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为什么能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典型的剧情杀呗,而且姜维杀死这两人,其实一点不“轻易”,相反赢得非常侥幸,甚至有点不光彩。

咱们先对比一下这三人的五维数值,在演义的世界里,数据永远比战绩重要。

姜维:统率91、武力89、智力90、政治67、魅力80

典型的均衡型武将,智勇双全没有特别偏科的一门(政治稍弱),武力89跟夏侯惇兄弟平级,属于一流中的水平。跟二流打秒不了对方,但也不会被对方打败的程度,比较适合偷塔式战法。

姜维的五维数值基本上跟历史上的姜维差不多,姜维的政治确实是弱项,尤其是恩师诸葛亮死后,姜维这种陇西降将立场非常尴尬,当时蜀中对立最激烈的西川派和荆州派,两边都不怎么瞧得上姜维,包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他跟姜维的关系也有点咯,再加上黄皓在刘禅那里吹枕边风,让姜维的所有行动限制非常大,而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应付这种复杂的局面,所以最后只能躲到剑阁去避祸。

而最后姜维假意降魏,并且密谋复辟阿斗,说明他是真的为了理想而战,并不是一个贪图功名利禄或者明哲保身的职场老油条。所以对于姜维同志,我们还是应该赞美大于批评的。

接下来看一下郭淮同志的五维数据,其实整体来说跟姜维差不多,都是均衡型的牛人。

统率89,武力80,智力82,政治75、魅力76.

历史上的郭淮其实比演义中牛得多,郭淮不但为魏国镇守北方,被胡人视作神明一样的存在。而且屡次抵御蜀国进攻,除了在诸葛亮手下吃了点小亏,跟姜维PK基本上都是碾压之,没吃过一点亏。而且人家最后也是自然死亡,凭着卓绝的军功,郭淮的子孙后代都过得特别小康,幸福传承了好多代。

郭淮在演义中被姜维击杀,其实也是用计挖坑的结果,并不是实力碾压。毕竟郭淮80的武力,不至于被89的姜维吊着打。

当时蜀兵被魏军和羌兵包饺子,打得大败亏输,姜维只能骑着马逃命,手上保命的武器只有一把弓,木有箭。

维手无器械,腰间止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之后姜维想起了狼来了的故事,于是拉空弦吓唬郭淮,郭淮连续被吓了十次,结果发现姜维这货根本没有箭。于是处女座性格爆发,决定免费送姜维一把箭,免得他总是放空。

郭淮拉弓射箭,姜维开无双单手接住,然后拉弓把箭返还给郭淮,郭淮一看箭回来了,就用胸口去接,于是郭淮卒。

小说家为什么非要这边编排郭淮,主要是罗贯中尊刘贬曹的立场,让他不得不给姜维强行扣一些光环和战功,让本来无功而返的北伐,变成杀了名将郭淮的经典战役。

至于徐质,五维数据就有点抱歉了,毕竟是打酱油的货色。而且历史上也是真的被姜维斩首,所以对于他的下线没有任何遗憾之处。

统帅68、武力83、智力24、政治26、魅力44

徐质在三国志游戏里面就是用斧头,一看就是单挑痴汉型,有勇无谋。小说里面徐质也是打架好手,虽然游戏武力值只给了83,其实徐质真要硬碰硬,是可以干掉姜维的。

质使开出大斧,出马挑战。蜀阵中廖化出迎。战不数合,化拖刀败回。张翼纵马挺枪而迎,战不数合,又败入阵。徐质驱兵掩杀,蜀兵大败,退三十余里。

徐质可以连干廖化跟张翼,而且将蜀兵掩杀三十余里,之后姜维跟夏侯霸不敢出战,只能商量智取,说明两人目测徐质的表现后,都觉得自己去了也白送。

于是姜维用粮草当诱饵,让吃货徐质出营劫粮,随后切断他回大本营的路,再引伏兵包围,姜维也不跟徐质硬碰硬,直接上去把他的战马给挑了,于是徐质落马,被士兵围上去用西瓜刀砍死。

