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哪些大力士,武松是第一大力士吗?

武松不是第一大力士,鲁智深也不是。《水浒传》中有几个大力士,他们都是谁呢?武松、鲁智深都不是第一大力士,那么,《水浒传》中的第一大力士又会是谁呢?

《水浒传》中谁的兵器最重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明确写到兵器重量的,总共有三人:关胜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一斤,鲁智深的水磨禅杖重六十二斤,呼延灼的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总共是二十五斤。

毫无疑问,关胜的兵器是梁山最重的,鲁智深第二。呼延灼的双鞭不算太重,恐怕属于次轻量级的兵器了。

但是,这并不等于关胜的力量比花和尚大。定制禅杖时,鲁智深开口便是一百斤。待诏说,重了,便是关王刀也只有八十一斤重。鲁智深反怼道:我便不及关王?他也是个人。

鲁智深不是吹牛,大相国寺中倒拔垂杨柳,这等天生神力是关胜无法比拟的。所以,单从兵器重量看力气,关胜也算得上《水浒传》中的大力士了,但他比不过鲁智深。

我觉得,以兵器说事,我觉得史文恭、林冲、孙立,以及陶宗旺也算得上大力士。史文恭使过丈二朱樱枪,林冲则使的是丈八蛇矛,都属于长兵器,挥舞起来离心力很大,没有足够的膂力,恐怕连人都会被带下马。孙立能开硬弓,陶宗旺则“有的是气力”。

所以,这些人都应当是书中的大力士。当然,还有没讲到的好汉中,也有使用长兵器的,或者有些气力的,就不逐一列举了。

而这些人都不如鲁智深,花和尚才算得上真正的大力士。

武松与鲁智深不分上下

假如把鲁智深列为《水浒传》第一大力士,恐怕武松不服。

武松威镇安平寨,一条三五百斤的石头被武松轻松地打进地里一尺多深。然后,又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 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

施恩与众囚徒见了,直夸武松真神人也。武松就是天神下凡,书中说他是: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武松都能把地摇动,拔颗杨柳应当不费事。施耐庵总不能写两次倒拔垂杨柳吧。鲁智深能够三拳打死郑屠,武松却能徒手按住老虎,然后一顿拳脚将他打死。所以,武松与鲁智深应当并列第一。

但是,且慢,《水浒传》中真正的大力士还没讲到,此人就是“托塔天王”。难道晁盖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力士吗?

我说的不是晁盖,而是“托塔天王”,这难道不是一个人吗?《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其实是两个人,最终合二为一了。这个合二为一的“托塔天王”才是《水浒传》中第一大力士,力压鲁智深、武松。

托塔天王是晁盖、李成

晁盖出场时,书中说他托着青石宝塔,从西溪村移到了东溪村。这是一座镇鬼之塔,安放在西溪村溪边,重量肯定轻不了,不会比武松耍的那块石头轻。晁天王单手托着就搬走了,其神力可想而知。

施耐庵以《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的典故,把晁盖写成了蓝本故事中的“毗沙天人”,也就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白日鼠白胜就是毗沙门天王左手中的白鼠,也叫“吐财鼠”。

因而,晁盖是佛门中的护法天王,而鲁智深因为倒拔垂杨柳而做了“真身罗汉”,恐怕就要在毗沙门天王之下了。武松后来也入了佛门,当然也不及护法天王厉害了。

问题是,鲁智深、武松原本是道家妖魔,其一半神力应当属于道家星煞,晁天王压得住吗?

所以,来自北京的法华寺僧人与来自“北京”的大圆法主,便把晁天王接引到了大名府,与李天王合二为一了。

李成绰号天王,李家天王不就是托塔天王吗?鲁智深、武松亦佛亦道,托塔天王也是亦佛亦道,这是施耐庵《水浒传》中的一大主题:“佛道合一”。

大名府有两大兵马都监,而闻达就是解读李成的,因为有闻达的存在,李成便铁定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是梵语,意为多闻,表示毗沙门天王福德之名,闻达四方。

晁盖、李成这两大托塔天王合二为一,其神力当然要压住佛道一身的鲁智深、武松,更压得住梁山其他的好汉了。托塔天王才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大力士。

另外,再多说一句。《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一只金鼠也随之出现,咬断番兵弓弦,帮助唐玄宗的军队打败了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

因而,施耐庵便把托塔天王写成了专打突围战的专家。

水浒传中有哪些大力士,武松是第一大力士吗?

