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真的很傻吗?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据说基辛格说过:欧洲人尤其清楚战争的后果,战争既不能赢得,也不能结束。他这样说,好像美国人天生就是世界的霸主,欧洲人真的是只会内斗的傻瓜吗?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欧洲人互相残杀,美国人渔翁得利”,欧洲人其实是知道的,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之所以这样,有美国人刻意追求的缘故、有欧洲纷乱局势导致原因,还有英国人气呼呼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欧洲是一艘大船,美国坚决不会让这艘船出现船长。

可以干活,但不能指挥

一、什么样的世界最符合美国利益呢

什么样的世界最符合美国利益呢?从全世界来看有三点:分裂的大国、林立的小国、一定的冲突。

这三点做到了,美国就能操控世界,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为了这三点,美国不遗余力,什么歹毒的手段都用。什么“价值”、什么“民主”,全是他们的借口。

但世界上总有几个大国、几个大的经济体,他们是可以和美国竞争的;到一定时候,是可以挑战美国霸权的。

美国非常防备这个,所以,对大国,就采取干扰、诋毁、限制的办法,让他发展得慢一些,最好把他弄解体了,解体成许多小国。

分成小个才好下口

当年的苏联就是如此,在1991年被美国成功弄解体了。苏联解体后,美国发现剩下的俄罗斯还是太大,于是,想办法让俄罗斯再解体一遍。对东方大国,他们也有这个想法。

欧洲是个有实力的经济体,各方面都不弱于美国。实际上,如果把欧洲当成一个国家来看,实力比美国只强不弱。所以,让欧洲保持不团结,让他们互相内斗,最符合美国利益。

其他的国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世界上毕竟有实力的国家就那么几个,有能力和美国竞争的共同体也就是欧盟了。

所以,让欧洲保持这个样子,让俄罗斯、东方大国保持压力,是美国的战略;他们对欧洲各国采取打一派、拉一派的方法,管用得很。

抢、抢、抢

二、一战、二战时欧洲自己闹起来的战争,最终美国获利最大

实事求是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欧洲人自己搞起来的,与美国关系不大。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发生以后,先发国家(英法等)抢占了太多的利益和市场,而后发国家德国没办法进入这些市场,他们要从英法等国家那里抢市场、争利益,于是就打了起来。

当然,现在都说是德国统一的原因,其实,德国统一了,才有发展;发展好了,才有利益之争;有了利益之争,当然就要打起来。世界上的战争,从来都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以后,美国和各方做着生意,爽得很;一战前,美国是被英、法压制的,连夏威夷都有争议。直到现在,夏威夷州旗还是英国的“米”字旗。

夏威夷州旗

在亚洲,美国坚决不和英国、法国争,而是跟在英法后面捞便宜,他们没有和大清朝发生战争,当得到了同样的利益。日本是英法不太注意的地方,美国人就趁虚而入。

一战打到1917年,局势已经非常明朗,德国的同盟已经要败了。这时,美国发现,战后利益分配、势力范围的划分、新的世界格局确立等影响世界的大事,好像没有自己什么事。

另外,德国很多殖民地在中、南美洲,这是美国一直想要的。于是,美国在1917年4月16日正式向德国等同盟国宣战。

而这时的欧洲战场,交战各方都已经精疲力尽,协约国一方的沙俄倒台了,苏联退出一战;德国以为自己解放了东线的压力,可以专心对付西线。

美国200万的远征部队开到欧洲,生猛力量的到来,沉重地打击了德国的信心;大量武器装备、战争贷款,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国家的信心。一年后,德国投降了。

美国的军火源源不断买到欧洲

美国在一战中得到了什么呢?战争前期美国向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赚取了大量的资金,工业迅速发展;战场在欧洲,美国没有任何损失。

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拥有资本最多的国家。英、法等国欠美国100亿美元债务,仅英国的欠了40亿。全球超过40%的黄金储备被美国掌控,极大地支持了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一战结束后,美国意识到,要有意识引导欧洲成为一个力量均衡的地方,绝对不能一国独大,控制了欧洲;如果这样,美国就没有办法控制欧洲。

