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最近李总想不通一件事:吃了几年养肝护肝药,肝没养好,还住进了医院!
李总是个建筑公司的老板,白手起家,现在身价上亿,前几天因为小便黄、眼睛发黄、易疲劳、肝区疼痛医院就诊后,医生要求入院治疗,初步诊断是: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
乱吃药是元凶!李总是我一个亲戚的老板,从一个小包工头做起,几十年摸爬滚打成为了现在的大公司老板。搞建筑的大家都知道,酒局非常多,接工程要喝酒,结款要喝酒……
李总说有时一天都要赶好几场酒局,前几年体检医生就说有酒精性脂肪肝,叮嘱要注意保养,这几年他儿子开始接班了,他就开始养生了,他知道自己肝不好,养生重点就放在养肝护肝上。
李总采取的办法就是吃各种养肝护肝的保健产品,他接触的人群很多也是大老板,每个人都有类似保养的方法,他只要听谁说那个效果不错,就想尝试,特别是进口的“养肝”产品,总觉得效果更好。
结果几年下来,钱花了不少,肝却越养越差,养进医院了!根本的原因就是:乱吃药!
怎样服药不伤肝?市面上大多数的药物进入身体后,都要经过肝脏和肾脏的分解代谢,最后很多残留的有害物质也是通过肝脏就行处理。所以说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工厂都是有产能限制的,长期超负荷运转就会出问题,以下几种行为就可能给肝脏带来伤害:
1、随意乱吃药:现在有部分人,生病了不是想着去医院看病,因为觉得麻烦。一般都会先打听跟自己有同样疾病的人都是吃什么药好的,或者寻求一些民间的偏方、秘方。
举个非常常见的例子:我在药店经常会碰到来量血压的人群,有些人发现血压高了,又有一些症状了。量完血压就会直接问我吃什么药?像高血压这种疾病,需要长期吃药的,前期是一定要去医院检查的,看是否还有其它基础疾病后才选择哪种药适合自己。如果本身肝肾功能不好,就要选择对肝肾损伤比较小的药物。
2、随意增加剂量、增加服药频次、重复用药:每种药物都有一个规定的服药剂量和频次,这些数据都是经过实验验证出来安全、有效的!但现实中很多人却不按说明书或者医嘱用药,这也是非常伤肝的服药行为。
我们最常见的案例,小儿发热。现在大家都知道小儿发热常用的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按要求是4小时服用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但有些家长给小孩服用后,发现没有退热,就会想是不是剂量不够,然后加服一点,或者服用后热退了一阵,体温又高,但服药时间还没到,家长怕孩子烧坏又给服药了,这些都是有伤肝风险的。
3、用牛奶、茶水、酒、咖啡、饮料送服药物:有些药物会和这些液体里的有种成分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有伤肝的风险,所以还是建议用温开水送服药物。
4、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一定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现在很多人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如高血压、高血糖等。这种情况一定要按医嘱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如果出现恶心,肝区疼痛、小便发黄等,也要疾病就医。
哪些药物比较伤肝?所有的药物服用不当都可能伤肝,而有些药物正常服用都有伤肝的不良反应,所以如果自己本身有肝脏疾病就要特别注意,能换药的就换药,不能换的就要听医嘱服用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1、解热镇痛抗炎药: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抗生素、抗真菌、抗肿瘤类药: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制霉菌素类、氯霉素类,酮康唑等;
3、心血管类药物:降血脂的他汀类、贝特类、心律失常方面的奎尼丁、胺碘酮等;
4、消化系统类的药物:替丁类: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5、中药及中成药:很多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其实是错误的,很多中药本身具有毒性,临床使用对剂量和使用疗程有较严格的要求。如麻黄、朱砂、雄黄、何首乌等等。
我们常用的中成药朱砂安神丸。说明书就有规定不能多服或者久服!
