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为了在东线战场给曹操造成军事压力,便于西线战场的进一步扩张,在诸葛亮建议之下,刘备下令关羽主动出击。

在这种背景之下,关羽关二爷才决定主动攻击曹操,目标就是樊城。

起先非常顺利,打得曹仁不敢应战。随着于禁援军的赶到,还搞了个“水淹七军”,关羽直接威震华夏,风头无二。

但是,由于长期的疲劳作战,关羽军团最终被另一波援军徐晃所击败,只得率领残兵被迫向后撤退。此时,发现江陵已经失守了,他驻守的荆州被孙权这小子背后下手,偷袭而得。

当时关羽就懵了,只好派人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三国演义》中,刘、孟二将却以“上庸新得”为理由,拒绝发兵,影视作品与真实的历史并不相符。

正史记载,刘封和孟达两支部队,经过一场残酷的攻坚消耗战,好不容易才得了上庸。此地之前归曹操所有,城中大小臣民对于曹魏的依附心理依然很强。一方面,刘封和孟达当时的兵力并不多,如果分兵救援关羽的话,能调动的兵力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是否还来得及救援关羽尚未可知,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上庸的得而复失。

个人认为,刘封和孟达不救援关羽,是当时的确没有条件,并无多大的过错。

万般无奈之下,关羽只好败走麦城(湖北当阳),希望能够借道侥幸突围,退回川蜀之地找大哥刘备再做定夺。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结果,孙权早已派大将潘璋在此一带设伏,潘璋的手下将领马忠,活捉了关羽和关平父子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被孙权下令处死。

关羽去世后,他的形象被逐渐神化,历代统治者都大力推崇和宣扬他的忠义,多次进行褒封,被尊为“关公”。到清代时,关羽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称“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很认真的说,害死关羽的人,是一个看起来和这件事情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张辽!

绝对不是诸葛亮故意害死关羽

政治斗争是非常现实的。当时的孙权、曹操、诸葛亮,都是成熟的政治家,他们不可能为了无谓的情感纠纷而破坏国家大计。

对刘备集团来说,荆州是实现“隆中对”大计不可缺少的一环。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为了政见之争害死关羽的。

对孙权集团来说,“联刘抗曹”是基本的外交政策,孙权是无论如何不会仅仅因为关羽言语冒犯而破坏这个大计的。

那么,为什么我说是张辽害死了关羽呢?

小编你真能编。关羽之死关我什么事?孙权的初衷

这还要从“借荆州”说起了。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反击曹操,主要从两个方向,淮南和荆州。当时,周瑜和刘备攻略江陵,孙权自己攻略合肥。

结果是,周瑜拿下了江陵,孙权没有拿下合肥。由于两个进攻战东吴打起来都非常吃力。因此,东吴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时的东吴,如果同时在两个战场上都铺开的话,自守没有问题,但是没有多余的进攻力量发展势力的。

因此,东吴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将江陵一带交给了刘备,希望刘备能够分担东吴在荆州战场的防御任务。

这样,东吴只需要在东线保持足够的防守即可。他有余力用于进攻。或反击淮南,或进军西川,东吴都有余力发展势力。

借重刘备防御荆州方向,孙权才能腾出手来寻求发展向西的路被刘备走了

因此,孙权多次策划,甚至建议和刘备一起去取西川。但是,一次因为周瑜的去世而暂停;另外一次,则因刘备的狡猾而暂停。

在建议和刘备一起进军时,刘备表现出了影帝级的表演,满口仁义道德,坚决反对姓孙的去打自己刘家兄弟,还说,孙权要是打刘璋,他自己就下野出家!

由于刘备所在的江陵,正堵在东吴西进的路上,因此,孙权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办法西征。

可是,一转眼,刘备自己居然拿下了西川!孙权在得知刘备入川时,大骂刘备是“猾虏”!

刘备入川,走自己的路,让孙权无路可走

联盟的破裂出现了。孙权认清了皇叔的真面目,马上出兵荆南四郡。刘备也立刻驻军公安,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由于曹操进攻张鲁,刘备被迫划分荆州,还师西川。

联盟的裂缝算是勉强缝合上了。

向北的路被张辽堵了

既然向西的路被刘备走了,那孙权就只有华山一条路,向北发展了。接着打淮南!

孙权一点时间也没有浪费,刚从荆州带兵马回来就直扑合肥!

理论上来说,此时,曹操大军正在大西北鏖战,曹操的荆州军也摄于关羽威名不敢乱动。孙权此时进军合肥的优势非常明显!

可是,带足10万大军,带齐了东吴大多数将才的孙权,却在合肥出尽了洋相!