水滸中的大力士,应该是手屈一指的鲁智深,他可以倒拨垂杨柳,其他的谁也不行。

水浒传中有哪些大力士,武松是第一大力士吗?

玩过军棋(陆战棋)的人都知道,司令、军长都没了,但棋并不算输。相反,司令、军长都在,只要军旗被对方“扛”了,这盘旗你就算彻底的输了!

军旗有那么重要吗?

甭说是古代,就是在近现代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交战双方仗打的再惨烈,人员的伤亡再大,山头上的旗子只要不倒,就说明阵地还在!所以,古代才有“斩将夺旗”一说。攻下了一座城池后,战胜方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把对方的旗子拔下,插上自己一方的旗子。这叫什么呢?这就叫“改旗易帜”,说明这个地方已经归我们所有了!所以,在古代打仗双方对垒时,站在最高处手握“帅”字大旗的护旗手的作用,有时真的比一个勇猛的战将还大。因为他不仅起着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作用,还可以令对方感到压力甚至望而生畏。那么,在梁山谁是第一大力士呢?我觉得打仗时把握梁山“帅”字大旗护旗手郁保四就是!

在孟州监狱里,尽管武松把四五百斤重的石墩轻轻松松的抱起,再往地上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然后又用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这是大力士不?是,绝对是!

在东京大相国寺的菜园子里,泼皮们嫌乌鸦叫吵得慌,要搬梯子上树把乌鸦窝给拆了,鲁智深闻听,把衣服脱了,走上前去猫腰一拔,就把这棵垂杨柳连根拔起了。这是不是大力士?更绝对是了!

但是,在郁保四面前,我觉得他们只是个大力士,而不是梁山的第一大力士。因为唯有郁保四,才能名副其实的称得上这个第一。

郁保四,身高一丈,腰阔数围,体型如同离开古寺的金刚。这身高一丈是个啥概念呢?

金枪手徐宁,按照书中的说法,在上梁山前,那可是“常随宝驾侍丹墀”的主儿。这位专门伺候皇上出行时的御前仪仗侍卫,身高是多少呢?六尺五六。如若站在郁保四面前,是不是跟一米七0的我站在两米二六的姚明面前差不多呢?

老话儿说:身大力不亏。这话放在郁保四身上,姓郑的嫁给姓何的——正合适!

那么,这个郁保四应该有多大力气呢?

武松举石墩前,头一天先在天王堂门前看见了它。它是干嘛用的呢?原来庙前面插“天王纸旗”(书中语)用的墩子。您想想,一个孟州监狱里的庙能有多大呢?更何况还是个“插纸旗”的固定石墩,就要重四五百斤。这要是在战场上,我想身高一丈的郁保四不会在手里握着一杆同样是高一丈的旗杆子吧?按比例的话,他所掌握的那杆大旗怎么也得高两丈才合乎情理呢!这要是那么长的旗杆子,那旗子得多大呢?要是没有足够的体力,站在山顶上,甭说八级风,就是四级风是不是也够郁保四喝一壶的了吧?所以我觉得,要想稳住这杆大旗,没有几千斤的定力估计都很难把握!可咱们的郁保四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李逵,按理说也是个有力气的人。杀四虎虽然没费什么劲儿,但当初在江州劫法场时火辣辣的轮着两柄大斧,一斧一个的砍了一路,没把子力气怕也是做不到的吧。去蓟州请公孙胜回来的路上,见汤隆使三十多斤的铁瓜锤被众人喝彩“好力气”时,李逵不服气,接过锤,如弄弹丸似的耍了一番,且面不红、心不跳、口不喘。由此可见,李逵也不是孬种吧?但打曾头市时,腿上中了曾升一箭,便身如泰山,倒在了地上。可咱们的险道神郁保四呢?

