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在外国人眼里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我觉得:“神秘”,是外国人对中国菜的第一印象,这来自我的亲身感受;说几件和外国人交往时,我观察到的他们见到中国食物时的样子。
从靠码头说起,说说美国小兵对中国食物那满满的“神秘感”上世纪末,我国一艘训练舰访问夏威夷,舰长姓“冯”,很有名,如果是海军老人,都知道我说的是谁。他是第一个在美国军用码头靠泊中国军舰的人。
军舰靠码头有两种方法:自己靠、别人帮你靠。自己靠,就是用自己船上的车、舵、锚、缆等设备,综合运用,把军舰靠在码头上,有点像自己在拥挤的停车场泊车;别人帮就简单了,你把军舰摆到码头泊位附近不动,让拖船把你顶到泊位上。
当我们的训练舰进港后,美军询问要不要拖船协助。那时候我们还是很硬气的,直接拒绝:我们自己靠。结果到附近一看傻眼了,我们军舰长度超过130米,泊位160米左右长。看来老美有点使坏:看你怎么靠。
舰长老冯是个胆大心细的厉害人,也是艺高人胆大,他站在驾驶室操舵兵后面,稳稳下了几个车令、舵令,硬是把庞大的军舰塞进不长的泊位上,前后都是美军的船。第一次外访美国,要是把美舰撞了,那脸就丢大了,老冯在靠码头时,把上级指挥员紧张得脸都白了。
也是第一次靠在美国码头,事前也了解到老美的一些港口规定:不能排污、不能扔垃圾···一堆的规定。但在码头上,官兵要吃饭,做饭必定有厨余垃圾,不扔掉怎么办?那时还没有垃圾处理机什么的。
出发前开准备会,老冯提出一个办法:咱多带水饺,靠码头就煮饺子吃,没有垃圾。所以,在夏威夷期间,炊事班高兴坏了,动火炒菜的机会不多,大部分时间就是煮水饺,方便、快捷、美味、没垃圾。
重点来了,我们开饭时,很多美军士兵在边上围观,他们很好奇,中国水兵一人一个小盆,里面的食物一个个颗粒分明,不知道什么东西。问题是这些中国水兵拿筷子吃得特别香,一口一个,把美国小兵馋得够呛。到现在都能想起美国兵直愣愣看我们吃水饺的样子。他们眼神里流露的是满满的“神秘感”。
后来大约2000年左右,那时候两军关系不错,经常接触。一个美军代表团到广州交流,其实他们的级别并不高,大概就是一个“师级”军官带着一些专业士官,住在我们一个内部宾馆。当天上午有一个座谈会,地点就在宾馆二楼的会议上,双方商定9点开始,讨论的内容是:对对方军队的感觉。
“外交无大事”,不管对方是什么层级,我们都一样的重视。8点50,我们十二个交流人员准时来到会议室,带队领导是一个姓余的大校。结果,到9点也没见一个美国佬。余大校脸上挂不住了,“说话要算数啊,做客要讲究礼节吗。”他嘟囔着。
大约到9点10分,一个美国联络官和我们一个联络人员才来到会议室,我们的人员解释说:“计划有点变动,交流会9点半开始,请大家喝点茶,稍等一会。”旁边美军的联络官一脸的尴尬,蔫不拉叽地陪着余大校到休息室休息。
九点半,人都到齐,美军带队的上校不好意思地先开口,他也没有找借口,直接为来晚了表示歉意,并说出了理由:“我们被早餐迷住了,贵国的食物太美味了,形状太漂亮了,品种太多了,总之,太“神秘”,好多好吃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是什么。”
原来,这帮伙计被宾馆的广式早茶给迷住了,吃得停不下来。好在也不是什么正规的外事交流,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结束后,我们的余大校开玩笑说:明天我请大家喝早茶,换个地方。立刻,美军那些士官们眼神里全是期待。
