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
因为一个专心造火箭,兼职造汽车的是干不过专心造汽车,兼职搞代工厂,做新能源全产业链的。
目前特斯拉的逼格是高于比亚迪的,毕竟一个造火箭的造车,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是业界顶级的,尤其是它的自动驾驶算法,这些年累积的实际道路数据。
特斯拉除了品牌逼格和自动驾驶比比亚迪高,其它的都跟比亚迪不相上下,且有被超越的预期。
燃油车有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动车也有三大件,电机,电池,电控。
对于电动车的三大件,比亚迪的策略是自力更生,全产业链布局,以求最大程度掌握议价权,减低成本。
特斯拉就不一样,能买的就买,不能买的才自己研发。比如电池是买的LG,电控买的英飞凌,电机也是外购的。只有自动驾驶没有先驱,只能自己摸索。
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就会成为特斯拉的噩梦:特斯拉只能固守高价位,卖一辆亏一辆。比亚迪则可以依靠成本优势全价位布局,稳住中低端,冲击高端。最后特斯拉要么在高端与老牌BBA死磕被干死,要么因为资金链断裂丢车保火箭,汽车产业GG。
目前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有E系列,最低5.99万起步,有王朝系列,秦唐宋元,顶配价打到了35.99万。
全价位布局的好处是可以摊薄成本,比如持续研发,新开工厂,新开厂线等费用。特斯拉之所以卖一辆亏一辆,就是因为交付新车的速度赶不上烧钱的速度。
特斯拉也没办法,供应链受制于人,做组装的也无能为力。
特斯拉也想搞个走量车好分摊成本,盘活现金流。于是,国产的毛豆3出来了。
结果,受限于成本,定价过高,性价比贼低,要不是有特斯拉的标挂着,早被喷到大西洋了。
特斯拉Model3,补贴后售价27.15万。长宽高为4694*1850*1443,轴距为2875。搭载52度电池,工信部续航445公里。由后置单电机驱动,0~100加速5.6S。
比亚迪汉EV,售价27.95那款,长宽高为4980*1910*1495,轴距为2920。搭载76.9度电池,工信部续航550。前后双电机,0~100加速3.9S。
比亚迪的同价位的新能源车,比特斯拉的更大,续航更长,动力更强,配置更丰富。除了品牌力差了点意思,以车辆本身的产品力,甩特斯拉三条街。
如果靠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以更低的成本还走不通低价走量这条路,特斯拉就难了。而比亚迪,就是最直接的狙击者。
对于比亚迪这种既有技术又有实力,还借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东风的对手,特斯拉称之为“噩梦”也不为过。
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
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原因基于技术可以随时基于特斯拉毁灭性的打击
- 内容概述:特斯拉近期动态,特斯拉技术水平,比亚迪的转型对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冲击。
【美系新势力·特斯拉汽车】是家怎样的企业?由于诞生于美国的车企总是会被有些人高看一等,因为美国的「标签」似乎代表了全球最先进的汽车工业;鉴于各个领域的诸多公知总是喜欢带节奏,同时大批缺少对美国真实情况理解的人善于轻信,结果就造成了“逢美必捧”的现象。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仅限于美系汽车,文化层面的因素决定现实情况几乎是“逢外必吹”;不论产品品质究竟如何,只要不是中国制造“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先进产品”。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结果却基本都是相反的,特斯拉尤其是差。
最新消息:美股开盘科技股受到极大冲击,特斯拉属于科技板块所以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周二收盘特斯拉数据如下。
- 报330.2美元
- 跌幅21.06%
- 市值蒸发822.4亿美元
美国近期的动态应当无需赘述,但是特斯拉这家「全球车企」理论上是不应该受到如此巨大冲击的。因为毕竟还有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一批崇尚外国品牌汽车的消费者;然而这也挡不住美系车企的“抱团走低”,今两年包括老牌车企通用福特也没有逃过这一魔咒,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特斯拉的技术储备1:交流异步电机来自台湾富田供应。这种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虽然比内燃机高太多,标准可以达到80%左右;但是相比永磁同步电机还是要差很多,这种采用永磁体做定子的机器有95%的高效率。所以特斯拉也不得不转型研发新电机,但是在技术储备比较落后的前提下,其六极永磁电机的技术水平就体现不出竞争力了。
2:动力电池来自日本松下供应。全球范围内还能找到第二家使用松下电池的车企吗?没有传统车企使用的理由是非常充足的,因为镍钴铝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高,结果导致数千节成组的电池包稳定性非常之差;同时电池在异常运行状态中容易释放大量氧气,在稳压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排气空气摩擦导致起火,自燃率真的是非常非常之高。
3:核心IGBT绝缘栅双极型二极管来自英飞凌。特斯拉没有独立研发任何一项核心总成的技术储备,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又只能选择低成本的选项;于是连IGBT都没有使用模块化总成,而是使用低成本的单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每台车节省数百美元的成本,只是车辆的整体水平就不会如何了。所以在电池组容量相当的前提下,特斯拉车辆的续航能力反而更低。
比亚迪&特斯拉同为新能源汽车阵营的高知名度车企,比亚迪因为不是“外企”而被低看一等。不过存在这种心态的无非是用户而已,特斯拉还真不敢于轻视这一“对手”。