一开局,就被张辽一个突击,打得孙权不敢出来,军队乱糟糟的,士气大落。

在攻城阶段,一直破门伐术,合肥城的一块砖头都搬不走。

撤退阶段,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撤退也不知道怎么布置的,张辽又一个突击过来,东吴又一阵大乱。东吴折损了陈武等大将,孙权自己都差点把命丢了。

这是张辽名扬千古的“威震逍遥津”。

孙权、吕蒙、甘宁,众多东吴军事猛人都在场,他们亲眼目睹了张辽的勇武。

张辽威震逍遥津,残酷的现实告诉孙权,此路不通

这一战,彻底打消了孙权北进的念想!毕竟,婴幼儿还是需要哭一哭才容易健康成长的。

孙权的新规划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被打得吃瘪,但是此后好歹也拿下了关中和西凉;

而赤壁之战后的刘备,更是突飞猛进,一举拿下了西川和汉中。

而孙权,一直保持着赤壁之战前的那点地盘。

作为领导人当然是要焦虑了。由于原有的计划已经不符合新的形势了。因此,东吴集团对于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当时,可供东吴选择的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曹操的徐州,一个是刘备的荆州。其他至于交州什么的,那都不是主要方向。

见识过张辽和曹军骑兵英姿的孙权,最终采纳了吕蒙的建议,袭取荆州!

袭取荆州,成为东吴的国家大计时,关羽的命运就基本已经注定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讲了。

我只是想说,关羽作为一个将领,他把握曹操汉中之战失败,荆州北部和河南南部农民起义的机遇,北伐襄樊,不算是一个多大的失策。

而刘备身边,无论诸葛亮、法正,都不是郭嘉这种善于洞察人心变化人才。

孙权,他为了自身的发展,骂也没用。

张辽,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却无意间害死了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

要怪,就怪张辽!你在逍遥津那么嚣张干什么?非要让孙权改变国家发展方向,坑了好

朋友关羽呀!

三国演义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关羽受封为前将军。

当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仁是樊城守将,不敌。

曹操派于禁来援助。

关羽玩了一把大的: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曹操吓了一跳,想要迁都。

手下人为曹操出主意,说你可以找孙权,让孙权在后面做手脚。

曹操于是找到孙权,说:“仲谋啊,你搞一下关羽吧”

孙权本来就对关羽正生气呢,因为前几天要和关羽做亲家,让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羽竟然不同意,不同意就算了吧,还辱骂来使。

孙权答应曹操。

同时关羽苛责手下人糜芳和傅士仁,这俩人觉得自己人格受了侮辱。

孙权给点好处,就跟着孙权走了。

拉拢了关羽的手下,吕蒙白衣渡江(让军队着便装偷偷袭击荆州)

关羽这个时候在前面的进攻也受到了阻碍,想要退回来,但是退路已经没有了。

就这样,关二爷走麦城,被吴将潘璋所杀。

这是《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解上的记载。

关羽就是这么死的。

但是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争议:

第一为什么关羽要自己行动去搞曹操?

第二为什么刘备不派兵救援?

第三就算刘备不派兵救援,那为什么不在汉中采取同步行动(隆中对说得可是两路夹击啊)

再加上关二爷一番出征水淹七军威震天下,为什么突然就兵败如山倒?

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假说:

一是关羽擅自行动,没有经过刘备授权。

二是刘备早看不惯关羽骄傲的样子,故意不救援,要灭掉他。理由是封他做前将军,他还不乐意。

三是诸葛亮看不惯关羽的骄傲,故意布局要灭掉他。

以上这种假说,都是捕风捉影,不足为凭。

三国演义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羽被称为三国最牛的武将,后人尊为武圣,其才干也是有目共睹的。征讨董卓时 温酒斩华雄;暂时归降曹操时 斩颜良诛文丑;后来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又挂印封金,上演千里走单骑的神奇一幕,过五关斩六将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直到后来曹操被逼和东吴结盟,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被擒杀。

而关羽的悲惨结局,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4个字:高傲自负。连曹操都对关羽叹服:“关将军真天神也!”也正是因为立下赫赫战功,又被天下人所景仰,关羽的高傲显得愈发突出。

不信从他的几句惊世名言中可以看出端倪来。

第一句话:“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公元200年的白马之战,袁绍麾下大将颜良逞威,曹军多名将领被其斩于马下。而当时的关羽“暂归”曹操,为了报答其“收养”之恩,年轻气盛的关羽主动请缨出战,他对曹操说了一句很牛的话:“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这话狂而自信,而最终结局也令人叹为观止,关羽言而有信,瞬间功夫就在敌万万军中斩杀了颜良而全身而退,关羽从此威震八方。

