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

德系车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发动机舱油渍多几乎是很普遍的问题,除了德系发动机自身的特性之外、德系发动机所用的密封橡胶件质量真是不好,同样的运行周期、日系车的橡胶件状态良好,而德系发动机的橡胶件有的都失去弹性了;所以德系车小毛病多的原因简单、但解决起来很难!

总的来说德系发动机容易漏油、渗油、甚至是早期普遍的烧机油除了设计缺陷外,更多是出在对供应商的掌控、以及对发动机性能的榨取方面;其次橡胶部件怕油、更怕高温的环境,而德系发动机显然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条件,所以德系发动机各种油封衰退的特别快,常见‬的‬就是‬气门油封‬失效‬、曲轴油封渗油,半轴油封渗油等等‬,之后‬伴随着‬的‬就是‬烧机油‬、以及‬渗‬油‬!

德系发动机‬渗油‬与‬吸油烟机‬渗油‬是‬一个‬道理‬

没必要把德系发动机渗油想的那么复杂,其实和家用吸油烟机渗油是同样的道理;家里的吸油烟机用久了、橡胶圈老化失去弹性之后,就会开始漏油、渗油,换上新胶圈立刻就不漏了、就是这么简单;德系发动机漏油也是这么回事、各种橡胶件老化奇快,很容易失去弹性、逐渐丧失密封能力,机器就开始逐渐渗油、甚至烧机油,德系发动机因气门油封老化导致烧机油是大概率问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烧机油的问题都是气门油封老化导致的,个别发动机设计缺陷方面另当别论;气门油封老化、失去弹性后,给气门摇臂、及凸轮轴部分提供润滑的机油就有很大概率流入燃烧室被烧掉,这就是气门油封老化导致烧机油的原因;德系车、也可以说整个欧系车企在设计发动机时,工程师更多是想突出发动机的性能,所以德系发动机具备更高的运行温度、而在买菜车上普及涡轮比日系车企早了很多年(德系发动机运行温度可以轻松达到105度,请不必担心冷却液会开锅、高压下液体沸点会提高,2Bar时沸点能达到125度)!

道理不难理解对性能压榨的越极致、橡胶件的老化越快,无论橡胶品质有多好、这都是克服不了的问题,差异在于所坚持的时间有多久;日系车的橡胶件品质非常好、不过时间到了一样漏也一样渗,只是还没到时间呢已经换车了,所以德系车密封橡胶件品质差是不可否定的问题、可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厂家不去解决,而且早期德系发动机气门油封老化速度太快了,远超过活塞环一类金属件的磨损速度,所以说除了发动机高温特性之外、德系车企对供应商的把控有问题,零件本土化成都过高,这方面没有日系车企对供应商把控做得好!

发动机缸壁上的网状纹理

很多朋友认为德系发动机缸壁上有网纹状的纹理、起到储存机油的作用,所以机油都是这么被烧掉的;这是一种误区、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实际上五大车企生产的发动机缸壁上都会有网纹、这就是机械加工领域的必要工艺,牵扯到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运动、就必须为金属表面上一层网状的纹理,过去都是钳工用刮刀在金属表面刮出纹理(类似燕子形状的花纹,这是门高深的手艺)、起到储油作用!

现在都是机械上纹了,比如缸套经过珩磨机珩磨之后、自然就会在壁上留下致密而规则的网纹,这就是工业领域、减少金属表面摩擦的标准操作方式,可以说五大车系发动机缸壁上皆有网纹;日系发动机缸壁上同样有网纹、德系车有、美系车有、韩系车发动机上同样有网纹,这就是个工厂学徒都明白的道理、只要玩机械的都懂,结果还被某些人传成了德系车独有的技术、烧机油的根本原因,可笑么?如今都21世纪了,有些问题在机加工厂呆一下午都能弄明白!

