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毛文龙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什么说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毛文龙在江东就是兵痞的形象,不太听从明朝朝廷的命令,但是也属于明朝官员,而且责任重要,镇守皮岛。那么袁崇焕为何不应该杀毛文龙呢?

第一,毛文龙是牵制满清后方最有力的力量。

这么跟你说吧,毛文龙的存在,那就是努尔哈赤的眼中钉肉中刺。想要拔掉他,却偏偏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本身就十分头疼这件事,因为出动全部人马去绞杀毛文龙是划不来的,但是不全军出动的话,又没办法全部绞杀,这就是最头疼的事情。现在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倒是给满清解决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第二,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的权力。

当时的袁崇焕虽然手里有尚方宝剑,但是他并没有杀掉毛文龙的权力。毛文龙好歹也是朝廷册封的一品总兵,手里有四五万人马,属于当地的一方诸侯。袁崇焕跑到那边就跟大家说,他手里的尚方宝剑,就是崇祯皇帝赐给他来杀毛文龙的。这是一种谎言,也是对崇祯的一种欺骗,所以他擅自杀了毛文龙,彻底触碰到了崇祯的底线,这才是他不该杀毛文龙的真正原因。

第三,杀了毛文龙后,皮岛四万大军全都溃散而去。

毛文龙刚刚被杀的时候,袁崇焕还信心满满,希望自己来领导皮岛的这支军队。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军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过去多了很多。而且士兵们实在是抬不听话了。一时间连续三个月没有发放过粮饷,他也不敢跟崇祯汇报。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皮岛军兵发生动乱,逃走的逃走,溃散的溃散,好好的四万大军,就这么烟消云散了。从此满清大军的背后再也没有任何牵挂,可以直奔大明而来了。

第四,袁崇焕骑虎难下的时候,中了满清和谈的计谋。

当时的袁崇焕答应崇祯五年之内收复整个辽东,可是他到了当地两年时间,什么仗都没有打过,只是一味地在防守。虽然碰巧炸死了努尔哈赤,但是大规模的战争并没有赢得一场,也没有收复失地。这个时候的袁崇焕是很慌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向皇帝交代。而此刻的满清提出了和谈,估计是答应投降之类的鬼话,但是前提是要杀掉毛文龙。无奈之下,袁崇焕只好出手,杀掉了毛文龙。没想到是中了对手的计谋,悔时已晚。

明朝时期的毛文龙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什么说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精彩的历史。

关于毛文龙为人,无论其生前或死后,都充满了争议。

爱其者,把他捧得很高;憎其者,把他贬得一文不值。

但无论怎么贬,有一件事,是没办法贬的。

即无论怎么憎恶他的人,对于这件事,即使嘴里不说,心里面还是得服气。

所以,毛文龙厉不厉害,这件事最有说服力。

毛文龙为浙江杭州人,“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好孙吴兵法”、“善骑射”。对读书不感兴趣,立志到疆场建功,从江南温柔乡辗转浪迹到辽东苦寒地,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参加了辽东的武举考试,“列名第六”。

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向明朝宣战后,毛文龙在辽东巡抚王化贞手下任练兵游击。

努尔哈赤气势很猛,对明连战连捷,在萨尔浒大破明朝四十万大军,取开原、抚顺,破辽阳、沈阳,悉据辽河之东,图谋进取广宁,分兵侵占辽东半岛,金、复、海、盖四卫望风款附。

在这种情况下,四十五岁的毛文龙率领毛承禄、尤景和、王辅、陈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敌后,先收复了猪岛、海洋岛、长山岛、广鹿岛等二千余里沿海岛屿,擒绑后金守岛军官胡可宾、任光先、何国用等人,进而袭取镇江堡。

镇江即今辽宁省丹东市,地处鸭绿江入海口,与朝鲜隔江而立,为朝鲜入贡必经之路,又为登茉之咽喉,金、复四卫之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极其坚固,易守难攻,且有后金重兵把守。

但毛文龙“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率二百二十余人夜袭镇江,一击得手,擒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其侄佟松年等六十多人。

其后,又遣军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

此为“镇江大捷”。

无论怎么憎恶毛文龙,对这场“镇江大捷”,都没法黑。

“镇江大捷”的最重大意义是什么呢?