第二句话:“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

襄樊之战,曹仁告急,曹操派大将于禁督七军和庞德一起救援樊城,庞德为表忠心,竟然抬棺和他决战,并且对曹操说了这样一句等方面:“大王何重视关某也?吾料此去,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关羽听说后,怒不可遏,非常霸气地回了一句话:“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意思就是说,大家一听到我的名字,脑袋都缩到脖子里头,像乌龟一样逃走了。关羽名声远扬,可以先声夺人。后来,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

第三句话:“虎女焉嫁犬子”。

话说关羽镇守荆州之军事重地,他在率军北上之时东吴孙权曾派人向关羽提亲,希望关羽把爱女许配给他的儿子,已结蜀吴两家秦晋之好,巩固孙刘联盟。当然,孙权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是想达到索取荆州的目的。结果关羽却对使者诸葛瑾遭当头一棒,说了一句话牛的不能再牛的话:虎女焉能嫁犬子?

关羽的这句话是狂中带傲,说的极为文明,后果也极为严重,要知道孙权毕竟和刘备属于名义上的盟友,尽管这里面假惺惺的有成份占多数,但是关羽大可不必如此恶语相向,这简直没有给孙权任何台阶下,已至蜀吴联盟瞬间崩溃。震怒不已的孙权愤而转于曹魏结盟,最终奇袭了荆州,最终导致了关羽被斩杀。

三国演义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首先感谢邀请。

▲关羽父子被俘

关羽与儿子关平在临沮被东吴军队一同斩杀,可以说关羽的死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蜀汉军队中头把交椅。同年,关羽围攻樊城,因连续下暴雨,汉水泛滥淹没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梁、郏、陆浑群盗遥应关羽而威震华夏。甚至让曹操有搬迁许都避其锋芒的想法,却被谋士司马懿和蒋济劝导下放弃此念头。

曹操按司马懿和蒋济计谋,割让江南的条件让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解决樊城之围。此时是孙刘联合期,不然关羽不会不顾及东吴侵扰后方之忧,冒然围攻樊城。关羽缺乏政治头脑的冒失行为,加速改变孙权想法偷袭南郡。《三国志》裴注有记载: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此时,极力主张孙刘联合的鲁肃已去世,由鹰派人物吕蒙接替鲁肃,掌管东吴军队,且蜀汉守备南郡的主力,全部被关羽抽调北上攻打樊城,后方基本空虚。吕蒙劝导孙权趁此机会偷袭南郡,本来对关羽怀恨在心,且吕蒙在旁煽风点火,于是孙权决定偷袭南郡。

▲关羽,威震华夏而春风得意

平素“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的关羽作风,帮助东吴军迅速攻占南郡,《三国志》有记载: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听到后方被东吴占领消息之后,关羽是处于进退两难之中,最终选择返回南郡。这也是无奈之举,因曹操派遣徐晃支援被围攻的曹仁而短时间内无法攻破樊城,期间向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命令过支援,但被拒接。也有《三国志》史料记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关羽,自作自受而被捕

关羽平时没有搞好同事关系而危难时刻没有人伸出手帮忙,只能怪自己高傲不合群的性格。加上蜀军兵士疲惫且无战斗欲望,被东吴军队一下子击败而各处逃散。期间孙权劝导关羽投降,于是关羽诈降之后,带十几个亲兵逃跑,却被早已埋伏的潘璋部曲抓获并被斩杀。东吴斩首送往曹魏,曹操以诸侯之礼葬关羽尸骸。

三国演义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

我认为关羽是自己害死自己的,跟他人无关。在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发动襄樊战争,闰十月东吴偷袭荆州,公安、江陵守将傅仕仁和麋芳投降。大概在十一月份关羽被晃击败,也得知了荆州丢失的消息。关羽率军回荆州,曹军也并没有追击。曹军之所以这样子做,是想让关羽和孙权打起来。而孙权一边让陆逊率军堵住川口,一边亲自率军到达江陵准备跟归来的关羽大军决战。但荆州将士都抛弃关羽投降,曹操所盼望的二狗相争的局面没有发生。十二月关羽被吴军俘虏并处死。

我认为关羽是死于自己手上,其他原因只是次要的。至于不少人认为是刘备或者诸葛亮借东吴的手杀关羽,我个人认为是无稽之谈。真要除掉关羽,需要赔上荆州吗?这代价也太大了吧。在公元211年时刘备入蜀,公元213年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公元214年刘备得到蜀地,荆州的军政事都交给关羽负责。关羽能力是有,也够忠心。

