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唐副师座?

唐基是民国官僚的最完美形态,电视剧里面看不出来因为没有拍完,小说里面是写得非常具体的。

虞啸卿在书里面就是一个养成型人物,前期的他就是国难期的热血男儿,冷酷高傲一心报国。这个时候的他如果坚持自己的信仰走下去,他会变成龙文章那样的妖人,一个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战神。

但他最后选择了当唐基,一个仕途风光顺畅,甚至穿越到新中国也是一个有身份的返乡台胞。记得树堡下来之后,龙文章看到虞啸卿之后对烦啦说:这娃娃,越来越像唐基了。

唐基和龙文章是团剧里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战场上的神,一个是官场上的神。而他们彼此是绝对排斥的,书中交待炮灰团渡江回到禅达以后,那个目空一切甚至敢愚弄虞啸卿的死啦死啦害怕了,他害怕唐基,这个对谁都客客气气的老狐狸,龙文章受审的时候,唐基轻描淡写的给他挖了足以至他死地的坑,龙文章只能问东答西的诡辩,但最后还是虞啸卿爱慕他的天才,保住了他。

但唐基永远都占着上风,战场下所有事态发展,都没有逃出唐基的布局。他摧毁虞啸卿的那一段,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杀人诛心。轻轻松松夺走兵权不说,还提前把虞啸卿最亲近的张立宪,何书光送入死地,虞啸卿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发现自己身边只剩了李冰,虞啸卿对他说:你和张立宪何书光余治经常混一起,但你张哥总说你和他们不是一条心,我今天才知道,你是唐副师座的人。李冰冷冷一笑,回应了虞啸卿。

这个角色兰晓龙是按照诸葛亮的智力水平来设定的,炮灰团也好,龙文章也好,都是棋子,是用来服务另一颗棋子虞啸卿的。最后虞啸卿变成他,唐基几乎就没有出场了。

如何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唐副师座?

最近没有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之前看过两三回。最近头条经常推荐一些团长的内容,又勾起我再看团长的想法。在此之前先说一下我对唐副师长的看法,之前看书只顾剧情和人物对话,对唐副师长印象不多,希望以后能够关注一下这个角色,随着年龄的增加,可能对这个角色有更多的一些想法,以下是之前模糊的印象,希望以后能够随着认识的深入能够有进一步添加补充:

1、唐副师长是个高管(更像是政工干部)

2、唐副师长是个门客(更像虞啸卿长辈)

3、唐副师长是个老油条

4、唐副师长是个老人

首先说唐副师长是个高管,又像政工干部,最直接的印象是他首次出面,像位慈祥的老人关心一帮不懂事的小青年,又像仁慈的官长关心自己的士兵,关心吃住,又给回来的残兵败将送了二十二双鞋,阿译又及时说明豆饼的伤事(有人要死了,我们救不了他),唐副师长说:那也要救呀!,又说:总算还好,美国人帮建的医院刚落成,那就是为你们建的。...虞师虞师,别师都称番号,为何我们称虞师,就是想你们心理有三个字:自家人!听得阿译哇哇地又哭。最终救了豆饼的性命。并任命阿译为川军团副团长、兼督导。

唐副师长第一次见到后来的川军团核心,除了表现出对川军团几位的关怀,印象最深的是面对一个人敬礼的阿译,说出了阿译的身份(林少校!十五期军官训练团。我还记得呐),阿泽兴奋地脸发红:“是的,副师座!”说明在主动探望川军团之前,唐副师长已经于阿译有过交流,准确地知道谁是川军团最容易招揽的人。让人联想到此人不简答,虽然阿译道行不足,但是能够短时间稳准恨地拿下阿译,说明此人虽是牛刀小试,但也胸有城府。后来阿译不遗余力地给唐副师长打川军团的小报告,报达唐副师长的知遇之恩,也可能是两人开始的几句简单的话。试想除了唐副师长,平时有谁把阿译当作长官,军官训练团,阿译多年以来自己都快忘记了吧。唐副师长一句话又勾起了自己的凌云志,觉得自己还行,还可以为党国做点什么。