征田虎时,宋江的兵马被乔道清法术所败,鲁智深、武松、刘唐都被打翻活捉,宋江也已经掣剑在手,准备自刎了。可护旗手郁保四却在如此窘迫慌乱的情况下,身中两箭,依然稳稳的捧着“帅”字大旗,寸步不离的跟随在宋江左右。敌军见“帅”旗不倒,也不敢胡乱上前。

俗话说: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李逵那么勇猛的人,腿上一箭,便如泰山倒地。可郁保四身披两箭,却仍能把握住“帅”旗不倒。我说他是梁山第一大力士,没说错吧?!

水浒传中有哪些大力士,武松是第一大力士吗?

武松不是第一大力士,他连前三都排不进去,第一大力士是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除了鲁智深和武松,水浒传中还有五个大力士。

一、鲁智深

说起鲁智深,大家都是非常了解,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基本是深入人心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棵柳树长在地面上,实际上可不仅仅是表面上那么高,他的根系甚至可以达到地下两三米,这等抓地力,怎么可能被轻易拔起来?要说锯倒这棵树很简单,打倒这棵树也很简单,但是要真的把他给拔起来,这可是非常困难的,正常情况下,人力根本不可能办到,除非使用挖掘机!

水浒中,鲁智深就单凭倒拔垂杨柳这一战绩,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力气最大的人了,除了他,还有谁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二、晁盖

晁盖是梁山第二任寨主,由于晁盖死得早,且死得比较窝囊,所以很多人对晁盖印象不深,认为晁盖实力也就那样。事实上,晁盖的真实实力是非常强悍的!

晁盖有个外号叫托塔天王,而他之所以有这么个厉害的外号,则主要是因为他有一项超强战绩!当时晁盖还没有上梁山,还是村里的保正,由于西溪村经常闹鬼,于是那边的村民便建造了一座青石宝塔镇在溪边,把鬼都赶到了晁盖他们的东溪村,于是晁盖怒了,直接一人穿过溪水,去西溪村把青石宝塔给搬了过来。注意哦,青石宝塔有多重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吧,晁盖能独自一人就把青石宝塔搬到了东溪村,这等体力、耐力是多么的吓人?说晁盖是大力士,应该是没人反对吧?

三、关胜

水浒传中,关胜身为梁山五虎之首,战斗力非常强,名声非常大,而实际上,他的力气也是非常大的,是典型的大力士!关胜是关羽的后人,使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而青龙偃月刀可是重达八十二斤的重型武器,能把这柄大刀挥舞的虎虎生威,展现出非常强的战斗力,这不就足以证明关胜的力气了吗?

四、武松

武松战斗力非常强,有人认为武松甚至可以硬刚鲁智深!在小说中,武松能徒手打死老虎,他的力量不用质疑吧?而且除了打老虎,就连三五百件的石头,武松挥舞起来,也并不是非常吃力!

原文:“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武松便把那个石墩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施恩并众囚徒,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

看看武松的这个操作,有谁还敢质疑武松的力量?三五百斤的石头随手就抛起来,而且还能够接住,这是得有多大的力气啊?

五、邓元觉

邓元觉是方腊手下大将,对阵鲁智深,并不落丝毫下风,可见邓元觉是一员非常猛的战将。而且邓元觉的武器,乃是一柄重达52斤的镔铁禅杖,能把这么重的禅杖挥舞的得心应手,邓元觉的力气不用怀疑吧?

第六、李逵

黑旋风李逵在江湖中的名声非常大,虽然他武功算不上最厉害的,但是他那两柄大斧挥舞起来,那可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啊,非常生猛。说实话,许多梁山好汉都是靠战斗技巧吃饭的,但是李逵不同,这家伙完全是靠蛮力吃饭的,打起来就是随便乱砍,但这也充分证明了“一力降十会”的俗语,李逵这种打法,确实是非常有效的!

