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个国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为什么感觉这么好战?
印度建国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参与的战争是真不少,前后数一数,一共参与过大大小小7次战争。
比如,在1947年10月-1949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了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4月-1965年9月,印巴之间爆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1971年12月-1972年3月,印巴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除此之外,印度还分别和我国、葡萄牙有过武装冲突,出兵介入过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国内的局势。
为什么印度这么能打呢?原因在于,印度这个国家一方面和邻国有复杂的领土矛盾,另一方面却又有一个成为世界大国的雄心。话说印度一直有一个口号,叫做“把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要知道,环绕印度洋周边可是有西亚的石油、东风的矿产等资源,还有亚太等国进口资源的海上贸易航线,印度如果有能力把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那么印度就能掌控全球的主要资源产地和贸易路线。
然而,印度在建国之时,就已经和西边相邻的巴基斯坦、北边相邻的克什米尔、东边相邻的孟加拉国,产生了复杂的矛盾。当然,孟加拉国当初是东巴基斯坦,曾和巴基斯坦是一个国家。因为和周边国家有复杂矛盾,而印度自己又有一个大国雄心,因此印度选择通过武力方式来打击周边,确立自己在南亚次大陆的称霸地位。
另外一个原因,印度自视为大英帝国传统的继承者,英国当时的一大特点就是到处侵略,建立殖民地,因此印度也把这一套学的很精。加之印度被英国殖民的时间较长,因此总想要填补英国从印度洋撤出后的力量空白,自视为印度洋其他英国殖民国家的领导国。而印度的行为,也必然带来其他国家的反抗,于是战争就比较多见。
最后,印度还是一个没有太多内部负担、国际环境良好的国家。印度的人口虽然很多,但是印度却只是一个“有1亿人口”的国家,原因在于印度社会中还存在广泛的种姓制度残留,而且传统的原始部落还大量存在,印度却并没有把那些低种姓人群的发展作为重要工作看待,他们只是保证高种姓人群的教育和发展,因此国内负担其实并不大,大量的财政都可以投入到军事领域。
在印度,这些底层的普通人早已经麻木,对于自己的低种姓处境也早已经习以为常,因此也没有爆发出大规模的反抗,所以印度国内的稳定其实还算不错。于是,印度变成了一个情绪敏感、总想建立大国地位,却实力稍欠火候的国家,所以才会总选择武力方式解决问题。
印度这个国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为什么感觉这么好战?
印度建国时间跟中国差不多,中国建国后打了四仗: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自卫还击作战、与前苏联打的珍宝岛一战、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印度建国后打了多少次仗呢?一、跟巴基斯坦打了三次,1947年10月到1949年1月,第一次战争;1965年4月到1965年9月,第二次战争;是1971年12月到1972年3月,第三次战争。至于和巴基斯坦发生的其他小规模冲突更是不计其数。如1984年的锡亚琴冰川冲突、1999年的卡尔吉尔冲突等。二、跟葡萄牙打了一次,时间是1961年,为和葡萄牙争夺果阿、达曼、第乌等殖民地,双方打了一仗。三、跟中国打了一次,1962年的哪次战争,就不用多说了。四、1987—1990年出兵斯里兰卡介入与猛虎组织的作战,1988年出兵马尔代夫平息政变等。
相比较来说,印度和周边国还真能打,比中国打的仗次数要多。从印度打的仗来看,除了1962年被中国打的挺惨,一直不服外,同其他国家打的仗,可以说是战无不胜。哪么是因为印度的的战斗力足够强吗?
