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央行接连加息,大宗商品何去何从?

至于大宗商品何去何从,最终决定因素一定会向实物价格看齐,真正决定大宗商品走势的一定是市场供需。

如果大家脱离市场供求空谈期货,迟早会被套住的。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大宗商品交易期货市场,参与的人数非常多,这里面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一些个人投资者,尤其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往往忽略大宗商品的实物属性,只是把它单纯看成一个金融属性,这迟早会掉坑里面去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期货是一种远期交易,它不可能脱离实物存在,任何一个期货市场的存在,肯定都有实物标的,比如石油期货的标的是原油,天然气期货的标的是天然气,铁矿石期货的标的是铁矿石。

在了解了大宗商品期货的底层逻辑之后,我们再来谈大宗商品的走势才会更有意义。

至于欧美央行连续加息之后大宗商品会何去何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欧美央行加息导致市场流动性减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在所难免。

在欧美纷纷进入加息通道的背景之下,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从2022年3月份之后,在美联储连续三次加息的背景之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那为什么在美联储加息之后,过去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么明显呢?其实说白了前两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并不是市场供需的真实反映,更多的是由资金炒作出来的。

比如原来某一个大宗商品市场真实的交易价格只有200美元每吨,但是最后因为大量资金的涌入,不断把这个商品拉升拉到500美元每吨,这就会造成很大的泡沫。

这种泡沫一旦在市场流动性减少,迟早会被刺破的,而刺破这种泡沫的就是欧美的加息。

目前欧美各个国家的通胀压力非常大,欧洲以及美国CPI都达到8%以上,面对不断高涨的CPI,欧美只能通过不断加息来降低市场的流动性。

在市场流动性减少之后,大家从其他金融机构借钱的成本上升了,借钱的门槛上升了,与此同时前期借的钱也要还回去,所以肯定会有大量的资金从大宗商品以及股票流出,因此在未来欧美纷纷加息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至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底部在哪里,我相信一定会回落到市场真实的供需上面,当大宗商品价格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时候,基本上就见底了。

当然市场供需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欧美纷纷加息的背景之下,市场流动性减少了,社会投资肯定会减少,欧美国家经济放缓在所难免,目前已经有很多机构预测欧美国家经济衰退的概率正在不断加大。

如果未来欧美经济放缓了甚至衰退了,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量肯定会减少,当市场需求减少了,现货价格肯定会下降,对应的期货价格也会跟着下降。

所以从整体来说,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跌去30%甚至50%以上,大家都不要觉得大惊小怪。

第二、部分大宗商品仍然有可能维持在高位。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大宗商品的底层逻辑,一定是市场真实的供需,脱离市场供需去谈期货价格风险很大。

比如在当前欧美不断加息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整体价格肯定会不断下跌,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人就看到了做空的机会,甚至有很多人不惜大量的借钱去做空。

在全球流动性减少的背景下做空确实存在很大的机会,但是大家一定要选择对的投资标的,并不是所有的大宗商品都适合做空,比如原油就不适合。

虽然在全球流动性减少的背景之下,原油价格也会相应地下跌,但从短期来看,支撑原油价格维持在高位的因素仍然比较多。

一方面是目前地缘冲突仍然没有得到缓解,欧洲对俄罗斯原油进口的态度仍然非常坚决,所以未来全球原油供应仍然会存在一定的缺口;

另一方面,目前有个别新兴市场的经济开始逐渐恢复,这些新兴市场对原油的需求量会相应的增长;

再一个是,目前全球一些主要原油出口国对原油增产的意愿并不是很强,假如未来原油价格下跌了,甚至不排除他们有可能做出减产的决定,以此来维持油价在高位。

所以从整体来说,即便原油短期会有小幅度的下跌,但至少从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看,原油仍然有可能在100美元到120美元之间震荡,这时候无论是做空还是做多都潜在很大的风险。

总之,至于大宗商品未来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大家不仅仅要看全球流动性的变化,同时要时刻关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走势,从长期来看,现货需求才是决定大宗商品走势的真正决定因素。

欧美央行接连加息,大宗商品何去何从?

