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静妃,为何道光终身不愿立她为后?

道光帝的静妃,作为恭亲王奕䜣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为何在孝全成皇后逝世以后,皇后之位空缺的时候,道光终身不愿立她为后呢?静妃出身满族正蓝旗满洲博尔济吉特氏,是三等承恩公花郎阿之女,她在道光五年选秀女的时候被选入皇宫,刚开始被封为静贵人,后来道光六年生下皇二子奕纲,被封为静嫔,道光十三年,生下皇六子奕䜣,被晋封为皇贵妃,总体来说,颇受道光的宠爱。

静妃生前只做到了皇贵妃的位置,当时虽然孝全成皇后已经去世,然而,道光依然没有把这位皇贵妃扶正,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出身不算高贵

虽然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在清朝初期风光一时,然后到了清朝末期,这个家族就没落了,静妃的父亲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在京文官,和道光的其他三位皇后的出身相比,静妃的出身要低的很多,出身的逊色,给了道光帝不立她为后的理由。

第二:道光对孝全成皇后情深义重

道光对孝全成皇后情深义重,把孝全成皇后当做自己的真爱,在她死后,不愿意立皇后,认为其他嫔妃没有资格和孝全成皇后并列,而当时的静妃不论是出身还算容貌才能都无法和孝全成皇后相比,因此皇后之位就搁置了。

第三:深受“年老不立后”的思想影响

孝全成皇后去世的时候,道光帝已经60岁,乾隆在60岁的时候,曾经有大臣建议他立皇后,当时乾隆说“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道光帝可能也深受这种“年老不立后”的思想影响。

第四:道光帝为咸丰考虑

道光帝为了当时的咸丰考虑,咸丰之所以资质平平而当时皇帝,主要是因为她的母亲孝全成皇后,因为他是嫡子,而如果静妃也做了皇后,那如果再想立各方面都不如奕䜣的咸丰做皇帝,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此决定不立静妃为皇后。

综上所述,因为静妃的出身,以及道光帝的深思熟虑,导致静妃生前一直没当上皇后,不过即使静妃生前没有成为皇后,然而她除了没有皇后的虚名,其他都有,在孝全成皇后逝世后,位分最高的静妃在事实上主掌了后宫,并且抚育了咸丰皇帝,也算后宫赢家,你们说是吗?

本文章原创并首发于悟空问答,喜欢可以关注我哦!

鬼子六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静妃,为何道光终身不愿立她为后?

道光帝的全贵妃钮钴禄氏在道光十一年生下皇四子弈詝,实际也是道光当时的长子,母以子贵,等道光的皇后佟佳氏去世后,钮钴禄氏立马被封为皇后。

本来天遂人愿皆大欢喜,不料祸起后宫,钮钴禄氏居然为了确保自己的儿子弈詝继位,企图毒死皇六子弈訢,不想毒计泄露,被皇太后勒令自尽。这事虽然有些野史的成分,但皇后钮钴禄氏不明原因就去世了,年仅33岁是事实。

皇六子的生母就是道光的静贵妃,从道光二十年皇后钮钴禄氏死后晋升为皇贵妃到道光三十年道光去世,弈訢的生母以皇贵妃的身份做了十年后宫之主。之间还受道光重托抚养由于钮钴禄氏暴亡而留下的十岁弈詝,静贵妃也不负道光重托,把弈詝视若亲生。

道光最后的十年中没有把他所心仪的静贵妃封为皇后,就是因为道光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道光心里的天秤朝弈詝倾斜,但老六弈訢的才干确实比他哥哥高几个档次,道光也是看在眼里。但是在儒家理学道统社会,仁孝是放在第一位,光能干有才还不是最重要的。弈詝正是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在道光面前藏锋露拙大显孝道,博得了道光最后的青睐。

如果皇后钮钴禄氏不死,嫡长子弈詝毫无疑问将是帝国的继承人,但她的离世让皇后之位和帝国继承人选都尴尬起来。道光在左右摇晃之间不可能轻易封弈訢的母亲静皇贵妃为皇后,万一将来他选择的是弈詝呢,到时候嗣皇帝头顶上的皇太后不是亲母,有点不伦不类。

当道光心里有底选定了弈詝后,他更不能封静贵妃为皇后了,道理和刚才讲的一样。其实在弈詝和弈訢暗中争储的几年里头,道光迟迟不愿意封静皇贵妃为皇后,就是一个信号,如果他选定弈訢的话,可能早就封他亲母为皇后了。

鬼子六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静妃,为何道光终身不愿立她为后?