我以为,印度的战斗力并不强影响一个国家的战斗力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良好的战略和战术思想,就比如当年解放军的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谋划、穿插迂回定点打援的战术打法,不仅让国民党军吃败仗,连美军也听吃尽了苦头。二是有非常强的战斗动员能力,当战争起来的时候,全国各行各业都要为战争服务,特别是军工企业要为前方输送足够的武器弹药。比如当年山东人民用手推车支持淮海战役哪样,给前方足够的支持。三是有足够强的军工生产和维护能力,能生产出足够的武器弹药。因为战争开打的时候,敌对方肯定要进行封锁,靠外力不足以支撑战争。就象当年甲午战争一样,战术和战略不行,军舰和炮弹不能自己生产也是一条致命的原因。最近的是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庭需要从国外进口武器,也是导致其战败的原因之一。四是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战争打的是钱,没有钱就不足以让战争长时间持续下去。当年日本人虽说和中国相比挺富,但制于国家太小,无法象美苏哪样装备重型装备,到美苏介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被碾压。
从以上分析看,印度自建国以来,虽然打了不少仗,但其战术和战略思想并不出众;印度的武器制造能力也是其一大缺陷,无法自己制造先进的武器,只能靠进口,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印度的财力也有限,一旦战争打起来,其国内的财力也无法将战争维持下去。所以说,印度的战斗力并不强。
为什么印度显得哪么能打呢?看到有些朋友的贴子,说印度的战斗力其实还是很强的,不可小视,这一点南亚国家有同感。对这件事我是这样看的:
第一,印度打的仗中,除了中国外,都是小国,战斗力还没印度强,肯定不经打了。比如和南亚挺能打的巴基斯坦相比,印度不仅人数战优势,国力也比巴基斯坦强,而且武器装备也差不多,历交印巴冲突,巴基斯坦当然打不过印度了。
第二,印度打的仗中,基本都是短期战争,印度来得及进行战争准备。再加上,印度这些年来靠买武器,交往了不少大国,没有大国对其进行封锁,印度能够从容地进行战争。即使和中国打的哪场仗,也仅打了32天,还不足以影响印度的战略储备。如果打320天试试?
第三,印度拿捏的时机非常好,再加上西方国家想极力拉拢,不给其舆论上的压力。从印度吞并锡金,到中印洞郎对峙,再到这次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来看,印度选择的时机都非常好。印度吞并锡金的时候,正值美苏较劲的时候,都不去管他。中印洞郎对峙的时候,正值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极力拉拢印度。本次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时候,正值美国在世界上大打贸易战,并在中东地区搞的焦头乱额的时候,特别是和中国的贸易战,打的惨烈。而俄罗斯是其军火盟友,都不会对其进行过多干预。
印度战斗力不行,但为什么这样好战?首先,印度被惯坏了。印度历次打的仗中,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印巴战争,导致印度占据了五分之三的克什米尔领土。与中国的战争,别看中国胜了,但从利益上说,中国是损失的一方。战争结束后,中国军动主动后撤,印度趁机占领了更多的领土。特别是印度吞并锡金,占的便宜更大。所以,印度愿意通过打仗去得好处。
其次,印度净和些小国打仗,没有真正打过大仗,而且对手又太弱,而且总是打胜仗,显得他很能打,导致其自信心极度膨胀,目中无人,认为他就是世界大国,就连东方大国也不放在眼里。莫迪曾经说过,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言外之意,中印再来一次战争,印度必胜。
再次,国际环境对印度有利。在西方人眼里,印度是世界上的民主国家,其价值观和西方的民主是一致的。印度发动战争的时候,西方媒体一般不对其说三道四。因为指责印度的做法,等于打西方人自己的脸。中印战争的时候,世界上对中国的指责非常多。即使洞郎对峙的时候,国际舆论对中国其实也不怎么友好。
但是我相信,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虽然印度通过战争得了不少好处,但也会种下恶因。也许到某一天的时候,就会得到报应。
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解散的时候,印度人的好日子就到头了。现在,以美国的首的西方国家,还在意其价值观,一旦美国倒下,证明西方的哪套价值观不是万能的时候,印度的民主也不吃香了,印度面临的国际环境也会发生变化。说不定,当年怎么吃的,还要怎么吐出来。
以上是个人原创,欢迎交流!
印度这个国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为什么感觉这么好战?