第七、汤隆

汤隆是铁匠出身,靠的就是一身力气。李逵路过武冈镇时,看到汤隆把三十来斤的大锤挥舞得虎虎生威,顿时来了兴趣,于是便向汤隆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力气,证明自己的实力,并表明自己的身份,邀请汤隆一起上梁山,就这样汤隆加入了梁山,负责给梁山监造军器。汤隆铁匠出身,又能挥舞三十来斤的大锤,可见其力气也是不小的,算是一个大力士,只不过相比于李逵等人,他还是差上一点。

结语

水浒传中的7位大力士,分别是鲁智深、晁盖、关胜、武松、邓元觉、李逵、汤隆,其中排名第1的自然是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了,而打虎英雄武松排不进前3。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主要参考《水浒传》)

水浒传中有哪些大力士,武松是第一大力士吗?

《水浒传》中力气大的好汉数量非常多,赤手空拳力毙猛虎的武松武二郎是不是第一大力士?在我看来,武松应该是前三都排不进去。他在力气方面的表现与另外几位好汉相比并不算出彩。

第一大力士花和尚鲁智深

相信花和尚鲁智深力气最大,排名第一大力士应该无人置疑。与鲁智深有关的事迹非常多,比如“三拳打死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火烧瓦罐寺”等,但他最为出彩,也充分显示出力大无穷的一面的就是在大相国寺期间,在众泼皮面前表演的“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原本在五台山出家,因为屡犯寺规为主持所不喜,于是介绍他往京都大相国寺挂单。到了大相国寺后,主持安排他负责看守菜园。因为一帮泼皮经常前来菜园偷菜,鲁智深大展神威,将一帮泼皮全扔进了粪坑中,折服了这帮泼皮。后来在传授他们武功时,听到旁边树上的老鸦呱呱叫,听得鲁智深心烦,于是乘着酒兴卷起袖子,上前将这一碗口粗的杨树连根拔起,简直惊呆了一帮泼皮,让他们惊为天人。

杨树生于地下,根系盘根错节,再加上需要弯腰抱住,不方便使力,能将树拔起来,就像一众泼皮说的那样::“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正是有这样巨大的力气做基础,鲁智深才舞动得了他重达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

第二大力士大刀关胜

大刀关胜长相酷似关公,也一直以关羽的后人自居,连使用的武器也是和关公一样的重达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关胜也在兵败上了梁山后进入天罡行列,上应天勇星,成为马军五虎将之首。

关于关胜力气的描写书中并不多,只从他使用的武器就可以判断得出来。行军打仗武器必须要趁手,毕竟打起仗来不是一时半刻就结束的,在两军鏖战之时,打上半天一天都是常事。如果力气不够,非要逞强用重量很大的武器,恐怕舞动不了多久就力气耗尽,剩下的时间岂不是任人宰割?连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用的武器都只有六十二斤,关胜能使用八十二斤的武器,力气必定不小。

第三大力士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在原著中基本没有与人交战的记录,使用什么武器也没有明确的记录,他的力气大小的判断只能从他的绰号的由来进行判断。

晁盖原是梁山附近的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的富户,任村里的保正。西溪村与晁盖的东溪村隔着一条宽阔的大溪,后来西溪村闹鬼,村民按道士的吩咐制作了一座青石宝塔立于村口,要将冤鬼都赶往东溪村。晁盖听说后大怒,一人赶到西溪村,将这座青石宝塔举起来带到了东溪村,也因此得到绰号托塔天王。书中没有说明这座青石宝塔大小的重量,但可以进行一番简单的推理。能称之为塔,想必不是两三层,一米不到的高度,起码也得有个五层以上,近两米的高度。青石密度又比较大,这座青石塔的重量在我看来至少也得有个七八百斤。举着这么重的塔还要走一段不短的路,起码证明了晁盖不只是力气大,耐力也非常强。

第四大力气武松

武松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为经典的角色,作者施耐庵用了整整十章来描写武松的英勇事迹,武松也因此得了一个绰号,叫做“武十章”,关于武松的经典事迹多不胜数,比如“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等,是水浒中表现最为精彩的好汉之一。

