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五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它们能繁衍生息吗?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因为老虎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在非洲出现过,所以,非洲食物链最顶端的食肉动物一直都被非洲狮牢牢的占据着。那么,如果说把5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它们能不能繁衍生息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一下:第一,东北虎能否适应非洲的环境?第二,东北虎去到非洲要面对什么样的生存挑战?第三,10头东北虎是否满足种群延续的临界值?基于这个三个方面,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

东北虎能否适应非洲的环境?

东北虎要想去非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环境变化,也可以说是气候变化的问题。

东北虎是现存体型最大的大猫,而且从栖息环境上看,它与其他老虎亚种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的东北地区,这两个区域在许多小伙伴的影响中就一个字“冷”,再加上关于东北虎的一些影像资料中大都是白雪皑皑的,所以,东北虎被认为是生活在寒带的动物。

其实,无论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还是我国的东北地区,都不是寒带,甚至连亚寒带都算不上,这两个地区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这个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温度高雨水多,冬季雪多温度低。在每年的6-8月份是这两个地区温度最高的时间段,最高温度与南方地区也差不多太多,都在三十六七摄氏度左右。

也就是说,东北虎既能够适应了夏季的高温,又能够适应冬季的低温,是一种适应能力非常强的猫科动物。

如果东北虎到了非洲大草原上,环境的变化确实很明显,因为非洲大草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温度都比较高,平均在25℃以上。但是,这个温度就好比是东北虎在原生环境中过夏天。既然在原生环境的夏天,它能够度过,去到非洲气候因素就成为不了阻碍,而且狮子在非洲大草原上,白天也是很少活动的,它们通常在阴凉处避暑,等到傍晚或者清晨外出捕猎。

因此,东北虎虽然原生环境中的冬季非常寒冷,但是其环境中的夏季温度并不低,所以去到非洲大草原,气候并不能成为东北虎生存的阻碍。

东北虎去到非洲大草原要面对什么样的生存挑战?

既然气候不能成为东北虎生存的阻碍,剩下的就是食物和竞争了。关于食物,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密度要远大于东北虎原生环境中的猎物密度,而且东北虎的单独捕猎能力本身就比较的强。再加上非洲大草原上有茂密的草丛,这些草丛本身就能成为东北虎捕猎时的遮挡物。所以,食物因素只能让东北虎活的更好,不能成为阻碍。

其次是竞争。有食草动物的地方就有食肉动物,有食肉动物的地方就有竞争。在原生环境中,东北虎的竞争对手是狼群和熊(黑熊和棕熊)。而且在竞争中,东北虎对狼群有抑制作用,这一点从几十年来东北虎与狼群此消彼长的关系就能看出来。虽然熊大都比东北虎大,但是,在东北虎的食谱中,黑熊无论雌雄都在上面,棕熊的雌性也在雄性东北虎的食谱之上。当然,在雄性棕熊的食谱上也有一定的东北虎(雌性和幼崽)。不过,二者发生冲突较少,主要集中在食物匮乏时,毕竟棕熊虽然是食肉动物,但是肉食的占比不足40%。因此,东北虎对黑熊是压制性的,与棕熊分庭抗礼。

当东北虎去到非洲后,对它最有威胁的应该是非洲狮了,之所以没有考虑斑鬣狗,是因为斑鬣狗与狼群的生态位接近,既然狼群拿东北虎没办法,斑鬣狗也强不到哪去,况且,在非洲,鬣狗群很少敢招惹雄性非洲狮,原因是非洲狮对斑鬣狗有秒杀的实力。

在我看来,东北虎去到非洲遇到非洲狮,非洲狮对东北虎是有阻碍的,毕竟狮子是群居动物,东北虎“双拳难敌四手”,不过考虑到猫科动物的谨慎,它们不会与东北虎发生生死大战,大概率以驱逐为主。所以,在非洲狮的领地范围之外,东北虎还是有生存空间的。况且在非洲大草原上也是有多处热带雨林的,比如刚果热带雨林。所以,即便东北虎遭到狮群的驱逐,它也能在热带雨林中生存。

因此,东北虎去到非洲面对的生存挑战都是可以克服的。

5对健康成年东北虎是否满足种群延续的临界值?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能够在一个新环境中生存,不一定能够繁衍生息。这就牵扯到了种群延续的问题了。既然是5对东北虎,不可不免的就要面对最小存活种群数量以及小种群的遗传漂变问题了。

