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调节?

今天重点来谈一下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过程中,空腹血糖出现升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空腹血糖是指在餐后8~10小时后,空腹状态下测量的血糖水平,通常以晨起后空腹测量的血糖值为代表,空腹血糖代表的是我们身体对于血糖的基础代谢能力,同样也是控制好血糖,控制血糖平稳的重要方面,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查找原因。

饮食和运动可能影响空腹血糖

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饮食,而如果糖尿病人的晚餐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吃的过多,或吃的过少都有可能影响晨起时测量的空腹血糖水平。

晚餐吃的过多,体内的能量过剩,本身我们身体的血糖代谢就有问题,夜间摄入的能量,在身体里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自然就会出现晨起后空腹血糖测量仍然偏高的情况了,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积极的从控制饮食摄入量入手,晚餐要保持营养充足摄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适量,控制好能量的摄入,尽量减少饮食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的问题。

吃的过少,为什么也会引起晨起后空腹血糖升高呢?这是因为吃的过少,会导致体内的能量供应不足,甚至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问题,此时体内的升血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就会在进一步的分泌来升高血糖水平,此时就很有可能会表现为夜间低血糖而晨起后测量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

因此,对于空腹血糖的控制,与饮食同样也是密切相关的,想要控制好空腹血糖水平,就要合理科学的控制饮食,既不要不管不顾,胡吃海喝导致能量过剩使血糖失控,也不要过度节食,引起低血糖后的空腹血糖反弹,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同样的运动不足或过度的运动,也会引起空腹血糖的升高,运动不足,体内的能量消耗不充分,空腹血糖自然也就控制不好会升高;运动过度,特别是晚间运动过量,夜间出现低血糖,同样也有可能导致低血糖后的空腹血糖升高反弹现象发生。所以,对于糖尿病的运动锻炼调节,也一定要坚持合理有度,即能够有效的加强血糖调节控制,又不要加大血糖波动,出现低血糖及血糖反弹性升高的风险。

降糖药用药不足或过量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除了饮食和运动以外,糖尿病患者如果用药方案选择不合理,选择的降糖药的用药不合理或量不够,同样也会导致血糖的升高,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常见,除了空腹血糖升高以外,往往也伴随餐后血糖同样偏高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简单,通过调整用药方案,加大用药剂量,或联合应用其他降糖药物,都有助于加强血糖的合理控制,促进空腹血糖偏高的问题进一步达标。

用药不足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很容易理解,而用药过量怎么也会引起空腹血糖升高呢?这个问题多常见于晚间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身上,专业术语叫做“苏木杰现象”,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或其它降糖药控制血糖后,如果用药量偏大,导致在夜间休息期间,身体出现低血糖的问题,身体分泌升高血糖的相关激素,导致血糖出现夜间低血糖,而晨起后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其实这个“苏木杰现象”与我们前面谈到的过度节食导致的空腹血糖升高原理都是一致的,这都是不合理调节血糖而导致的血糖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下,减少降糖药的用药量,控制好夜间低血糖问题,晨起后的空腹血糖也就降下来了。

我们控制血糖的合理用药,不但要控制血糖的达标,还要控制血糖的平稳,因此,用药不足不可取,血糖会进一步升高危害健康,而用药过量,则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低血糖风险和血糖剧烈波动的风险,这样的危害比单纯的高血糖往往更大,值得格外注意。

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也是导致晨起后测量空腹血糖升高的一种常见情况。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是我们身体在夜间休息阶段,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而升血糖激素分泌相对增多,而导致的空腹血糖升高的一种现象。关于这个现象,和“苏木杰”现象要区分开来,虽然都是相对的血糖代谢紊乱问题,但黎明现象一般不存在低血糖后反弹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体内在凌晨是激素分泌高峰阶段,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升血糖的激素分泌正常或过多而导致的空腹血糖升高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的空腹血糖升高问题,控制上也要从生活和用药两方面入手。凌晨3点左右,本来就是身体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而如果在此阶段,出现相关激素分泌的紊乱,导致糖尿病人出现黎明现象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在生活上因为焦虑,紧张,睡眠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影响身体的自主神经平衡,导致进一步的相关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激素过度分泌的话,在没有充足的胰岛素制约的情况下,这些激素都有升高身体血糖的作用,因此,保持平和心态,保持良好睡眠,都是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升糖激素过度分泌,导致出现黎明现象的重要方面。