所以,一战结束后法国人主导签下的《凡尔赛条约》,美国是反对的;因为这个条约几乎把德国往死里整,美国不愿意看到德国迅速的消亡,法国成为欧洲霸主。

最后,条约签了,美国就用另外的方法帮助德国。他们向德国提供资金、技术,让德国快速崛起,成功牵制了法国和英国。

让美国十分不满的凡尔赛条约

一战后的欧洲局面是奇幻的:战胜国惨兮兮地过日子,尤其法国,人死得最多、工业农业尽毁、国家基本被打烂;而战败国德国却喜洋洋地在发展,国内各方面建设搞得热火朝天。

二战爆发,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下欧洲,最主要原因是美国、英国不管,搞“绥靖政策”,如果战前美国和英国加以遏制,德国不会这么快发动战争的。

另一个让德国快速打下欧洲的原因是法国快速投降。法国人也看明白了,打下去,最受伤的还是自己。英国则阴侧侧地想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火并;反正暂时打不到英伦三岛。

英国人高喊:德国打苏联去吧

这时美国还是和各方愉快地做生意,他们沿用一战那一套,忙得不亦乐乎。大量欧洲有本事的战争难民流入美国,大量国际资本涌向美国。

要不是日本人傻乎乎地轰炸了珍珠港,美国还是不会参战,他们就这么拖着,等最后的机会,等欧洲打得不能再打了,然后再加入战团,瓜分利益。

二战后,美国得到的利益是空前的,是一战利益不能比的。美国主导了战后世界格局的构建;主导了战后利益的划分;美国也成为了世界一极,把欧洲国家仅仅抓在手里。

二战后美国得意的样子

三、现在的欧洲的局面就是美国塑造的

基辛格说:欧洲人尤其清楚战争的后果,战争既不能赢得,也不能结束。好像美国人天生就是世界的霸主,欧洲人是只会内斗的傻瓜。

基辛格不这么说,欧洲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没有办法,就是这个局面,欧洲没有一个一言九鼎的国家,这是美国在一战后刻意塑造的。

英国以前是美国的宗主国,被美国赶跑以后,一路走衰,到一战时已经不行了,不能举欧洲大旗;英国人生气地自己关起门来,搞“光辉孤立”。

英国人之所以生气,是欧洲国家根本不听他的,只要他带头遏制美国,欧洲国家就做壁上观;另一方面,英国在强大的时候也很霸道,吃独食,比如在印度,把法国、荷兰全赶跑了,欧洲国家对他不信任。

英国的名声太差

而欧洲大陆的国家都很小,有规模的只有法国和德国,但这两个国家又是死对头。一战后,如果真的落实了法国的《凡尔赛条约》,德国将永不翻身,法国将一家独大。

结果,美国又把德国扶了起来,法国郁闷得要命。直接导致二战一开打,法国就投降了:反正打赢了没任何好处,投降也不是坏事,最起码人会死得少一点。

现在,英国已经坚定了跟在美国后面混世界的信念,既没有能力领导欧洲,也没有意愿领导欧洲;英国还正儿八经把世界霸主的位置交给美国。

总之,欧洲这个局面就是美国刻意塑造的:既不会分得太开,更不会一家独大;可以跟在美国后面发展,决不能挑战美国利益。

分裂的欧洲

欧洲人真的很傻吗?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事实上,后来进入美洲的美国人,又几乎杀光了北美印第安人,“美国的文明”就是在这个血淋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真是讽刺,历史上的美国人几乎把印第安人杀光了,他们本应该是野蛮的象征,可他们现在却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标杆”。

这样的现实情况,也可以看出美国人很“聪明”呀!

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一样较快消失,其原因也在于希腊城邦过于对等破碎,各个城邦往往“你争我夺”!

这使得北方的马其顿很容易征服了希腊全境,最终是更大版块且没有周边制衡的罗马,征服了处于破碎地带的马其顿。

马其顿、罗马、英国、美国,一个比一个厉害!

可以说,欧洲人懂战术,不懂战略,要说很傻,那也是存在很多“傻瓜式”的战略家!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呢?主要还得从三个方面来看!

美国人努力运用“二战”的机遇,来摧毁英国的世界霸权,而英国还傻乎乎的热衷于“英美特殊关系”

在法国人菲利普·罗杰的《美利坚敌人法国反美主义的来龙去脉》中都有记载:实际上,美国人也经历过,欧洲人怎么看美国的过程。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和欧洲的关系是怎样一段历史呢?

事实上,直到“二战”结束前,美国的主要对手都是欧洲!

雅尔塔协定既是打败法西斯的结果,同时还是美国削弱欧洲的产物。

其实,在反法西斯即将胜利时,美国主要是通过战略力量的布局,来削弱欧洲。

比如,在战场的选择上,美国选择诺曼底登陆,丘吉尔选择意大利登陆。

所以“二战”后,真正导致欧洲衰落的是美国人。

对此,美国人自己看得很明白。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外交政策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他就认为英国的崩溃,至少部分上是美国造成的,而且是故意造成的!

