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半战斗机与四代机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三代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隐身能力,那么它与四代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弥补?

按照最新的国际标准,其实应该是四代机和五代机的差距在哪里,而不是三代机和四代机的差距。四代机是能量空战理论产物,属于极端性能较弱,但是中间机动能力很强,适合于亚跨音速下的中低空格斗空战,四代半开始了超视距空战的探索,开启了BVR空战时代。

实际上,五代机就是BVR空战极端发展的产物,空战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四代机时代的一大特征,从F14使用不死鸟空空导弹取得战绩的那天开始,空战就开始朝着远程化发展。格斗空战虽然依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现代战机在远距离结束战斗的概率越来越高,四代飞机强调格斗空战,但是四代半就通过换装相控阵雷达和更好的探测系统,比如IRST等成为了远程杀手。

五代机进一步发展了超视距空战,他的隐身能力可以压缩敌人的探测和发现距离,缩短敌人的反应时间,而他自己优势的战场感知能力,比如EOST、EODAS、有源相控阵雷达、蜂窝头盔显示系统、大块显示屏和玻璃化座舱、数字化的操控系统、侧阵列雷达和机翼外缘雷达等,都体现出五代机无与伦比的探测和搜索能力。

五代机也装备了新型的远程空空导弹,比如PL15等,俄罗斯甚至为苏57开发了配套的无人机,以对超远程空空导弹进行火控,并且提供更远的搜索距离,这样以来,四代半包括四代飞机就很可能在中远距离上还没有发现五代机的情况下被击落,这样就是四代机和四代半飞机和五代机的最大差距:找不到对手,接近不了,因此格斗能力成为摆设。

三代半战斗机与四代机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一言以蔽之,一是隐身性能,二是超音速机动性能。

其实在第四代战斗机开始概念设计与实际研发之初,“用第四代战斗机的技术来迭代改进第三代战斗机”的策略也很快被各主要军事强国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给第四代战斗机准备的硬件与软件很多,从机体结构来讲有复合材料壁板与一体成型框架(后来又有了一体成型的机翼);从雷达航电来讲有新一代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开放式的可插拔可升级的模块化航空电子设备(也就是著名的宝石台与宝石柱);从动力系统上来看有更加先进的第四代涡轮风扇发动机与矢量推力发动机喷口;从武器装备上来讲有第四代热成像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与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同第二代战斗机的后期改进一样,这些为第四代战斗机研发的多个技术系统也被用于改进第三代战斗机,由于性价比的要求,大部分改进集中在了雷达航电与武器系统,动力与机体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改进后的战术飞机就是俗称的三代半战斗机,这些飞机相比较经典的三代机在火控系统上往往有巨大的优势,足以压制经典的三代机。

但是,相比较第四代战斗机,三代半战斗机的两个缺陷几乎是不可弥补的,一是隐身能力,由于机体结构已经定型且武器只能外挂,一切三代半战斗机的隐身设计只能说是在现有条件下的小修小补,起到的作用也是聊胜于无;二是全包线机动性,尤其是超音速机动性,个别的三代半战斗机在特殊条件下的亚音速机动性可能和四代机相当,但是一旦进入超音速区段则再无还手之力。因此,仅仅是这两个因素就足以形成四代机对三代半战斗机的代差了,从本质上来说,三代半战机依然不是四代机的对手。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三代半战斗机与四代机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大家好!我是迷彩派小编,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其实,三代半机和四代机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三代半战斗机并不具备隐身性能,或者说只有比较简单的隐身设计,而四代机对于雷达、红外隐身都是在设计时全面考虑过的。第四代战斗机的外表因为对雷达隐身的考虑,通常棱角会很少,飞机表皮也比较平整。它携带的导弹等武器也是内置于弹舱内的,不像其它战斗机全副武器外置在飞机腹部和机翼上。而且,第四代战斗机应用的4S技术,隐身、超音速巡航、超视距攻击和超机动。除了隐身性,其它飞四代机也很难全部达到,最多也就能达到一两项。例如,欧洲的“双风”就没有超音速巡航和隐身能力。但他们却有不差于四代机多少的超视距攻击和超机动能力,但它们仍不能被称为四代机。

当然,我国目前的歼-20和俄罗斯的T-50也一样不能全部都达到4S标准,目前唯一能达到4S标准的只有美国的F-22。不过,美国的F-35也没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也一样没人否认它是四代机。以上只代表本人个人观点,如果有朋友愿意与我交流,请您点赞评论。欢迎您关注迷彩派,我们将与您共同关注军事话题。

三代半战斗机与四代机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谢邀,三代半战斗机与四代机最主要差距在空战优势区设计理念和隐身性能上