这主要跟四个方面有关——本身利好的国际环境、讨巧的地缘位置、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大英帝国继承者”身份的错误认知。
先看第一点。虽说印度独立建国也就70多年的光景,但外交做的却非常成熟,从独立伊始就大搞“不结盟运动”,其对外政策,特别是大国关系上,非常的灵活,并未过度亲近过任何一国,反而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左右逢源,占尽了便宜。
这种情形下,印度跟联合国五常还有日本,都非常能说得上话,尤其是前宗主国英国,和两大军国供应源地——美国和俄罗斯。
(莫迪访问美国时,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演讲后,还被“粉丝”议员们团团围住,求他老人家的亲笔签名。这种场面,在美国国会属于非常罕见的现象。)
因而,对于印度的好战和它对周边邻国的挑衅,这些大国们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种溺爱和“小纵容”。
大家可以想想,那些英美的影视剧中,几乎从未出现过印度裔的反派。可见印度在西方眼里的乖巧形象。
更重要的是,万一哪天印度真跟周边国家地区主一团和气了,俄美那些外贸型的“猴版”军备卖给谁去呢?
比如,印度那艘因为频频失火而成了“网红”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虽说号称是俄罗斯“免费送”的,但接手后大规模的改装,还有服役期内所有的维修和维护,同时也都全包给了俄方。很显然,这一笔笔源源不断巨资,正好帮俄罗斯养活了几乎濒临破产的造船厂........
还有美国,长期以来,认为能全方位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出于遏制中国的考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印度耍点小脾气什么的,美国几乎不会怎么方在心上。
第二点,印度的地缘优势。
作为南亚第一大国,印度三面环海,扼守印度洋,北方有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天然屏障,周边还都是小国,除了巴基斯坦挺能打外,其他的,基本全都不是对手。
所以,能不能战斗,那都是相对而言的,看跟谁比。
例外的是,前几年在边界地区,印度还曾主动挑衅过中国,即“洞朗事件”。但其实,这次事件的政治色彩远大于军事意义,更多的用意是印度打算拿边界问题说事儿,转移内部矛盾焦点,给执政党挽回人气。虽说是打着限制中方修路的旗号,但一不敢抓工人,二不敢抢设备,就搭个帐篷在高原上蹲了两个多月,然后再灰溜溜的走掉。
毕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早已成了印度几代人的梦魇,印方根本没信心和勇气真正跟中国开战。
第三点,印度人民满满的大国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些年,印度靠着大量年青化的廉价劳动力和一些信息化产业优势,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就,GDP一路高歌,蹭蹭的往上窜。
虽说有戏言说印度把牛粪都算成了GDP,但目前看,这个趋势,貌似“赶英超美”也不是梦了。显然,阔气来后,必须得秀秀肌肉,不然那不就如同“锦衣夜行”一般了嘛。
更有,印度始终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以英帝国“遗产”合法继承人自居。
因此,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一直认为,他们理应继承英印政府的所有。这直接导至印度对周边小国,甚至是东亚邻国的领土主权不够尊重。
总之,印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并没有真正经历过那种生死存亡性质的大规模民族独立战争,自然也不容易懂得和平的珍贵。
加上印度国内的一大堆问题,比如,地区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人口负担、文盲率、腐败、粮食、工业化、性别歧视、种姓歧视、民族问题等等,哪个都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党领导人有这个魄力,敢拿自己的政治生涯做赌注,下狠手去管。因此,只能凭着利好的国际环境,找借口,时不时欺负一下周边的弱者,转移国内矛盾了。
印度这个国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为什么感觉这么好战?
英国当年分割印度地区的时候,不止是把印度次大陆分割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其实还有土邦。
这些土邦几乎被印度吞并了干净。
举个例子吧,现在的印度东北七邦之一的曼尼普尔邦,是怎么被吞并的呢?
