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文学修养不输林黛玉的薛宝钗,跑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香菱学诗是先找的薛宝钗,只是宝钗没有答应。
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这点宝钗并没有做错。
其一.宝钗居住在大观园里已经是亲戚情份,若带个人进来,是要同主人先请安问好的,这是礼数。
其二.那些话都是推脱之词,宝钗真的不想教香菱学诗。在宝钗眼里,香菱不过就是买来的一个小丫头,作诗,不是她分内之事。如鸳鸯、袭人、紫鹃、莺儿等都不学作诗,那香菱便不该起这个念头。
其三.香菱虽开了脸,明放在薛蟠屋里。可她和平儿一样,不过是有些脸面罢了。她的本份也该像平儿一样,在伺候主人的同时,帮着照管下家务,那才是香菱的职责。
其四.诗情画意,诗中自有无限情深,诗中自有缠绵悱恻,诗中自有百转千回,诗中自有柔情万种。在宝钗眼里,香菱呆呆笨笨地做个小妾便好,若真因为作诗移了情性,反而难以管教。
这些都是宝钗不教香菱作诗的理由,看上去全都冠冕堂皇,一本正经。可骨子里只因为一件事,香菱是下人,沒有理由可以像主人一样识字学作诗。
宝钗的安分随时是对长辈的,宝钗的典雅平和是对姑娘们的。
对不相干的人,宝钗冷得异常。她可以说金钏儿之死不过是个糊涂人;也可以对救过她哥哥性命的柳湘莲出走无动于衷,只关心自家仆人该请一请了,别失了礼数。
想着香菱也能明白,学诗这件事,求自家宝姑娘是不行的。
这香菱还真有几分呆气,自家主人已经委婉地提出了不同意她学作诗这件事情,可她还是对黛玉提出了想学作诗的请求。
这黛玉,原也是有几分呆气的,直接就答应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黛玉对香菱进大观园来住是欢喜的。香菱寻黛玉学作诗也是有选择的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了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没选李纨,没选探春,香菱直找了林黛玉。是对她才华的钦佩?是因她魅力的吸引?是对她为人的信任?也许这三者都有。
香菱和黛玉身上都保留了为人的纯真,这份纯真让她们为人不太圆融。在贾府有些吃亏。可也是这份纯真令他们惺惺相惜。
黛玉是清高的,可也是热情的。那份心底的纯真令她看重爱情,亲情,友情。
黛玉对宝玉是爱情,对宝钗是亲情,对香菱就是友情。
黛玉给了香菱一份建立在共同爱好之上的一友情。这份友情是平等的。这份友情,香菱此生难寻第二。
黛玉这老师当得认真: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
首先,黛玉给香菱建立信心,说作诗不难。然后讲解诗的要领,深入浅出。非常明白。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走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接着,黛玉为香菱讲明格调规矩不那么重要,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不以词害意。"
因香菱喜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觉得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之后,黛玉为香菱指出学诗的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时间,为香菱选好参考书。
黛玉还会常常听香菱论诗。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诗由景入情,几分诗意已经悄悄地走入了香菱的心底。
黛玉对香菱的考试诗《月》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都说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也许这些姑娘们只看到了新巧,她们是否能看到香菱想说又无法说出口的话?
"我的家在何处,有家才能团圆呀……"
黛玉这老师当得多好!整个为香菱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可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红楼梦》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文学修养不输林黛玉的薛宝钗,跑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香菱是薛蟠的妾,薛蟠被柳湘莲胖揍,为了遮羞做生意去了,香菱便被薛宝钗要去做伴,香菱原是十分羡慕大观园中的雅趣雅意,这一进大观园也算是称了心意。
香菱进大观园,本是抱着学诗的目的,她想请教的第一个老师便是薛宝钗,但是,当香菱说出请薛宝钗趁着这个工夫,教给她作诗时,被宝钗婉拒了:
“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正因为薛宝钗拒绝了香菱,香菱在见过众人之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时,她便到潇湘馆去寻林黛玉,并且请求黛玉好歹教给她作诗,而黛玉也非常支持,并且开玩笑地要香菱拜她作师,答应教香菱作诗。当香菱担心黛玉会腻烦时,黛玉却安慰说: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从香菱学诗一诗,我们可以看出宝钗的外热内冷与黛玉的外冷内热的不同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文学修养不输林黛玉的薛宝钗,跑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香菱学诗这件事,是香菱、黛玉、宝钗三个人各自性情的很好展示。
1.香菱首先找的就是薛宝钗,宝钗不肯教,而黛玉主动请缨,所以香菱的老师才变成了林黛玉。题主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在书里,不是香菱绕过宝钗去找黛玉,而是宝钗拒绝她在先,而黛玉又愿意教她,那香菱当然只能找黛玉呀。
书里相关叙述是这样的:
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宝钗带香菱住进大观园,香菱高兴之余,进一步提出想跟宝钗学诗的要求,但是被宝钗半开玩笑地一句“得陇望蜀”回绝了。
宝钗不肯教香菱,那香菱只好去找林黛玉。让她惊喜的是,黛玉对她的要求一口答应,于是香菱跟黛玉学诗这事就这么定了。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所以整个过程很清楚。首先,不是香菱不找宝钗,而是宝钗不答应她。其次,面对香菱学诗的愿望,黛玉一点也不清高,反而是很热心地提出要当香菱的老师。两相比较,香菱当然要跟黛玉学习了。
2.对待学诗这件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宝钗、黛玉、香菱三个人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态度。本来香菱跟着宝钗学诗是最方便的,但宝钗的婉拒让黛玉参与进来。从香菱学诗这件事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三个人彼此在意趣上的不同。
1.薛宝钗
宝钗的才情不亚于黛玉,从小博览群书的她见识也足够广博。但是宝钗的思想观念非常传统或者说守旧,她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原则,认为女孩子第一重要的是“贞静”的品性,其实是针黹女红的手艺,至于诗词歌赋这些文艺才能,本来是可有可无的,甚至不要还更好。
所以我们看到书里的宝钗,很少有写诗吟词的时候。平时不是到处串门当知心姐姐跟人分享人生感悟,就是安静地在家里做手工。只有在诗社活动的时候,她的才华才一展无遗。换言之,宝钗基本上只写“命题作文”,虽然水平很高,但是平时没有主动用诗文抒怀的习惯。
宝钗不仅自己如此,对别人也是这样要求。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理,她就对黛玉说过不止一次。香菱是薛家买来的,对宝钗而言就是自己家的人,对自己人她就更加不客气了。对香菱学诗愿望的婉拒,其实就是变相告诉香菱:你一个女孩子,安安静静做女红就好了,别学这些,我不支持。
后来的事实也表明,香菱跟黛玉学诗期间,常常废寝忘食,宝钗对此很不以为然;同住在蘅芜苑的湘云也和香菱一起积极讨论诗歌,而本来最有水平的宝钗不但不参与这种“学术讨论”,还嫌她们俩烦。宝钗主动向世俗化靠拢的意趣,表现得非常清楚。
2.林黛玉
黛玉和宝钗完全不同。大观园里,她是最具有诗性灵魂的一个人。除了诗社那些对她来说纯属小菜一碟的活动,平时在生活里,黛玉也是无时无刻不在作诗的。春天花开花落,她要去葬花,还会一边葬花一边吟诵如泣如诉的长诗;秋天祭奠,她会写文章写到情绪低落,需要避开人缓一缓;宝玉赠送旧手帕给她,她要在上面题诗;闲时无事想到历史上的薄命红颜,也要写几首诗表达一下感慨……
甚至连她养的鹦鹉,也会学她的样子吟诗。黛玉的房间摆满了书,刘姥姥赞叹不像小姐的闺房,倒像哪位公子的书房。通行本《红楼梦》里,黛玉临死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平生所写、装满一个小箱子的诗稿全部烧掉……黛玉本质上就是一位灵魂高蹈的诗人啊。
所以,黛玉对待诗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不像宝钗那样只当做一种锦上添花的才艺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当知道香菱想学诗时,黛玉的反应是那样的热烈。就像一件自己视若珍宝、融入生命的东西,别人都未必感兴趣,忽然有个人说她想了解,黛玉能不激动么?自然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事实证明,黛玉这个老师是非常出色的。她把自己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告诉了香菱,也交给她一些很实用的小技巧。在以月为题的考核中,香菱先后交出的三首诗,质量上的进步不仅黛玉看得明白,就连读者也看得很清楚。这当然是黛玉教得好的缘故。
