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学生时期抱着美善之心,想长大后能救死扶伤,邦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报考医学。工作后才感到做医生的压力。
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你好,以我在三甲医院工作五年的体验,发表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首先,学医确实是一条很辛苦的道路。
从高考来看,普通的二本医学院录取分数一般都超过一本分数线了,一本的医学院分数就更高了,至于协和、华西等全国有名的医学院,录取分数就更高了。
经过一番努力考上医学院后,等待你的将是比高中三年复习更苦的学习。一般的本科学制都是四年,由于医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过多,一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制都是五年。五年时间内要精修三十多门课程,其中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教材,动辄上千页,而作为医学生,书中的内容必须全部要求掌握,考试也没有重点,因为病人生病从来没有重点。
有很多专业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已经可以盈利了,但是医学生却是一直付出,没有收获。一般学校会安排最后一年在医院实习,实习期间,没有工资,没有收入,生活费自理,甚至还要交实习的费用。
现在医生就业形势严峻,本科毕业几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只能去乡镇卫生院或其他保健单位。想要留在三甲医院或稍大的医院,必须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对大多数医学生来说,考研是必经之路。
考研的艰辛堪比高考,考上之后又是三年学习。很多医学生经着白天临床经验学习+晚上科研保证毕业的日子。期间也是几乎没有收入,有的学校政策较好,会有微薄的生活补贴。
现在很多大型三甲医院招聘都要求博士,所以很多同学会接着继续读博。等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30岁左右了,有的甚至连对象都没有,有的已经结婚,并且已有子女,但是微薄的收入,让他们无法养活自己的家庭。
大家总是觉得医生是高薪行业,高年资医生可能会有一些讲课和科研等额外收入,然而年轻医生收入,也是很普通的,加上他们他们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有房贷车贷,还要养孩子,正是需要花费的时候。
工作后的医生更辛苦,上不尽的夜班,做不完的手术,基本上大部分医生都面临过度劳累,很多医生自己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况。一年到头,总是要心系医院,别人放假出去游玩的时候,医生也必须值班。日日如此,年年如此,直到退休。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当医生呢?医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靠自己能力吃饭的行业。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通过学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大有人在。对于医生这个行业来说要相对公平许多,只要你有能力,即使你是穷苦出身、草根出身、农民出身,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博取自己的未来。
其次,医生的收入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以非北上广的一线城市为例,普通的年轻医生收入能维持在10,000以上,但是同等资历的其他行业从业者,收入基本都在五到八千左右。
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原因,医生是一项特别稳定的工作,许多行业都会面临着失业的困扰,然后医生却不会。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医生从来都不会失业,只要你有技术,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失业。AI可以取代很多,但是无法取代医生。
所以,纵然医学院不好考,学医之路非常辛苦,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选择从医之路。
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读医科大学辛苦,不是一般的辛苦。当医生累,辛苦,有风险,成名的医生收入稳定。我的小孩是学医的,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博士后1年,进修1年,共13年,读书都要读到三十多岁,可以想像考硕考博之艰辛,专业学习,外语学习,撰写论文,技能训练,真是的刻苦钻研,经常一个人穿大衣在教室看书至深夜,那种精神让父母感动、心痛。工作后,仍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发表论文五、六十篇,有许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的论文影响因子达5.0以上; 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作是那样的敬业,那样认真,那样一丝不苟,不是一般的辛苦、一般的累,这是常人理解不到的。照顾不了家庭、照顾不到小孩,下午下班后就钻到书房里,每天还坚持写几百字的工作日志。我从事教育与管理四十多年,很少看到像我小孩这样敬业的、这样有责任感的、这样有事业心的。我不希望孙子再学医,我担心儿子的身体问题。如果你选择学医,就不怕苦不怕累,有良好心理素质,有坚强的毅力,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学医一直是近几年的高考热门选择,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医生,救死扶伤受人尊敬。医生这个职业也愈发的受人尊敬。所以,从高考报考热门的角度来说,学医的人数是越来越多的,网上关于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警告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报考医学志愿的那一刻起,便意味着在未来十年以上的时间内,你将过着清贫且枯燥无味、高压力的生活。无论何种职业,有十年以上的打拼,只要你够努力,便已经可以做到出人头地的地步。
大家总是觉得医生是高薪行业,高年年薪医生可能会有一些讲课和科研等额外收入,然而年轻医生收入,也是很普通的,加上他们他们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有房贷车贷,还要养孩子,正是需要花费的时候。 医生这个职业,就是大家眼中的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医生被定义为永远不会失业的人,个人觉得这么说也没错,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医生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医生这个行业专业性很强,需要系统的学习,其他专业根本抢不到这个饭碗,只要工作没有大的差错,就不会被辞退。
首先,学医确实是一条很辛苦的道路。从高考来看,普通的二本医学院录取分数一般都超过一本分数线了,一本的医学院分数就更高了,全国有名的医学院,录取分数就更高了 如果你特别热爱,就请选择。只有将兴趣当成职业,才有可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因为有兴趣,所以你会投入精力,所以你会持之以恒,所以你会不断探索。如果没有兴趣,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工作过程中,你都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举步维艰。但我们也得清楚,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学医。有的专业真不是你喜不喜欢就能报考的,一些客观条件也得符合没有耐心的同学。说实话,即便对于热爱医学的同学来说,学医也是一件需要付出极大耐心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讲也很枯燥的事情。耐不下性子的学生不建议报考。
医学学起来难。看看医学生的课本就知道,一大堆课本,每一本都很厚,都很难,医学专业是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医学生每周的课都是满的,基本上相当于高三的学习强度,平时大部分医学生都在图书馆啃书。医学学制长,变现慢。正儿八经的医学专业本科都是读5年,本科阶段医学生已经要比别的专业学生多学一年,本科毕业后工作还很难找,医学生在5年本科生涯后基本上都要读研。医学本科生毕业后读研,读研又是3年,然而读研后也并不是终点,如果读学硕,硕士毕业后还有3年规培期,搞完这些学生已经快30了。
医生的苦与累,是每个医护人员的由衷感受 。 工作后的医生更辛苦,上不尽的夜班,做不完的手术,基本上大部分医生都面临过度劳累,很多医生自己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况。一年到头,总是要心系医院,别人放假出去游玩的时候,医生也必须值班。日日如此,年年如此,直到退休。 学医有稳定的收入,虽然高收入的永远都是少数人,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温饱有余。最起码,在不会低于平均收入线。当然,如果你想发财或者一夜暴富,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了,毕竟你成为行业内顶级大佬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来钱慢,三十岁之前仅能糊口,四十岁之后才有可能而立。这么苦这么累高分考生还趋之若鹜,他们智商有问题?别乱猜,他们智商没问题,看不懂这个问题的人,智商还需要培养。医生学习苦工作累,但是他们回报高啊!医生的收入是多少,一般人你没法知道的。除了收入,人脉圈也是宝贵财富。您要是龙体欠安去了医院,恰巧在医院里有亲戚朋友熟人,找到感觉了吧?