总之:牢记“是药三分毒”,不要乱吃药,服药一定按说明书和医嘱服用,服药后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既然无论是什么药,只要沾上这个“药”字儿,就逃不掉一个“毒”字儿。
这是因为,药物进入人体,当完成药效使命以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所谓的代谢是指药物发生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最终变成可以排出体外的产物。
而我们的肾脏,主要担负起代谢产物的排泄任务,当然,除肾脏以外,还可能通过呼吸道,胆汁,乳腺,汗腺及粪便等途径排泄。
所以,理论上说,只要是药物,无论你怎样服用,都无法做到“绝对”不伤肝;只能做到“最大限度减轻伤肝”。
所以,对于患者来说,需要认真做到的事情,就是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或者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药品说明书载明的内容用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肝损伤。
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服药,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减轻伤肝”呢?归纳总结起来,最重要的主要有以下3点,仅供参考。
对症服药,可最大限度减轻伤肝这是最主要的方面,因为任何医疗行为,包括手术,都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既然是药三分毒,那么患者一定是“恨病才吃药!”如果药不对症,即使你“恨病”,吃下了这“三分毒”的药,到头来却于“病”无补,那么,不仅病没有治好,而且还伤害了你的肝脏。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滥用抗生素;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人,一遇到感冒发热就服用或者注射抗生素,也不管感冒发热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对症服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肝。
按时服药,可最大限度减轻伤肝这一点很多人也难以做到,尤其是需要一天多次服药的口服制剂。
因为任何一种药物,进入人体以后,都要经过由用药部位,转运到血液中的过程,这就叫药物吸收。
而药物进入到血液里,就形成一定的浓度,即血药浓度;简单地理解,当血药浓度达到最高时,即峰值浓度,就是药效最强的时候;相反,当血药浓度最低时,即谷值浓度,就是药效最弱的时候。
如果一个药物要求一天服药4次,即间隔6小时服药一次,而你却因为各种原因,总是不能按时服药;这样就会导致体内的血药浓度杂乱无章,无法发挥稳定的疗效。
例如本该服药1周,就可以治愈的病症,你却服药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没有治愈,这样无疑中就加大了药物对肝脏的伤害。
所以,按时服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肝。
按量服药,可最大限度减轻伤肝这一点,很多人往往也非常容易犯错,尤其是当发生漏服药物时,很多患者误以为加倍服药,可以把错过时间,漏掉的药物补回来。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因为任何药物进入体内起效,它首先要来到病灶部位,然后要找到作用的“靶点”;这个靶点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蛋白质(受体),甚至可以是一种生物因子。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靶点,药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就能够发挥最大的药效了;如果浓度再高,也不会增加药效,相反,多余的药物会增加肝脏代谢的负担,而对肝脏造成伤害。
所以,按量服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肝。
总结:是药三分毒,无论你怎样服药,都无法做到“绝对”不伤肝;只能做到“最大限度减轻伤肝!”总体要求: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或者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药品说明书载明的内容用药。具体要求:对症服药、按时服药、按量服药。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肝脏和肾脏作为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确实容易受到某些药物的损害。
保证用药安全,杜绝药源性的肝损害,其实也不难!
肝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在剂量正确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没有肝毒性或者肝毒性小的药物,是能够代谢掉的,基本不会造成肝损害。中药,中成药,西药,那么类别,必然存在一些有肝毒性的药物,西药很多,中药更要引起重视!所以不药不药博士把题主的问题归结为哪些药物能够引起肝损伤?
西药常见造成肝损伤的西药,比如常见的红霉素、磺胺类抗生素,比如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比如洛伐他丁、降糖灵等降脂降糖药,再比如多数的抗肿瘤药。西药因药物结构明确,相比中药,肝损伤较为明确!
中药和中成药不药不药博士更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些有肝毒性的中药:川楝子、栀子、雷公藤、部分中药提取物(山豆根和苍耳子)、含蒽醌类的中药等,能引起中毒性肝炎,或能够造成肝脏细胞DNA的氧化损伤。使用之前要引起足够重视!
以上多数中药也能造成肾毒性。
中成药能引起肝损害的也有很多:壮骨关节丸,多可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含有雄黄(硫化砷)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六神丸等,长期大量服用均能引起砷中毒,导致肝肾损害。含有朱砂(硫化汞)的中成药,如疳积散等,汞中毒,性质同上。
中西药联合用,肝毒性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举个例子,含杏仁、白果的中成药,含氰甙,若与西药安定等合用,可过度抑制呼吸中枢,可损害肝肾功能。
除了药品自身的毒性之外,与服药剂量、用药时间等都有关系,与患者本身体质及其地域、季节等各因素也都有关。
不药不药博士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了解自己的肝脏状态!肝功能不正常的朋友要在医生指导下认真甄选药物。特别是老年人,一般肝肾功能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要避免有肝肾毒性的药物。
2、充分了解所服用的药物,使用之前要了解它是否有肝肾毒性,如有,可找医生进行药物替换。
3、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更要特别注意!因为多数肝损害是与用药持续时间有关。
4、不使用来源成分不明确的中药或中成药。
5、保肝药如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肝损害,所以要合理使用保肝药!
