣为摄政王,自己的侄女隆裕垂帘听政。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