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奥迪比不过奔驰宝马?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奥迪比不过奔驰、宝马?

其实不只是国内的一些朋友觉得奥迪比不上奔驰、宝马,即便在欧洲、美国的豪车市场奥迪与奔驰、宝马也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是产品定位、质量的问题,只是同为百年品牌的奥迪缺少了奔驰、宝马那种厚重的底蕴,奥迪是无奈的,命运多舛造成了奥迪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重拾辉煌,之前的空白期令它错过了很多!1899年成立的霍希汽车(Horch)有着不输于奔驰、宝马的技术、底蕴,后期甚至在与奥迪、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共同创立的汽车联盟公司后(奥迪四个圈的由来),这个品牌大放异彩,充满了美好的未来和前景,可无奈的是苏联人的到来彻底将这个品牌往日的殊荣粉碎!由于德国在二战中的失败,东德被苏联掌握手中,一夜之间将这个四圈公司的数万台设备搬空,这个品牌也正是在一夜之间名存实亡,剩下的只是一个牌子!虽然老团队还在、重组了四圈联盟,但接近十年的空白期,使得这个品牌再难已复制往日的辉煌!在1959年有余四圈的经营不理想,难以维持生计,便被奔驰收购!奔驰玩了5年,知道1964年奔驰也玩不下去了,又将奥迪卖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大众,此时的奥迪已经在破产的边缘之上!而到了大众手中的奥迪,才是真正悲剧的开始,奥迪彻底的沦为大众的研发部门,奥迪的多项技术都被大众抢占注册,奥迪壁虎是勉强保护下来的结晶!大众对奥迪的压制手段是很强势的,初期的奥迪甚至只是再给大众做一些车型的组装,而大众则毫不留情的拿走奥迪的研发技术!非常心酸的一点就是奥迪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才被允许组建自己的营销体系,而之前奥迪的脉搏完全是由大众牢牢控制着!直到奥迪在咱们国内引发火爆之后,奥迪才逐渐的恢复生机,而这些都是在8、90年代之后的事了,而在这之前的奥迪一直活在大众的阴影中,也导致了自己品牌度的下降!说到底奥迪的境遇有点像迈巴赫,迈巴赫也是空白了几十年,导致自身的品牌度、影响力都消耗殆尽,使得如今它只能作为奔驰S.5级别的存在,而无法与超豪华的宾利、RR去同台竞技!奥迪也是这个道理,同样有着不输于奔驰、宝马的出身,但没奔驰、宝马那么良好的成长境遇,在奔驰、宝马疯狂崛起的时候,奥迪还在未生计发愁!奔驰、宝马好比贵族,而奥迪曾经是个落魄的贵族,虽然这二十多年间奥迪又重新的崛起了,但人们也记住了奥迪当年的落魄,所以在很多人的心里奥迪始终比不上奔驰、宝马,但要知道奥迪与奔驰、宝马差的不是档次、技术、性能,而是底蕴不足,曾经那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已让奥迪尝遍了人间冷暖、也就懂得越发的珍惜!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奥迪比不过奔驰宝马?

我是車无定论,欢迎加关注一起聊车!

作为目前国内主流的一线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虽然品牌定位、同级别车型售价以及国内销量等都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但是在很多国人眼中还是觉得奥迪相比较奔驰、宝马来说,要稍稍弱一点。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在我看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奥迪属于大众集团,而奔驰、宝马则是独立品牌。

一个豪华品牌被一个普通品牌收购,这多少也会影响这个豪华品牌的影响力。最明显的就是自从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之后,捷豹路虎在中国很多人的眼中品牌力一落千丈。同样的自从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很多人也觉得沃尔沃的品牌力下降了。所以相比较奔驰和宝马是独立的品牌,奥迪属于大众集团这个身份,在很多国人眼中就是要弱一点。

其次,早期的奥迪销量大,大街上能见度高,自然就觉得不够高档。

所谓物以稀为贵,如果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不觉的稀奇,自然也就不觉得档次高了。就像很多人觉得玛莎拉蒂比保时捷的品牌更有档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玛莎拉蒂很少见,而保时捷在国内的能见度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最后,奥迪入门车型的售价相对较低,导致品牌的门槛相比较奔驰、宝马更低。

最后还是要说到品牌车型的售价方面,这也是衡量一个品牌是不是更有影响力的最直观因素。目前奥迪入门车型A3优惠后的落地价格已经跌破20万。说实话,花十几万就能买一辆奥迪,这自然会使得奥迪在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定位大打折扣。相比较之下,奔驰和宝马的入门车型售价相对更高一点。

综上所述,奥迪的整体实力是不是真的不如奔驰、宝马这不好妄下结论,但是在国内的市场来看,奥迪的品牌力的确是要稍弱于奔驰和宝马。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奥迪比不过奔驰宝马?