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座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历史上徐质也基本上是这么被斩杀的,只不过为了凸显姜同志的牛掰,故意给这死鬼加了不少戏而已。

嘉平六年(公元二五四年),军前与蜀将张嶷交锋,临阵斩之。(姜维)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

综上,姜维杀徐质郭淮,都是用的巧记,而不是凭单挑碾压。

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为什么能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魏延死后的后三国时代,姜维就是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

姜维这人比较奇葩,他虽然武艺相当不错,但发挥极端不稳定,属于“人来疯”类型。

如果是正常对战,姜维的表现差人意,但骤遇强敌或身陷险境之际,又突然打鸡血,发魔症,大招制敌。有点像上个世纪的中国男足,遇强不弱,遇弱不强,懵懵懂懂地常被也门、印尼这些弱旅打成漏勺,急了眼却能把阿根廷干掉。

举几个例子。

姜维第一次亮相,对阵的敌人是恐怖的常山赵子龙,三分时代最狠的人,斩杀率超过所有的战将,死在赵云手下有名有姓的战将高达24人,这都不包括长坂坡屠灭的四十多无名将领,张郃和徐晃俩人都不敢惹他一个。

姜维就这样和赵云动了手,书中说,“战不数合,姜维精神倍长”,意思就是打上鸡血了。把赵云都吓了一跳,大惊之下,匆忙撤退,赵云身经百战,知道这种打鸡血的敌人不好惹。

姜维曾经与邓艾的儿子邓忠有过交锋,两人大战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邓忠,一个毛头小伙子而已,但姜维始终拿不下,觉得邓忠枪法“全无破绽”,于是就诈败,放冷箭射之,被邓忠躲过,一枪照后心刺来。

情况危急,姜维突然小宇宙爆发,一侧身闪过枪尖,挟住枪头,然后拔剑砍,邓忠慌忙逃走。

姜维还曾经与杨欣交锋,杨欣比较弱鸡,姜维一个回合就把他击败了,杨欣逃跑,姜维决定展示一下的射艺,连放三箭,没有射中。姜维认为不是自己箭术不精,而是弓不好,一怒之下折断雕弓,策马追赶,却马失前蹄,栽了狗啃泥。当然,也不是姜维骑术不精,而是马不好,所有倒霉事都摊他一个人身上了。

杨欣返回头来,要结果掉姜维,万分危急关头,鸡血涌头,姜维大爆发,嗖一下蹦起来,一枪戳烂了杨欣的马头,杨欣也栽下来了。

这就是鲜明的姜维特色――玩儿的就是心跳。

姜维与徐质交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九回中。

回目: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姜维北伐中原,司马昭率兵迎战,前锋大将就是徐质,使的兵器是一柄开出大斧。

当年赵云特别擅长收拾斧将,如钟绅、刑道荣、韩德、徐晃,赵云对付这些人非常轻松。但姜维明显没有向老前辈好好学习。

徐质出马挑战,蜀军中先是廖化来迎,但“战不数合,化拖刀败走”;张翼挺枪再上,“战不数合,又败下阵”。都不是徐质的对手。

姜维也没有把握取胜,就收兵回营向夏侯霸请教对策。夏侯霸评价徐质“乃司马昭手下一勇夫耳!”

然后定下诱敌之计,以粮草将徐质诱出大营,徐质抢粮,后方火起,慌忙后撤,姜维从烟火中突然冲出来了,他很聪明,不和徐质硬碰硬,而是先用枪刺倒了徐质的马。众兵蜂拥而上,把徐质大卸八块。

姜维与郭淮对战是在本回中。

郭淮收服了羌人首领迷当,带人来诈姜维,到了蜀军中军帐前,突然动手杀来,姜维大惊,匆忙上马逃出,郭淮穷追不舍。

要说郭淮的战斗力并不强,连夏侯霸都能打败他,但这次姜维走得急,没有带兵器,腰间只有一把弓,箭都掉光了。所以郭淮就放心追赶。

姜维绕山路而逃,郭淮挺枪追之。姜维假装射箭,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郭淮连躲数次,看没有箭到,知道姜维没有箭,就也以箭射之。