当时,明朝对金之战全是清一色败绩。

毛文龙此战,用当时御史徐景濂的话来说,那是:“得此一鼓,中国庶有生气!”

内阁首辅叶向高甚至将毛文龙与以三十六人定西域的班超及领百人守疏勒城的耿恭相提并论,赞不绝口地称他们三人所建,“皆奇功也”。

此战过后,全辽震动,毛文龙大得人心,招揽到不少豪杰,打下了据皮岛开设东江镇的事业基础。

想想看,以一百九十七人班底,飘洋跨海,千里迂回,深入敌后,别开一番局面,不是寻常人可以做得到的吧?

叶向高把他与班超、耿恭相比并不过份吧?

翻遍中国历史书,能创造这种奇迹的人,真数不出几个吧?

所以,毛文龙的最厉害之处,就是用兵善出奇,且用人、驭人有一套。

袁崇焕该不该杀毛文龙,用不着翻经引据进行论证——那些痛斥毛文龙杀良冒功、滥报军功、吃空饷、拥兵自重,该杀该剐的言论,也不用去别的地方找,袁崇焕都罗列得满满当当的了,十二条;而对于这十二条,甚至更多,毛文龙之前已辩白过无数次了,这里也不用再辩了。

直接看后果:毛文龙死,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数月之后,即绕道蒙古,长袭明朝帝都北京。此后,还多次遗师入关侵扰、掳掠,肆无忌惮。

而皮岛也乱得难于收拾,最后溃散,对后金的牵制再也不复存在。

明朝时期的毛文龙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什么说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明末的辽东乱局中,毛文龙领导的东江镇维系着双方攻守平衡的珍珠节,一旦这个珍珠节被解开,大明与满清之间便面临决战态势。

显然,自萨尔浒之战后,满清在辽东与大明的对峙中始终保持着主动,凭借强势的骑兵攻击,大明的辽东诸堡垒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战场态势。然而,虽然满清的优势明显,却依然无法奈何大明,其各种原因就是因为有毛文龙的东江镇存在。

满清崛起过程中,长期处于东北一隅之地,东西南北分别受到朝鲜、蒙古与大明的挤压,因而其成长历程必然是一个强烈的反挤压反应——向西北逐退蒙古、向南防御大明、向东征服朝鲜。在毛文龙时代,因为大明的绥靖政策,满清已经征服了蒙古,现在的主要敌人只剩下大明。但是,满清如果要尽全力来攻略大明,必须要解决一个后顾之忧——朝鲜。

朝鲜的实力在明清之战中往往被忽略,而作为大明事实上的属国,朝鲜其实有着相当强的战场动员能力,其臣属于大明的合法属性使其可在辽东腹地向满清伸出战略触角,对辽东形成夹击之势。而要维系朝鲜这个战略触角,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便是毛文龙。

毛文龙的东江镇处于朝鲜与满清之间的夹角地带,因为距离两方的实际距离都很短,使三者形成一个微妙的三角关系。毛文龙在,这个三角关系稳固,毛文龙灭,三角关系崩塌,朝鲜和满清的关系必然倾斜。

不可道人曾经打了一个比喻:毛文龙和朝鲜就像是满清的隔壁老王,八旗主力在家,两老王老老实实,八旗主力不在家,两老王便蠢蠢欲动,抽空便来欺负满清的老婆孩子。

明朝时期的毛文龙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什么说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毛文龙此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兵痞”,包括他手下的将领。如果说毛文龙有盖世武功,有多么的超级厉害,肯定谈不上,但是毛文龙对大明忠诚,有功于明朝。只是,毛文龙拥有“兵痞”的恶习,这也让包括崇祯、袁崇焕在内的人颇为头疼。

毛文龙功绩虽不卓著,但勇气可嘉

一、辽东失陷,开镇东江

辽东失陷后,明朝在此地的官员、将领,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只有毛文龙,趁机杀了后金(满清)镇江守将,并在皮岛上设立军镇。

就凭这一点,除非是要和谈,后金要求除掉毛文龙,否则,在其他任何时候,毛文龙都是一面鼓舞士气的大旗。

二、牵制有功

根据明、清、朝鲜三方史料记载,毛文龙曾多次袭击后金军,毛文龙对后金(满清)是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毛文龙的战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史料上的战功都被夸大了。