1947年曼尼普尔邦通过了《曼尼普尔宪法法案》,规定了曼尼普尔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继续担任国家元首,曼尼普尔有自己的议会。
结果1949年,曼尼普尔国王到西隆的时候,被印度软禁,签下了一个合并协议
这个就是当年的合并协议。
按道理说,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单方面签订这些合并协议是无效的,必须经过议会批准。
但是曼尼普尔议会被强行解散,1949年10月,曼尼普尔被印度强行合并。自此以后曼尼普尔一直反抗不断,一直反抗到今天。
再举个例子,果阿战争。今天的印度果阿地区压根就不是大英帝国殖民地,而是葡萄牙殖民地。
从法理上来说,印度根本无权对果阿地区主张权力。
1961年12月10日,尼赫鲁告诉媒体:“果阿继续置于葡萄牙统治是不行的”。
美国表示如果印度武装行动,就被提交安理会,并且不会对印度有任何协助。
然后到了1961年12月18日,印度出兵果阿,葡萄牙当时早就不行了,哪打得过印度啊,果阿地区葡萄牙仅有4000人不到,印度出动了4万多人。
葡萄牙48小时就丢掉了果阿。
当时已经到了1961年底了。
自印度1947年独立之后,从印巴第一次战争开始,不停的吞并土邦,领土一路扩大,当时整个国际社会就觉得已经根本无力阻止印度了。
那会真的感觉印度都能统一整个印度次大陆了。
迎头打脸想想看,1961年年底,印度兵出果阿,吞并果阿邦,那印度什么感觉?
所以后来爆发1962年中印战争一点都不奇怪。
中印战争最大的战果是什么?
当时印度出击巴基斯坦,软禁土邦国王合并土邦,打败葡萄牙,根本没有国家能够抵抗得住印度,但是中国迎头一巴掌------仅仅使用了边防军就击溃了印度的主力。
尤其是在瓦弄之战,中国边防军歼灭印军两个旅以及三个旅的大部分,击毙62旅旅长,印均在东线和西线两线战败,尼赫鲁惊慌失措,放下架子找美国人求援。
迎头一巴掌,止住了印度不停扩张的欲望,也是因为如此,南亚各国才发现,天下无敌的印军,好像并不怎么样。
1962年中国才和印度打完,196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就签订了两国边界协议,解决了两国边界问题。
印度一直都是非常好战的国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丹的外交全部被印度操控,锡金被印度吞并,最近又在搞克什米尔地区。
尼泊尔地震以后,本来急需要援助,印度落井下石,封锁尼泊尔边境,一度导致尼泊尔国内异常困难,后来是中国出手解围,一度搞的尼泊尔恨印度人恨的要死。
这种缺德事,中国何曾做过?
要不是中国,印度真的要在南亚翻天了。
印度这个国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为什么感觉这么好战?
没有被打怕!
印度自从摆脱英国的殖民地后,可以说就无法无天了,觉得自己就是世界大国,尤其是近些年以来,印度频频在国际上出头,甚至打起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主义,是谁给他的勇气?
我个人认为印度这么好战有五点原因:第一,印度独特的地理优势。印度位于南亚,这个地区可以说有着与美国相同的地理环境,三面环海,北边是山地地形,这也造成了印度在此地区作威作福。因为周边都是小国,除了巴基斯坦能打一点外,其他小国对于印度来说,都是小擦一碟,没事找点茬,树立树立形象!
第二:印度骤然发达。印度的崛起给人一种暴发户的感觉,一夜暴富之后就迷失了自己,曾经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家半斤八两,都被英国人统治,可是英国人一走,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作为殖民地中的印度,就开始摆谱起来了,找小国的麻烦,就是家常便饭。
第三:美俄的放纵。从印度吞并锡金以及到今天印度再次与巴基斯坦发生矛盾,这都是美俄放纵的结果。印度每年向俄罗斯购买大量军火,大大的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问题,自然不会对南亚这些无关自己利益的事情出手。而印度对于美国来说,更是监督中东以及掌控太平洋地区的前沿阵地,自然也不想与印度的关系弄僵,也就由的印度乱来。
第四:自己军事的强大。不可否认的是印度通过各种途径,确实把印度军队打造成了“现代化军队”。虽然有很多水分,但是对于周边小国来说,这就是现代化部队,而长期打小国的过程中,战无不胜,这给了印度强大的自信。
第五:建国太容易,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印度不像其他国家都是推翻上任政府才建立新的国家的,印度的独立恰巧是在二战之后的独立运动,印度趁着这股潮流,通过政治斗争获得了印度的独立。这样虽然没有什么损伤,但是没经历过战争的国家,注定不会珍惜和平。
这五点原因导致了印度今天这么好战,这么猖狂,总有一天,印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这个道理,印度终会明白。
印度这个国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为什么感觉这么好战?
