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过的?

七八十年代,农村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过的?人是最没足尽的,现在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夏天,个个钻到空调房里不动窝了,一出门“哇塞”!热死了啊!

是不是感觉过去的气候没有现在热似的,在七八十年代时,哪有空调电扇等电器呢!不过那时也没听说热死过人。倒是这几年,每到夏伏天,偶有中暑热死人的事。可能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热能量的汇集,使得地球环境和大气温度变暖升高了。确实感觉到离了空调电扇简直没法活。这就说明人是没有足尽的。

我们这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才用上电的,主要用电机带水泵浇灌庄稼,家庭用电灯照明,起初那几年,家庭用电风扇的就极少,更不知道空调是啥东东。直到80年代以后,各种家电产品、空调才逐渐走进了农民的家庭。而且多数人还舍不得常用。

记得小时候上学,那时还没有电,更没有相应的电器设备。我们都是搬着小櫈子到校外找树荫凉里上课。人们休息也是拿着各种扇子,找房凉树荫处,晚上睡觉多数人在房上,或院里支简易床,或就席而卧。也不怕蝎子、蛇类等,那时这类虫类好像也少。村里有几个大水坑,常年有水,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水坑里白天及半夜前,时常有人淌水玩,图凉快!

夏天尽管热,还需去地里劳动,那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作业和除草剂之类的药物,所有农活耕耘除草收获等全是人工,农活没个时候收拾清,社员们基本没有闲遐的时候,能不热吗,但怕热也没辙啊!即使那样,身体还基本都健康,天热,不论大人孩子,渴了爬在浇地的水垄沟里咕咚咕咚喝一气,屁事没有,也不闹肚子拉稀。

现在,夏天空调,冬天暖气,好多人自来水都不做饮食用了,全部用的瓶装的“纯净水”,白开水都不想喝了,有些人喝的是养生茶水。小娃娃从出生到上小学,需打N次的各种疫苗防疫针。中老年人各种养生营养品一大堆。可是,村卫生所、各医院,见天是“人满为患”!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真是一头懵逼,不知所以然!

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过的?

小时候,每年夏天的夜晚,村子里的男男女女都去村子外边的小河洗澡,就像约好了似的,晚上八点前是男人们洗澡,八点后是女人们洗,那时候的小河清澈见底,没有被污染。乡亲们洗完澡换上干爽的衣服带着席子,来到生产队里的场地,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有的讲古,有的开玩笑……孩子们则在大人堆里钻来钻去玩游戏。夜色渐浓,女人们陆续回家休息,男人们就留在了场地里睡觉。第二天早上,衣服被露水润湿了。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想起童年夏天夜宿场地的情形。

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过的?

农夫是70后,也经历过没有电的时代。在我们村里是在90年代的时候才开始通电的。然后就开始有人购买电器产品了,当时都是小型的黑白电视机,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才会舍得购买电扇。其中有些是吊在屋顶的,有些是坐式的摇头风扇。但多数都是舍不得用的,只有在热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会用一会儿,因为在当时的电费是比较贵的。在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没有通电,所以也就没有风扇、空调了。而在当时的夏季农民度夏的方式也是比较简单的。

还记得当时我们村里的房子,基本都是青砖瓦房,这些房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夏天的时候通风比较好,不说冬暖夏凉,但至少在夏天的时候是很凉爽的。奶奶住的老房子是70年代的时候建的,就是那种盖瓦的房子。这些年她老人家一直舍不得搬到新房子来住,她说这个老房子住着更舒服一些,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不怎么热。这个一点也不假,老实的瓦房设计比较合理,通风也挺好,在夏天的时候要比现在的平房温度低好几度。每年到了夏天的时候,奶奶家门口就会有好些老人过来乘凉。他们都说这里非常的舒服、凉爽,不用吹风扇,也感觉比在家里吹风扇要强一些。如果实在是天气很热了,老人们就会拿一把蒲扇来扇一扇。在没有通电的年代,农民消暑降温的主要工具就是蒲扇了,其不仅可以扇风降温,而且还能驱赶蚊子。在过去除了蒲扇来扇风以外,还有些人会去一些古树下,或者是巷子里乘凉,因为这些地方有风吹过,一般都是比较凉爽的。还记得以前在夜晚的时候,如果比较闷热了,热得睡不着觉了,大家伙还有一种消暑的方式,那就是去房顶上睡觉。同时在饮食方面也会做一些清淡的、消暑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绿豆粥等等。男人们会脱掉上衣,而有些小孩子则会去河里面游泳来解暑。

没有电的时代,农村里消暑的方式都是比较简单的,毕竟在当时的气温也没有这么高。何况在农村里有山有水,而且也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汽车、工厂等,所以当时的农村即便是在大夏天的时候,也不怎么热。听村里的老人说,在三十年前像三十几度就已经算是很热了。另外当时的生活条件也就那样,也没人感觉到特别的热。就算是很热了,那也只能是“挺着”。

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只要心态好,那也就不会感觉到那么热了,你说呢?在你家乡以前还有哪些消暑方式呢?