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即使毛文龙出兵骚扰,全部打了败仗,又如何呢?至少后金(满清)每次出兵进攻宁锦防线之前,都是要考虑到毛文龙,需要留多少兵来防御毛文龙的。这跟毫无后顾之忧,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如果非要让孤悬海外的三四万战斗兵加十余万家属,打出大兵团的作用,那就真有点强人所难了。

这点,从清人写的《明史·袁崇焕传》中也可以看出来,“顾文龙所居东江,形势虽足牵制”,不管作用大小,毛文龙是有牵制作用的。

三、毛文龙不可替代

兵部尚书袁可立,即成就了毛文龙,也跟毛文龙有矛盾。袁可立认为毛文龙虽然骄横跋扈,但是胆智过人,其在皮岛的作用不可替代。

事实也是如此,皮岛是毛文龙一手建立的,其手下的“兵痞”将领,也只有毛文龙这个“兵痞”统帅可以节制。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跟毛文龙一样,就看怎么用了。

毛文龙劣迹斑斑

毛文龙作为一个十足的“兵痞”统帅,劣迹当然不会少了。毛文龙冒领军饷、虚报战功、骄横跋扈、开市交易,简直是劣迹斑斑。

毛文龙甚至有用大炮轰死两万余后金军队,战马三万匹的辉煌战绩。这……武将明显没有文官水平高,吹牛都不会,除了毛文龙自己之外,崇祯和满朝文武都不信……

其实,由此可以看出,毛文龙这么个人其实是比较容易驾驭的,思维很单纯,申斥和表彰都是有作用的。可惜崇祯皇帝思维更单纯……而袁崇焕也没有熊廷弼、孙承宗、袁可立的容人之量,毛文龙死定了……

袁崇焕无权杀毛文龙

毛文龙有没有罪过呢?肯定有。毛文龙冒用空饷、虚报战功,甚至开市交易,这些都是可大可小的罪名,杀也可以,不杀也可以。所以,崇祯最后也没有给毛文龙平反,也在于此。

让将领冒领空饷,是历史上很多皇帝惯用的方法,宋高宗赵构就是一个典范。“中兴四将”中,除了岳飞之外,其他三位都冒领军饷,特别是韩世忠,十万人头的饷银,只养了三万军队。高宗就是想看这些大臣是否肯授之以柄,肯让抓把柄的,高宗用起来会比较放心。

只是崇祯呢,穷了点,所以,把钱看得重了点。这也是崇祯不如高宗的地方,要不不打仗,打仗就不要在乎钱财。需要钱了,从其他地方挣么,宋高宗的富国方案就很有效,但崇祯不会,崇祯更用不好人。

崇祯不会富国,不会用人,但是崇祯勤劳,而且自尊心很强,宁肯吊死煤山,都不肯跟李自成议和。所以,袁崇焕杀毛文龙,还有欺骗他崇祯五年平辽、私自跟满清议和这些事,崇祯是不会原谅袁崇焕的,就跟崇祯不会原谅毛文龙冒用空饷、虚报战功一样。

按照《明史·职官志》所载,“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所谓的小事就是五品及以下官员,可以直接处理,事后报备;而大事就是指对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先行抓捕、弹劾,但是具体的处理,需要奏报朝廷。

袁崇焕的尚方宝剑,崇祯虽然说过“便宜行事”,只是为了增加袁崇焕的权威罢了,并没有让袁崇焕借此杀毛文龙。而袁崇焕却借此,对毛文龙说,这把尚方宝剑就是崇祯赐给他专门来杀他毛文龙的。袁崇焕故意曲解圣意,这在自尊心十足的崇祯那里,必然会秋后算账的。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的后果,就是在皮岛花费的饷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皮岛的“兵痞”们,从此再也不肯受朝廷节制,原因很简单,大帅都可以随便杀,那以后杀他们还不是随手的事情。最终的结果是,削弱了明军的力量,倒是增强了满清的力量,让满清拥有了大炮等火器。

所以,袁崇焕哪怕是从此不管毛文龙,促使毛文龙当了土皇帝,毛文龙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也会打满清,这种情况,也总比将皮岛的将领都送给满清强。

明朝时期的毛文龙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什么说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毛文龙可厉害了!