在药物应用方面,积极的提高夜间体内的基础胰岛素水平,是平衡体内的降糖激素和升糖激素水平,减少糖尿病黎明现象发生的重要办法,可以选择晚间使用中长效的胰岛素制剂,或长效的胰岛素类似物药物,来提高体内的基础胰岛素水平,拮抗升糖激素,减少血糖出现波动,空腹血糖进一步升高的几率。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主要的类型有四种:即一型,二型,应激性和妊娠期糖尿病。今天重点介绍二型和应激性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靶细胞胰岛素敏感度下降。由于高血脂会干扰胰岛素效率,当合并严重高血脂状况时出现的典型血糖高情况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高。比如空腹血糖10,餐后血糖15。

调理的重点是:血脂和饮食!

应激性糖尿病是指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暂时性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典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必须加以重视!应激也是造成血糖紊乱甚至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应激性糖尿病出现的典型血糖情况为空腹高,餐后时高时而正常,偶尔还出现低血糖。比如昨天空腹血糖9,餐后血糖8,今天空腹血糖8,餐后血糖15。

调理的重点是:消除应激!

血糖不稳定最可能的情况是,触发了应激反应!我们的身体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调控机制,人体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种,除了胰岛素,还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等等。压力、紧张、熬夜、失眠、酗酒、高负荷工作、饮食不及时、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证实,持续紧张与压力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大脑为了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体会出现低血糖状况。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低血糖情况发生,身体会启动低血糖应激反应,胰高糖素升高,胰岛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质以及脂肪都会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提高身体的血糖储备。

如果紧急情况反复出现,身体会处于战备(应激)状态,对血糖的需求大幅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最强的升糖激素),持续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促进蛋白质脂肪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血糖,大量游离脂肪酸补充进血液,为提升血糖提供原材料。

在身体主动升糖,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大量分泌的状态下,降糖药和胰岛素都会失效!当应激结束,药物发挥作用,又会使血糖突然降低!

所以,如果是应激性糖尿病或者由严重应激引起的血糖高,使用药物和胰岛素降糖会引发应激反应加重!

因为此类糖尿病一般不需要降糖治疗,医生一般不跟你说应激性糖尿病,尽管糖尿病大部分由应激引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三个典型现象:苏木杰现象、黎明现象、黄昏现象。

苏木杰现象,也是一种应激反应,就是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有时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是因为身体为了规避低血糖伤害,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会出现高血糖。

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与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升高有关,一般出现在一型糖尿病或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人群,在早晨和黄昏出现血糖升高。

糖尿病是最易发生误诊的几种疾病之一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糖尿病错误治疗两年之后,发现被误诊了糖尿病类型,说起来也是可笑可叹,但,这就是医疗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现状!

医院确诊糖尿病常规检查主要有:生化检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实验。

通常,只要血糖超过标准值(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血糖大于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然后无论胰腺功能是否受损,无论胰岛素分泌是否减少,一般都会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岛素缺乏来降糖治疗。

敲黑板!医院几乎从不检查肾上腺皮质激素(GC)、胰高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应激反应和其他因素引发血糖高的情况。导致应激性糖尿病或者由应激刺激引起的血糖异常无法被识别,极易造成误判延误病情。

如何自我识别出应激性糖尿病类型呢?