能体现武松力气巨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自然是武松的成名之战景阳冈打虎。老虎体形巨大,作为大型肉型猛兽,可谓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传闻拳王泰森就曾被他家养的一只老虎扑倒在地,按着之后挣扎不脱。武松能够单手按住老虎,老虎挣扎不起,另一只手对准老虎坚硬无比的脑袋猛捶,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力气轻松胜过猛虎。

在必配到孟州城牢营时,武松也曾在施恩面前展示过自己的力气,将三五百斤重的石墩一手提起,轻松抛起一丈多高,又轻轻接住放于地下,完全是面不改色。没有远胜石墩两三倍的力气完全不可能举重若轻地做到这种地步。

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水浒传》有还有几个人力气也非常大。比如梁山地煞好汉中名声不显的九尾龟陶宗旺。书中关于他的力气描写有这样一首诗:“宗旺力如猛虎,铁锹到处无情”。作为梁山好汉中唯一的一个出身农民的好汉,陶宗旺虽然表现不多,还是梁山好汉中第一批战死的,但力气不容小瞧。以前我家乡农村中就有可以轻松挑起五百多斤重东西上山的人,能以农民身份上梁山,陶宗旺的力气恐怕也不下千斤。

另外一人就是方腊手下的国师,号称宝光如来的邓元觉。这位宝光如来使用一柄重达五十余斤的禅杖,不比鲁智深的武器逊色多少。他能和鲁智深打得难解难分,双战鲁智深和武松还能全身而退,不只是武艺出色,力气同样不小。

水浒中好汉众多,力气大的就有不少人,武松单纯就力气方面的表现来看,我个人感觉并不足以称为第一大力士,起码是比不上花和尚鲁智深的。

水浒传中有哪些大力士,武松是第一大力士吗?

《水浒传》中能称得上大力士的我觉得就仨人,一个是托塔天王晁盖;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行者武松。这仨人都堪称神力,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要具体到三人谁才是神力王,那得看他们各自有什么精彩的表现。

我们先看托塔天王晁盖,从他的绰号就能看出来此人神勇过人,以力量著称,否则也不会把塔都能托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传》中有很多人的绰号都是夸大其词,或者说是吹牛皮,绰号跟实际能力完全不符,但晁盖是个例外。因为晁盖确实托起过一座石塔,所以才被称为托塔天王。而且晁盖不仅仅是托起石塔而是比托起石塔难度系数更大。

话说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士,隔着一条溪还有个西溪村。当初西溪村经常闹鬼,白日迷人下水。于是西溪村的人请了一个和尚驱鬼,和尚让人用青石凿了个宝塔,放在溪边。于是西溪村的鬼,都赶过东溪村来。

晁盖得知这事后勃然大怒,于是从溪里走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放在了东溪边。晁盖一举成名,从此人皆称他托塔天王。晁盖的力量可真不含糊,他抱着石塔从西溪村趟着水走到东溪村,这么长的距离这么重的石塔这么难走的路,其力量真是不可估量。

再看武松,他曾在孟州牢城举过三四百斤重的石墩,武松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这只是牛刀小试,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气不长出面不更色。

武松扔石墩子就跟扔皮球似的毫不费力,力量确实够强悍,不过从表现来看好像不如晁盖长距离抱着石塔从溪这边走到溪那边有难度。虽然武松有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奇迹,但那是考验武松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力量,如果单纯比较力量的话,他跟晁盖比起来其实是处于下风的。

花和尚鲁智深是什么表现呢?那就是著名的倒拔垂杨柳。在东京大相国寺菜园子,鲁智深请一群泼皮喝酒,正值盛夏时节,一棵绿杨树上有老鸹一个劲儿地叫让人听着心烦。鲁智深走到树前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一棵绿杨树连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么比较的话,鲁智深的力量又比晁盖更胜一筹了。把一棵扎根在地下的树连根拔起来可要比从平地上举石墩子石塔难多了。那么答案出来了,鲁智深力量第一,晁盖亚军,武松只能排名第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