先主西定益州,拜(关)羽董督荆州事。—《三国志蜀志关羽》

我个人认为关羽是不适合做军政主官。有句话讲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据史书记载关羽是非常自傲,这显然是做不到,从两件事就能看出来。在公元214年时马超来投,关羽写信问诸葛亮马超才能如何。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不容他人排在自己前面。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众、卓尔不群。”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如果讲马超这事只是有点争风吃。从黄忠受封后将军一事,就知道关羽何其自负。关羽得知大怒讲: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前将军封号,跟黄忠同列。人家黄忠是在战场拼死得来,你关羽坐着就得到最高的前将军,却这样子不服。当时诸葛亮就预料关羽那么自负肯定不会服黄忠做后将军。诸葛亮对刘备讲:黄忠的名望比不上关羽、马超他们,现在让他们同列。马超、张飞亲闻目睦看到黄忠立大功,还能说得过去。关羽只是听说,肯定不会高兴。刘备回答没事我有办法解决。于是刘备派费诗为使者任命关羽为前将军。

费诗劝说:当年萧何、曹参是高祖发小,陈平、韩信为了逃命才投高祖。后来论班位,韩信最高。也没有听到萧何、曹参有怨言。现在汉中王(刘备)以黄忠这阵子立功,对黄忠厚加恩宠崇敬,然而内心里难道真会把他与您同等看待吗?并且汉中王与您,譬如一体,同休共戚,祸福同当,我要是君侯您的话,就不会去计较这些官号的高低、爵禄的多少了。我乃一介使臣,奉命行事之人,您若真不受封,如是便回去,只是对您的举止颇为惋惜,恐怕您有后悔之日啊!您不接受,我就回去了,反正我只是送信。费诗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关羽才接受前将军封号。

在刘备历次封赏中关羽都是一等的,虽然没有参加夺蜀之战和汉中之战。关羽坐镇荆州时,也没有处理好跟荆州文武的关系。总之就是关羽看不起他们。握史书记载(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就是讲关羽对待士兵很好,但看不起士大夫。所以关羽跟荆州文武的关系并不好。镇守江陵的麋芳和公安的傅士仁,关羽都看不起他们。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关)羽轻己。两人都跟随刘备多年。麋芳更对刘备有大恩,当年曹操拉拢他都不能如愿。两人镇守荆州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关羽却看不起他们。像荆州的二把手,治中、曲留州事潘濬也跟关羽关系不好。

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三国志吴志潘濬传》

关羽北伐时,麋芳傅士仁两人负责物资供给出问题。关羽讲等我回去就治你们的罪,两人都非常害怕。(关)羽言“还当治之”,(麋)芳、(傅士)仁咸怀惧不安。他们在看家,难道就不能对他们好一点。当年官渡之战曹军粮草不足。曹操对负责供应物资的人讲:卻十五日为汝破(袁)绍,不复劳汝矣。看曹操多会讲话,你们再坚持十五天,我一定不负你们所望打败袁绍,不用再让你们那么辛苦,这样的话哪个部下听了不会拼死工作?

关羽也没有处理好跟东吴的关系。刘备跟孙权联盟对抗曹操,因为曹操太强。刘备、诸葛亮等人也知道东吴一直不怀好意,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呀。当初孙权要跟刘备联合打刘璋,刘备阻止了。不久刘备应刘璋之请入蜀。孙权大骂刘备太狡猾了,还把妹妹接回江东,还准备劫掠阿斗回江东做人质。可是就是这样刘备和孙权都没跟对方翻脸。在关羽镇守荆州时,经常心生猜疑。鲁肃只好常以友好姿态进行安抚。关羽从来都不做这样的外交工作。王夫之认为吴蜀之间,关羽要负很大的责任。关羽守荆州时,经常怀疑鲁肃,使两家联盟出现裂痕。鲁肃常友好姿态进行安抚,难道是为了跟关羽的私交或者害怕刘备?鲁肃的目的就是为了两家一起对抗曹操,关羽却不能体谅。所以鲁肃的心里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鲁)肃以欢好抚(关)羽,岂私(关)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曹)操,匪舌是出,而(关)羽不谅,故以知(鲁)肃心之独苦也。