最小存活种群数量有三大要素:健康、有效和最小。其中健康已经满足了,而有效就是这5对东北虎都能积极的参与并且完成繁殖。至于最小,目前在科学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值,比如现存的亚洲狮都是当年那13头亚洲狮的后代,再比如现存的华南虎全部都是当年那6头野生华南虎的后代。从这两种动物的现状来看,它们均没有灭绝。

但是,它们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基因退化,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遗传漂变。由于基数太小,在繁殖时,近亲繁殖的几率增大,所以,它们的野性、某些特性都在不断的退化,这导致了华南虎到目前为止没有成功野化过一头。

那么,这5对东北虎去到非洲之后,即使能够适应了环境生存下来,它们也必须要面对近亲繁殖的问题。并且上面举的两个例子都是在人工干预下成果,简单的说就是人为的将有亲缘关系的老虎后代分开了繁殖,最终才取得了成功。而在野生环境下,这5对东北虎的后代是没有约束的,它们可以自由交配,这更增加了近亲繁殖的频率和几率。

所以,我认为,如果将5对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上,我们姑且认为它们在生存的过程中一头都没有损耗,它们最终也无法逃过近亲繁殖,最终导致灭绝。

目前依然全部生活在印度吉尔国家森林公园中的亚洲狮

总结

从东北虎的习性和生存环境的特点来看,它们去到非洲大草原上适应环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再加上它们本身实力强劲,捕猎和竞争都不是问题。但是,唯一的一点就是5对东北虎基数太小了,算上它们在生存过程中的损耗,两代以后近亲繁殖就会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亲繁殖的频率也会逐渐的增加,最终造成它们退出非洲大草原的“舞台”。

把五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它们能繁衍生息吗?

谢邀。五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是难以在非洲大草原站稳脚跟的。

首先牵扯到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最小可育种群。最小可育种群是指某生物物种或种群有超过95%的概率持续生存100年以上所需要的最小个体数量。

小种群面临的遗传风险,一是近亲繁殖,二是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因基因重组发生的波动。不同个体携带的基因不同,由于它们的交配机会不同,留下的后代有多有少,这样会导致后代的基因频率发生波动。如果有些携带罕见基因的个体恰好交配机会较少,就会使这个基因更加罕见,甚至走向消亡,这就导致物种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近亲繁殖和基因漂变都会显著降低种群遗传多样性,导致后代传播有害性状的几率增加,影响物种或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那么,物种或种群需要多少个体才能对抗近亲繁殖和基因漂变的不良影响呢?

澳大利亚遗传学家伊恩·富兰克林和美国生物学家迈克尔·苏莱制定了一个“50/500”规则。该规则认为,要避免近亲繁殖,最小种群数量必须达到50;而要减轻遗传漂变,最小种群数量至少需要500。

显然,五对老虎是远远满足不了50/500规则的,几代以后近亲繁殖就会非常严重,更别说遗传漂变了。这样的种群肯定非常不健康,一旦环境有变化就会灭绝,是难以在非洲草原站稳脚跟的。

老虎要在非洲草原立足,还需要克服以下几个环境因素:

首先是生境。老虎是伏击型猎手,适于生活在森林这种异质化程度比较高的生境中(异质化指的是生境的复杂程度),老虎的体色也适合在森林中隐蔽。非洲草原上老虎能用于潜伏的掩蔽物比较少,不太适合老虎狩猎。

其次是水。老虎喜水,非常擅长游泳。而非洲草原偏偏是缺水的,水的丰度和分布也影响到生境中的植被和有蹄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再次是清道夫。老虎从未在有如此多清道夫的环境中生存过,它还是习惯于拖拽、掩埋和守卫猎物。然而在一望无际的非洲草原,有无数的兀鹫、鬣狗和狮子盯着,任何藏匿猎物的尝试必将是徒劳无功的。狮子从不做这种无用功,它们选择了群居,与同伴分享猎物,每餐总是尽可能多吃,尽可能吃光。老虎可能会非常不适应这种情形。

最后就是狮子。狮子和老虎占据相同的生态位,难以共存。生态学家的竞争模型告诉我们,当两种占据相同生态位的动物出现在同一片生境中,如果适应力差距很大,适应力强的排斥掉适应力弱的;如果适应力相差不大,若双方都是强干涉种,则先来的排斥后到的,若双方都是弱干涉种,则和平共存。狮、虎毫无疑问都是强干涉种,在狮子已经先占非洲草原的情况下,老虎除非适应力远胜狮子,才能把狮子排挤掉,否则就会被狮子干掉。显然,从任何方面都看不出老虎对草原的适应力比狮子强很多。