如果胰岛素分泌没有减少,血糖容易异常升高,经常伴发低血糖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或者有明显触发应激因素的错误生活习惯,可以怀疑自己是应激引发了血糖高或应激性糖尿病,进一步可以与医生沟通,补充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GC)和胰高糖素,以免误诊贻误病情。

Vista糖尿病调理五原则:第一,调节血脂

我们帮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减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原因在于血脂高的状态,身体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换句话说,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更高的血糖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需要做的是降低高血脂而不是单纯降糖。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致米面类食物,这种食物升糖过快降糖也快,然后过量的糖会转化成胆固醇,这才是血脂高从而影响糖代谢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脂肪是很多人担心的,特别是糖尿病也容易造成脂代谢障碍,但是优质油脂的摄入必不可少,亚麻油、橄榄油、深海鱼都是不错的选择。 糖、脂肪、蛋白质在提供热量的时候,必须有维生素B的参与,才能够充分被转化利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瘦肉、麦芽、啤酒酵母等。

调节血脂避免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他汀虽是一线降脂药,但是通过抑制血糖转化为胆固醇的方式,会导致血液中滞留的血糖增加,会引起血糖升高。

第二,定时进餐

糙米、杂豆、鱼、肉、蔬菜都要均衡摄入。不要节食,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不用太考虑节食降糖,务必让自己远离低血糖状况。 低血糖是一种危险状况,会引发身体主动升糖动作:胰高糖素提升,肝糖原释放血糖,用来平衡血糖水平,如果持续低血糖,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分泌增加,脂肪蛋白质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分泌,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为进一步推高血糖做好原料准备。 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我们经常吃的米面类食物,由于米面类食物现在加工越来越精细,缺乏必要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升糖过快,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

糖尿病要避免进食精致的米面类主食,增加糙米、粗面、杂粮和豆类和蔬菜,可以很好的平稳餐后血糖。杂豆和糙米因为富含纤维素或者直接补充纤维素,可以让糖和脂类缓慢吸收,不会出现血糖和血脂的过山车变化。

对于糖尿病来说,平稳血糖和血脂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吸收糖和脂肪的速度,避免餐后血糖和血脂快速升高,从而减缓胰腺和肝脏压力。并且,由于膳食纤维可以让身体缓慢吸收血糖,平稳血糖同时最大化的利用食物营养,避免发生低血糖状况。

第三,筛查应激反应

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身体在急需血糖时会大量释放胰高糖素来提升血糖同时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应激反应的可能情况有:熬夜、高负荷工作、紧张、恐惧、压力、负面情绪、饮食不规律、频繁低血糖都是常见的应激因素,都会引发血糖升高。压力与情绪等应激因素对血糖的影响比传统的认知要大的多!

恐惧、紧张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压力、焦虑引发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伤等原因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可促进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促进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从而升高血糖。 饮食作息规律,避免触发应激伤害,注意休息和放松!

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松,即便睡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学习春山步疗和自我放松训练。 春山步疗: 餐后一小时缓慢走路,走路时脚跟先着地,脚掌贴地,然后五趾扒地,让脚趾充分与路面接触。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让身体和情绪等到放松,步行时,呼吸方式为两吸一呼。

第四,注意检测血糖

又不要过于强调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过一般人,只有消除了应激反应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血糖自然会回落。糖尿病切忌通过药物胰岛素过度降糖,妄图将血糖一步调节到位,结果往往欲速不达。 如有的医生建议节食,建议运动降糖,建议血糖严格控制,却不懂防范低血糖风险,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即使口袋放两颗糖,也抵挡不了低血糖对身体的伤害,当感觉低血糖,伤害已经发生。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每一次低血糖都会触发应激反应,都会使下一次低血糖更容易出现,也会使血糖储备变得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会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会低血糖,有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会低血糖!