米德还提到,《凯恩斯传记为英国而战》的作者斯基德尔斯基认为:决心已下的美国人努力运用“二战”的机遇,来摧毁英国。

“英美特殊关系”一词最早出现于1944年的英国外交文献,当时英美两国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

二战后,美国作为新兴大国迅速崛起,而英国的地位则日渐衰落,在这种情况下,为力争在战后获得所谓“准超级大国”的地位,英国在外交上的惟一选择是紧随美国。

1948年,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理论,三环的内核是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关系;第二环是英国和美国的关系;而最外面的一环则是所谓大欧洲。

英国人不愿意做欧洲人,也是美国能够“渔翁得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历史上的欧洲政治家们,往往不会用一个声音说话

正如基辛格所说:“在同欧洲的关系中,它们不可能自己执行秘密外交,然后宣布惊人的消息。涉及的民族太多,不允许采取利用背后渠道的方法。”

那么问题在于如何同一个充满着各种中等规模的民主政体的大陆打交道!

威利·勃兰特写道:“亨利·基辛格不想让欧洲人用一种声音说话。他宁可玩弄巴黎、伦敦和波恩于股掌之上,让它们像过去一样互相敌对。”

事实上,勃兰特这样说,多少有点不够真诚!

可笑的是,欧洲政治家们不会用一个声音说话,可以容许他们用一个声音说话,但是他们不会!

基辛格曾经认为:欧洲历史上主要的事件是由单一民族国家来行事的,这发展了几百年了。

说白了,欧洲国家往往是以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办事,比如拿破仑的法国、威廉二世的德国、希特勒的德国!

“欧洲人”对欧洲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历史上的马其顿、罗马、英国、美国,它们都曾经轻而易举的主导了欧洲的事务。

欧洲人有内斗的历史传统!而局外人往往有“渔翁得利”的传统!

尽管欧洲文艺复兴拯救了希腊文明,但欧洲人,非但没有消除,而且还继续了希腊文明。

与欧洲不同,亚洲是不对等破碎!

有中国这个主体版块,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东亚的主体地位,中国是这么大一个国家,不要说南边的小国,就是最强大的日本,也是从哪来回哪去,没有成什么气候。

这说明东亚以中国为主体版图的地缘政治状态有利于地区的稳定。

欧洲人到现在还怀念古罗马,因为古罗马使欧洲统一。

拿破仑也羡慕中国在亚洲的主体版图,据传他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不像法国,与其他国家对等地堆在一起,仅是报晓的雄鸡。”

有人说民主具有和平的特点,那怎么两次世界大战都在民主国家间爆发?怎么民主国家打起世界大战来,却如此残酷!

民粹主义成为欧洲一体化最大敌人,也是产生“傻瓜式”内耗的原因。

事实上,它就是反全球化、反一体化、反移民的力量,很多人把这个力量称为民粹主义。

它表面上仿佛是迎合普通人的想法,但民粹主义的实质是民族主义,这令很多欧洲人担忧。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均起源于欧洲,由欧洲的内战而起。

英国人骨子里认为自己不属于欧洲,英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是胜利者。

中国人去欧洲爱讲一句话: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联合体。

去美国爱讲一句话: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 二战后,表面上是英国和法国成为了胜利者,而硝烟弥漫的“货币战争”,却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美国凭借其战后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以及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正式确立了美元的货币霸权。

这之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把大量的美元通过贷款的形式送到了欧洲人的手中,美国的货币霸权,由此进入了决定性的实施阶段。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调查显示,当年90%的欧洲人坚持自己的民族身份,或是将民族身份坚定地置于欧洲身份之前。

仅有2%的人将自己看作完全的欧洲人。

一个共同体必须要能够“同甘共苦”,在一体化带来利益的时候,公民个人和成员国可以同舟共济。

20世纪90年代初,左翼总统密特朗与右翼总理巴拉迪尔同仇敌忾,在关贸总协定同美国打了一场“文化例外”战,为的就是限制美国文化产品的“入侵”!

所以,看待法美关系,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不能忽略。

做欧洲人,还是做美国人?

之前,一个叫马克鲁塞的企业家出版了一本厚494页的书《美式欧洲人》,在这本分析欧美关系历史和现状的评述性著作中,作者猛烈抨击崇拜美国的欧洲人!