唐副师长是个老油条,无论是说话的语气,做事的手段、一言一行都透露着厮混军界多年的玲珑与油滑,比如对面对川军团和虞师嫡系的不同态度,对川军团客气又不外气,几句话能说到人心坎里去,怎么想怎么舒服。如果想害一个人,一句话就能够让你立于悬崖之上,稍不留神就万劫不复!(比如问团长怎么看赤色分子)。说他是老油条,再比如审判死啦死啦(团长)时,和军部大员推让主审官的位置,这和虞啸卿又是两种不同的做派(虞师一屁股做在主审的位置),如果你是军部大员,虞师和唐副师长这两位还是觉得唐副师长更有礼节。(不记得这里是否有推卸责任的意思在里面,把审判的基调定为是以军部为主导,还是以虞师为主导,私下以为:如果军部人主导,即使审出来死啦死啦有什么惊天的背景,军部也会看在虞家的面子上大事化小,大不了直接要了死啦死啦的性命。反而虞师主导,万一审出来个三长两短,虞师可落下个用人不善,或更大的帽子自己朝头上戴,比如私藏共匪什么,既然不是军部人审出来的,人家自然落个轻松,也不会主动帮你担待,反而虞师失了主动)。

唐副师长是个老人,唐副师长在兽医坟前说的话(老哥哥,那天跟你唠家常...人和人有啥不一样?再跟你鞠个躬——就为你跟我说了些老头子老汉汉才听得懂的话。一个坐车, 一个走路,可我跟你一样嘞,马驴同群,老哥俩都跟毛小子楞头青混着...哦,不算哥俩,就是老头子半路上撞见了另一个老头子。)相信在死人面前,说得都是真心话,还有之前和兽医说的掏心窝子的话,相信也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做作。

唐副师长像是虞家门客,又像虞啸卿长辈,这个容易看出来,处处为虞家着想,为虞啸卿这个楞头青着想,相信唐副师长与虞家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与联系。虞啸卿对唐基的态度也像是长辈,虽然有时候不理解,但是却不敢顶撞(攻击南天门收到禁止攻击的命令,虞师和唐副师长的对话最能体现这一点)...(我杀光了我父亲的儿子,不想再杀他唯一的朋友)。

对唐副师长最大的印象就是打南天门攻击禁止那段,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川军团老兵和虞师精锐已经攻上南天门树堡,每分每秒都在流血,第二波,第三波攻击就要展开,眼看面前的钉子就要被拨除。唐副师长拿个纸条说攻击立止。虞啸卿各种牛皮糖,各种兜圈圈,各种打呵呵,把虞师长点燃的怒火又生生平息下去,虞师长滔天的怒火无处发泄,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和我一样,把这唐基恨得牙痒痒(老子裤子都脱了,你让停!),恨不得虞师立即用M1911手枪蹦了他。

但是后来再看的时候,看着唐副师长和虞师的对话,能够理解唐副师长的苦心,战局其实是战是和具体某支部队无关,是打是和这是上峰们考虑的,部队只是执行者,还轮不到部队指挥上峰(日军除外,总有以下犯上的恶习),上峰们要考虑国内的国外的,这样的那样的事,通盘考虑,各种套路组合,各种筹码交换。(唐基:你用兵的人,真变假假变真的事会搞不清?谈判桌上谈着,桌子下边总也得有个动静,那时候想的是这滇缅要做主战场,现在被斯大林拿走了,那还有不保存实力的?)(虞侄,你一师之力撼不动怒江!)(这是什么话呀!有转机,大有转机—这回有救了!)(一夜奔波,唇干舌燥)(今年贵庚?)(虞师站在桥头,他身后有着整师甚至别师的高级军官。这回的攻击正像唐基说的那样。是以他为主,几个师一起的发动。)