俄罗斯人的新发现:东坡肉就豆腐乳,世间最美“哈啦少”某年,因为要搞联合XX,和俄罗斯人在青岛开会,午餐就在紧邻海边一个厨师培训基地进行,全自助,标准挺高,各种海鲜各种肉。发现俄罗斯人真的能吃肉,他们不大喜欢海鲜,专门朝“肉”下手;大肘子、烤羊排,切完一个又一个,不停地上,好在后厨见过世面,准备充足。
其实最受欢迎的还不是羊排、肘子,而是好几两一块的东坡肉。厨师做得也好,一块块肥肉整齐地排在水加热的不锈钢盘子里,每一块肉都有根小稻草捆着,红光油亮,看着就有食欲。可能是早餐后收拾不仔细,红烧肉后面有一盘没动过的“红方”豆腐乳,也是整齐地码着。
俄罗斯海军一个少校参谋,在托盘里添上四块大肉,看看“红方”,以为是一起的,顺手也加了四块,放在肉上。
然后这伙计坐在餐桌边,打开崂山啤酒(他们不喜欢青岛啤酒,嫌味道淡),一口肉、一块豆腐乳、一杯崂山啤酒,那个陶醉的样子,看着就很爽。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弄了块肉,再加一块“红方”,吃下去后一回味:别说,一种从未有的清爽感觉在嘴里展开。
后来我就这个事和我的领导谈起,领导见过大世面,欧洲沿海国他基本都到过,知道外国人吃的是什么东西。他说老毛子的食物真的不好吃,他们喜欢吃肉,除了烤肉外,其他的做法不多,基本都是水煮。我们自助餐里的任何东西在他们那里都能算美味。
领导总结说:俄罗斯的食物不好吃,但实在;欧洲别的国家食物乱,不实在,还穷讲究,鱼不见刺肉不见骨,只有德国好点,跟中国吃的有点相近;中东的海鲜最好吃、新加坡的汤最好喝等等。说到中国菜在外国人眼里到底什么样子,领导说:都被外国乱七八糟的“中餐馆”把名声糟蹋了。
总结一下总结一下我所了解的,外国人,或者说欧美国家的人对中餐的看法:
1、中国菜“神秘”,中国人没有什么顾忌,啥都吃。这是他们的误会,但有些东西他们绝对不吃,在中餐却是重要食材,比如动物内脏、鸡爪子、猪蹄子什么的;
2、中国的中餐是美味无比的,饺子也好、红烧肉也好,都是那么好吃;品种也多,你把一个老外带到广式早茶店,吃一天不带重样的,能把他们惊到;广州就是例子。
3、虽然美味,但中餐不高级;在老外看来,亚洲高级食物是“日式料理”,新加坡的也不错,吃起来有面子。这与他们对亚洲的认知有关,日本、新加坡本来就是美国盟友,老外也“爱屋及乌”;
4、总之,中餐是神秘的、奇怪的,也是美味的、独特的;有机会来中国,吃一吃很不错,但不吃也就那样,不会想,更不会念念不忘。
中国菜在外国人眼里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说一个我在丹麦旅行时的经历吧——我用宫保鸡丁和涮羊肉,一次性把青年旅舍的老外背包客全给震晕了。
那是我和老婆去丹麦所属的法罗群岛旅行,我们的习惯是自驾游,入住当地的青年旅舍,这样不但省钱,而且很有意思。
简单说一下法罗群岛这个旅行目的地——它是美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世界最佳旅游岛屿。法罗群岛官方旅游网站的宣传语是:未被探索的自然,未被人知的故事,未被驯服的野心。
老非对此的评价是:这个口号实至名归!
玩过自由行并且住过青年旅舍的朋友都知道——青年旅舍里面通常都会有一个共享厨房,以便来自各国的背包客在这里自己做饭吃;要么厨房里面会有个大餐厅,要么厨房外面会有个餐吧。
青年旅社的背包客呢,通常来自不同的国家,旅行观非常接近,所以是个很欢乐的所在。
大家也都习惯自己做饭,彼此分享。
于是,在法罗群岛的青年旅舍,我和老婆正在给自己做火锅,顺便炒一个宫保鸡丁。
你没看错,确实是在做火锅——法罗群岛上的羊比人多,你以为养这么多羊是为了好看么?