第五,坚持腹式呼吸

缺氧与有氧,糖代谢获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异!很多人呼吸太浅,前半口气还没进去,后半口气已经吐出来了,没有实现气体交换,身体实际处于长期缺氧状态。能量不足也会导致身体主动升糖!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无力的症状。练习吸气时鼓肚子,可以满足足够的氧气供应。足量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实现正常代谢反应,让能量充足同时减少了对身体有害的代谢废物。

现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却普遍有疲乏无力等能量不足状况,说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谢问题和能量利用问题,缺氧也是一种应激刺激因素,在紧张、压力状况下更容易出现肌体缺氧。缺氧状态下也会引起身体升高血糖,此时降糖可能会加重能量不足恶化病情。

如果初期腹式呼吸难以坚持,可每隔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几个深呼吸,也可以很好的改善缺氧。至于运动,由于会增加能量消耗并可能触发低血糖,所以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运动的时间,方法,运动量的要求都不相同,本文不作详细的介绍,感兴趣可查看我关于糖尿病运动的问答。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能至始至终都在制造身体对高血糖的需求,而你所用的药物可能更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发展趋势,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加以改变,你会发现,血糖紊乱状况很容易改变。

关于更多糖尿病、高尿酸、高血脂、生酮饮食、应激反应等内容,可查看我的悟空问答。之前疗养院指导慢病康复,全套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里面。在悟空的418个回答。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点赞关注转发!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早晨起来空腹经过测量后,会发现其空腹的血糖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吃得太多。众所周知,个人的饮食与其血糖的水平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如果吃得过多,或者过多摄入一些高油脂和高蛋白质等高热量的食物,此时患者在降糖药或胰岛素不变的前提下,其热量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地消耗,就会转化为糖进入血液,最终导致其空腹血糖过高的情况发生。

2.吃得太少。这一点其实容易被很多人忽略,但是在临床上又是比较常见的。有些人在凌晨2-3点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而在早晨又存在高血糖的现象,这一现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患者的胰岛素过量后会诱发低血糖,此时机体出于自我保护,体内的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分泌会显著增加,因而在每次发生低血糖后又会出现有高血糖。

3.患者运动突然太多或突然减少。如果运动突然增多,此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凌晨低血糖,从而促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到了早晨呈现为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另一原因则是由于运动突然减少,导致多余的热量没有被消耗掉,最终导致高血糖情况的发生。

指导专家:任正新,主治医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全科。

擅长:从事全科医学临床工作21年,诊治范围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妇儿常见病以及日常体检综合分析和处理。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糖尿病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多少都会有几个糖尿病的亲人,朋友或者是陌生人,也可能我们本身就是糖尿病人。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平时的减肥工作一定要做好。在保证身体基本营养需要的情况下,要做到低脂肪、低蛋白、低盐低糖饮食,同时要多运动,这样是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机率的,也可以控制住糖尿病的发展。

为了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以及控制血糖工作的需要,平时我们要做好血糖的检测工作,其中空腹检查血糖尤为重要。但是也要知道,不能因为空腹血糖高,就认定为糖尿病,对于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要确诊糖尿病,不仅仅空腹检查要超过正常值,那么餐后血糖也是需要超过正常值,这样才可以确诊的。

在空腹的情况下,即使检测血糖较高,也不要太担心,这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一、过度肥胖,这类人群是容易出现空腹血糖高的,这也是糖尿病的潜在人群,主要就是因为这类人肌体代谢相对较慢。

二、胰岛素分泌量少,容易使空腹血糖增高。

三、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这样是会引起血糖波动的。

四、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致使血糖偏高。

五、摄食过多甜食或含糖饮料,这很容易在短时间造成血糖偏高。

六、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七、服用某些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会引起高血糖的药,又如服用了某些止咳糖浆等。

八、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

九、糖尿病患者,在生病或其它应急情况下,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等等。

同时,要注意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发病时以“空腹血糖高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不明显。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在肝脏这个部位存在比较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肝脏是储存葡萄糖的仓库,在空腹时,肝里的葡萄糖运输到血管中,给人体提供能量。当有胰岛素抵抗时,肝脏里的葡萄糖源源不断输送到血管,运输量增加,造成空腹时血管内的葡萄糖浓度高,使得空腹血糖升高。如有这种情况,可以用二甲双胍治疗。