综合来看,要给唐副师长画像的话,他代表这样一群人:居军政上层,有一定的地位与阅历,面对这国难生死存亡这际,更多考虑是如何打压异己,壮大自己实力,至于战局、胜负、甚至人命、疆土、国运都是自己的筹码和跳板,去搏取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资源。

有了唐副师长这样的代表中国当时腐朽力量的当权者,才更能够反衬代表中国未来势力的小书虫和拿着打一枪装一次火药的游击队,才能明白团长说打不过的,虽然有川军团这样不畏死的勇士,有余啸卿这样愿意以身付国难的军官,但是还是打不过的,打不过新生的力量,从根本上它腐朽了,没有希望!(死啦死啦:打不过 的,老头子打不过年轻人,我说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我有没有骗你?你相信我。我不是为红脑壳说话,我是为我们说的。)

有了唐副师长这样及他代表的那群人,才更能够理解中华民族的苦难来源,更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华优秀儿女共付国难,有了盟军的支持,还是一败再败(国人太爱安逸啊,没了安逸就怨天尤人,连师座这样的人都没逃得过去。)(谢你的苦药吗?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就这个毛病。多少年来这是个被人钉死了的死穴,一打一个准。)才能够理解只有人民自己,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如何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唐副师座?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副师长唐基并不是一个显露出真性情的人。然而,在这场局部战争中,这位嘻嘻诺诺的副师座却将战事的最后阶段完全掌控住。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对唐基评论一番的原因。 一把年纪,却跟着自己的世侄混饭吃。可是,却让虞啸卿这个半个愤青式的军人一路平步青云。识人、用人之功底可见一斑!如何引导虞啸卿走仕途,如何帮助他走好走对,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唐基知道自己的份量,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无法达到那个高度。

于是,资源优化组合是唐基首选,他知道打仗还是要虞啸卿这样的人去,自己上不了战场。在识人另一个例子就是启用阿译这样的书生式的人物,像唐基这样圆滑的人,不会一下就给人封官,阿译是个例外。在军事法庭的听证会上,阿译的似假却真的表现将龙文章的好处说全了;在医治豆饼的过程中,阿译外表的软弱和一套悲天悯人的说辞,让唐基不得不亲自送豆饼上医院。于是,唐基当场给了阿译副团长兼督导的职位。此后,阿译所表现的与外表完全成反比。唐基的眼睛有其独到的地方。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最后阶段,唐基显露出自己的真本事,仅仅几个小时,就将虞啸卿的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也迅速转变了虞啸卿的作战思想,姜还是老的辣啊。牺牲了炮灰团,让更多的人免于丧失,最后用最小的伤亡,轻易取得战场的胜利。

从军事上看,唐基是正确的。但是从道义上呢,唐基却逃脱不了责任。这也是这个从伍一辈子老将的道行。 在战事转折点上的力量,是唐基力量的体现。试问,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又有什么人能有这样的力量呢。看似对战事什么也不懂,逢事都做和事佬的唐基,在关键时刻却显示出威力。 仅从剧中看是这样,但其中也有唐基自私的一面,虞师是他的老本了,他不能坐视看着自己的本钱丧失殆尽,如果真的那样,他也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他才一再搅乱虞啸卿进攻的节奏。运气也是这个老头的一个方面。如果不是炮灰团的表现,最后能不能渡江还真不好说。

唐基是纯粹的反面吗?我认为不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唐基代表着当时各路军阀为了保存一点家当在抗日战争中的综合表演。他们曾经是既得利益者,委员长为了制服他们大费周章,但是日本人打进来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突然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也要抗日,但是他们一定也要为将来计算着算计着。就象虞父让唐基转达给虞啸卿的话,中国的政治是枪杆子的天下,一个师长儿子在我看来就是孙子!弄成军、集团军才够保护自己这个集团的利益!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很多人嫌太拖沓,相反我却觉得还可以长一点,因为很多东西没有被表述清楚。

如何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唐副师座?