我们家的分工是:老婆刀工好负责备菜,老非负责烹制。
好了,证明老外在美食界没见过世面的精彩故事,从备菜那一刻就开始上演。
宫保鸡丁中的花生米不新鲜,老外们习以为常。
把黄瓜切成丁,老外们有点好奇,但也不至于怎么样——毕竟他们的蔬菜沙拉,黄瓜也是切成片的。
再把鸡肉切成小方块,老外们就傻了——这是个啥意思?
要知道老外们吃鸡基本不这么玩,他们会烤整只鸡或半只鸡,再精细一点也只是分部位烤。
你把鸡肉切成这样,这是要干啥啊?
打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有老外惦记上答案了。
接下来我老婆把羊肉切成薄片的时候,老外们也还算淡定——毕竟他们自己做培根,也是要把肉或者火腿切成薄片的。
但是,切完之后把羊肉直接放在清水锅的旁边,这个阵势老外就彻底搞不懂了。
来自西班牙的美女很外向,直接问:这是干什么?——她又做了一个手势,意思是难道就这样直接吃的吗?
我们笑着点了点头,简单解释了一下。
她也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还是不明白。
宫保鸡丁炒好,涮羊肉的底料入锅之后,按照习惯,我们邀请公共大餐桌上的背包客们来尝尝。
西班牙美女一直惦记这个呢,立马过来尝了一口宫保鸡丁。
嚯,她瞬间瞪圆了眼睛,都来不及称赞美食——这丫头直接回头,用西班牙语跟其他人叽里咕噜了一番,又用英语叽里咕噜了一番。
我们听不懂,也不用听懂;反正她很兴奋,反正叽里咕噜之后,几个老外就打着尝一尝的旗号,把宫保鸡丁干掉了一半。
这还没完,但凡从餐厅外面走进来一位,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这帮老外都会赶紧给人家兴奋地推荐,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这是我们做的宫保鸡丁好嘛!
基本上,一大半宫保鸡丁都被他们给“尝”没了,为了公平起见,他们还拿自己的食物跟我们换。
拜托,这不公平啊!我们就是不想吃你们这个,才给自己打牙祭的啊!
虽然很欢乐,但真是哭笑不得。
打从涮羊肉开始,餐厅里就彻底热闹起来。
来自7个国家的背包客,全都没有见过这种吃法,一个一个流着口水做谦虚状,听我老婆给他们做培训,这个玩意该怎么吃。
那一个个认真听讲、频频点头的表情,让我怀疑这不是餐厅,而是大学实验课的教室。
然后开吃,我和老婆示范,他们学。
吃东西有啥难学的啊,唯一没掌握的就是需要涮多久才能吃罢了。
这下更好玩了,一帮人用筷子和叉子举着羊肉片,根据指令同时伸进涮锅,跟着我老婆一起数:One!Two!Three!Four!Five!OK!
大家一起开吃!然后伸大拇指,赞不绝口;然后或熟练或笨拙地再夹着羊肉片,等着指令,等着一起数数。
实在是太欢乐了!
吃完之后,这帮家伙才良心发现:你们两个好像没吃多少啊!
纷纷给我们分他们的食物,被我们贬他们的食物难吃,也都是并不介意地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也是在青年旅舍,我刚做好吃的,就凑过来一位大不列颠的老外,颠三倒四地说:闻着好美味啊!
老非秒懂,这位英国老兄肯定是馋了,想蹭几口。
我向他发出了邀请。
能蹭几口,英国老兄也是秒懂,跑去买了一大袋子罐装啤酒,算是入伙费。
你说你吃就吃吧,喝就喝吧,结果夸的时候还非要补上一句小尾巴:中国菜真牛!太好吃了!我去中国旅行过,特别爱吃糖醋里脊,麻婆豆腐!难怪大家会这么说你们中国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下长腿的除了桌椅,啥都吃!
嗬,这是见过世面啊,不但能报中文菜名,居然连这句话都知道!