危急时刻,姜维鸡血翻涌,来了一招空手接箭,然后等郭淮追近,一箭射去,郭淮还以为姜维又是虚张声势,不防被射中面门,应弦落马,死于非命。

要说姜维的武艺,要打败徐质费点劲,要打败郭淮不是什么问题。但干掉徐质和郭淮,都不是正常作战,而玩的都是阴招。

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为什么能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姜维,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于蜀汉的。诸葛亮见此深谙兵法,军事谋略不俗,便起了惜才之心,以此来带在身边教导。而有了诸葛亮的亲睐,姜维很快在蜀汉军中站稳了跟脚。在诸葛亮、蒋琬,以及费祎等人先后去世之后,姜维便一跃成为蜀汉的顶梁柱。

姜维成为蜀汉军中的领军人物后,便继续诸葛亮未完成的遗愿——北伐。在蜀汉延熙十六年,姜维起兵二十万,听从夏侯霸的建议,先遣郤正为使,结交羌王,并让羌王引兵南安;而后,姜维再率蜀军出石营,从董亭直取南安。

听闻蜀军来袭,左将军郭淮连忙派人把告急信送到洛阳,然后组织魏军抵御。收到郭淮的告急信,司马师连忙派遣徐质为先锋,司马昭为大都督,领军向陇西一带进发。在董亭一带,魏蜀两军相遇。

到三国后期,随着赵云、张郃等一代武将去世之后,当时能够称得上高手的,也就是姜维、邓艾、文鸯、邓忠等人。但是,他们之间的差距都不是很大。邓艾曾和文鸯打了五六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姜维又多次和邓艾交手,打数十合不分胜负;姜维和邓忠打了四十合而不分胜负。

所以说,在三国后期,武将们的实力大致上都没有拉开太大的距离。徐质为曹魏的先锋,其英勇过人,在董亭一战中,徐质数合击败老将廖化,和名将张翼,驱兵掩杀蜀军三十余里,可谓是勇武不凡。

面对徐质的勇猛,姜维不决定冒险去单打独斗,而是和夏侯霸商议一番,决定使诱敌之计,以此来斩杀徐质,为北伐减少一大阻碍。次日,当徐质前来搦战时,蜀军不出。而后,斥候探得蜀军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来搬运粮草。这么一来,司马昭便派遣徐质前去断蜀军粮道。

初更时分,徐质率领五千兵马摸到了铁笼山附近,在见到运粮的蜀军只有二百余人后,便引兵杀去。看到徐质兵多,蜀军便丢弃粮草而逃。见此,徐质自觉能够把战果进一步扩大,所以分兵一半。一半押解粮草回营,一半随他追击蜀军。

当徐质引兵追到一半时,被车仗挡住去路。正当魏军拆开车仗时,廖化和张翼等伏兵尽出。徐质左冲右突,姜维突然杀了出去。而姜维也很鸡贼,他直接把徐质的马刺倒,在徐质跌下马之后,附近的蜀军直接乱刀将其砍死。

杀了徐质和其他魏军之后,姜维连忙命令夏侯霸将魏兵的衣甲马匹给蜀军换上,而后打着魏兵的旗号,从小路奔回魏寨,一鼓作气的杀向司马昭的大营。在四下无路之际,司马昭只好勒兵据守在铁笼山,等待救援。

左将军郭淮听得司马昭被围困后,也很吃惊。但在陈泰的劝说下,郭淮觉得先解决羌兵,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去驰援司马昭。于是,郭淮使诈降之计,杀死了俄何烧戈,逼降羌王。随后,以羌王为前部,魏兵在后,一路径奔到铁笼山。

当时姜维还没有收到羌兵被打败的消息,在看到羌王到来后,大喜,直接打开寨门,迎接羌王入内。还不等羌王开口,魏兵直接杀了开来。在羌兵和魏兵的围杀下,蜀军大败,姜维慌忙见只拿了弓便往山中而走。