欧洲面对的敌人就是美国霸权。

做欧洲人,还是做美国人?这是欧洲面临的哈姆雷特式的选择。

欧洲人应通过欧盟这个命运共同体,逐步实现欧洲强国梦,最终退出北约,彻底结束美国保护国地位。

鲁塞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商学院读过书,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一个受过美国教育的人,却从“灵魂深处”鄙视美国,原因何在?

他说,因为他是真正的法国人和欧洲人。

鲁塞最珍爱的词汇是“欧洲特性”,欧洲自由,欧洲强国!

可见,单个的欧洲人,往往比较聪明,很多科学家都是欧洲人,比如爱因斯坦和好多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都是欧洲人!是他们帮助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

但是,欧洲是一个很成熟的大陆,国家之间,个人之间的竞争太激烈,套用一个时髦的名词,就是“内卷化”呀!

欧洲人有内斗的历史传统!而局外人往往有“渔翁得利”的传统!

如果有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人们只需用一个手指头便能够摇动全世界,可是要担负起全世界来,却非得有赫居里士的肩膀不可了!

据说拿破仑是卢梭的信徒,拿破仑没把握好卢梭哲学的精髓,在其事业巅峰时入侵俄罗斯,要担负只有赫居里士才能担负的重担,结果失败了。

二战前,罗斯福明白卢梭哲学的要义,他与斯大林合作,保证了美国在二战后步入世界舞台中心。

此后的大多数美国领导人,尼克松除外,他们的战略认识日益远离哲学境界,步拿破仑的后尘,要接过赫居里士肩上的重任,到处透支国家力量,最终导致它今天的衰落。

总而言之,美国人努力运用“二战”的机遇,来摧毁英国的世界霸权,而英国还傻乎乎的热衷于“英美特殊关系”。

历史上的欧洲政治家们,往往不会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人有内斗的历史传统!而局外人往往有“渔翁得利”的传统!

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

一起走近历史和现实!@龚柳辉

欧洲人真的很傻吗?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欧洲是个奇葩的存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却四零五落。英国是经典物理的策源地,在世界各地殖民,却野心大,胃口小,终于有了消化不良的一天,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遭到了德国的挑战。德国说:我生产力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殖民地?因为殖民地都被英国殖民了。美国采取得政策是:利益均沾。意思是大家出来混,每人都有一份。类似于入股的形式。德国则不样:英国应分一部分给德国,让德国有自己的生存在空间。仔细想,德国和美国并非不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参股,一个要独资。但英国脑瓜不灵,接受参股,不接受独资,这样就打起来了。

当时美国的生产力世界第一,德国的生产力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德国和英法一开战,美国远隔重洋,乐得赚双方的银子作“壁上观”,德与英法俄打的你死我活,美国赚的盆足钵满。后来俄罗斯发生了“十月革命”,美国不想看到自己在欧洲的利益受到损失,才出兵欧洲,帮助英法。其时,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影响到了欧洲各国,德国也受到了影响,水兵起义,德皇逃跑,德国糊里糊涂输了一局。欧洲人第一次被美国欺骗,它们没弄明白:这是它们厄运的开始。

欧洲人并不傻,比如法国,就比较清醒,在巴黎和会上力主自己的利益。但英国不同,它是个岛国,受德国威胁的程度在英国后面,它要利用德国牵止法国,又要牺牲法国牵止德国。所以,在惩罚德国时,英美一致放水。而且,战后美国给了德国大量的贷款,让德国很快就恢复了生机,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一开始故伎重演,还是放水。只到德国在莫斯科走向穷途末路,才宣布参战。实际是苏联打败了德国。而美国又一次摘了桃子。

美国又一次渔翁得利,法国和英国为其垫了底,两国从此成了二流国家,推美国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欧洲国家傻吗?并不是,实在是国力如此。特别是英国,一个岛国,还四分五裂,凭着工业化进程走在前面,维持了这么长时间已经不错了。法国也不容易,多次反抗美国霸权,对北约出出进进,与德国化敌为友,其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如今,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还在不停的折腾。英国脱欧了,德法与美国离心离德,欧洲人并不傻,它们急于摆脱美国,但美国很赖,并不想放弃欧洲。未来的路还很长。

欧洲人真的很傻吗?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因为美国人做老大,大家都还能活,而如果让德国人成功了,那大家都得死啊。

其实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就一直有个国家在做欧洲的“搅屎棍”,如果没有它,欧洲早就统一了,这个国家就是英国。