所以谁说德系发动机缸壁有网纹、导致烧机油完,谁就很小白(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知识点),因为他根本不清楚日系发动机缸壁同样有网纹、而不是光滑,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只观察德系机、而不观察其它车系);总而言之德系发动机容易漏、渗机油原因在于密封件品质是真差,当然更恶劣的发动机运行工况也是原因之一,当然并不是再说德系车质量都差、日系车质量都好,这种绝对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相对而言德系车如今的品质也不错,但一些小细节方面不如日系,而如今的日系车品质也呈现下滑的趋势、丰田3GR烧机油也是大面积出现!

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

很多人都知道,德系车的故障率一直比日系车高,上到BBA,下到大众车型,和同级别的日系品牌对比,质量稳定性都要稍差一点,而BBA的质量更是菜鸡互啄,五年以上的BBA大部分都有漏油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日系车却很少见漏油呢?其实并不是说日系车就不漏油,只是几率要低一点。

根据统计,同为五年以上的车型,宝马气门室盖漏油的几率超过了70%,奥迪变速箱油底漏油的几率超过了60%,奔驰机油座漏油的几率接近60%。可以看到,三个豪华汽车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油问题。

很多人对于日系车故障率更低,上来就是一个大帽子先扣上,那是因为日系车技术落后,配置低,也没什么好坏的,用的都是自吸发动机,动力弱,肯定没有涡轮增压发动机故障率高啊。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是问题是,雷克萨斯的故障率也远低于BBA啊,雷克萨斯的配置可不低,最低配的ES200,主动刹车、自动远近光、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等等配置都有了,同价位的BBA车型往往需要中高配才有或者需要选装,至少因为配置低所以故障率低这一点是不成立的吧。

再来说发动机这回事,自吸发动机的技术难度确实比涡轮增压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带来的动力也要弱一些,但是BBA三款车故障率最高的地方,都不是涡轮或者涡轮增压发动机才有的零部件故障,而是漏油啊,漏油和增不增压有什么关系,拉不出粑粑还怪地球没有引力?漏油说白了,就是个密封材料的问题,或者说是材料精度的问题。

如果把所有的锅都甩给涡轮增压,那实际上是不太负责任的,早年间,BBA使用自吸发动机,漏油、烧机油的情况还少吗?该漏还是漏,该烧机油还是烧,只不过现在BBA都用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家自然而然就觉得,这个锅该涡轮增压来背。

实际上,一直被认为质量可靠性强的丰田汽车的自吸发动机,也会有漏油,只不过概率要低得多。10辆车里面2辆漏油和10辆车里面8台漏油,那可完全是两码事,千万别又来我亲戚我朋友我同事我邻居,你那个小圈子代表不了全世界,咱们上过高中的都学过概率,咱们看大数据。满大街都是宝马专修、奥迪专修,你见过几个丰田专修,雷克萨斯专修,本田专修?

而涡轮增压发动机里面,不烧机油的也一大把,就连国产汽车品牌都有很多涡轮增压发动机不烧机油。漏油或者烧机油这件事,说破天了,要么是设计缺陷,要么是零部件加工精度的问题,和增不增压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日系车在零件加工的精度方面,确实要比德系车强,它们往往在基础零部件上,比如说水箱、水管、开关、电路上不容易出问题,而德系车,则对基础工艺和配件的要求低一些,这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小故障。

说到底,我们看问题要理性,别被带节奏,上来就扣帽子泼脏水的,往往都是头脑简单的人,日系车和德系车都有它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车,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

总体来说德系车油封漏油更常见一些,日系车油封漏油相对少一些。德系车用了几年后各种密封件渗油的几率大一些,因此发动机看上去总是油乎乎的,而日系车表现要好一些,渗油的几率较低、发动机也更干净清爽。

因此很多人有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日本车精密度高德国车粗糙……到底有没有关系读完本文就知道了!