二、已经确诊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老是空腹血糖偏高。这种情况需要考虑三种可能:

1)就像上面说的,肝脏胰岛素抵抗的问题没解决好,措施如上。

2)“苏木杰现象”。在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出现了低血糖,人体启动自我保护程序,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分泌激素使血糖得以升高,等到了早晨时就发现空腹血糖高了。这种情况往往与治疗药物或胰岛素用量过大、睡前没有合理加餐等因素有关,需调整治疗方案。

3)“黎明现象”。在后半夜,黎明阶段,人体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等),而降血糖的胰岛素量可能不足,造成血糖调节失衡,出现空腹血糖高。这种情况也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增加药量或胰岛素用量等。

4)如何鉴别“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测一个凌晨2点钟的血糖,如果凌晨两点钟低血糖,早晨空腹高血糖,可能就是“苏木杰现象”。如果凌晨两点钟没有低血糖,空腹血糖高,可能就是“黎明现象”。根据这个采取不同措施。

5)如果夜间进食过多或熬夜、夜间睡眠质量差、焦虑等,也会引起空腹血糖高。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的专业,如果仅仅用教科书式的回答,那么,回答很简单:空腹血糖高,可以说明你的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不足。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果从发生机理上分析,就比较复杂了。

首先,空腹血糖值是经过了8-10小时的隔夜空腹(饮水除外),在第2天早餐前,经过采血后测量得出的血糖值。

也就是说,空腹血糖是排除了我们白天进食和活动所造成的血糖波动干扰,它是我们体内处于相对恒定的血糖值。

对于一个正常人,这个恒定的空腹血糖值会维持在3.9-6.1mmol/l的范围之间,而影响空腹血糖的高低因素,可以是胰岛素、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激素,这3个因素,其中,胰岛素是我们体内调节空腹血糖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体内唯一能够降低空腹血糖的因素。

那么,胰岛素、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激素,又是如何造成空腹血糖高的呢?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胰岛素原因导致空腹血糖高的机理

胰岛素是由我们胰脏中的腺体-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同时,胰岛素也是我们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能促进我们全身的组织细胞,对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摄取和利用,同时,还能够抑制我们体内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阻止血糖升高;甚至还能够阻止体内的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由此可见,胰岛素是通过3种方式来降低血糖的:一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二是阻止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三是阻止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所以,当出现以下5种情况时,空腹血糖就会升高。

第1种情形: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

第2种情形:胰岛素利用障碍;

第3种情形: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利用障碍;

第4种情形: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

第5种情形: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利用障碍。

以上就是胰岛素原因导致空腹血糖高的5种原因。

神经系统原因导致空腹血糖高的机理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而周围神经又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

1.交感神经能抑制胰岛素分泌,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能够使空腹血糖升高。

2.副交感神经能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能够使空腹血糖降低。

由此可见,神经系统对空腹血糖的调节,最终还是通过胰岛素来实现的;同时,神经系统对空腹血糖的调节,也是双向的,既可以使空腹血糖高,也可以使空腹血糖低。

内分泌激素原因导致空腹血糖高的机理

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很多可以影响空腹血糖的内分泌激素,包括胰岛素(也是一种激素),但是,除了胰岛素可以降低空腹血糖以外,其他的激素都只能升高空腹血糖。

这些激素有: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等,甚至包括胰岛中的α细胞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胰岛素是我们体内唯一能够降低空腹血糖的激素,其他激素都升高空腹血糖,所以,胰岛素显得势单力孤,一旦我们体内的胰岛素出现了异常,分泌不足,我们不仅没有第2种激素前来帮我们降低血糖;相反,这些其他的激素会变得有恃无恐,更加疯狂地升高空腹血糖。

总结: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有3个,即胰岛素不足和/或利用障碍、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内分泌激素作用。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评论区中的推荐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