老非我喝了一口酒,嘿嘿一笑:这么说可不对,我们不吃飞机是因为它不够美味。明天你把美国的卫星给我弄一颗下来,我给你做一道糖醋卫星;或者你把英国的潜艇网一个上来,我给你做一道麻婆潜艇!保证让你大开眼界,保证远胜你们大不列颠的黑暗料理。
这哥们先是一愣,醒过味儿后哈哈一笑,冲我竖了一个大拇指,然后击掌、握手、干杯。
整个餐厅充满了欢乐的味道。
结语:这么说吧,有不少老外都觉得中国菜特别好吃。
哪怕是国外的中餐馆,在中国人看来做得很不怎么样的中国菜,都会有不少老外粉丝。
为什么说他们是粉丝呢?
因为他们不但自己爱吃,而且在吃的时候还都挺愿意用筷子,以示自己的吃法“正宗”。
其实不少中餐馆也可以提供他们所习惯的刀叉,但是人家一般不用。
(图1,2照片原创,拍摄于法罗群岛)
中国菜在外国人眼里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大家好,我在德语系国家生活了十来年,在奥地利和德国的中餐馆就餐见过各国人吃中餐。说一下个人感受!我分享的感受是这些年从各方面知道的老外对于中餐单位感觉!
1.大部分老外对中餐是有误解的!至少德国,奥地利,瑞士,捷克,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基本是这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不知道。开中餐馆的中国人基本没有国内正规厨师出身。大部分是浙江温州,青田,福建,台湾人开的,台湾人开的后开基本被浙江人给替代了。这些然很多在国内时候就是从事农活的。到了欧洲现学的欧洲中国菜。我国做菜的精髓可以说一点没有。基本就是把配菜(笋片罐头,蘑菇罐头,白菜帮,萝卜片,洋葱等)和肉(一般是上过浆的)用热油滑一下,然后调好汁一拌。就是炒也是类似的工序。要么就是炸好了浇个汁或是配个汁。只是有个别菜会有些变化!放的调料基本就是,盐,味精(量很大),糖,一种咸辣酱,酱油(介于生抽和老抽之间的),蒜末。基本就这些了!如果甜酸口的,甜酸汁是先做好的(番茄酱,白醋,白糖熬制的)!但是当老外来到中国请他们吃了中国菜,他们都很惊讶!
2.老外的味蕾很像孩子,能吃辣的不多,不过能吃的比很多中国人能吃!还有就是喜欢甜酸的味道!绿色蔬菜基本都是生吃,老外在国外最喜欢的喜菜是“八宝辣酱,咕老肉,干煸肉丝(台湾做法),宫保鸡丁(特有做法),炸春卷等”。来到国内请他们吃过以后比较喜欢:“锅包肉,糖醋排骨,松鼠鱼,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烤鸭卷饼”。
3.对于大多数近些年没有来过中国的老外来讲,中国菜好吃,味道足,不过比较廉价。所以中国人开的高端一些的都偏向于日本料理。铁板自助之类的!香港人开的高端的餐馆比较多,而且都在繁华地区!
总之老外并不了解我国菜系精髓,就美食而言,老外知道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很多烹饪技法,特殊食材老外基本都没有见过!
