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为圣人的?
要成为圣人,得有人捧才行。
虽然孔子生前就已经名满天下,但是他并没有被当时的人称为圣人。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在鲁国执政时期也没有太大的建树。究其原因,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但是孔子有一群好徒弟啊,他们对孔子的思想痴迷,并且坚信孔子的思想终会有一天发光发热。
孔子被称为圣人要起始于子贡这个造“圣”高手。在《孟子》中记载了这么一段对话:
(孟子曰:)“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子贡在与孟子的对话中将孔子说成圣人,这也许只是因为子贡能说会道,不小心把孔子说成了圣人。但是不管怎样,后来孔子的徒子徒孙都把孔子比作圣人,当然这都是非官方的,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要想成圣人,除了有人捧,还必须得有真才实学,并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到了汉武帝时期,孔子的机会来了。儒学大家董仲舒向汉武帝上书“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汉武帝成功被说服。于是汉武帝罢黜“黄老之术”等其他各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并从此延续了两千多年。虽然孔子的思想已经被统治者所接受,但是此时孔子依然还不是官方的圣人。
直到王莽篡汉,由于孔子的十四世孙孔光为王莽出力颇多,孔子被封为“褒成宣尼公”。王莽建立新朝后,继续推行儒家。王莽强迫学校教授儒术,全国必须推崇孔子和儒家思想。这就在官方的层面上把孔子推到了圣人的位置。从此,历朝历代帝王无不尊称孔子为圣人。
隋开皇元年,杨坚封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贞观十一年又改为“宣父”。唐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孔子被封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民国时期,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由于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得以受到追捧,孔子也演变成人们心中的圣人。孔子成为圣人的故事告诉我,想要成功,除了自己本事要过硬,还需要有欣赏你的人和施展的舞台。以上为一家之言,不知对大家有无帮助。欢迎关注,如有不妥,敬请指出。
孔子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为圣人的?
孔子活着的时候已经是圣人了。
达者最初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僖子,在临死前告诉两个儿子以后当孔子的学生,而孔子此时才27岁,孟僖子称孔子为鲁之达者。
圣人,至人,至圣称孔子为圣人的,除了孔子的几个学生外,还有一个齐国的官员和楚国的小官,包括周人苌弘(据传孔子跟他学习过音乐),都认为孔子是圣人,而鲁国的三桓中也有人以为孔子是上天派下来的圣人,对此,孔子自己作了反驳,非常谦虚。
早期的圣人和孔子以后的圣人不同,早期的圣人除了内圣外,还需要是外王(但不是所有的外王都为圣人)。孔子是第一个没有王位的圣人,故时人感叹,说孔子是素王,就是没有圣人之位的圣人(没有生在天子家庭)。
墨子承认孔子是圣人,但认为圣人低于鬼神;庄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圣人和鬼神同一。也正是在《庄子》中,孔子有至人和圣人的双重面孔,按照第一篇的说辞,神人、圣人、至人是同一的。
其余诸子百家也都承认孔子的圣人地位,《老子》因为没有具体人名所以排除。在先秦,孔子不列入儒家,而是在“道术为天下裂”以前的,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老聃也被认为只是“道术为天下裂”之后的诸子之一。
后世皇帝们的封号渐多,但圣人的称呼不是从皇帝们开始的。
孔子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为圣人的?
孔子在世时不是“圣人”,去世大约一千年后才有了“圣人”的“名分”。
当然,孔子的弟子和信徒,早就把孔子当作“圣人”看。比如孔子的弟子颜渊、子贡、曾子都对孔作了非常高的评价。《孟子》中曾有子贡说孔子是圣人的话:“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孔子去世后,历代统治者尊奉孔子,在他的头上加了十多个不同的封号: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褒成宣尼公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文圣尼父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先师尼父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先圣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宣父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太师
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隆道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玄圣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大德十二年(公元1307年)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大成至圣先师
由此可见,492年,北魏孝文帝封孔子“文圣尼父”,才让孔子与“圣”字挂上钩,628年,唐太宗封孔子先圣,才确定了孔子“圣人”的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