可以说,写诗的黛玉表现出清高文艺的一面,而教诗的黛玉表现出热情真挚的一面,两者合起来才是完整而真实的黛玉:热爱生命之美,不与俗尘同流。
3.香菱
香菱的命运很坎坷。她本是甄士隐的掌上明珠,却年幼被拐,最后辗转做了薛蟠的小妾。虽然身份低微,但显然香菱保留着纯真的心性。当她得知宝钗要带她搬进大观园时,第一件想要做的事竟然是学诗,可见大观园里最吸引她的不是繁盛美景,不是闲适生活,而是高雅的文化氛围。从这点,就可以看出香菱精神世界的追求。
香菱与黛玉的联系,也在这一刻凸显出来。
《红楼梦》读者都知道,书中有好几个人身上都有林黛玉的影子,香菱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个。香菱和黛玉相似在哪里呢?书中第五回,点明秦可卿的长相兼具黛玉和宝钗之美,而第七回,则借周瑞家的之口,点明香菱长得跟秦可卿有点像。也就是说,香菱和黛玉在相貌气质上,是有相似之处的。
而到了香菱学诗这段情节,让人看到的就是她们内在的相似。黛玉对诗的热忱自不待说,香菱呢?先是第一时间提出学诗,被宝钗拒绝后并没有放弃,反而是马不停蹄又去找了黛玉,这个开始动作,已经充分说明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想要学习的决心。
当黛玉和她一拍即合,量身定做给香菱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方案后,香菱学得那叫一个认真,堪称好学生的典范: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到最后,黛玉出题,香菱的表现也很经典。第一首被否掉后,香菱苦苦思索的样子简直不要太拼命: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香菱交出的第二首诗,风格和第一首相比有了180度转弯,以致于被黛玉评为“过于穿凿”。于是香菱继续思考,整个人都魔怔得仿佛忘掉了周围一切,就连睡觉说梦话都在作诗。到了第三首,已经是众人交口称赞,一致同意香菱已经达到进入诗社的标准了。
这样的痴迷,这样的进步速度,和黛玉对诗的热爱差得了多少呢?可见,对诗性的向往和追求,最接近黛玉的,还算是香菱呢。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就此进行了一番诗论,她是怎样说的?同意她的观点吗?》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红楼梦》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文学修养不输林黛玉的薛宝钗,跑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薛蟠被柳湘莲暴打一顿,丢脸后出门躲羞。宝钗趁机带香菱住进大观园。香菱羡慕大观园,一为大观园美景,二为大观园人物,三为大观园诗社能作诗。所以她一来就求薛宝钗教她作诗。不想薛宝钗不置可否,让她先去串门要紧,她遂到潇湘馆求助林黛玉学诗。这背后看似薛宝钗不教香菱学诗,是不同意香菱跟她学,香菱跟林黛玉学诗,宝钗并不反对。
一,薛宝钗并不反对香菱学诗
(第四十七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功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香菱是薛蟠的妾,算薛宝钗名义上的嫂子,二人平时姐妹相称。香菱与薛宝钗说话不如一般丫头那么忌讳。薛宝钗也和她说话直接。
香菱想让薛宝钗教她学诗,宝钗避而不谈并不是拒绝。其后香菱跟林黛玉学诗,薛宝钗也没阻止。只是自己不教而已。
薛宝钗、薛宝琴的诗才并不比林黛玉差,之所以不教香菱学诗,主要是薛宝钗清楚香菱学诗的目的,为了香菱好,才不让她学自己的诗。
二,香菱为什么要学诗?
香菱是薛蟠的妾,妾和丫头都要恪守本分。如果没有允许,不能想干嘛就干嘛。尤其舞文弄墨这种事,在古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固有观念下,香菱学诗一定是她得到了薛蟠的怂恿才可施行。否则贾宝玉房中那么多丫头为什么不学?大观园众人的丫头也不学,不是不向往,而是恪守身份不能学。
薛蟠自己是个草包,但也有“慕艾之情”。他目不识丁,却也想身边人能“红袖添香”。他娶夏金桂,长得美一方面,会识字作诗才是重要因素。香菱本就识文断字,让她继续深造一下,就是现成的“诗人”。
世人都觉得薛蟠讨厌,但在香菱心中并不是。这个呆丫头对呆霸王薛蟠“情根深种”。薛蟠挨打她哭的肝肠寸断,薛蟠因夏金桂虐打她,她自怨自艾对月伤怀,酿成干血症不治而死。
薛蟠有“慕艾之情”,香菱自然要达成心上人希望。薛宝钗清楚哥哥以及香菱学诗的心思,她不教香菱,是知道香菱应该学的是林黛玉的诗。
三,香菱应该学林黛玉的诗
香菱和林黛玉学诗看似巧合,实则不然。香菱学诗急迫,薛宝钗不教她,能与之比肩的只有林黛玉。宝琴在贾母那不方便,探春稍有不如。林黛玉是唯一人选。薛宝钗既然不教她,笃定她一定会求林黛玉,黛玉看宝钗面子一定不会拒绝。