中国菜在外国人眼里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别听那些人胡吹乱捧的,说点真实的。
在欧美澳这些西方主流国家,中国菜馆几乎大点的城市都有,也不太多。价格处于中等水平,本地人大多以尝鲜的方式来吃吃,较少有痴迷中餐的人。
菜式比较单一,有烤鸭的绝对算知名大店,大多数店里都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炒面,饺子这些东西。
在餐食行业名气上别说和牛排馆及法餐馆比,甚至感觉不如东南亚餐厅受大众喜爱,可能跟欧州人喜欢吃酸甜口有关。
大部分老外来中国前会被告戒:别说中餐不好吃。所以在中国人面前都会吹捧中餐好吃,但餐后去找面包充饥的不在少数。
很多老外到中国会被辣哭,油多拉肚子,吃到内脏心里骂厨师,不敢吃鱼……但表面上还笑呵呵地夸中餐,看着主人一脸高兴样就好,如果带他们连续几天吃中餐,他们心里还不知在腹诽什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没必要非在中餐上找民族自信心,自己喜欢吃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菜在外国人眼里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家里是开餐馆的,从小就会做饭,面点尤其擅长。09年的时候单位派的差事去德国验收设备到了一个叫科隆的城市。德国人办事挺拖拉的,一台定制的三轴组合机出厂手续各种资料竟然要进一个月才能办好。公司找的翻译是个留学生,为了省钱带着我住进了他的合租公寓。两个室友一个是荷兰的一个是比利时的。晚上吃饭时这三个货只有胡萝卜和黑森林香肠加上几片面包。好在黑咖啡还算凑合。第二天一大早让他带着我去找了个小超市,老板居然是我们中国人,买了点料酒,这里没有生姜买的姜粉,没有大葱买的是圆葱,一袋香菇和黑胡椒粉,三公斤装的面粉和两磅猪肉,这里的猪肉挺腥的。回去包了包子。只一顿饭下来除了剩下面粉其余的都吃干净了,那俩连料酒都喝完了。我跟他们说这里的东西不正宗,没有生抽,没有大葱,没有辣椒,没有老陈醋,没有香油要不然我们可以吃饺子。结果第二天那俩老外居然骑着山地车跑了60多公里外的亚洲超市把料买齐了还带回来了瓶二锅头,看来全世界的吃货们都一个德行[捂脸][捂脸]
中国菜在外国人眼里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朋友是北方人,他找了一个女朋友开了一个残障人士护理院在加拿大。加拿大是福利国家,一些懒惰成性的老外,想办法开证明说自己是残障人,不能工作,于是国家就拿钱养着他们。朋友的这个护理院平时都是西餐,或者是准西餐。护理院的后院有一片韭菜地,朋友说他们开护理院的时候,韭菜就长在那里了。作为北方人的朋友,看到韭菜,想到的是韭菜盒子,韭菜馅儿的饺子,韭菜炒鸡蛋。别看朋友是男的,北方人,韭菜盒子这种东西纯粹是小菜一碟。女的负责割韭菜,剩下的全归了男的去做。和面,洗、摘、切韭菜,炒鸡蛋等等。一大盆的韭菜盒子馅儿转眼就被男的搞定了,然后还是男的擀皮、包,女的负责烙。忙活了一会儿,坏了!韭菜味飘出来了,眨眼间围上来一帮,这帮残障人士!这些白人垃圾平时不理不睬的,这会儿都来找事情问了,问完了,最后一句都是,“味道好香啊!”一个叫克里斯多弗的家伙,平时非常的不好管,事情很多,这会儿老老实实的跟个孩子一样,在厨房前停了一会儿,看着烙出来的韭菜盒子,说,“好香啊!能不能让我尝一个?”朋友两个人便拿了几个出来,给这些凑过来“问事”的人尝尝。这个克里斯多弗,尝了三个。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还有一次,女的翻冰箱,翻出来一个猪肘子,很大的猪肘子,这是打折的时候买的。买来了就扔冰箱里冷冻着,看着时间挺久了,那女的就想着拿出来做了吧。以往做这种大块的肉,很多时候都是按老外的做法做,他们吃着也觉得不错。但这次,这女的想着用中餐的方式做吧。放入一些中餐炖肉的调料,味道又出来了,一个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又凑过来问一会儿吃什么,看到是大块的肉,这些老外就两眼放光,快要炖好了,那女的又放一些土豆(国外,很多时候老外把土豆当作主食),放一点老抽,看着红扑扑的,色香味俱全,那个克里斯多弗老早就下来了,等着。等开饭了,每一个人一盘子不够,基本上都是两盘子,克里斯多弗还想吃第三盘子,没有给他,很遗憾的抹了抹嘴巴:“那能不能给我留一点,明天中午。”他知道,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下一次猴年马月的,有没有还不一定呢(看这女的心情)。在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这个家伙说道:“这才是真正的食物啊!”合着,你平时吃的都是垃圾啊?就这,肚子都吃的圆滚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