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导弹为什么还要研究战略轰炸机?

因为战略轰炸机不仅能打击,还能机动和执行其他任务,比如反舰、威慑、巡航、精确打击、核打击等任务。

战略轰炸机可以在远洋地区跨战区机动巡航,这是导弹不能做的。

导弹是什么,导弹是一种弹药,一种可以制导的弹药,他并不具备自有的机动性,他的威慑性是在发射之前,但是我们不能总靠导弹去威慑敌人,因为你必须有发射才能证明你能发射。但是轰炸机不同,它可以不断的使用,导弹发射出去就必然要落地,要爆炸,要打击,而轰炸机不同,它可以全副武装,挂上核武器去执行战略巡航任务,他可以带给敌人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威慑,而且不需要真的发射什么武器。

导弹射程再大,再先进,也是一次性的,发射出去就意味着攻击,威慑仅限于发射前。

另外导弹的用途单一,大射程的战略导弹只能执行核打击任务,发射出去还会遭受敌人的核反击,而战略轰炸机不同,比如我国的轰6K和美国的B1B以及俄罗斯的图160,他们经常挂着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在远海地区绕着对方的空域画圈圈,这样不仅能威慑,战时也可以投入到战役级的打击行动中,并不一定非要是核打击。比如反舰攻击。

另外轰炸机具备机动性,导弹当然也能变轨,但是次数很少,基本上攻击到达的方向是固定的,不能作出绕过战区范围的机动,除非是新一代的核动力导弹,射程近乎无限后才能作出那样的机动,否则就必须要靠飞机和军舰去进行机动,以确保作战的维度和纵深是全面的,而不是固定的方向。

战略轰炸机具有长期使用能力,前沿部署带给敌人长达十几年,几十年的威慑,图为服役超过几十年的B1B战略轰炸机(上面两架)。

最后,战略轰炸机可以执行战术任务,但是战略导弹不能,战略轰炸机可以在战场上对地攻击,或者进行轰炸和空袭,导弹则只能打击已经标定好的目标,不能巡航打击即时出现的战术目标。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有导弹为什么还要研究战略轰炸机?

弹道导弹(核)和战略轰炸机都是核武打击威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代表陆基核战略与空基核战略。

其实还有海基核战略,三个加起来被我们称之为“三位一体打击核战略”,目前掌握这种能力并同时保持高效常备作战的国家只有三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冷战之后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核战略发展方向,“三位一体”核力量概念也被不同国家给予不同的理解与修正。目前世界仅有美国、俄罗斯保持了陆、海、空三基一体的核战略打击能力,中国也在尽力完善自己全领域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建设。本专题简要的展现了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各个方面。

欧洲和北约大多数国家已经或多或少都放弃了其中的空基核战略,也就是战略轰炸机,比如英国、法国、德国这些老牌欧洲强国,英国核战略上采取与美国相捆绑的策略,仅保留了以核潜艇为主的海基战略核力量,法国主要建设海基、空基核力量,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太搞核武器研发烧钱,维持战略核威慑更烧钱,只有大国才能玩得起,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无法持久保持战斗力;第二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各国之间在核武战略梯队上的水平差距悬殊;

第三战后美国维持的全球军事平衡,客观上给这些欧洲国家带来了“安全感”,美国人甚至将核武器直接送给北约核心成员国,这样也促使很多西方发达国家放弃了研制新一代核武器计划。另一方面美国也要求这些盟国在核武技术上有一定的限制,为保持军事上的俄霸权地位,美国需要在核心技术上掌握话语权。

自从原子弹为代表的核武器出现以后,世界大国一直在追求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作战效率更高的核武器,用于提高本国整体战略威慑力,这些武器都可以对对上万公里以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核爆炸当量也从数十万吨升级到数百万吨,甚至能够达到上千万吨TNT当量,随时能够对敌方军事基地、首都、工业区、枢纽地区进行毁灭性打击。

历史上核武器真正用于战场,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广岛和长崎进行的原子弹攻击,这次攻击直接导致日本投降,从而快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也让其他国家看到美国恐怖的核武战略实力,也促使更多国家开始搞核武器,并且朝着“三位一体”方向逐渐完善。

未来中国核武战略也将继续强化,这是国家实力发展和利益所在,陆基核武器将继续保持优势,需要更加强化海基和空基核武实力,令人兴奋的是,很早就有媒体曝光中国正在研制下一代新型隐身轰炸机——轰-20,对于中国强化空中核打击力量做出重要贡献。

有导弹为什么还要研究战略轰炸机?

