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粽子没啥好吃的,你觉得我们端午节该不该吃粽子?

有人觉得粽子没啥好吃的,你觉得我们端午节该不该吃粽子?我们还可以换成其它东西代替粽子可以吗?就像每年都要吃年糕,吃腻啦!换成饼干,行吗?

很高兴来回答您的问题!

我觉得端午节要过,粽子依旧要吃,但是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儿”了,正如题主所说的:粽子没啥好吃的了!权当忆忆儿时的“味儿”了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了,在能享受三天假期带来清闲的同时还能吃上几口粽子,相信是许多网友早已期盼的事了。可是除了能休息三天,吃上几口并非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外,还有其它的吗?

此时的你是否会感叹:如今的粽子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了!

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叹,感叹之余我定会想起儿时的端午的那“味”,那“情”,是多么的“香”,多么的“醇”,多么的令人难忘...!比如:

包粽子

小时候都喜欢过节,端午节也不例外,端午自然少不了包粽子,奶奶都是提前好几天带上我到后山把粽叶采回来,然后用清水泡着,听奶奶说用水泡发过的粽叶更好包粽子,至于是不是这样,当时我也不懂,长大了自然也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说到包粽子,我基本也是闹着玩,根本包不了几个,就算包的那几个也是奇形怪状的,上不了锅,到最后全部都需要奶奶二次加工...

儿时的粽子总是很香,那时候的粽子只有糯米,不放其它的,吃起来软糯软糯的,再沾点白砂糖,甜中带香,一次能吃完好几个。

划龙舟

家乡有条江,每到端午都要在江里举行龙舟赛,这是最好玩的。我家离龙舟赛的江段有段山路,大概4公里左右。怕我们挨饿,细心的奶奶会在前一天晚上提前蒸好几个粽子让我们带在路上吃。

为了不错过看龙舟赛,我,我哥还有跟玩的要好的几个小伙伴一大早就往那赶,不过不管再怎么早,还是迟到了,山路不好走,每次到的时候龙舟赛早已经开始了...

还好满头大汗的我们并没有因错过了开头而感到失落,感到扫兴,因为后面会更精彩。

不过每次结束后都是意犹未尽的,很不情愿的踏上回家的路。龙舟赛很精彩,唯一让我们失落的是:想要看下一场龙舟赛的话需要等一年了,因为一年的时间在儿时总感觉很长很长...

挂艾蒿

挂艾蒿跟采粽叶一样,同样需要提前好几天上山把艾蒿割回来,成捆的艾蒿背回来整齐的摊开在屋前的平地上,需要趁着午前的太阳把艾蒿晒干。屋后有山,午后,太阳便会“躲起来”了。

晒干的艾蒿,奶奶会把它们分成一把一把的,类似于火把一样,上面用干的稻草捆绑着,错落有致,像扎着辫子一样好看。

扎好的艾蒿把,奶奶会挑选几支较细的出来,分别挂在每个门的门框上,据说能驱邪避灾。

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风扇,更别说空调,晚饭后搬个椅子,凳子坐在屋前的平地上乘凉,数星星,听大人讲故事。夏天的农村蚊子特别多,剩下的艾蒿正好用来驱赶蚊子。

奶奶便开始点她的艾蒿把了,此时的艾蒿把已经干透了,一点便有了明火,每每此时我都会被火焰惊到,然而奶奶定会不慌的把艾蒿把往地上拍打几下,火便灭了。

奶奶手持着冒浓烟的艾蒿把在我们周围晃那么几圈后便坐下了,期间还会时不时的用扇子把烟赶到我们脚下,生怕有蚊子来“骚扰”我们。

没有了蚊子的“骚扰”,没过多久,我便睡着了...

拜端午

姐姐嫁的早,按照家乡的习俗,前三年,新郎官在端午那天需要带着新娘子回女方娘家拜见娘家人。随行必须携带粽子、包子,包子上还需要印上四个小红点,代表平安吉祥,四个小红点是用刀在筷子头轻劈一个十字,沾上红墨水印上去的,家乡管这个叫“拜端午”。

我很喜欢姐夫来我们家,他一来除了能带来粽子、包子外还会带来好多水果。他们家屋后是一片水果树,有杨梅、李子、桃子....当然,最让我高兴的是姐夫还会给我红包当零花钱,所以我从小便觉得姐夫是个“好人”!

奶奶待姐夫如亲孙子一样,每次姐夫来我们家总会把家里最好吃的都拿出来,同时还会做上一桌子好吃的饭菜。奶奶爱自己的孙女,同时也喜欢这个孙女婿,更希望这个孙女婿今后能好好待自己的孙女,所幸如奶奶所愿,姐夫待姐姐很好!

如今已时隔多年,我们都长大了,奶奶也不在了,但是端午的习俗、儿时端午的记忆,仍历历在目,每每想起,眼角便不禁湿润了。

端午除了吃粽子,你们家乡还有其它习俗吗?

有人觉得粽子没啥好吃的,你觉得我们端午节该不该吃粽子?