让肥猫来告诉你们毛大帅的厉害,请先系紧你们的裤带子,别被吓得嗞出黄粑粑来!

(一)二十万雄师

毛文龙麾下有二十万人马!你们知道二十万是什么概念吗?

崇祯二年八月,袁崇焕核定辽东四镇的粮饷,奏疏中上报官兵数总计是15万3千余人。

关宁军是偏师,毛大师才是主力,“牵制”二字是对毛大帅的侮辱。这两个字应该奉还给大明全军。

崇祯十三年,明清主力在松锦决战,洪承畴所率的明军参战总兵力约十三万人。

这些渣渣也敢与毛大帅相提并论?

(二)一战歼敌两万余

【斩获奴级一百三十八颗,获奸细四人,奴耳目乱于梆声,手足触于地炮,东西奔命,人马饥瘦,自相残踏而死者二万余人,马三万匹。】――《熹宗实录》

垃圾明朝自与清朝开打以来,谁曾有过如此辉煌的战绩?

【奴酋带领王子都在东江,闻得梆声;便把兵马撤回,昼夜不停,连忙跑至辽阳,见我兵撤回,又赶至沙场。闻我兵已远,追赶不上。马因连跑数日,前后倒死者三万有余,贼因践踏炮打并跌死者二万余。】――《东江疏揭塘报》

干掉敌军战马三万匹,士兵两万余!霍去病和岳飞都是垃圾。

(三)杀得清军只剩残兵一万

【今奴不但拿职不去,将头发兵马困在丽地,二发兵马又困在沿江,无船可渡,处处被职官兵冲击,杀伤无数,每日拉尸山头,大堆小堆火化骨石,火光滔天。活擒达子,每日必有解验。据北岸密报万分真确。新汗手下兵马不满一万,俱是心寒胆怯,常怕西边大兵直捣。】

皇太极都被打尿了,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四)召唤黑龙助战

【奴引数十万众猝袭铁山,直薄云从滩口,距臣营帐止隔里许。乘是坚冰,何难径度?乃十五日,忽有黑龙约长十余丈,自西南洋,自首奔犁而东,直至云从,响若山颓,海冰遍裂,化而流澌。方是时,龙方在蛰,不从天来地出,实有所司,默令我师得以分路出奇,屡挫狂锋耳!】―――《东江疏揭塘报》

《东江玄幻录》还记载了毛大帅获得镇守南天门的温元帅、天妃、龙神和天兵天将的助力。

厉害了,奇门遁甲,毛大帅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召集天兵天将,比孙悟空强太多。

(五)强势反攻 ,五战五捷

“五战而五胜,……皆令人舌咋心惊,色飞神动”。 ――《明史纪事本末遗补》

丁卯之役,后金重兵压境、精锐尽出,毛大帅毅然反攻,在各地搜杀,出击辽东半岛取得瓶山大捷,收复铁山、昌城,后又在鸭绿江实施水陆并进合击,重创清军阿敏主力取得胜利。

然后呢?不要和我说然后,信不信我掐死你?

(六)遭遇敌方娘子军的强大主力,能不伤分毫,全身而退!

【二十七日,毛文龙之三百兵於夜间前来,至耀州之南顺兑牛录住所之土墙下,欲越墙而过。时被村中三妇人所见,将车辕靠於墙上,由青佳努之妻执其夫之刀先行登上,另二妇亦相继登上,一同砍杀驱赶,迫使三百兵自墙上跳下,皆逃之。】

当遭遇到清朝强悍的娘子军――三个悍妇的攻击,毛文龙所部仅有一个营三百人,完全处于弱势,居然能全身而退,难得啊难得!

(七)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天启六年,姜曰广、王梦尹奉诏出使朝鲜,欲到毛营阅视,毛文龙说:“阅不阅在我。不惟阅不阅在我,并他去不去亦不由他也。”

牛掰不?纵观大明王朝,谁有如此英雄气概?