医生能带来荣誉感和神圣感。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想成为大英雄救死扶伤,而医生这个职业就像是一个英雄。每天都在与病魔作斗争,拯救许多人。只有当医生的人才能明白,医生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快乐。可能刚开始学医是觉得这个职业稳定,不过,接触了这个职业后才明白这个职业是多么地神圣。每当患者经你诊治然后恢复健康,看到他们的笑容的时候,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报考医学院有当医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医学院也不是好考的。往往医学院的分都是很高的,都是择优录取。如果有想学医的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考上医学院,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部分医学院校的高考录取线是非常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大家认为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学生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都特别高。其实医学院校也一样会有985, 211和普通高等学校之分,医学院校之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北医大和协和医大这种重点的医学院校,当然录取线会非常高,但是普通的医学院校,特别是二本三本这样一些学校,他们的分数并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高和那么难考。甚至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考上一类学校,而被调剂到医学专业来的。
近年来医学相关的学科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的热门。而作为教学医院的医生,在很做了很多年的医生的同时,也参与了很长时间的临床教学工作。其实我自己倒是觉得,医学生的绝对数量其实是在逐年减少的。以前实习的时候是乌泱泱的一片学生围在身边,现在在临床一个科室就那么几个宝贝同学😓😓。我觉得这其实也说明,没有那么多的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认为学医苦和学医太累。
这个观点当然没有错,谁都是从医学生过来的。尤然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天课程是从早上到晚,夜间还要进行晚自习,平常要应付各种考试。几年间的书籍可以得到几米高……而我那些学工科和学文科的同学们,经常下午就没有课了。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开玩笑,一看就知道是学医的,因为还是和高中一样,只知道学。
医学生在工作之后还有各种资格考试,资格认证或职称认证考试。可以说学医是一门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这无形中会给年轻人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2. 目前的就医环境不是很好。
越来越多的杀医和辱医事件的出现使得从事医学相关职业的安全性有待考量。又苦又累,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来从事的职业,当然不是年轻人所向往的,因此不仅选择学医的人数在减少,也有很多医生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以后从事同样的职业。
3. 医生的收入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高。
国外的医生不管是病理科放射科还是临床医生,他们的收入都是非常可观的。虽然之前投入高时间长,但是回报也是非常惊人的。但是在中国,情况并不会一样。基层医院普通医生的工资和奖金没有普通大众想的那么高。又苦又累,而且收入又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年轻人报考医学专业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毕业时甚至工作好几年之后选择转行去从事和医学相关甚至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比如医学翻译,比如器械和药品公司等等。作为医生,我们得到的信息是越来越多的医学生会选择做研究或者希望能考取国外的医师执照去行医。
鉴于目前的医疗就业环境和职业环境,其实我个人是很担心的,以后国内高端医学人才流失的问题。看病会不会真的越来越难?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作为一名心外科医生,我简单说几句。
我看了看诸位的回答,不敢完全苟同。
国内的医疗环境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医生没有大家想象的收入高,当然确切的说是绝大部分医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高收入。但是辛苦和劳累确实大家想象之上的。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呢?
首先,我想质疑一下这个问题的背景,我个人认为报考医学院校的人是相比过去逐年减少的。其次,医学院校并非分数都很高,名校分高,但地方医学院并不是很难考进,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明白的,我就不点名道姓了。
OK,假设这个问题成立,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尊重。无论医疗环境如何,如今的社会有多么浮躁,医者这个定位是自古至今受到社会尊重的一份职业。因此,对于梦想并非医生的人来说,学医至少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第二,梦想。这个我就不在赘述了吧,无论基于什么原因,梦想成为医生的人还是很多很多的。
第三,误解。尤其是对于没有怎么读过书的家庭来说,认为学医可以改变命运,的确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改变命运,甚至帮助老家的人带来很多医疗资源。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只是我一宿值班之后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能回答,若有不适之处还请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