业内消息透露:比亚迪刀片型磷酸铁锂电池开启外供之后,特斯拉相关人员是有过接触的,只是具体内容就不得而知了。为什么牛哄哄的特斯拉会考虑比亚迪的电池,比亚迪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比亚迪集团成立于1995年,起步初期是专业生产化学电源的企业;直至2003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同年转型汽车领域开始为“能源转型”做储备。比亚迪在车的领域涵盖乘用车型、商用车型、船舶机械、轨道交通等,现阶段只有乘用车的销量表现一般,在商用车型领域不仅内销成绩理想,同时出口也超过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欧美日韩等等。
年轻的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获得不菲的成绩,原因主要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为「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而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在全领域为全球三甲,在汽车领域几乎是全球最强;电动机自然也是自主研发生产,IGBT这项被海外垄断很多年的技术也早已被打破,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技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比亚迪是实实在在搞研发的车企;而特斯拉只是以汽车作为噱头不断“放卫星”,超热资本最终甩手的筹码的而已。不过技术的领先并不是可能摧毁特斯拉的核心因素,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才是核心。
LFP·磷酸铁锂刀片型电池有什么影响?电动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性能也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导致车辆的续航里程普遍偏短,大量堆电池的特斯拉也不例外。
但是比亚迪的全新铁电池在保证体积能量密度相当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的是制造成本超过一半甚至接近⅔程度的降低(分析结果)。也就是说相同的续航里程用刀片电池可以让车辆价格下探数万元,或者在价格相同的前提下实现续航里程的倍数级增长!
特斯拉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比亚迪如果全面转型供应商,或者有规划直接打击特斯拉的话——用续航作为武器只是分分钟就能让特斯拉破灭。所以看似强大的美系品牌特斯拉实际没有抗风险能力,不宜造好车为目的的资本弄潮儿面对技术型车企算什么呢?
特斯拉的神话应该结束了,上海引入特斯拉工厂实则令人不齿,国产特斯拉也没有什么未来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
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不会吧,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车。无论“迪粉们”是否承认,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别的先不说,就单说驾驶品质方面,特斯拉就跟比亚迪有着天壤之别。或许有人觉得特斯拉价格贵,但是一分价格一分货这道理谁都懂,只是不敢面对现实罢了。我并不是说比亚迪不好,而是看跟谁比,如果在国产电动车领域里,20万以内的纯电动车型中,比亚迪可圈可点,毕竟价格亲民,购车门槛比较低,能让更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家车。如果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阶层来看国产汽车,我们应该感谢比亚迪以及其他精心造车的国产品牌,是他们让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特斯拉就不一样了,它所面对的用户完全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高端消费者,即便是刚刚推出的入门版车型Model 3,裸车售价也要40多万。正所谓价格决定购买力,40多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同样是电动车,比亚迪就会便宜很多,而且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给予的补贴政策。岩哥的观点:比亚迪销量高不见得它就一定比特斯拉好,而是两者的定位不同,消费人群不一样。哈弗H6也比保时捷卡宴销量高,但它是卡宴的噩梦吗?还是说明它比卡宴好?比亚迪销量再高,对于特斯拉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因为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
我个人很不喜欢这种炒作性的标题,动不动就谁是谁的噩梦、谁是谁的终结者,这世界上没那么多终结者、超级英雄,要有的话地球早就毁灭了。比亚迪是一家商业性的公司,特斯拉也一样,大家都用一种商业游戏规则运行,以自己的产品讨好客户把客户兜里的钱掏出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别把问题复杂化了。
从两家公司的气质和产品来说,根本不存在替代关系,更谈不上什么噩梦的问题。埃隆·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是一家新科技公司,强调以创新的产品力和明星效应来引领公司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说,马斯克更像是苹果的乔帮主,特斯拉的公司气质也更像苹果。
你看这位钢铁侠涉足的领域,从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com”、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再到特斯拉汽车公司,全都是以新科技引领的行业。