先看一下静妃当皇后够不够格。静妃博尔齐吉特氏,博尔齐吉特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大姓,皇太极和顺治的皇后都来自这个家族。道光时期该姓衰落了,静妃的娘家地位不高,但要立为皇后也不辱皇家。所以拿母家地位低说事,不立皇后,有点牵强。

再看看立静妃为皇后会出现什么局面。静妃是鬼子六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道光要立咸丰为储君,立她为皇后,咸丰将来当了皇帝,皇太后不是亲妈,局面有点尴尬。实际上这也是多虑了。同治当皇帝,皇太后就不是亲妈。更何况静妃是咸丰的养母,咸丰一样管她叫妈。

道光立静妃为后,因为是现任皇后,给外界的印象,立鬼子六为储君的可能性就大。道光秘密立储的意向外泄,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斗。但是,静妃不立为后,鬼子六被立为储君的可能性就小,道光立储意向也外泄,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斗。

其实静妃立为皇后,对道光立咸丰还是立鬼子六没有多大影响。

鬼子六各方面都比咸丰强,道光立咸丰为储君,是因为道光觉得咸丰孝顺(实际咸丰的孝顺只是表演),咸丰选择孝道不选择能力,一是他自己能力不强,二是他觉得孝道比能力重要。其实,鬼子六比咸丰要孝顺,道光没看到本质。

乾隆为了不超过他的爷爷,在位六十年时,把皇位禅让给了他的儿子嘉庆。乾隆六十岁时,别人建议他立后,他说都六十岁了,不立了。道光讲孝道,静妃掌管后宫时,他已经过六十了,不再立后是对祖先乾隆的孝。尊崇孝道才是道光不立静妃为后的根源。

鬼子六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静妃,为何道光终身不愿立她为后?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道光帝旻宁的第四位皇后,不过这个皇后的尊荣还是博尔济吉特氏逝后,其养子咸丰帝奕詝所追封。道光朝,博尔济吉特氏最高为皇贵妃,咸丰朝在生时也只是皇贵太妃,也并非皇太后。

其实博尔济吉特氏在道光朝做了十年的皇贵妃,但终究都没能成为皇后,与当年嘉庆帝颙琰生母孝仪纯皇后的经历相似。一来因为出身并不那么好,二来因为储君之争。博尔济吉特氏比旻宁小30岁,初入宫廷的时候只有14岁。虽然年纪小,但博尔济吉特氏相当受宠,入宫次年就生下皇子晋封为静嫔,第三年又生一子晋封为静妃。而后几年,博尔济吉特氏又接连怀孕。入宫8年,博尔济吉特氏6次怀胎生子,可见其恩宠之盛。

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薨后,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成为静皇贵妃统摄六宫长达十年之久。清朝的皇贵妃位同副后,皇后好好的时候并不会轻易设立,而皇后不在,皇贵妃通常就是将来的继后,然而博尔济吉特氏终究都未更进一步。首先就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出身,其先祖来自于科尔沁蒙古,却只是下五旗出身,其父亲花良阿也只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员外郎这样的职缺,明清时期都不过是富人捐银就可得的虚职,压根儿没什么地位。

而道光帝的前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钮钴禄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其父是户部尚书;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出身满洲镶黄旗,与佟国纲、孝懿仁皇后等同出一支;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是道光帝挚爱,其家世也相当显赫。与这三位皇后相比,博尔济吉特氏的出身实在不堪为后。博尔济吉特氏成为皇贵妃以后,道光帝将孝全成皇后所生的奕詝交给其与皇六子奕訢一起抚养。奕訢虽不那么出色,却是道光帝挚爱孝全成皇后所生;而奕訢是博尔济吉特氏所生,却文武双全十分出调。道光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在这两个皇子之间犹豫不决。

清朝自雍正皇帝开始不再公开册立储君,而是选择秘密立储。当时道光帝在两个儿子之间不知道选谁,虽然奕訢的确更加出色,可道光帝终究顾念与孝全成皇后的恩爱。如果博尔济吉特氏成了皇后,奕訢也就有了嫡出的身份,对于择选储君也是不利的。

不仅做了十年皇贵妃没成皇后,而且其养子咸丰帝登基后也未封其为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又做了多年皇贵太妃。既非嫡母又非生母,自然没有合适的名分。

鬼子六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静妃,为何道光终身不愿立她为后?

道光帝生前沒封静妃为后是有道理的。首先是为了稳定朝野,如果改封静妃为后,将会引起群臣猜测,不利朝庭。其次为将来布局,在道光帝心目中,特别是后期,皇位人选不是四子就是六子,没有第三选择。交给将来儿子处理更好。如六子即位,封母为大后理所当然。如传四子,封养母为太后,更显仁孝。这该多好呢。

鬼子六的生母、咸丰帝的养母静妃,为何道光终身不愿立她为后?

因为道光选择了咸丰做继承人。

册封恭亲王母亲为皇后,就等于恭亲王拥有嫡子身份。其实历代满清皇帝都想传嫡子,那不就等于必须选恭亲王做太子?

所以在没有决定继承人之前,道光不能册封皇后。而在决定咸丰做继承人之后,道光就更不能册封静妃做皇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