谢谢!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吃,或者我们端午节用其他的食品代替,我觉得这都是不行的,端午节是中华儿女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为纪念在历史长河中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端午节吃的粽子也发生了千变万化。如北京的红枣粽子、豆沙粽子、果脯粽子、广东的肉粽子、蛋黄粽子、什锦粽子、四川的辣粽子、苏州的猪油夹沙粽子、嘉兴的红烧肉粽子等等,我相信这么多品种的粽子总有一样适合你的口味吧。

其实我们吃粽子不光是吃它的美味,还是让人们记住那段历史,让人去感受去体会它所表达的一种情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当中有很多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代表人对自然的敬畏。是人们用自然界的东西来代替那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或者是人又或者是天气。种种原因吧,最后形成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节日。

端午节有的地方会吃粽子赛龙舟等一些列活动,从侧面也反应了我们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勇于进取的精神。端午节吃粽子,不仅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还寄托整个民族对美好的憧憬,还是一年一度的盛宴。

如果将端午节吃粽子换成吃饼干,那就失去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意义,也违背了过去中华名族历史长河中,为国家进步发展付出的人。所以我们端午节必须要吃粽子,吃粽子是让我们永远铭记民族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未来肩负社会的责任,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让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

喜欢我的可以给我点个关注

有人觉得粽子没啥好吃的,你觉得我们端午节该不该吃粽子?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很多的纪念方式,从吃穿用行上,吃就是第一种纪念方式,既然首要是吃,就不得不说说我们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对于端午节,北方多是以米糕为主,而南方则是以包粽子为主,同样是糯米为主,但是却有这两种风格。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两种风格的食品。

1、米糕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入红枣,葡萄干等,现在中国人民条件好了,逐渐也加入了一些别的食材,比如桂花之类的,也十分好吃。做法简单,新手简易上手,很好学的。

2、粽子

这个是南方的端午节习俗,同样是为了纪念屈原,说是屈原跳江后,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往江中投入粽子,供鱼虾吃,吃饱就不会啃食屈原的身体。粽子也是以糯米为主,将粽子叶洗净,卷成一个筒状,然后里面放入糯米,然后再加入其他东西,可以是红枣,葡萄干,红豆等,同样也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花样百出的粽子就出现了,有种万物皆可加的感觉,现在还有了水果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有空大家可以尝一尝。就是做法没有米糕那么方便,需要孰能生巧,第一次做或者手法不行的,都容易漏,这样就不好了。

至于所说的粽子没什么好吃的,我不觉得,米糕也好,粽子也行,都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前一年只能吃一次的食物,随着人们物质的丰富,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节日就该有节日的气氛,所以无论是米糕还是粽子,都应该在端午节摆上餐桌,各位觉得呢?

有人觉得粽子没啥好吃的,你觉得我们端午节该不该吃粽子?

大家好,我是慈君!我个人觉得,过节嘛,还是应该吃一些与节日相关的美食,这样才会更有意义和仪式感。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小孩子是最喜过节的。因为每逢佳节,家里的长辈都会准备一桌子美食,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吃不到的。当然我最喜欢过的节日之一就是端午节了。

因为,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包粽子,满足我自己动手的强烈愿望。更可以吃上自己最爱的粽子,因为一年只有这一天我可以吃个够。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爱吃粽子。

妈妈知道我喜欢吃粽子,每年都会包上各种不同米的粽子,里面还放了大枣、蜜枣,甜甜的,好香呀!这样的节日还依然是我每年最期待的!

有人觉得粽子没啥好吃的,你觉得我们端午节该不该吃粽子?

吃粽子,从前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为了国家跳江,人们担心他的遗体会被江中的鱼虾吃掉,然后投喂粽子以保全他。现在吃粽子是传承,是仪式的传承。

我一直都不会包粽子,以前妈妈都是在端午这天包粽子。自家种植的糯米,后山捡来的竹叶,然后一上午的时光全用来包粽子,然后泡在水中。中午有客人,下午再用灶火煮它5小时以上。那“肤白貌美”的脸庞,糯糯的口感,加点糖霸占了我的贪吃时光

二宝的出生,我觉得我应该给孩子体验一下包粽子的乐趣,虽然她现在什么都不懂,以后她会懂得。

今天我也早早的准备了五花肉腌制,大宝爱吃肉粽,糯米也已泡好,还有芦苇秆,准备一会包粽子了。

粽子的做法

1.肉用盐,料酒,酱油腌制三小时

2.芦苇叶自己摘来,水煮煮即可

3.糯米泡四小时以上

4.把糯米,肉,芦苇叶完美组合

5.然后泡在水里

6.下午慢慢煮它5小时即可

吃粽子,吃的是纪念,吃的是仪式,吃的是传承,所以不能丢弃。我还会一直的传承下去。不管经济多富裕,时代多进步,我都会一直继续下去

有人觉得粽子没啥好吃的,你觉得我们端午节该不该吃粽子?

这是一个纪念性质的节日,记念我们的爱国英雄屈原。你只要存有一颗爱国之心,吃什么都可以的。我们这个节日有很多地方是不吃粽子的,比如东北有的地方吃鸡蛋、有的地方吃猪头肉、而我们这地方大部分吃水饺的…。总之无论吃啥我们都是爱国的,友友你说是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