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爱玲的婚姻?

两段婚姻

张爱玲的两段婚姻,第二段虽属涉外婚姻,应属无可厚非。

主要是第一段婚姻,以小三上位汉奸夫人,为其本来辉煌灿烂的人生,蒙上了一层永远抹不下去的阴影,使其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坛上冉冉升起的、璀璨夺目的新星而暗然失色!

只因为,张爱玲极端的自私自利,毫无作为中华儿女应有的、尤其是有文化的上层人士在历次爱国运动中显现出的、更应具有的爱国之心;更可耻的是,丧失民族气节与自尊,在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迎击武装强悍、杀中国人如麻的日本侵略者时,却在上海日本人统治下的十里洋场,纸醉灯迷,乱情迷性,在追求自由恋爱的幌子下,狂恋有妇之夫、日伪汪精卫政权宣传部政务次长、汉奸胡兰成,并以小三上位,得以成为汉奸夫人,以此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更加可悲可气的是,抗战胜利后,清查汉奸卖国贼罪行,胡兰成等汉奸,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逃避应有的惩罚,负罪出逃,张爱玲仍痴情追随;在胡兰成怀拥小四、小五后,仍赠以巨金资助,遭胡兰成始乱终弃。

张爱玲,在新中国曙光普照,冥顽不化,投奔美国自由而去,与德裔美人作家赖雅结成第二段婚姻,这段婚姻虽然属于涉外婚姻,应属无可厚非。

但第二段婚姻仍然结局不好,赖雅先其而去,张爱玲孑然一身,形影相吊,最终落个客死异乡,暴尸7日无人知晓,尸骨抛洒太平洋,下场凄惨,令人唏嘘!

张爱玲,唯中国近现代史上,才华卓著的才女佳人,本应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却轻易丧失,因其自己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为世人所不耻!

管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婚姻?

张爱玲与胡兰成

张爱玲在离开胡兰成时说道:“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十年后,她去往大洋彼岸,在那里迎来第二段婚姻。

女人寻找人生伴侣时标准是恒定的,就算吃过某种类型的男人的苦,也不会吸取教训,该找怎样的还是找怎样的。

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比她大很多,是作家,也是浪子,在男女感情从不专业,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她。“因为相知,所以懂得。”“懂得”二字,大概是世上男女孜孜以求的吧。

由于时局变迁,张爱玲为谋求出路,36岁那年离开生养她、培育她的上海,来到美国。

张爱玲与赖雅

所有的故事,都从遇见开始。

在美国免费提供食宿的文艺营,张爱玲遇到了赖雅。

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德裔,曾经在哈佛共读硕士,具有出色的写作才华,与美国著名作家刘易斯、布莱希特等人都有密切交往。

年轻时候与一位倡导女权主义的女子结婚,生下一女,但他放荡不羁爱自由,很快选择离婚,抛下妻女,从此只谈爱情,不要婚姻。

赖雅和胡兰成有太多的相似点了,都是作家,都是生活的浪子,都比张爱玲大——赖雅要比她大30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俩都能读懂女人心。

独自一人,漂泊在异国他乡,内心难免寂寞,面对一个博学多才且比自己大的男性,张爱玲内心有了依靠。张爱玲一生最好的朋友炎樱说,赖雅对张爱玲是“痴爱”,这一点打动了她。

张爱玲与赖雅

两人进展很快,1956年3月,相识,5月,相恋。7月,张爱玲写信告诉前往别处文艺营“蹭吃蹭住”的赖雅,她已怀有身孕。

赖雅没有逃避,马上向张爱玲求婚,但是有条件:不能要孩子。一则因为经济拮据,生下来根本无力抚养,二则赖雅本就酷爱自由,也许觉得孩子会成为禁锢,何况自己已进花甲之年。

张爱玲之所以答应打胎,一则也是因为经济受限的缘故,二则她并不喜欢孩子,之前跟胡兰成在一起时也打过胎,胡兰成在文章里说她“不喜小孩,小狗小猫她都不近,连对小天使她亦没有好感。”

虽然打掉了孩子,婚后的生活在经济上并没有好多少。

婚后才两个月,新婚燕尔的气氛还没过去,赖雅病倒了,他一再中风。张爱玲写作之余,担任起照顾赖雅的职责。

晚年的张爱玲

一个作家,脱离自己的写作土壤,天赋再好,都难以妙笔生花。张爱玲的写作福地是上海,离开上海去写异国他乡的生活,写出的文字根本无人问津。投出的稿件接连遭到退稿,这对张爱玲的打击是双重的:对创作才能的否定让她深感痛心,无法从写作上获得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陷入窘境。