见到姜维逃走,正赶过来的郭淮连忙骤马挺枪追赶。姜维连响弓箭十余次,但都是空箭。见此,郭淮知晓姜维无箭,便更加放心的追杀。而且,为了快速杀敌,郭淮还拈弓搭箭,想要射杀姜维。

但可惜的是,姜维小宇宙爆发,眼看箭矢到来,姜维顺手接住了箭,并且直接扣弦射了回去。在措不及防之下,郭淮被射中面门,最后血流不止而死。

所以说,姜维在杀死徐质和郭淮时,并不是很轻松。特别是在对战郭淮的时候,如果姜维有一丝迟疑,亦或者是没有躲闪掉郭淮的箭,姜维都有可能被杀。而到了最后,姜维能够出其不意的反杀郭淮,只能说姜维的心理素质过硬,而且运气不错,能够一箭射中郭淮的面门,反败为胜。

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为什么能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姜维杀徐质和郭淮并不轻松啊,一个是用计搞定,一个是姜维超水平发挥,空手接箭,才将郭淮射死。

徐质

徐质也是三国后期的一员勇将,他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第109回,姜维率军北伐时,徐质作为魏军先锋出战。蜀军左右先锋廖化、张翼前往对敌,都是战不数合就败。

这个时候的廖化和张翼都已经年纪不小,都是5、60岁的老人,不过武艺还是不弱的。廖化在后来70多岁时还曾经一合斩杀了邓艾的先锋郑伦,张翼年轻时也和姜维交手数合不分胜负,最后和王平一起击败了姜维。两个人虽然和前期顶级武将难以相比,但是徐质几个回合就杀败他们,其武艺也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姜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此时他是蜀军的主帅,也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因此他问夏侯霸:“徐质勇甚,当以何策擒之?”

最后姜维还是引诱徐质来断粮道,廖化、张翼两路伏兵先将他杀败。等徐质人困马乏时姜维再出来痛打落水狗,一枪刺倒徐质坐骑,徐质被蜀军乱刀砍死,可谓死的凄惨。

郭淮

郭淮死的也挺憋屈的。

司马昭被姜维围在铁笼山时,郭淮击败了姜维请来的羌兵,反以魏军扮成羌军,混入蜀军大营,趁乱杀起来,蜀军大败,一举解了铁笼山之围。

蜀军四散而逃,姜维因为走的慌,连兵器都没有,只拿了一副弓箭,结果箭还都在半路掉了。郭淮见姜维孤身一人,又手无寸铁,所以放心来追。

姜维虚拽弓弦十几次,郭淮开始还躲一下,后来发现都没箭射来,知道姜维连箭也没了,更加放心,于是拿弓射去。

没想到姜维本事了得,一把接住箭,反手一箭射中郭淮面门,虽然魏军随后就到,把郭淮救走,但是最后郭淮还是血流不止而死。郭淮在占据绝对优势情况下,主动送箭给对方,结果把自己命送了,这点得多背啊。

应该说姜维这两次赢得都不轻松,特别是第二次,《三国演义》里空手接箭的还真就姜维这么一回,如果没接住,那么他就危险了。不过所幸姜维的功夫不错,运气也好,最后完美的反杀对方。

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为什么能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当诸葛武侯逝去,魏延大喊:“谁敢杀我!”被马岱一刀劈于马下后,蜀国的武力巅峰就被姜维占据了。实际上,三国后期是一个猛将凋零、青黄不接的时代。前面那些打出一番天地的无双猛将们都相继变成一捧黄土。而后面那些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神级猛将正在投胎的路上。

这段时间里,姜维本身就已经算是一个实力不俗的武将了,所以上阵杀敌、斩敌破阵也不是什么难事。话说这某一天啊,姜维在铁笼山围困了司马昭,阵前一名魏将生得是孔武有力,手持一杆开山大斧舞地是虎虎生风,对,他就是徐——质(徐晃你坐下,这没有你的戏)。在这场战役中,姜维连斩魏国两员大将,一个是徐质,一个是郭淮。难道,这姜伯约的实力竟恐怖如斯吗?