姜、王回朝上疏:“文龙兵册十五万,能用者只二三万”登莱道王廷试则额定为二万八千人。   

“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也。” ――《国榷》 

朝鲜史书记载:“毛都督欲使我国称颂其功,虚张军兵之数云,无理甚矣。”

(八)俘虏甚众

天启四年,“时秀水谭昌言为登莱参政。毛文龙药辽人舌献俘,昌言廉得之,密与解药汤,旬日舌清乞命,皆辽人也,言其实,编为农。”   

同年七月,文龙又报三捷,“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

居然敢质疑毛大帅,于是,袁化中被拷死狱中。   

天启五年八月,毛文龙献俘七名,途至广鹿岛又换回六名。杨文岳上疏参驳:“臣闻之不胜惊疑。夫献俘一事,奏之皇上,告之祖宗,用以远播威德,昭示宠灵,此何等大事,乃忽然解来,忽然解去,前解者,不知何以遽发?后换者,不知何处解来?支吾不一,真假莫知。以报功则涉混,以对皇上则似欺。乞严敕该部查审真伪,仍谕毛文龙,以后开报军情务从真实。”   

朝鲜方面的记载:“廷龟曰:都督不修兵器,不炼军士,少无讨虏之意,一不交战,而谓之十八大捷;仅获六胡,而谓之六万级,其所奏闻天朝,无非皆欺罔之言也。”

十八大捷,获首六万,清朝应该绝灭了。

(九)宏伟的战略计划

毛大帅致崇祯信:“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

毛大帅致皇太极信:

“汗王东走西奔,南来北往,何曾做得一件真正大事,皆不知其法,不知其窍也。”

“尔取山海,我取山东,若从两旁夹,则大事成矣,我不分疆土,亦不属尔管辖;”

“结局之期,你如何待我,如佟、李之隆我不肯,如西夷之头领隆我,我亦不肯;”

毛文龙还准备拿归附明朝的刘兴祚兄弟与皇太极交易。

(十)谁敢反对,必然倒霉

“交结近侍。”“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

“务结中贵,以为自固之计,”

“东江岁饷百万,大半不出都门,皆入权宦囊中”。

“内官王国兴擅到海上,称密旨召毛文龙,踪迹诡秘”。

谁敢参劾毛文龙,必然倒霉。王一宁、刘之凤、夏之令、袁化中、姜曰广、王梦尹等,或被论死,或被斥逐。

“文龙在岛中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

“私通粟帛,易敌参貂,藉是苞苴,为安身之窟”。   

“通夷有迹”。   

(十一)热爱生活

朝鲜使者访毛文龙记事中记载:

【都督毛文龙,一日进食五六回,其三回食五六十品,有宠妾八九人,皆饰珠翠,侍女甚多,皆游手饱暖,崇侈如此】

《仁祖实录》:

【时都督以复辽为名,召集辽左饥民,遍置于清川以北,而天朝所赐钱粮,占为私用,安坐岛中,独享富贵,以此军兵咸怀怨恨。】“”

《光海君日记》记载:

【既而欺逛中朝,迁以接济辽民二、三十万,岁发帑银二十万,潜结宦官魏忠贤辈,都不发包,入诸内挡。岛粮则专责我国。虚张捷报,至作毛大将传,铺张战伐之绩。蛰居孤岛,徒事张皇,转增功赏,官至后军都督。】

潘士闻弹劾毛文龙的参本载:

【有谓内臣稽查兵饷,犒赏五万。文龙自知虚冒转送内臣,复以五六万金送内臣,不点人马,差毛承禄押送银鞘,上船将船底压破,令登兵下海捞取。将登兵打死三人,淹死二十与余人者。】――《崇祯新政纪略》

(十二)士卒英勇

【有谓各岛兵数自旅顺口三山岛,男妇二万兵数仅三分之一,有当军者六七年不见一文钱,更不知连年火药铳等物置于何地耶】

六七年不发一分钱饷钱,仍然有战斗力的士兵。

【每年之饷无分毫到官兵毛姓之外,谁不欲食其肉而寝处其皮。】――《胜国忠节明贤手札》

陈继盛:【当初军兵闻奏之数,验其实额,则未满十分之一,而浪费钱粮,终归虚套。冒姓毛人,则厚其廪料,其余将官,则待之太薄。客商买卖之际,掊克入己,彼此商贾,并皆称冤。】