所谓三代半战斗机其实分两种,一种是被降级的三代半,另一种是被升级的三代半。被降级的三代半主要是欧洲台风和法国阵风,如果苏联没死的话还要加上米格1.42,这些国家原本就有三代战斗机地位的机型,如法国的幻影2000,英国有狂风ADV。所以这些战斗机在设计的时候都是以第四代战斗机名义进行研发设计,因而其设计理念是跟F-22一样的80年代空战设计理念成份,但是美国人依靠其牛逼的航电技术、发动机技术、隐身性能研究推出了F-22,把4S理念烙印在四代机上面,这些国家就悲催了,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四代机,又坚决不认同只是个三代机,就成为三代半战斗机。达索的幻影2000和阵风战斗机,阵风是幻影2000的下一代,一开始是打四代机名义

这些战斗机实际设计理念与F-22相近,强调跨音速和超音速性能,注重跨音速区域空战;注重大仰角攻击能力,瞬时机动性能出色,强调首发攻击,先发制敌。这些体现了80年代中后期,冷战末期空战思想,也是现在四代机设计思想以及三代半战斗机改型的主要改善方向。只不过F-22凭借着着性能强大可以为所欲为的F119-PW-100发动机,把这方面性能和优势更加放大和突出。

台风和阵风实际上都有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台风在携带6枚空空导弹情况下实现过不开加力情况下飞出1.5马赫

而其与四代机主要差距就是隐身性能上,虽然台风、阵风以及米格1.42等也进行一定隐身化处理,但是其处理到米级的隐身化处理是非常不彻底的,主要目的在于缩小被对方发现的距离。而F-22这种处理到厘米级的隐身化性能则有质的变化,对方火控雷达难以持续锁定跟踪目标。F-22并非不可发现,其0.01厘米的反射面只有在有限角度才能实现。但是空战中姿态不断变化下,F-22这种隐身战机在对方雷达屏幕上是接近于一闪一闪的存在,无法持续锁定跟踪,远距离攻击成功率太低。再加上超音速巡航带来的大范围转移能力,使得四代机成为游荡在战场上的“幽灵”,拥有主动权,想打就打,想走你拦不住。隐身+超巡+超音速机动力,构成了F-22这种拥有战场绝对主动权

第二种被升级的三代半战斗机,就是原本的三代机,经过航电改造,发动机升级,操控系统改进等大大提升战斗力,升级而成的三代半战斗机。这些包括F/A-18 E/F 超级大黄蜂、F-16 E/F block 60 沙漠隼、F-15 SG/SA/QA、鹰狮JAS 39 E/F、米格-35、苏-30 SM/MKK、苏-35S、歼-10C、歼-16等。F-15SA/QA和歼-16这种,外面是三代机的壳子,里面的航电系统完全是四代机水平。苏-27气动平台设计可以说是完美的三代机平台,但可惜也就是三代机平台。

这些战斗机在航电、飞控、发动机等方面进行了升级,部分机型航电水平可以达到四代机水平。但是这些战斗机气动布局和整体结构还是延续之前布局,因而除了歼-10C和鹰狮外(这两个气动设计年代也是在80年代,纯粹是当初水平低,只能达到三代机档次),其他都是典型的70年代三代机的设计理念。注重在高亚音速区域空战,注重能量的获得和保持,注重持续机动能力。这就导致其与四代机相比,除了隐身性能方面的差距外,还存在空战优势区域的差距问题,如果双方在高亚音速区域缠斗,这些三代机不会吃亏,甚至还有一定优势。但是如果四代机们提速到跨音速,那就吃亏,跟不上对方的速度和节奏,被对方完全以快打慢。不过四代机中也有伪装的,比如说F-35。上图中F-22的飞行包线里面超音速区域非常大,属于典型的注重超音速机动能力的四代机水平。而F-35则是在马赫(mach)接近1时,包线断崖式下跌。

三代半战斗机与四代机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设计思想上的不同。三代半不是专门设计的战斗机,是在三代机上进行改进的,用了不少四代机的技术,比如有源相控阵雷达、航电系统、隐身涂层等,甚至一些三代半战斗机的发动机也与四代机相同。但是,三代半只是对三代机的修修补补和升级,并没有改变三代机的原有设计特点,注重中低空、亚跨音速机动能力。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三代半再升级,也无法和专门设计的四代机相比。

四代机则是根据未来作战威胁环境进行专门,强调隐身,强调信息化,超机动性,所以四代机的设计思想就和三代半战机有着巨大区别。

在气动布局上,四代机完全根据雷达隐身需要进行设计,特别是有内置弹舱,并且综合考虑红外、电磁隐身,这是三代机和三代半战斗机根本无法达到的。

在信息化方面,四代机是通盘考虑态势感知、数据传输等设计,不是三代半战机那样修补增加。

在机动方面,四代机超音速机动、亚跨音速机动等很出色,过失速机动做起来也是无忧,而三代半战机还是注重亚跨音速的机动。

超音速巡航并非四代机的硬性指标,但是四代机如果真想实现起来要容易得多,而三代半战机则难以实现超音速巡航(S)

三代半战斗机与四代机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

美国制定的4s标准,中国的歼20也不算四代机,他不能超音速巡航。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