当孙权派遣使者向关羽提亲,希望关羽女儿嫁给自己儿子。关羽一听立马谩骂侮辱使者,不同意,孙权得知大怒。人家来提亲,却要辱骂人家。你关羽骂使者不就等于骂孙权。不同意就算了,委婉拒绝就好了。再看不起孙权也好,也不该当面骂人。孙权怎么说也是一方诸侯。这和联姻明显是政治联姻。孙权都能把妹妹嫁给刘备。在私底下骂骂就算了,公开性质不同。孙权不常私底下骂曹操是汉贼、老贼,但他不会公开去骂。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可以说是深仇大恨。当张绣来投降,曹操抓着张绣的手,跟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还让自己的儿子们把张绣的女儿都娶了。

(孙)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孙)权大怒。

史书没有任何记录关于关羽为何发动襄樊战争。我个人认为是随着刘备夺蜀争汉中这一系重大事情,关羽都没有参与。十年间都是坐冷板凳,不甘于寂寞于是发动战争。在关羽北伐时,为了防范东吴在江陵、公安留下重兵防守。吕蒙向孙权建议让自己回建业养病,孙权于是用不密封的文书召回吕蒙。又让书生陆逊接任上流统帅。陆逊到任后立马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把关羽吹捧一番,还提醒关羽小心曹操这人太狡猾,很可能秘密增援。关羽看了陆逊的信,内容很谦虚,心中十分高兴安定,放松了戒备。

后(关)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

(关)羽览(陆)逊书,有谦下自讬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公元219年闰十月东吴偷袭荆州,曹操已经把消息泄露出去了。但关羽并没有马上回援。关羽认为东吴一下子打不下荆州,还是先拿下襄樊再回援。关羽这个人既自负又单纯。于禁全军覆没后驻守宛城的徐晃因为兵力不足没有救援,第二批援军到达后徐晃救援襄樊。徐晃和关羽在阵前聊天,只聊往事。聊完后徐晃下令:“谁能斩杀关羽,赏金千金。”关羽非常震惊地对徐晃讲道:“大兄,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徐晃回答:“这是国家之事。”从这事来看关羽非常的单纯。

十一月关羽得知江陵、公安已经丢失,襄樊战场又让徐晃击败。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关羽一边往回赶,一边不断的派使者去责问吕蒙。这太单纯了吧,人家都已经动刀捅伤你了,还跑去问人家为何捅你。每次关羽的使者到来,吕蒙都对他们很好,带着他们在城中到处逛,到各家致意问候,或者让家人亲自给军中的将士写信说明情况。关羽的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后,将士们私下里互相探询,都知道家中安然无恙,所受的待遇比关羽在时更好,故此关羽全军将士失去了斗志。荆州将士都抛弃关羽投降,最后身边只剩下十多人。

(吕)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

(关)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关)羽吏士无斗心......众皆委(关)羽而降。

本来曹操、徐晃下令不追击关羽就是想让关羽和孙权打起来。孙权也率大军到达江陵,准备和南归而来的关羽大战。必竞荆州的主力精锐都让关羽带去襄樊战场,虽然败于徐晃,但主力尚在。没有想到因为关羽的愚蠢行为让吕蒙的政治攻势瓦解了。荆州将士都抛弃关羽投降东吴。

关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虽然对待士兵很好。孙子兵法讲: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关羽在当时被称为名将,但其表现来讲并没有那个资格。跟随刘备征战多年,根本没有打出像样的战争和战绩,也没有任何的军事谋略建议。小说《三国演义》关羽决开汉水才水淹七军。事实上只是天降大雨,汉水暴涨把于禁所部扎营处淹了。

我觉得关羽这个名将水份太多。北宋时也发过将士家属给敌人俘虏的事情。当时契丹攻陷易州,易州静塞铁骑军的家属被俘。李继隆怀疑静塞军怨恨自己,准备把静塞铁骑编制打散。袁继忠为稳定军心给静塞军加工资,物资都优先供给静塞军。因此士兵们都很感激,稳定了军心。战前袁继忠对众将士讲: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将士听了士气大振。静塞军表现得最勇猛,一举击溃契丹军收复失地。

辞气慷慨,众壮之。静塞军摧锋先入,契丹兵大溃。—《宋史》

廖立曾评价关羽:是(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就是说关羽仗恃自己的勇威声名,带兵作战无方,主观臆断任性而所致,故此前后几次丧师失众。陈寿也是同样的观点。然(关)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我个人认为是关羽太自傲、看不起士大夫,没有处理好荆州文武和东吴的关系。在大败后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相比于曹操大败从华容道冲出去后大笑。诸将问什么原因。曹操回答讲刘备确实是我的对手,但考虑不周,如果在这里放把火,我就回不去了。从曹操的话来看,既尊重对手又轻轻对手。公元228年箕谷之败时,赵云的部队成建制退回汉中,物资也没有损失。因为赵云亲自断后,稳定军心,指挥若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