因此,不以传统制造业见长的特斯拉,其实更像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公司,例如理想汽车ONE、蔚来汽车以及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911)。
而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则是一家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从电池行业起家,逐步进入传统汽车领域,然后二者结合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性公司。很少有人知道,大红大紫的新能源汽车,只是其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比亚迪还是手机、IT配件领域行业巨头之一,其客户遍及三星、华为、摩托罗拉、vivo、OPPO、小米、LG、联想、苹果、谷歌和微软。2017年,这部分营收比重达到了40.49%,比亚迪汽车也不过占比51.49%。
所以,比亚迪还是一家IT行业的配套公司。
从产品线的角度上说,特斯拉和比亚迪也没多少竞争关系。比亚迪中国朝代系列的家用轿车,基本价位都控制在40万以内,而特斯拉的产品价格集中在70~120之间,甚至特斯拉的二手车都比比亚迪新车贵好多。
这种巨大的价格壁垒,足以将潜在客户层级了,所以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我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上次去北京时,有机会试驾了一下朋友的特斯拉轿车。实话实说,特斯拉瞬间的动力爆发确实很迷人,让人腰子发紧。开的过程中我不由得说了句:“电动汽车确实不错,看来我也应该弄辆开开。”
我朋友马上就开始向我推荐特斯拉,但我跟他说:“我是穷鬼,不像你,我只能考虑比亚迪了。”
结果,这哥们有点不屑的说道:“比亚迪哪能做出这种品质的汽车?我这车百公里加速只有4秒多!”
这就是客户群的差异,我这哥们肯定没开过比亚迪,而我恰好也开过比亚迪唐,虽然可能确实没有特斯拉提速这么暴力,但至少是一个数量级的产品,可价格二者也快差出数量级了。
所以,比亚迪和特斯拉有点像手机行业里的华为和苹果,产品性能基本处于差不多的水平线,但客户群和公司气质的区别泾渭分明。
比亚迪以解决基本出行诉求为目的,提供一种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而特斯拉的产品则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享受。
综上所述,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基本没有多少竞争效应,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品竞争,也谈不上谁是谁的噩梦问题!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
比亚迪非但不是特斯拉的“噩梦”,反而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从目前的国标看起,我们很明显的是可以感知到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是节能化、环保化。那么电动车、新能源车,从目前来看,前景广阔,蛋糕巨大。但这个蛋糕是一家、两家公司能吃下去的吗?并不是。因此,市场不但能容纳更多的制造商来竞争,而且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
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中,几乎是完全没有对冲的地方,甚至还还共同拼凑了新能车的市场版图。
特斯拉有两款车型,一款中大型车MODEL S,售价区间是87~147W;
另一款则是中大型SUV MODEL X,售价区间是:96.49~157.22W。
那么我们反观比亚迪的王朝系列呢?秦、唐、元、宋,售价区间至多不过40W。
这两者的用户群体一样么?在用户群体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比销量有什么意义吗?宝马销量远大于布加迪,那么宝马也是布加迪的噩梦?不存在的。
所以,比亚迪不但和特斯拉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而且两者的发展态势还是正相关的。很简单的道理,新能源车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市场反馈。而市场反馈来自于用户的满意度。不管是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还是特斯拉的新能源车。只要各自的用户群体反馈满意,那么销量的交叉提升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但如果特斯拉的反馈不好,那么大家很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这么贵的新能源车都不行,比亚迪这种便宜车能行么?反之亦然。
综上,从市场定位来看,两者是互为拼图,补足市场需求,从新能源产业来看,两者更是“一根绳上的几个蚂蚱之二”,所以,比亚迪怎么可能是特斯拉的“噩梦”。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为什么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噩梦”?
比亚迪技术越来越好,但是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可以让我买车的程度,我看好的比亚迪新能源,一定是充电混动,SUV一次充电纯电可以行驶180公里,纯燃油跑高速路1.8吨的车身,油耗低至5.5升百公里,市区工况综合油耗低至7升百公里。说到底,高效率的发动机和制动能量回收是关键,充电混动解决了市区电动,出门无电的问题,可以提前进入市场。至于高科技副产品就是可靠的车身稳定系统,自动刹车系统,60公里启动加速能力,车载电站技术。最后一个就是价格,能够进去寻常百姓家,价格还要大路化,没有任何补贴,中型suv需要10-15万元价格才能接受,动不动就18-27万,还是哪里凉快哪里歇会儿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