法国强大时,英国就拉着普鲁士、俄国打法国,德国强大时,英国就拉着法国、俄罗斯打德国。

因为对于英国人来说,欧洲出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政权,那就是英国的噩梦。以英国的体量,在整个欧洲面前会毫无疑问的就成为附庸,直至被整个欧洲吞并。所以,在整个欧洲,最不愿意看到欧洲统一的就是英国。

而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现代的民族意识已经形成,整个欧洲已经错失了统一的机会。任何一个欧洲老牌强国都不甘心自己的国家灭亡或者是成为附庸,就如同法国人永远不会甘心被德国人统治一样,德国人也同样不想被法国人统治。

这些欧洲人自己打生打死,就是为了不当其他人的儿子。至于美国,那还隔着大西洋呢。

美国再强大,那也不可能跨过大西洋来直接统治欧洲,所以这些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可以接受美国的强大。毕竟美国强大了,顶多是多一个大哥,而如果是另外一个欧洲国家强大了,那可就是要多一个爹啊。当小弟至少还能有一定的自主权,要是当了儿子,那可彻底失去了一切啊。

所以,这些欧洲人才会在欧洲大陆上拼的血肉横飞,美国也借着这机会坐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

不过,欧洲人也已经看到一个分裂的欧洲并不符合欧洲人的利益,所以才会费尽心机的成立欧盟,只不过英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坐了那个“搅屎棍”。

欧洲人真的很傻吗?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题主你还真说对了,欧洲人还真就是内斗的傻瓜,因为他们几千年来都团结不起来。他们明明知道掐成这样只是让第三人渔翁得利,但是掐起来的时候,谁也顾不上了。

事实上,国家之间几乎任何形式的全面战争,都是让第三人渔翁得利。但是仍然挡不住国家之间会爆发战争。

欧洲人真的很傻吗?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被美国人“渔翁得利”?

美国在大国中拥有最优越的自然地理优势,抛开这个基础谈什么策略,都是唯心主义论调。

美国的地理优势,决定了他们在对欧洲政策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光是美国,其实英国也是如此,或者应该说,美国对待欧洲大陆的政策,就是英国对待欧洲大陆政策的延续。

这就是所谓的“离岸平衡策略”,比起和谁打,英美最不想看的事情,是欧洲大陆上出现一支一家独大的势力。用英国近200年来的所做所有就能看出来,对付拿破仑的时候,和俄罗普鲁士联合,对付威廉德国,希特勒德国的时候和法国,俄国/苏联结盟,对付苏联的时候,和法德结盟。这无关任何政体,民族,单纯的就是国家权力的均衡策略。

而英,美作为“岛屿大国”,这个名词是美国政治学家米尔斯海默说的,就是指在自己所处的大陆上上唯一的大国,拥有巨大的水体作为阻隔,加上本来的军事实力,要击溃他们,远比在陆地上征服另一个国家更难,所以无论是,法,德,俄,如果不成为欧洲大陆上唯一强大的势力,想要征服英,美都是非常困难的。

而这期间,无论是法德俄其中任何一家,打破均势,成为更强势的一方,英美都会对弱的一方施以援手,这就导致了想要独霸欧洲大陆真的是非常非常难。仅仅要打掉法德俄其中的两个国家就够难的,更何况,英美还要帮弱势方。弱势方也不可能放弃援助,直接投降。所以要打破这个平衡,真的非常非常难。

其实希特勒已经非常接近打破这个僵局了,但是依旧被英国抵抗住了,而且这时候,比英国更强大的离岸平衡手又出现了,就是美国。

即便欧洲大陆上的强国,打破了英国的制衡策略,美国还可以展开更高级的制衡,因为想要跨水体去征服美国,且不说这个难度有多大,即便真的可行,也无可避免的要先过英国这关,且当有能力跨洋对美国发起攻击的时候,难以想象不会顺手把有可能在后方作乱的英国先带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英国施以援手,是要比英国对欧陆援助更容易的事情,因为水体阻隔的天然优势,意味着征服英国的难度极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注定了,无论欧洲怎么乱,他终究是会得利的。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美国成长为大国的历程,这是另一段故事,当然了,这段故事里,美国的自然优势也是不可能被忽略掉的。

终究一句话就是,只要美洲大陆上有一个世界级强国出现,那么对欧洲的战略优势就是巨大的,欧洲大陆上的战略家,需要的不仅是“不蠢”,而是需要超出两个等级的战略能力,才有可能打破英美的离岸平衡均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