如果对于奥迪这个品牌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奥迪当年在德国是即将被淘汰的品牌,但是后来被中国救了,也是一跃成为了“官车”的象征,许多人购买奥迪也是为了面子。

但是这几年奥迪却在自降身段,低配的奥迪A4L目前仅仅22万左右,在配置方面也是也是大大的缩水,虽然这些年各大厂商都是简配降低车价,但是奥迪在这方面确实做的比较过分了,作为BBA的中国一线豪车品牌,现在却是向着二线豪车的价格靠近,在这一方面,让人感觉奥迪是在自降身段。

还有就是一个定位,开宝马坐奔弛,这个是许多人知道的,但是说到奥迪,很多是灯厂,虽然奥迪也是有许多的黑科技,但是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往往会将奥迪和灯厂相连接。三者一比较,还是会受到自己的心理影响和大众观念。

但是最主要的其实还是价格方面,就像是保时捷和法拉利,虽然保时捷也有几千万的跑车,像是918,但是其他的车型价格还是不能够和法拉利比较的,所以许多人的心理还是认为保时捷比不上法拉利。同样奥迪也是。当然车价也是和市场相关的,所以奥迪降低车价也是可以反映出中国豪车市场的一个风云。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其实可以研究一下BBA的车价走向,以及二线豪车的一个价格走向,两者还是很有意思的数据。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波关注!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奥迪比不过奔驰宝马?

奥迪汽车与「奔驰宝马」确实做不到平级·主力车型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 内容概述:汽车联盟与奥迪奔驰的关系,奥迪汽车技术亮点以及核心市场方向。

【BBA·德系三强】想来是所有汽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词,指的分别是:奔驰,宝马,奥迪。这种公认的排序顺序几乎说明了三家百年车企的技术排名,奥迪汽车确实是三强之中的弱者。

这种评价也许很难让老司机接受,因为早期能够看到的德系豪华品牌汽车多为奥迪,即使是在“虎头奔”的时代也不例外;尤其是公商务用车以奥迪汽车为主,但这也正是奥迪排名低的参考因素之一。

简单回顾

奥迪汽车的品牌历史是非常曲折的,这与德国的历史有很大关系。二次战争止之后奥迪汽车一度属于新汽车联盟,后期被大众汽车集团收购;同期二冲程发动机被淘汰,技术成绩对诸多德系车企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打击,其中就包括奥迪汽车。

著名的「奥迪DKW」轿车在60年代之前的热度是很高的,即使经历过战争的影响也不例外;然而同期发动机的升级却让奥迪束手无策,结果出现了三万两DKW汽车成为了垃圾,奥迪也几乎破产。

1965年是奥迪汽车的重要转折点,因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研制直列四缸四冲程发动机,这台机器在联盟阶段搭载于奥迪DKW轿车才克服了危机。所以说奥迪汽车后期的成功本就有奔驰的功劳,在技术层面似乎始终是有些落后的。

重点:将将走出危机的奥迪汽车再次遇到问题,那就是次年德国出现的经济大萧条,新汽车联盟均受到重创。最终汽车联盟不得不与【NSU汽车公司】合作成立“奥迪-NSU”公司,这是德国萧条阶段奥迪的状态。

(NSU已经消失数十年·但转子发动机最先应用于这家公司的汽车上)

合资公司成立后奥迪汽车才算真正开始稳定,期间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重磅产品与全新技术。然而求稳也很难,因为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开始了;奥迪NSU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1977年NSU公司结束了它的使命,奥迪汽车成为独立品牌。

随着石油危机的缓解,到1980年奥迪汽车才真正拿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那就是大命名的【Quattro·四驱系统】;以托森式差速器大幅提升了汽车的操控极限,可以说奥迪四驱是全球四驱技术中的传奇。

倒霉催的奥迪:1985年左右德国开始了对是车辆限速,以及对尾气排放控制的规则制定。缺少内燃机技术的奥迪汽车再次受到波及,结果造成了销量明显下滑,但是出口销量却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同期NSU公司彻底更名为奥迪汽车,这家百年车企也开始了主攻海外市场的转型。在随后的多年中陆续推出过直列四缸与V型八缸发动机,除奥迪100以外也陆续更新了「TT·A3·A6」等车,只是在欧美的市场表现似乎还是不够理想。