其实不是,姜维能把他俩杀了主要是因为姜维用计了。我们先看看他怎么杀徐质的。

徐质

徐质本身是什么本事呢?他专门欺负老年人(误)。他当时也算是救魏军于危亡之际了,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昭被困在山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然后廖化和张翼两个老头组成的老年人先锋队杀的魏军溃不成军,然后徐质上阵,速败两位老将,姜维懵了。

姜维感觉他不好弄,就找刚刚才投诚过来的夏侯霸问这徐质是何方神圣。夏侯霸也回答他了,说这徐质不过是个勇夫。然后姜维一听,心里有底了,勇夫就是没脑子啊,这还不好办吗?

计划第一步是“请君入瓮”

三国演义一百零九回:

徐质连日引兵搦战,蜀兵不出。哨马报司马昭说:“蜀兵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为久计,只待羌兵策应。”昭唤徐质曰:“昔日所以胜蜀者,因断彼粮道也。今蜀兵在铁笼山后运粮,汝今夜引兵五千,断其粮道,蜀兵自退矣。”

傻小子一看木牛流马,再一看粮道,上套了。

计划第二步:瓮中捉鳖

还是这回,徐质上来嘁哩喀喳准备打完了,发现中计了,又赶紧往回跑,凡是已经不赶趟了。然后他是这样命丧于此的:

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座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质所分一半押粮兵,亦被夏侯霸所擒,尽降其众。

姜维根本就不是跟人家大战几百回合把人家挑于马下,而是用计谋了。

郭淮

如果说姜维杀徐质是生动演绎了“兵者,诡道也”,那么姜维杀郭淮就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

我们说下为什么姜维和郭淮也对上了,还是这一会,姜维围困司马昭,郭淮听说了去找羌人搬救兵。这羌人首领叫“迷当”,这人属实很迷,他本来跟蜀汉关系不错,郭淮忽悠几下就上贼船了。然后羌人骗开蜀军营寨,姜维被打个措手不及,撒腿就跑。狭小的山路上,郭淮与姜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最终,只有弓没有箭的姜维射死了郭淮。是不是很吊诡?

当时是这样的:

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

姜维没有武器在那放空响,一开始给郭淮吓的一激灵,后来发现这小子是纸老虎。轮到自己逞威,咻一箭射过去被人抓住了,反过来人家用这支箭把自己射死了,这种吊诡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只能说郭淮是真的菜,这是多么垃圾的武艺,没射中也就算了,这还能被人家抓住自己射出去的箭矢?这换成黄忠估计姜维早凉透了吧。

通过以上的描写恐怕咱们也清楚为什么铁笼山上姜维能轻松的杀掉徐质和郭淮了。徐质是没脑子之人,那可怜的单纯的智商与派大星相比不遑多让。怪不得夏侯霸说他就是一介勇夫,行军打仗从来不过脑子。郭淮就不是智商问题了,看人家找羌人、骗寨门,一步接一步多么精密巧妙,要不是他射的那支箭还没有橡胶玩具箭威力大说不定郭淮真就能成功了。他的确做到了方策精详有备无患,但是实力太差了啊。

你是如何看待姜维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为什么能轻易杀死郭淮和徐质?

细论之,也并非轻易取胜!确切地说,应该是攻其不备,险中求胜!!!OO三国后期,姜维文武全才,也属当时名将。姜维斩杀徐质射死郭淮的惊险场面出自演义第109回中。先是有徐质手持开山大斧,连胜蜀将廖化张翼两人大败蜀军。后来姜维以粮车诱敌,设伏兵大败徐质。徐质死战脱身,慌乱中偶遇姜维,坐骑战马被姜维刺倒,为众兵砍杀!此为用计巧杀。00射杀郭淮前险象环生,突遭迷当兵变,慌乱中姜维赤手,所带弓箭,只有空弓在手,壶中之箭全都失落,郭淮追赶甚急,姜维故意虚拽弓弦多次,以麻痹郭淮。郭认准姜维无箭放胆追来,所射之箭被姜维出手接住回手反射,郭淮无备中箭落马而亡!此纯属攻其不备险中取胜!由上可知,杀徐质射郭淮,实属费周折,巧用计,险中胜,决非是轻而一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