印度这个国家,成立仅仅几十年光景,但和周边邻国的争端和战争,几乎就从未间断过,除了老对头巴基斯坦,还武力吞并锡金,控制不丹。
当年斯里兰卡内战时,为了显示自己南亚带头大哥的实力,印度也曾自告奋勇,以十万之兵对阵反政府武装猛虎组织。无奈实力不济,三年时间里,猛虎组织越战越勇,而印军却损失惨重,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回国内。
1962年,我国正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印度趁机入侵我方领土,双方很快展开对攻,结果印军一击即溃。连号称打遍欧亚无敌手的印度杰特联队,也被我军全歼。
(印度军队)
战斗力如此低下的印度,究竟从哪里来的自信,为何总是爱频频挑起战争呢?
一、饱受外族统治的印度。其实在历史上,印度只是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地理名称,在这片区域内,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土邦。
公元1519年,来自中亚的帖木儿大帝六世孙巴布尔,大败当时的德里苏丹国联军,将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领土,纳入莫卧儿帝国囊中。
18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凭借着先进的舰船火炮,登陆印度,不断征服各土邦势力,莫卧儿帝国名存实亡。
1857年,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发起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但由于各土邦间貌合神离,起义最终被镇压,莫卧儿帝国彻底灭亡。
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印度女皇,英国殖民当局将整个英属南亚大陆更名为印度帝国。作为区域概念的印度,才真正成为一个殖民性质的国家。
英国殖民者不仅仅掠夺当地的丰富资源,将这里当成工业革命商品倾销的巨大市场。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文明,久而久之,印度人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莫卧儿末代皇帝巴哈杜尔)
二、继承入侵者的大国意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渐衰落的英国,殖民体系分崩离析,加上印度的独立呼声日益高涨,英国人不得不同意印度独立自治。印巴分治之后,继承英国殖民成果的印度人,还继承了英国人强烈的大国意识。
可以看出,无论是更早的孔雀王朝,还是后来的莫卧儿帝国,以及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的英属印度,都是由外来入侵者建立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度根本没有历史,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整合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是属于侵略者的。
所以说,突然当家作主的印度人,从受压迫者变身暴发户,难免会有盲目的膨胀和自信。至于他们内心那点可怜的大国意识,由于是建立在入侵者统治基础之上,看上去耀武扬威,其实更像在掩饰内心的自卑和不知所措。
(尼泊尔军队)
三、利益驱使下的国际放纵。上世纪70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都想拉拢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庞然大物。所以当印度吞并锡金后,两个超级大国的装聋作哑,使得印度的侵略行径如愿得逞,野心也越来越大。
苏联解体后,印度每年向俄罗斯采购大量军火,大大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困局。苏联自然不会对南亚这些无关自己利益的事情出手。而美国虽然号称“世界警察”,但一直把印度当成掌控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前沿阵地,对于印度的乱来,更不会横加指责,把两国关系弄僵。
今年以来,印度不断向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发起挑衅,在自知实力不足情况下,印度再次寻求俄美支持,先后向俄罗斯抛出33架战机、70万支步枪以及S-400防空导弹订单。
相对于只想出售武器呼吁印度冷静的俄罗斯,美国却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频频为印度撑腰打气,不仅在印太海域集结了三艘航母,以及与之配套的护卫舰和军机。还积极邀请印度加入G11,使得战斗力疲软的印度顿时底气十足。
可以说,印度每一次对于邻国的恣意妄为,和美、俄为首的国际势力的纵容沉默,有着直接的关系。
再加上印度既不是靠军事起义推翻政权,也不是通过独立战争建立国家,而是靠不抵抗运动和平建国。没有经历过战争,自然不会珍惜和平。对周边小国的欺凌屡屡得手,又让印度信心十足,更助长了他们发动战争的野心。
(参考资料:《印度大国战略评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