迫不得已,张爱玲一度回到香港寻找工作。为了赚钱维持生存、给丈夫治病,她没日没夜地写作,长时间的静坐导致双脚肿胀,在信里,她向丈夫倾吐委屈,说自己累得像只狗。

后来,赖雅再次中风加上摔跤造成的损伤,常年瘫痪在床。张爱玲不得不回到美国,日夜看护着丈夫。

后来,她在迈阿密谋到驻校作家的职业,将赖雅一起带去。之后又把赖雅带去牛津。不管自己去往哪里,都对他不离不弃。

这段婚姻维持了11年,直到1967年,赖雅去世。

不同人生阶段的张爱玲

童年的生活会对人生形成深远影响。张爱玲从未得到过父爱,在那个封建遗老的家庭中没得到过温暖,她的写作天赋不曾获得父亲认可。小时候缺失的,长大后就会努力去弥补。谁爱她、谁懂她,她就愿意去爱谁——她要的只是爱,很多的爱。

在第二段婚姻中,赖雅给过张爱玲生活上的关爱和写作上的帮助,但是贫病交加的十年,无疑张爱玲对他的照顾更多一些。

有人说,张爱玲把爱都给了胡兰成,可是她在自传小说《小团圆》中又有一句“我们这么好”(我们指她和赖雅)。

人心如孤岛,两颗寂寞的灵魂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也许还有惺惺相惜的成分,年轻时候的激情之爱已然远逝。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某种意义上说,张爱玲延续了母亲黄逸梵的命运。黄逸梵嫁入豪门,却不喜欢逆来顺受的生活,28岁那年抛下女儿漂泊至大洋彼岸,在那里孤独终老,临死前儿子和女儿都不在身边。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隐居在公寓,与世隔绝,老无所依。1995年的9月,在洛杉矶出租屋里去世一周后才被发现。

张爱玲这一生,正如作家余秋雨的一句评语: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婚姻?

01 张爱玲的两次婚姻

张爱玲一生中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与胡兰成。在这段婚姻中,她承受了太多的冷落和伤痛。她曾经坦言:“见了他,自己会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两人交往初期,胡兰成对张爱玲是真心爱着的。胡兰成被张爱玲的才华所吸引,两人一见如故,有聊不完的话题,从诗歌聊到小说,从战争说到爱情,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在张爱玲心里,懂她显然比爱她更重要,她喜欢和胡兰成聊天,喜欢和胡兰成在一起的那种感觉。而胡兰成的风流往事,有过几任妻子,暧昧过多少女人,张爱玲却一无所知。

很快,两人从热恋步入了婚姻。然而,婚后的胡兰成本性不改,新婚没多久,借去武汉出差之机和护士小周暧昧不清。让人气愤的是,写信给张爱玲时,胡兰成丝毫也不避讳此事,反而洋洋自得。张爱玲得知后气的浑身发抖,但依旧选择原谅了他。此时,张爱玲对胡兰成还抱有幻想,在经济上也是经常资助他。然而,胡兰成故伎重演,屡次出轨,最终张爱玲绝望了,在给了胡兰成30万分手费后,彻底斩断了这段情缘。

张爱玲的第二段婚姻是与赖雅。她初到美国,便遇到了同为作家的赖雅。或许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她只想找一份归宿,找一份家的温暖,三十多岁的张爱玲爱上了六十多岁的赖雅。两人认识不久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不曾想新婚两个多月后,赖雅便中风发作。其实赖雅之前就有过两次轻微中风的经历,但婚前张爱玲并不知情。赖雅糟糕的经济和健康状况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想象中的安稳生活,反而让她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她需要为了生计而违背内心,去写自己不愿意写的文字,赖雅的病一直是萦绕在她心头挥之不去的一片乌云。

02 张爱玲的童年经历影响了她的性格

她出身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则是名重一时的李鸿章长女,张家延续到张爱玲父亲那代已家道中落。她母亲是进步新女性,而父亲却是纨绔子弟,在多数人看来,这样的婚姻注定要以悲剧收场。果不其然,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母亲远赴异国进修。无奈,张爱玲只能跟着喜怒无常的父亲和攻于心计的继母。在这样一个残缺的家庭中,张爱玲很少能感觉到家的温暖,她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在公共场合也颇为拘谨。受童年遭遇的影响,在此后的余生中,她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份家的温暖和爱。

张爱玲童年的经历,给她的性格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缺乏关爱的她一直在寻找安全感,然而正是这份急躁的状态,让她在面对每一段感情的时候,感性战胜了理智,以为自己遇到了想象中的爱情,快速走入婚姻。然而,现实却让她一次次失望和受伤。

03 张爱玲的婚姻给我们的启示

爱情可以是风花雪月,说不尽的甜言蜜语。然而走入婚姻,是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更需要一份对彼此的责任。张爱玲两次婚姻的不幸,一方面可以说是原生家庭给她造成的性格悲剧;另一方面,太过感性的她在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便仓促步入了婚姻,而忽视了对另一半作深入的了解。

张爱玲留下的文字充满了傲然和苍凉,引人深思,而她的两段婚姻经历,也让我们有诸多的感慨和启示。

如何评价张爱玲的婚姻?

一代才女,活得寂寞,死得寂寞,文人的生活,为什么都这样凋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