德系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大众与宝马,而奔驰渗油的几率要小一些,而生活中最常见的渗油车型则是大众汽车所占比例要高一些。我们都知道发动机由N多零部件组成,发动机表面附属零部件与缸体连接大多数都需要密封材料、只要接触油水那么就有胶圈或者垫片存在,因为两个金属平面连接时无法做到完全密封不漏液。

这就是各种密封件存在的原因,胶圈、胶垫、密封环、各种型号的油封等被广泛用在发动机上,防止各种液体外漏。

这些密封材料都属于橡胶制品,只要是橡胶制品那么都会存在老化的现象,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为了延长橡胶制品寿命,会在橡胶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例如硅橡胶、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或者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例如硫化温度、时间等)来延缓橡胶衰老,因此成品密封材料不仅能耐受高温还具备抗溶解能力,与油液接触时胶圈不会发生溶胀现象,至少短期内不会老化。

但是发动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环境,集高温、震动、应力、浸油、压力于一体,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对密封材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影响橡胶制品寿命的几个因素发动机几乎占全了,高温、压力、机械剪切、水分、油液都是影响橡胶寿命的因素。

现在回到正题,为什么德系车油封漏油的几率大一些呢?而日系车渗油的几率较低呢?

其实这就是日系车与德系车设计理念、设计取向不一致导致的,与制造工艺没有任何关系。

  1. 德国有不限速高速公路,时速200km/h都没有问题,车辆高速行驶场景更多一些,因此车辆设计之初考虑更多的是适应高速公路行驶。
  2. 而日系车则走经济性路线,不追求极速,追求的是节能、低成本。

日系与德系完全是两个设计理念。市区内中低速行驶时差别不大,但是上高速后就会有明显的差别,同级别同价位的德系车高速行驶更稳重一些。超高速度行驶对机油润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德系车机油粘度普遍大一些,日系车用16/20粘度的机油时德系车还在用30/40粘度的机油,就是因为发动机高转速高负荷时对机油要求更高。

而水温高机油温度也会相应的增加,机油温度增加后粘度会降低。机油粘度又影响了动力与油耗,粘度高发动机内部运动阻力增加,动力损失大油耗也会增加。如果用粘度低的机油,激烈驾驶高转速高负荷时就难以保证机件不被磨损。要么提高加工精密度,零部件之间摩擦面采用特殊工艺降低摩擦阻力,要么直接选用粘度高的机油,发动机高负荷运转时仍然具备良好的润滑能力。

所以那些采用高粘度机油的发动机,日常中低负荷行驶时就要想办法降低机油粘度来提高动力降低油耗。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提升水温上限就可以了。

所以德系车的水温上限就更高一些,水温温度也间接的影响机油温度,机油温度提高后机油粘度。我们看一下某德系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功能就明白了:

可以看到经济模式下冷却液水温在热管理系统的干涉下,水温会上升到109℃。而高功率运行时水温则控制在80℃。这样一来对于大多数在市区内行驶的车辆来说,发动机始终处在经济模式下运行,水温温度也保持在110℃左右。

这就是德系车水温为什么要比日系车高一些的原因,也正因为水温高的原因才会导致橡胶密封件过早老化,才会出现各种渗油、漏油现象。

几乎所有密封件都会渗油,气门室罩渗油是常见现象。

因为渗透量不太大,机油只是分布在表面、侧面,并不会流到发动机底部,缸体上一些电磁阀(AVS)、传感器、感应塞等胶圈也会老化,这时候就会出现渗油现象。

这些位置渗油对发动机影响并不大,只是比较脏而已,有自燃隐患。内部一些油封损坏也会漏油,机油直接参与燃烧发动机外面看不出来。 例如气门油封漏油:

气门油封老化、磨损之后就会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这时候机油就会沿着气门导管流到燃烧室,从而出现轻度烧机油、丢机油的故障,也是常见故障。

但是有些位置油封漏油对发动机影响就比较大了,例如车子停放时发现地面有一摊油渍:

这就比较尴尬了,不是变速箱漏油就是发动机漏油,如果拔下机油尺发现机油油面降低,那么多数是曲轴油封漏油:

总之只要存在橡胶密封件的零部件都会有漏油的几率,与发动机温度有直接关系,高温会导加剧橡胶老化进程,工作压力高也会加剧橡胶密封件老化。正因为德系车发动机温度高,修理时用的密封胶都不一样:

这种大众原厂密封胶耐温温度上限为300℃,然而……用了一段时间后该漏的地方还是会漏的,而且除胶极为困难。

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

对于德系车来说,使用5-10年以后,烧机油和油封漏油是比较常见的,发动机表面渗漏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对于日系车发动机来说,即使使用多年,机油消耗仍然正常,发动机表面仍然干干净净,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往往把这种情况归结于日系车的造车质量好、制造精度高。的确日系在汽车发动机领域制造方面更偏向于稳定性方向优化,烧机油的几率非常小,但是并不完全因为日系的加工精度的问题,难道德系发动机的制造精度不好吗?其实,德系车烧机油和油封漏油、发动机表面渗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德系车发动机偏向于性能设计

相对而言,德系车有高速行驶的需求,发动机输出功率往往比较大,特别是德国往往高速不限速,因此,在设计发动机时,就必须倾向于高功率运转需求,发动机负荷较大,缸内温度相对也较高,这都对发动机的散热和润滑带来比较高的要求,机油循环压力也相对更大。这就给发动机的密封和气门油封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油封渗漏也就更常见。

德系发动机设计冷却液工作温度较高

日系车冷却液工作温度一般为85~95℃,而相对应的德系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工作温度一般在95~105℃,之所以采用这么高的温度,其本质上还是因为德系车有高功率运转需求,冷却液温差越大,散热效率就越高。特别是德系车普遍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缸压大、温度高,涡轮增压器的油封在高温下也更容易产生渗漏。冷却液温度高也就意味着关键部位的缸体温度也会更高,由于气门油封,大部分都是由橡胶制成,橡胶在高温下,很容易硬化和脆化,这就导致发动机的气门油封等密封件提前老化,导致渗漏。

德系涡轮增压发动机偏向于使用高粘度机油

还是由于德系发动机更加偏向于性能和高功率设计,因此,德系车往往需要使用粘度更高的机油,确保保护和润滑的效果,但是高粘度机油热传导系数大,散热能力差,往往会导致燃烧室气门部位的温度过高,此外,机油粘度越高,高温下越容易在活塞环部位囤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发动机活塞环堵塞、积碳。发动机活塞环在下行刮油的时候,无法直接回收,只能参与燃烧。机油一旦参与燃烧,就会生成更多的积碳产生恶性循环。

而日系发动机很早就采用0w20等低粘度机油,机油粘度越低,流动性越好,热传递效率就越高,气缸内附着性就相对要差一些,在刮除机油的时候就相对会更干净,这也就是日系发动机长时间运转状态,仍然稳定的原因之一。

德系发动机汽缸内壁珩磨工艺有待改进

为了避免火灾,在气缸内壁运行时产生磨损,气缸内壁绘通过珩磨工艺产生斜纹,机油在活塞上行的时候铺设,并附着在斜纹内,理论上来说,发动机性能越高,温度越高,所需要润滑的要求就越高,汽缸内壁所残留的机油也就越多,活塞在下行的时候,活塞环无法全部刮除,这也会导致发动机机油消耗过多。

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

因为德系车与日系车的设计理念就不同,后期的问题也就不同,但是如果真的调查,每个车型和驾驶习惯以及行驶的路况都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

主要是德系属于高温车,水箱温度保持在95摄氏度是最佳状态。而日系普遍只有80摄氏度。密封件都是橡胶为主,德系车高温高压工况下,橡胶密封件更快老化,所以没办法根治。即使换了新的密封圈,过了3年又一样漏……但德系车的驾驶感日系车是永远找不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