不过虎入非洲并不一定要去草原,非洲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雨林,和亚州南部的热带雨林环境没有区别,老虎到那里去一定是得天独厚。另外,东非和南非的环境也有区别,东非的草原中很少有林地,而南非却比较多,也许老虎在林地比较多的南非地区会过的好一些。

这也与狮与虎在历史上的此消彼长相一致。在更新世,北亚虎占据了东亚森林后就没有再北上,而占据开阔的东北亚,并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的,则是史前狮类。

很多人认为五对老虎进入非洲草原一定是轰轰烈烈的,要么杀遍天下无敌手,要么被人灭族,这是武侠小说,不是动物生存。小种群的灭绝很简单,可能没有经过任何与不同种动物的打斗,只是它们各自进入了适宜的斑块生境,彼此见不上面,失去了交配机会,就自然消亡了。或者在头几代的繁衍中,有一代不幸地出现了大量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这个本就很小的种群雪上加霜,走向灭亡。偶然出现的天灾,如旱灾、森林大火,也可能要了这个小种群的命。只有大种群才能扛得住遗传漂变,扛得住环境灾害,长久地生存下去。

很多人喜欢拿全莉的南非华南虎说事,那是在圈养环境中的野化训练,和真正的投放野外天壤之别。至于什么屠杀狮群引起当地人恐慌,低级谣言罢了,无知的人才会信这些。

有人说东北虎适应不了热带,实际东北虎和华南虎、孟加拉虎没什么区别,都是虎的亚种。而且最近有专家指出,老虎迁徙能力很强,经典的亚种分化时间很晚,可能都不算独立亚种。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园里有东北虎,都活的好好的,顶多影响下换毛而已。东北虎入非洲可能短期内会有不适应气候的情况,但长远来看气候不会成为制约性因素。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博览。

把五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它们能繁衍生息吗?

看看记录片《非洲虎啸》,如果虎继续保持独居的习性,能够在非洲大地繁衍生息。如果环境变了,猎物更容易获得了,虎由独居改为群居了,狮子有可能灭绝或变为濒危动物。

许多大型猎物,狮子需要群体猎取才能获得,虎,一只就做到了,而且成功率远超狮群。

把五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它们能繁衍生息吗?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不生活在非洲。尽管在这片大陆上有许多大型猫科动物,但老虎不在其中。野生东北虎只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东北。野生老虎的自然栖息地分布广泛,包括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它们主要出现在森林地区。

现存野生东北虎仅有五百多只。别说五对东北虎,就是全部放到非洲大草原上,也不能称霸,替代非洲狮和斑鬣狗。非洲狮现存有2万多头,斑鬣狗数量在27000-47000之间。5对东北虎数量太少,即便战斗力陆地食肉动物第一,它们也会被非洲狮群和鬣狗群淹没。

尽管非洲没有野生老虎,但非洲大陆也有一些大型猫科动物。可以说,最广为人知的非洲大型猫科食肉动物是狮子。狮子是豹科猫属的老二。狮子成群生活,它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一起,成群狩猎、生活和睡觉。一个狮群约有8到30只狮子,平均为17头。五对东北虎不一定团结一致,战斗力还不如一个狮群。 非洲的另一种大型食肉动物是斑鬣狗。它们的群体更大。它们是极其强大和可怕的食肉动物。它们的咬合力和团队协作,对东北虎来说,也不容易对付。

老虎并非原产于非洲,它们原产于亚洲部分地区。老虎在非洲大陆上从未存在过,尽管在化石记录中发现了可能与老虎相似的大型猫科动物。 老虎不能在非洲部分地区繁衍生息没有真正的原因。老虎作为一个物种已经适应了非常广泛的生态位,从白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到印度最深的丛林。它们生活在平原、森林和山上,显然非洲也有丛林可以满足它们的需求,但非洲没有老虎,这很可能是一个历史偶然——老虎的祖先没有迁移到非洲,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在那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果这五对东北虎进入刚果丛林,它们可能会生存下来,它们应该更多地在丛林中狩猎,而不是在大草原上。

把五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它们能繁衍生息吗?

老虎是独居动物,母虎在繁殖期没有群体的保护根本躲不过鬣狗对幼崽的捕杀。再考虑非洲传染性疾病的成因远比西伯利亚复杂与猛烈,东北虎根本适应不了。估计活不了一个月就会死于疟疾等疾病。

把五对健康的成年东北虎,放到非洲大草原,它们能繁衍生息吗?

狮吹说俄罗斯动物园和农场里有狮子,说明狮子可以再俄罗斯生存,而非洲老虎谷也有老虎,按照狮吹的逻辑,老虎也可以在非洲生存,没毛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