第二十五回,薛蟠一见林黛玉“酥倒”。用脂砚斋的话叫“情字万不能禁绝者”。薛蟠虽不堪,不影响他喜欢林黛玉。所以他回去就求薛姨妈提亲,出门游历又专门去了林黛玉的家乡带回土特产,还专门在姑苏虎丘捏了泥人,一见夏金桂会读书作诗,二话不说就要娶。背后一个核心因素就是林黛玉是薛蟠心中“女神”。香菱之所以学诗,除了自己羡慕,最主要是为了取悦薛蟠。
薛宝钗明白薛蟠的心思,她后来拿着薛蟠的小像笑,调侃林黛玉不能认薛姨妈为干妈,包括不教香菱学诗,促使香菱跟林黛玉学。就是为了让香菱学习林黛玉的风格和气质,学好了作诗给薛蟠以愉悦丈夫。
香菱学诗本质是“效颦”。但香菱不是东施,长得美又生的弱,再学几分林黛玉的气质书香气,形神兼备能更讨薛蟠喜欢。
薛宝钗不教香菱诗,让她学林黛玉诗,是一片苦心为香菱打算。可惜夏金桂的到来毁了宝钗一片苦心。香菱到底受虐而死。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文学修养不输林黛玉的薛宝钗,跑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香菱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副册的首位,她是一个命运挺坎坷的姑娘,幼年时被拐走,而后遇到薛蟠,她的生活从来都没有能清静与平安,或许是上天怜惜她的不容易让薛蟠外出学习经商,她也正好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同宝钗一起住到大观园。
到了大观园香菱最羡慕就是能够学习作诗,然后和大家一起参加诗社。这并不是荣誉的象征,只是追求生命的一种平等与自由,向往着自己能够和大家一样,所以香菱想要学诗。按理来说,香菱是薛家的丫头,宝钗的学识也不差,香菱学诗词应该找宝钗,可是为什么她却去找了黛玉呢?
第一,宝钗并不是很赞成香菱学诗宝钗知道香菱想要到大观园玩耍的心意,于是想妈妈薛姨妈说了就让香菱到大观园陪她,正好也让香菱圆了到大观园的梦,可是香菱想要学诗词的心,宝钗并不是很赞同。宝钗本来就觉得读书识字不是女孩子的本分,学了也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不能当做正经的事情来做,更何况香菱还想要正经的学作诗。
香菱是一个很天真浪漫的小姑娘,如果她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她的日子就还是能够过得简单和纯粹,不会有多余的幻想,也不会生出很多的期盼,那么香菱一直都能够过着这样的生活。可要是香菱学诗读书达到了一顶的境界,那么她现在的生活不能满足她的需求,或许反倒会给她带来很多的不快乐,所以宝钗不愿意香菱学诗。
第二,宝钗自己能学诗词,可是不一定能够教学生宝钗虽然不是很赞成香菱学诗词,但是她从来也没有反对过,香菱想要找黛玉学诗词她从来都没有阻止过,而且香菱学诗词基本上到了一个魔怔的地步,就是吃饭睡觉还是在玩都一心想着怎么作诗,对于香菱和刻苦和努力,宝钗很支持,从来都没有说过她一句不是,而是看她睡得晚都不忍心太早叫醒她,看她困在其中还会拉着她出去逛逛。
宝钗的学识确实不错,她基本上和黛玉是一个层次的,可是这并不代表宝钗会是一个好老师,就是有的人能够自己学习的好,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教得好,所以宝钗不会主动教香菱,应该是她不知道该怎么教。
宝钗并不是一个藏私的人,但凡她知道的她都乐于给大家分享,所以她不教香菱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教。虽然她不赞成香菱学诗,可是她一直都没有阻止过她,反而处处都给她提供方便。
第三,黛玉其实没有想象中的清高,她是一个很好的老师香菱找黛玉学诗的这一个事情其实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黛玉并不是一个十分清高的人,初见黛玉的人或许会觉得她不好相处,可是接触的久了才会发现,黛玉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黛玉只是喜欢开玩笑她的外表的刺让一些人自动远离,可是只要真正去接触就会发现,黛玉是一个很好玩的人。
黛玉教香菱作诗并不是像那种古板的人,她教香菱就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现实的情况慢慢的教,香菱很有悟性再加上黛玉教的方法得到,所以香菱很快就学诗有成。黛玉给香菱教课,是通过香菱的实际生活出发,然后让她肚里有李白和杜甫等人的累计,等这些准备工作都弄好了才开始学作诗,这样一番下来香菱很快就学有所成,黛玉就是一个好老师。
作者:忆梦,欢迎关注:梦忆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有趣的人和事儿!
《红楼梦》香菱学诗为什么不找文学修养不输林黛玉的薛宝钗,跑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薛宝钗富家千金,表面贤淑有修养,骨子里瞧不起苦命人香菱。在她看来,作诗乃富贵人家与上流社会的雅兴,与下层人不相干,甚至,连林黛玉都未上过她的心,虽然言行百密无疏,其实心很高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