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选择考公务员?
我们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孩子今年7月份毕业,八月份入职公务员,为什么选择公务员?
1、我们一辈子在体制内工作,乡镇工作十多年,县级部门工作十多年,工作环境使我们的认知局限于体制内,对其它行业也不了解,我们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择业也可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体制内工作的最大优点,众所周知,旱涝保收,撑不到饿不着,我们都从农村出来,家庭底子薄,经不起什么折腾,养不起闲人,孩子大学毕业就业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3、家庭无人脉、无背景、公务员考试是比较公平的考试,我们相信孩子能够凭自己的能力上岸,八月份已经如愿以偿;
4、孩子读的是文科专业,校园招聘的时候,文科生不仅岗位需求少,而且待遇与理科生相比也是打折扣缩水,我们认为考公是最优的选择;
5、我们是中国千万普通家庭中的一份子,不奢望大富大贵的日子,也不幻想成家成名,只要一家人能够自食其力,平安健康,我们便心满意足。
以上,使我们选择公务员的原因。
你为什么选择考公务员?
谢谢邀请!
你为什么选择公务员?
作为一个已退休的公务员,说实在话,我当初选择公务员,纯粹是为了圆土坑上的梦。六、七十年代地处边远贫困山区的家乡,缺水、缺钱、缺文化。这些生活的基本需求反映在一个读书的孩子身上,就是穷怕了,饿怕了,苦怕了。只有狠下一条心读书,才可能有出路。因此,为了能走出大山挣钱、为了能当干部拿上商品粮本本(城市户口)、为了不再睡只铺一张竹席的土炕、为了父母亲不再为拉扯我们兄弟姐妹们起鸡叫睡半夜,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考公务员。
在付出得到回报、用家乡话说就是考上成了国家干部、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之后,给家庭带来了几个明显的变化。双亲大人眉头舒展了,手头宽裕了,父老乡亲们开始重视自家的孩子上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当脱产干部(公务员)的好处显而易见。我本人对来自不易的饭碗,可以说是非常珍惜啊,因为知识和职业改变了命运,干工作只有刻苦上劲没有任何松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成了我的左右铭,一直激励着我直到退休。这就是我选择当一个公务员的理由,也捎带了一点个人的切身感受。如有不妥,敬请评论指正。
你为什么选择考公务员?
你好很高兴认识大家:肯定现在公务员,1、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比较稳定,有面子……2、有五险一金,老了有保障。3、有节假日可以有时间带家人一起出去玩……本人今年50岁,说成功吧一般,比绝大部分要成功很多,很累,一天工作量十几个小时,工人也不好管,应酬……这样了出来创业的成功的还是十分少,人家为了公务员拼命读书去考,托关系进入公务员行业……不要傻了……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主要看你哥不会骗你
你为什么选择考公务员?
我来回答:
一晃十四年过去了,从2007年进入公务员系统,几经沉浮,当初的满腔热血到现在沧海桑田。几多感触、几多体会。
2007年大学毕业,我顺利的考上了我们省组织的选调生遴选,成为别人眼中的娇娇子。犹记得当初选调生面试时考官问的几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考选调生?如果分配到最艰苦的乡镇有什么想法?对农村工作怎么看?当初的答案历历在目,到今天我依然是曾经的答案。
第一,求稳定。我是2003年上的大学,一个普通的贵州省内师范学校,来自农村的我大学四年除了学专业知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扫过厕所、卖过泡面、推过啤酒、搭过舞台,凡是能做的勤工俭学我都做过。
特别是在统一方便面做了近三年的勤工俭学后,分公司还希望我留下来给了我三个县的区域让我跑市场。但是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还是选择了放弃,求稳定、想稳定的想法让我决定首选公务员考试,恰好大四时,学校传来消息可以参加选调生遴选,我下定决心,利用一个寒假不回家,开始了冲刺。我记得2007年3月份到贵阳参加了考试,5月份成绩出来,我排名全省第124位(当年招考350个名额),我顺利进入面试,并最终得到录取。
第二,图称心。说实话,当初图称心也是源于我的一个亲戚。记得小时候父母每到过年正月初二总是要我去给我大姨家拜年,每次都是拿一点农村的土特产,什么鸡蛋或者自家种的菜,大姨家住县城,姨父是我们这里一个粮食系统的领导,刚好每次我去他家都是姨父单位同事到他家拜年,看到单位上班拜年拿的东西,再看看自己背的,特别是他们同事看我的那种不屑一顾的表情,一种自卑感油然而生,总觉得自己农村人让人瞧不起,那时候,心里暗暗发誓,我今后一定要有正规单位上班,一定不能再让人瞧不起。
所以,尽管大学毕业我能选择当老师,也可以去企业,但我还是选择参加选调生遴选,应该也是小时候受够了白眼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反应,也是为了给父母争一口气,图个称心。
第三,展抱负。从小生活在农村,我做过最累的活,干过最苦的事。蹬黄包车、下烫水泥、上下谷子,每次一干就是一天,每一天收工后人累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我们这里农村所有的农活我也都做过。吃过生活的苦才知道农村的累,才明白农民的难。
生活的磨练让我真正有了想改变自己、改变家乡的想法。选调生遴选通过后,我上学那个地方的组织部门通过学校找我谈过话,希望我能留在当地,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因为当初确实想回来,想回到农村,想为家乡做一点事情。
也许有人认为我说的都是官话套话,但这的确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回到家乡后,我主要是在县城工作,当有一天组织找我谈话,让我下乡镇去时,我毫不犹豫答应了,尽管当时孩子只有两岁,我却毅然决定,到农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乡镇六年,我自认为尽我所能做到了应该做的一切。当初希望通过公务员然后一展抱负的愿望也走出了第一步。
十四年,从当初懵懂少年到如今中年油腻大叔,时间在变、环境在变、身边人也在变,包括自己也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当初选择考公务员的初心,唯一没变的是自己作为农村人的认识,唯一没变的是自己当初的决定。
也许当初想的考上公务员过安稳的日子多一点,但现在更多的想法是自己能多做一点事情,哪怕已经不在乡镇,哪怕不能直面一线,到骨子里的农村情节、根子里的农民情怀依然初心如故。
你为什么选择考公务员?