唐基身上的标签无外乎“政客”“老油条”“世故”但又“腐化”,是这部剧中任何人都玩不过的。评价这个角色绝不能以好坏作为标准。

虞啸卿是一个腰杆挺得笔直却无能力的人,能够辅助一位如此的将门虎子又能把虞师撑起来发展壮大,唐基绝对功不可没。

他是一师之副师长,但是体现的政治手段远大于军事手段,这一点在最后的南天门一战的完全能体现出来。

他对大局的了如指掌以及远见是虞啸卿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他明白就算有树堡里的川军团做内应,要拿下南天门,整个虞师可能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毕竟南天门上土木工程专业的竹内连山精心经营了几年的防御工事,不可能轻易地被击垮的。

所以他宁愿牺牲可有可无的炮灰团,一再制止了虞啸卿的进攻。如炮灰团能消耗大部分南天门日军之力量,则大幸,亦可请功;如炮灰团全军覆没,则可保留实力,大不了是继续相持。正如他所说:

去吧!去吧!!去了就一败涂地!!虞家从此失势,而且于事无补,连给他们的支援也会断掉。你要是不去呢,整个军的攻势,都由你来调整、部署。只要行动的快,山上边还是有救的。而且,这场仗打完以后,你就是副军长,甚至是军长!这么一看来,虞啸卿倒是“莽夫”,他倒是“智者”了,他的世故和政客的特性一览无遗,就是凭他这样,虞师才得今日之势。但是这也只能壮一师之大,而不可治国。

即使是可有可无的炮灰团,他也不肯完全不理,因为他曾经问过龙文章对待赤色分子的态度,不料想被龙文章以“书生不可以没有,但空谈误国”巧妙回答过去,所以提拔阿译作为督导,以达到“监视”龙文章一行人之目的。

除此,他也有“软弱”的一面,与同为老者的炮灰团兽医是最有话讲的人,两人一碰面总能聊人生而经常痛哭流涕。而且在兽医死了以后,他是为数不多真诚来吊唁的人,痛苦世事无常,因为兽医是他唯一能谈心的人。

如何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唐副师座?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唐副师长(唐基)这个人的出场可以说是很低调,但是他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是个不容易看懂的人,他虽然一身戎装,但他的一举一动反而更像政客。

堂堂副师长面对士兵们却很随和的与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先是觉得这地方破,后又让人弄些吃的以及走的时候不让锁门,甚至可以叫出参加过军官训练团的少校阿译的名字,感觉是个体恤下属、关心弟兄们的好老板,但是看看迷龙等人的眼神就知道,除了阿译长官没人相信他,庭审的时候问了一句“你对赤色分子是怎么看的”不知道是真的想要至龙文章于死地还是出于他的细心防范而已。幸好龙团狡猾躲过。

兽医死了,唐基在兽医坟前说的那些话又让我沉思。“这红尘,又哪里是望的段的东西”,伴随着踉跄的脚步和远去的背影,我想此时此刻他也不过是另一个郝西川而已。就像他自己所说,一个老头半路上碰见另一个老头,这人跟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人和人确实不一样,他看的穿,看得透,但有些事情他还是要他来做,在第二次攻打南天门的时候,由于拿来军部的“攻击立止”并调走师里的火炮和营以上的指挥军官,也招来很多观众的恨。他不断的来回往返于军部与东岸阵地之间,也不断的在虞啸卿与军部之间斡旋,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劝服了虞啸卿并取得军部信任,迎来了更多的军需物资以此壮大虞师壮大虞家军,至于打鬼子在他心中我想不是没有吧,以他的角度审视整个战场,应该是至少得有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的实力才可去打一场,所以军需物资很重要,结合当时的环境,有些事他也不得不做。

如何评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唐副师座?

我觉得唐不是反面人物,读出了他的深深的无奈和身不由己,还有点点任重道远(他所做的一切一点点都不是为了他自己)。假如你看了唐哭坟你就更了解他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