感谢关注,感谢点赞!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药物不良反应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但大多数药物是部分或全部经过肝脏代谢和排泄,所以肝脏更容易受累。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药物固有的肝脏毒性,这是直接,可以预测的。另一类是因机体特异质导致的肝脏毒性,这种是间接,不可预测的。但是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来说,太专业的内容看不懂,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要降低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伤,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滥用药物。
生活中有不少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常识,自行到药店买药治疗一些小疾病。但是很多时候这是不规范的行为,因为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并且对自身的具体情况不了解,盲目自行买药,不但不能治好疾病,可能也会因药物的肝毒性导致肝脏损伤。
第二,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伤,可能与环境因素、机体免疫应答的差异、药物的代谢途径及其代谢动力学等有很大关系。不同的药物,可能毒副作用及其肝脏的损伤程度也不同,甚至现有的说明书没有提示有明确的肝毒性,但是后期监测中发现了肝毒性,这在临床中也有报道的。
严重的肝毒性是试验药物无法上市的常见原因之一,甚至已上市药物撤市或限制使用的常见原因。如果某种药物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其肝损害很严重或常见,一般这个药物很难批准上市。部分药物尽管上市了,但可能因为研究人群较小,不足于发现少见的严重肝损事件,或者没有在上市前的3期临床研究中发现,后面更多人接受该药物治疗时,才在监测中发现。
对详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及适应症,才能选择对症的药物取得治疗效果,同时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对肝脏的损伤程度,对于后期可能出现的肝毒性也能更好的识别和监测。
第三,不随意联合用药。
如果一种疾病不严重,使用一种或较少药物就能有效治疗,就不建议多药或联合更多药物。很多时候,多药联合对肝脏的损伤风险会比单一药物大很多。
对于本身存在慢性肝病的患者,如果服用药物出现了肝毒性,其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异常,类似于慢性肝病的活动期,容易忽略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伤。建议肝病患者选择药物和服用药物的时候,和诊治医师做好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随意增加药物导致肝毒性增加,这点还是很重要的。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呢?
第一,遵医嘱服药。
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治疗,什么疾病用什么药,按医嘱服药一般是不会“伤肝”的,因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处方用药会在治疗疾病的安全范围内。
第二,到正规医院看病拿药,切忌不要找“土郎中”抓药。
有的“游医”根本没有行医资质,有人纯粹就是靠偏方“蒙人”看病,其目的就是为了敛财。
第三,不要擅自用药治疗且增加服药的剂量。
对于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要到正规医院诊治,用药时,要严格遵医嘱、按说明书服用,不得随意加量超量。
不可两种以上药物同服(有医嘱及协同治疗作用的除外),在服用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时,最好分开时间点,两种药物间隔半到一小时再服用。
第四,不要擅自乱服某些中药养生,有的还具有很强的毒性。
比如有人不认识土三七当成养生佳品,有人追求乌发黑发效果每天服用何首乌等。
要谨慎服用某些“养肝肾”、强肝肾的药物,尤其是男性;要谨慎使用减肥药,特别是女性朋友。
第五,一种药物如果非治疗不宜长期服用。
如果不是高血压、糖尿病某些控制治疗性的药物,一些非治疗的包括维生素都不宜常年吃,当我们的身体对某些摄入的药物成分达到了“饱和”状态以后,长期服用就会增加其肝脏毒性,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甚至还可能致病。
第六,定期体检,及时检测肝肾功能。
有些药物的毒性作用可能开始并非那么明显,对肝脏的损害可能还是渐进性的,肝脏是一个“不矫情”的器官,在损害前期可能并无任何症状,只有到肝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让人感觉到不适和痛苦,因此我们要定期体检,以发现某些药物导致的早期肝损害,此时如果及时纠正可能还为时不晚。
个人观点供参考。感谢邀请。
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怎样服药才不会伤肝?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是很多时候,为了那七分的药效,不得不服药,药物服用进去,都需要依靠肝脏来解毒,如何服药能减轻对肝脏的损伤呢?
1、不要随意服药
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图方便省事,去小药店拿药自行服用,但是没有经过检查,药物很难对症,长久服用必然伤肝。
2、不要盲目服用偏方药物
有部分人,得病比较偏心偏方或者中草药,他们认为这类药物不会伤肝,殊不知,这类药物也是伤肝元凶。
3、过量服药
有部分人,想要病情赶紧恢复,就盲目加大服药的剂量,很多药物服用过量会损伤肝脏,所以用药要遵医嘱。
4、慢性病患者做好检查
有部分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这种情况下,建议定期做肝功能检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总之,服药一定要看说明书,如若是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服药前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