【有谓文龙每年招降夷千人,皆改毛姓养之内室,因铁山失陷,降夷欲内应,假以元宵赠酒尽杀之假报新功者】。

《清太宗实录》记载:

【罗璧、哲尔德、清善、雅赖、率步兵千人。往新城一路。遇明故将毛文龙属下采参船四,击之。杀六十人。毁其船】

【是日、备御傅克察、率每牛录下步兵四人。往新城一路。遇明故将毛文龙属下采参者七十人。杀之】

【是日、遣额驸杨古利、及阿山、楞额礼、雅赖、率骑兵百人。步兵二百人。往雅尔古地方。蹑踪捕缉。遇明故将毛文龙属下采参者。杀九十六人。生擒千总三员。及其从人十六人以归 】

辽东南路行监军道梁之垣:【今毛文龙新旧辽兵虽号四千,多赤身徒手之残疲。王绍勋等船兵未及三千,皆柔脆无用之水卒。自立且难,何以庇民而鼓其向化?无论东山拒贼之豪杰,已化为刀头之鬼!】

【斩游击刘某及兵千五百级,文龙仅以身免。】、【有同群羊之见猛虎】。

【逃窜皮岛,且掩败为功。】

铁山之战后,毛文龙即上报宣州、义州等处“五捷”,考之《东华全录》,后金在破铁山后,并无与毛文龙交战之事。  

【铁山一攻即破,毛不能以一矢加遗,而朝夕报功。】 

程本直《漩声纪》:

【客曰:姑舍是。敌之欲走蓟门者非一日而不敢者,毛文龙牵制之也。文龙杀而牵制废,而敌乃得逞焉于蓟也。何曰非崇焕罪也?曰时之遇也,数合也,而谓毛文龙之故也,非也。   

敌固曾攻宁远于丙寅也;敌固曾围锦州于丁卯也,藉非崇焕死战死守,敌不逮己巳而始纵横于神京之下也。   

而文龙当日固居然岛上帅也,未闻其提一旅、渡一骑以牵制之使之不来也,乌在今日必其能牵制之而使不来也?】  

这样的毛大帅,多么威风!居然被明朝的尚方修脚刀斩了,可惜可惜。

如果说别的朝代,尚方宝剑还是有尊严的,代天子行事,先斩后奏,想杀就杀了。

明朝的尚方宝剑算什么东西?也敢拿来杀人。据说,明朝的尚方宝剑连刮腿毛都有要求,可刮一公分的,两公分以上就不允许刮了。

明朝时期的毛文龙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什么说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毛文龙这个人善于协调兵油子,搞搞小贸易,在辽东战场的作用就是打游击战,因为皮岛在海上,而后金没有海军,故而后金对毛文龙是恨得牙根痒痒。为啥呢?因为正面杠,毛文龙就没赢过后金,但是人家跑的贼快,你大军刚到,我躲岛上了,实力没有损伤,趁你有军事活动,我就背后捅刀子,打不过你也得恶心死你。

至于袁崇焕为啥要杀毛文龙,原因是袁崇焕发现了皮岛的军事战略意义,,很适合玩钳型战术,左右夹击,一步一步蚕食后金。但是毛文龙这家伙不听指挥,不能被袁崇焕所用,所以袁某动了杀心。但是杀之前,还是微言相劝了一波,就是毛文龙不听。出于战略目的,毛文龙被杀了也就杀了,但是绝对轮不到袁崇焕杀,大明有规定,不管你是巡抚也好,总督也罢,督师也可以,都不能杀总兵,文武随节制,杀人却还是要皇帝的命令,袁崇焕有权利拘禁毛文龙,但是没有权力杀他,所以袁督师的行为真切是犯了大忌了。所说崇祯没办他,但是心结肯定是在这摆着了。

而且杀了之后,袁崇焕把一切都想简单了,书呆子自然管不了兵油子,所以皮岛的孔有德在登州反了,搅得大明也是波折一场。而且随后后金令朝鲜攻陷皮岛,斩除了大明的这颗楔子,使得战场被控制在了关锦防线以及蓟北。大明的有利局面再次被打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