我简单地说说,(在不影响公务员形象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首先政治地位比其它部门高。同等条件下,国家赋予的公权力比较大,它又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工作,掌握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影响力比较大,执行范围广,再者迎合人们脆弱的心里,以及颐指气使的虚荣心,所以“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其次,经济基础较好,虽不如企业的高管收入多,但支出少,有部分隐形收入在社会里真实存在,(如购买大的产品,孩子上学,我们不要忌讳)同时也有许多便易之门朝这个人群开着。咱们不谈腐败“寻租”问题(那是犯罪)。再者工资有保证,能循序渐进,退休后待遇相对偏高。最后,工作相对稳定,只要入职公务员行业,一般考核合格即可留任(一般人员),有职务的干部更很少被解雇,同时工作也轻松,它只做机关工作,从事管理性的文字游戏和检查督导工作,真的自在悠闲。就此搁笔,因为,万事万当,不如一默。
你为什么选择考公务员?
【如何当上公务员?】还未毕业,寝室的兄弟劝我不要老是想着去当老师,可以去试试其它方面的工作,实在不行也赚了一个应聘经历。我知道共居一室的兄弟们彼此祝福都有一个好的归宿,估计是看我没有动静在提醒鼓励我。
刚好第二天,一家县级事业单位到学校招聘。在兄弟们的指导下,我匆忙地在广告部做了一份简历。经过一上午的笔试、面试,几天后就得到了正式录用的通知。就这样,带着一丝遗憾地开启了工作之程。
工作期间,我认识了一些朋友,内心还是想去当老师的。于是,多次通过朋友去找县领导问能否把我调整到县一中去教书。当时的县领导是个耿直的人,意思是如果从一中调到现在的单位,他愿意帮忙;现在是反着干,建议不要调整。
在那些人看来,县直机关的事业单位比老师接触的面要广,工作起来不至于那么枯燥。那个县领导说,人家都是从老师调到县直机关,还是第一次遇到逆行而来的呢。既然这样也就只好作罢了,一直在A县事业单位工作了三年。
后来,县城通往市区的快速通道修通了,在市上支持工作的我参加了事业单位选调,从A县事业单位考到了B区。身份还是事业单位,岗位从原来的专业技术转到了管理干部。又过了三年,觉得到处收集采莲、天天写稿子,没有了新鲜感。
最后决定还是去考公务员吧,我所在的区是中心城区,考公竞争压力很大,只好选择了C县的乡镇。经过笔试、面试,正式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当时的领导也在想办法留我,垂直市级单位也把我借调过去,让我一直留在市区。
想着考了公务员以后有五年的服务期,借调的时间也太久了,我又没有在乡镇工作过,带着满腔热情在乡镇上工作了两年多。后面也被派往省直机关锻炼,回去后在县委办,又到了另外一个乡镇参加脱贫攻坚工作。
服务期满后,之前熟悉的人提拔或者调走了不少,作为一个外地人时常经历编制地、工作地、借用地、家庭地、故乡地长期分离的状态,甚至多次出现了从借调单位又派往另外一个单位的情况。
无奈之下,我参加了市直机关的选用,经过笔试、面试、顶岗锻炼、人事考察等环节,正式办理了调动手续。过了不久,新来的领导觉得单位内部和省上对接不畅,需要派一个人做好沟通协调。第二天就把我派了过去,还是没有摆脱流浪的命运啊!
我之所以一直想去当老师,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他是一个默默无闻地获得过从事乡村教育30年的教师。其实,从他参加工作到退休干了37年,后来又返聘回去干了6年,前后加起来有43年之久。
从小在农村生活,家长的要求很朴实,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一定要跳出农门、吃商品粮。大人们也没有过多地接触到更大的社会,对职业的认知也就是老师、医生、干部、专干的志愿兵或者军官……
不管是现在城市居民还是我生活的那个年代村民们,在他们看来子女就业首先要稳定,最好就是所谓的铁饭碗。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师和公务员都属于体制内工作,工资按期发放,也就是人们说的旱涝保收吧。
以前,教师的工资是从镇财政拨付,基本上靠计划生育、粮食税、烟叶税、提留款等收缴的费用中支出。好的地方还行,差的地方经常是断粮,几个月发一次或者几年欠发的现象经常出现。当然了,公务员自己收自己发,比老师稍微要好些。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地方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均由县级财政发放,同样的稳定有保障。而且从中央到地方三番五次地强调,当地教师的工资水平不能低于公务员。这一底线已经立法,均落到了实处。
从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来说,公务员群体较为广泛,具体到个人而言也只是做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果一直没有机会调动,也有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干一项工作的人。现在的年轻人较为灵活一些,过了服务期可以参加多种形式的选调,在不同的地区和岗位上流动。
老师们的工作相对安静整洁,工作的对象也比较单纯。从流动上来说,教师也可以在区域间选调。这几年城市的办学日趋紧张,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城市的人口聚集度很高,新建的学校遍地开花,老师的流动也比较通畅了。
老师最让公务员羡慕的就是假期,寒暑假加起来应该有八十天吧,双休日、大小长期应该都能够过完;公务员只有短暂的公休,还不一定能够休得了、休得全,更别说其它的假期了。教师最羡慕公务员的提拔,因为有个任前公示,其实老师的晋级评优也可以整个公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