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过的?

谢谢邀请!

题主的提问使我回想起过去炎热的夏天什么电器设备都没有,凭一把芭蕉扇是怎么度过的,虽说已成历史,但今天回想起仍觉得可怕。

为了使大家对当年的人们生活有个真实的了解与体会,如果凭我说说写写也许你不太相信,我像题主一样同样提一个问题让大家真正体会到当年夏天生活情景,比我回答的更加深刻,确切。

如果在38度的高温天气,电力公司突然通知,线路有故障急需维修,需要停电,停电时间当日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8点结束,请各用户凉解。

通过十三个小时的停电,家里的一切为降温消暑的电器设备将成为废品,将你带入七八十年代体验当年的生活情景。

那么当年农村的村民是如何度过高温天气的,以我村为例说说当年真实的情况。

一,我村一直到1987年8月18曰才通电,结束了点煤油灯照明,当年农村还没有空调,电扇还少数,记得1988年夏天高温,电扇畅销,本地买不到,为了买一台电扇,跑出几十里外才买回一台电扇。

二,当年农民住房紧张,家庭人口众多,而目床铺也不多,晚上家里没法住,不仅闷热,蚊虫多,吃过晚饭全家出动在村上一块草坪上纳凉,有竹床的人家很少,一般用单被铺在草坪上,基本上要到夜深才回家睡觉,有的人在村底下搭上铺在外面过夜。

三,那年代虽说凭一把芭蕉扇度过夏天的,一家人並非人人拥有一把芭扇,有的一把扇子要用上好几年,如果你看了电视剧季公和尚那把蒲扇一样,有的比那把扇子还差。

四,那年代还是集体在一起劳动,中午吃过饭,到队屋内,树底下纳凉,光着身子睡在地上,到下午二点钟到田间劳动,休息时男士全部跳入水中洗冷水澡,女士到阴凉的地方纳凉。

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过的?

我是80后,对于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没有空调和风扇是怎么过夏天的,没有亲身经历但是由于我们这里在我90年代初的时候俺们村里能够每天都有电的时候也是比较少的。那个时候真是一个村里能有几台黑白的电视📺就了不得了,别说空调了。我记得我们家里买的第一台电扇是钻石💎牌的吊扇,因为但是供电不足所以一天到头风扇转动的时候也是有效的。在夏季里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是这样过夏天的:

尝尝偷偷的跟着哥哥们跑到坑里去游泳。那个时候感觉夏天来了的时候下雨的次数比较多,并且下的比较大所以村里的大坑里都是水。那个时候大家都喜欢拿着大蒲扇,或者说纸质的或者布制成的折叠扇。0.5元一把特别是布制的我们喜欢把扇子放到水里浸泡一下再扇就感觉特别凉爽。在晚上的时候我们这些男孩子就拿着草席到村里大树比较多的地方去睡觉,一般会在傍晚的时候打扫干净,那个时候真是好多人在一起睡觉侃大山,也觉得很开心。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也许大家觉得现在太热了,老是怀念儿时的往事。不过现在的天气应该是比以前更热了,现在的夏天下雨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村还是那个村,可是再也没有见到过水满坑的场景了。

七八十年代,农村里没有空调和风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过的?

七八十年代,正是我从开始有记忆到慢慢成长的年代,那时候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有的只是那种粽叶的大蒲扇,但是那时候的农村的夏天,反而感觉不到现在的炎热,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我对于七十年代的记忆不多,毕竟太小,到了八十年代也就正是我疯玩的年代。每天放学回家,就牵着自家的牛出去了,父母都以为是放牛去了,谁知道几个小屁孩都是把牛绳绑在树上,一个下午都是在水塘里玩水去了。

尤其到了放暑假以后,早晨帮大人们干点活,然后就一直泡在水塘里,那时候水塘里热闹的很,基本每个水塘都是十几二十个小屁孩,到了傍晚的时候,大人们也都会去水塘里洗澡降温。

那时候的夏季,除了水塘之外,比较好玩的就是村里的村口了,村口有几个人合抱不来的大树,树底下有光溜溜的大青石板。大人们吃饱了饭就聚集在树底下乘凉拉家常,小孩子们就在青石板上摔泥炮。

最好笑的是那时候村里的男人们,都是穿着个大裤衩子,里面照例都是空挡,然后就听到大家都在取笑这个,又指着那个,那这个妇女们个个捂着嘴偷笑。当然我们小屁孩那是啥都的不懂的,就知道谁的泥炮比较响。

我总是觉得那时候农村的夏天,其实并没有现在这么热,应该是那时候房子都是青瓦房,而且空地也不是现在这样都做了水泥硬化,相比较而言,确实会相对比较凉快一点。

总而言之,七八十年代虽然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反而觉得那时候的夏季过的更加让人开心,能够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难道这是因为没有了现代人这么浮躁?这么功利?不得而知。

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的美好,你的儿时又是怎么样?欢迎关注留言,一起分享。(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