您好,我是齐奥尔科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有了导弹,但是近百年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都反复证明了使用空中进攻力量——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向人们揭示: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谁拥有天空,谁就在战争中握有主动权,就会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战果,战争的进程就会对谁更有利,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倾斜;用空中轰炸的进攻手段压制地面防空火力,取得制空权,摧毁敌有生力童,为胜利奠定基础;轰炸机的主旨是进攻,在进攻中要不断承受防空兵器的攻击,在不停的防御中完成最后的进攻,达成战略、战术目的。

美军B-2战略轰炸机结构图

为此,轰炸机必须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装备起来,成为进攻之“矛”和防御之“盾”的完善结合,并能不断地适应变化的战场环境,在与敌防空系统的博弈中不断发展壮大;轰炸机的发展受战争规律的支配、作战思想的驱动、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牵引,在战争中接受检验与磨练。由于现代战略轰炸机具有航程远、突击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使之成为战略威慑和实战的有效装备,它可以在战略、战役中发挥作用。虽然受到战略导弹的激烈竞争和现代防空体系的严峻挑战,战略轰炸机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仍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与发展中。

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

相比于导弹,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时,轰炸机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反应能力。轰炸机能携带多种核武器,并可在攻击前紧急召回,具有较好的攻击灵活性。在执行常规任务时,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对敌方机场、雷达站和指挥通信系统、运输与发电设施、大型军工企业、经济命脉等高价值目标实施战略空袭,协助地面部队作战,实施空中遮断,轰炸敌重兵集团,以及与海军共同实施反舰攻击和布设水雷等。

有导弹为什么还要研究战略轰炸机?

《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战略导弹与战略轰炸机之间孰优孰劣、各有何用的争论其实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从冷战结束之后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目前,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三个采取了折中的策略,既装备战略导弹、也装备战略轰炸机。而还有两个国家已经放弃了战略轰炸机,只装备战略导弹作为自己的战略核反击力量了。

总的来看,导弹尤其是战略导弹在国家的核打击体制上,有着装备成本低、维护成本较低、反应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的优点。以美国的UGM-156“三叉戟”潜射战略导弹为例,可以携带10枚W88型可调当量先进核弹头打击10个战略目标,单弹头当量可达47.5万吨,而导弹的建造成本与维护成本只有B-2型战略轰炸机的不到1%;且固体战略导弹可以在接到发射命令的情况下迅速完成发射,在一个小时之内打击到预定的攻击目标,这种速度也是任何战略轰炸机都望尘莫及的。因此饶是美国空军这种对于战略轰炸机有着异常偏好的空军,在冷战初期走了一阵子邪路之后也迅速转到发展战略导弹的方向上去了,目前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也就150来架,却有超过700枚洲际导弹处于时刻待命的状态。

相比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却有独特的优势:灵活。战略导弹的优势再明显,本质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底线优势”:发射出去,就再无转圜的余地,意味着对手可以立即启动战略核反击。而战略导弹在待命与发射之间,并没有可以让对手意识到危险的部署环节——因为战略导弹的待命就是部署。相比而言,战略轰炸机的带弹起飞、战略巡航可以多出一个“部署”的环节,在战略上有着警告对手、昭示态势升级的独特作用,给双方以更多的转圜余地。因此,冷战时期的美苏都同时装备了战略轰炸机与战略导弹,而战略轰炸机的带弹巡航更是双方不约而同上演的固定戏码。

有导弹为什么还要研究战略轰炸机?

弹道导弹够用,为什么还要发展战略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一直困绕着我国三位一体的远程打击能力,目前我国的轰20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当中,专家们前段说很快就会问世服役。在轰20未服役前,还得靠轰6K代替。关键时轰6K没有隐身功能,二是作战半径太近,单线航程只有6000公里左右,根本就到达不了美国境内,因此轰6K不足于对美国构成威胁。

题主所问弹道导弹够用,为啥还要发展战略轰炸机?其实他们之间各有作用,比如用洲际导弹带上核弹头就能毁灭美国的城市,那么用潜艇潜射核弹也能毁灭美国均的城市。那么为啥还要发展战略轰炸机呢?我认为中俄美发展战略轰炸机的目的,那就是多准备几手能够更有效的遏制对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再说战略轰炸机发射核弹的成本低,根本就不用导弹携带,轰炸机到了敌国上空,就可以把核弹全部投下地面城市,可以说一架轰20带上的核弹足以摧毁美国二十多个城市。再说轰20还有隐身功能,它比洲际导弹作用强多少倍。

因此各个大国都特别重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目前俄美己实现了三位一体的远程打击能力,我国也很快就要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有导弹为什么还要研究战略轰炸机?

发展战略轰炸机,特别是隐形战略轰炸机,是核大国战略地位中所谓三位一体威慑中的重要一环。

隐形战略轰炸机,相比于洲际导弹,远程隐形轰炸机能够实现机动部署,任何满足远程轰炸机起降条件的军民用机场在战时都能成为部署基地,因此灵活性更强。

虽然相比于洲际导弹来说,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较差,但随着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远程轰炸机也能实现在不触动敌方防空体系的情况下发起攻击的目的。而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则让巡航导弹也具备了较强的高速突防能力,因此远程轰炸机的战略打击能力可以认为与洲际导弹互有优劣,可以实现战略上的互补。

另一方面,远程战略轰炸机除可执行战略打击任务外,还能用于战术攻击,或作为空中信息节点,适用范围相比于洲际导弹更广,因此目前远程战略轰炸机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特别是不易被发现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总结起来,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优点有三。一是它在部署上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以及能重复的使用性。二是可以形成对热点地区的长年威慑性。三是远程轰炸机具有的核常兼备的,对敌方各种目标的打击能力的威慑性。

所以,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之间,并不是谁能替代谁的问题,而是相互补充的两个不同的角色。说不上谁也离不开谁,只能说有了这两者,打击敌方的能力会更好,威慑力更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