奥迪汽车·合资

大众汽车与1984年开启与上海汽车集团的合资,这也是化解危机的抉择吧。不过大众汽车赌对了,因为这块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真的是太大太大;仅仅初期的B端市场就让大众汽车看到了巨大的诱惑,然而以该品牌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最终在1988年大众汽车选择与第一汽车集团(一汽)合资成立奥迪,生产的第一台车则是在海外销售多年的「奥迪100」自此开启了双线发力,低端与高端的差异定位正满足了两级用户的需求。

奥迪汽车真正的热销正是因为B端市场,这一阶段不论主观或被动,都有可能需要购买这两大品牌的汽车。久而久之则通过公车标签将奥迪推上了高端阵营,风头一度超过梅奔和宝马;然而奥迪的高端机型确实有些不错选项,但是主力车型却没有什么可选,于是只能使用与大众汽车相同的选项了。

比如全新的奥迪A3使用与捷达(合资速腾)相同的1.4T发动机,变速箱也在用干式双离合。奥迪A4L两驱版本是是与帕萨特迈腾相同的EA888加湿式组合,A6L如果不是有六缸选项也会比较尴尬。至于SUV阵营也基本相同,对于奥迪而言主要与大众汽车的差异也许只是设计与其他结构的品质而已。

重点:Quattro·四驱系统开启了几乎全面的降级!老款A4/A6/Q5装备的是「托森式差速器」,普通差速器是依靠车轮滚动阻力的差值正常调整扭矩分配,标准如下。

  1. 滚阻小·易打滑车轮获得更多动力
  2. 滚阻大·不打滑车轮获得更少动力

这种分动方式肯定会让车辆更容易打滑,在操控时车身姿态是非常难以控制的。但是托森差速器却能做到“相反分动”,概念指滚阻小获得动力少,同时滚阻大的车轮获得的动力多;这种设定不仅不会轻易打滑,同时还能超大幅度提升车辆操控极限,这是早期奥迪汽车的魅力所在。

图1:托森差速器分动概念

图2:只能前后分动比例的调整幅度(托森差速器发明于美国)

然而新款对车辆平台有大幅的调整,差速器使用了最普遍的「多片式离合器限滑差速器」,前后桥分动比例是固定的。而且在正常行驶中仅仅为前轮驱动,在驱动轮打滑后才会形成定比四驱。

这种模式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20万级的领克03+、奔驰A级等轿车都在用特点相当的四驱系统;那么失去了Quattro四驱优势,同时在内燃机与双离合变速箱方面也没有优势的奥迪,拿什么和奔驰宝马对比呢?

综上所述,奥迪汽车早期是「情怀+实力」兼备的选项,随着友商的技术提升以及奥迪的技术降级,似乎该品牌也就只剩下情怀了。同时在公车新规不允许使用外国品牌汽车之后,深耕C端个人用户市场的奔驰宝马则更有优势。

这就是奥迪汽车销量出现下探的原因,命运多舛奥迪似乎还没有真正的稳定。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奥迪比不过奔驰宝马?

网上有公开的数据,德国市场近年来销量最好的汽车品牌排序一直是:大众第一、奔驰第二、奥迪第三、宝马第四。前四名都是德国本土品牌。从第五开始出现外国品牌,会变化,但前四一直就是固定的。

所以那些说奥迪完全靠中国、离开中国市场就会完蛋,等等,都是荒谬观点。毫无疑问奥迪在德国国内是很强大的,完全不是要靠中国市场才生存得下去的情况。事实上德国的这几个汽车品牌都挺重视中国市场的,但绝对不是离开中国就过不下去的情形。这么想的话有些人真是太高看中国市场了。

至于奔驰宝马奥迪三个品牌的形象认知、档次认知,那是很主观的事情,拉帮结派争辩没意义,大家看公开的数据,那是过硬的、没有欺骗的。奥迪近年一直是德国本土市场很强势的一个品牌。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奥迪比不过奔驰宝马?

这阶段的奥迪真不行,自己去店里转转,单拎内饰,同价位的跟宝马奔驰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没有丝毫豪华感(引用许多车评人的形容词),奔驰感觉符合稍微年龄大些的品味,宝马年轻人就会觉得哇塞,内饰还能如此酷的同时莫名的豪华感,而奥迪……真的是大众血统!纯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