我有个很熟悉的朋友是做废品回收的,主要回收的是铜铁铝和塑料、纸等,从他的口中深刻的感受到涨价的时候没赚到钱,跌价的时候更没赚到钱,商品涨价的时候受疫情影响,现在跌价了只能是雪上加霜。

商品的上涨原因找到也就能找到怎么去理解下跌的原因。

疫情开始商品之王原油怎么涨上去的?是不是各大经济体印钱导致的?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

今年美国开始加息,你说商品价格跌不跌?

商品价格从什么时候开始暴涨的?20年底,21年初。这个时候刚好是国家放水截止,疫情得以控制,需求+放水,商品肯定疯狂了。

而现在是什么情况?缩表+需求放缓,这导致了商品价格暴跌。

我朋友说,商品价格这波下跌很难见底,各国的加息没有结束,即便结束了也还有一轮下跌。

我尊重他的想法,不作出回应。

通胀比通缩更难受,全球享受这么久的印钱快感了,该知道谁在裸泳了!

欧美央行接连加息,大宗商品何去何从?

降价!

1、欧洲央行加息实际为了两个目的,一是应对美元加息,以免美元继续割韭菜,现在欧元已经跌破1:1了,换句话说以前美元是通过升值来割发展中国家韭菜,现在开始割欧盟的韭菜了,因此欧洲央行必须同时加息才能应对。二是抑制通膨,按照西方经济学抑制通膨的办法就是两个加息缩表和加大实物供给。现在通膨已经到几十年的新高,因此欧洲央行必须加息。

2、而加息过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衰退,简答说就是市场上的钱少了,流动性差了。实物商品的产量减少,从而导致原材料的需求减少,大宗商品基本都是初级原材料,在总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只能降价来出售。

结论:随着美元和欧元的不断加息,世界银行已经预测美国可能会迎来经济衰退,而对于未来衰退的预期就会导致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因此大宗商品不得不用价格换时间,来挺过经济衰退。

欧美央行接连加息,大宗商品何去何从?

大宗商品价格起伏只和华尔街有关,和加息没半毛钱关系

欧美央行接连加息,大宗商品何去何从?

很明显大宗商品的价格是被操纵的,受今年年初俄罗斯跟乌克兰战争的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暴涨,随后价格一路滑落现在已经跌到了战前的价格,但这个大宗商品价格跌到一定程度,我相信又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选择进场,到那个时候说不定又能借着俄罗斯跟乌克兰的战争,再度激烈开打又会暴涨一波。

我是觉得今年年底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还会有一波上涨,实际上乌克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经历了战争很明显粮食会减产,而且会大量减产,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不相信粮食的价格居然能到现在这么低的程度。所以我认为今年年底粮食这种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再继续往上升,毕竟就算经济不好,可能大家别的消费不买了,可是吃饭你总得吃吧,这个需求摆在这,所以我觉得目前的价格是有点偏低了。

欧美央行接连加息,大宗商品何去何从?

欧美加息表面上看是为了应对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但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俄乌战争的升级,俄罗斯被美欧制裁被迫宣布实施卢布令,俄罗斯天然气、石油等大宗商品涌入中东、印度、中国,俄卢布、人民币、印度卢比等货币结算比例不断提高,美元、欧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息有利于吸引全球的热钱,以试图维持其原有的地位。

欧美加息从理论上讲会打击大宗商品市场,首先资金或多或少会转移一些到欧美国家或者从大宗商品市场转移到固收市场,其次其他各国包括中国不跟着加息就会加大通货膨胀,导致市场主体估值降低,进而影响大宗商品市场;而如果跟着加息,必然会加大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甚至恶化。

从实际演变来看,中国及时作出了应变。7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需举措,推动有效投资和增加消费,尤其一些如放宽购车资格、保交房、农资补贴等措施政策,对当前经济发展非常有针对性。从7月底‬及‬8月初‬这几天‬的‬大宗‬商品市场‬反应‬来看‬,是‬积极‬和‬正面‬的‬,尤其‬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化工‬板块‬表现‬突出‬。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大宗商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不知您对我的回答满不满意?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我哦!您的鼓励将会给我持续发布优质文章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