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都有什么区别?

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三者同属脑血管疾病,但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到底如何区分?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都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都是一旦发病都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病,死亡率高,预后往往也会造成肢体行动障碍、语言障碍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说这三个问题有没有区别,其实从脑血管疾病概念来说,需要治疗干预的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都属于脑卒中的问题,前两种属于缺血性的脑卒中,而后一种属于出血性的脑卒中,具体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塞和脑血栓的概念,通常比较难以区分,也不必非得区分,不管是动脉硬化形成的血栓,堵塞脑血管,还是外源性的静脉血栓的栓子或房颤产生的心源性的栓子最终进入脑血管,引起脑血管的梗塞,其实都可以叫做脑梗塞,也可以成为脑血栓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脑动脉硬化程度不断加重,最终由于血管的硬化狭窄导致的梗塞,通常不会叫脑血栓,而是应该叫做脑梗塞,但不论哪种情况,都是造成脑血管堵塞,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影响脑部健康及功能,进一步表现为肢体麻木、活动受限、偏瘫、失语、昏迷等大脑功能受损的相关症状。

想要预防缺血性的脑卒中问题,首先是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如果不积极控制,斑块逐渐发展,由小变大,由稳定状态发展为不稳定状态,当斑块出现破裂时,就会引起凝血反应,使凝血因子聚集成团,形成血块堵塞脑血管(有时候可能是心血管引起心梗),就会形成脑梗塞的问题,如果狭窄程度严重,几乎闭合,影响脑部供血,同样也属于缺血性的脑梗塞情况。想要做好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改善,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好三高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都要控制好,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风险情况,对于一些有较高风险的朋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进行脑血栓的预防,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血栓问题,主要是血小板的聚集,因此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除了注意动脉硬化的控制以外,房颤等心源性疾病导致栓子脱落,产生心源性脑卒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问题,当出现房颤时,心房内的血液会在极快速的心率下形成涡流,从而形成小的栓子,粘附在心脏的内壁,当房颤结束,这些栓子如果脱落,跟随血液循环进入较为狭窄的脑血管,同样也会引起脑血管的堵塞,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问题,对于此类栓子的预防,一方面要控制好心率,减少房颤的发生几率,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射频消融术来改善房颤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抗凝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不同,抗凝治疗主要针对的是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抵抗作用,从而减少房颤、静脉血栓带来脑梗的风险,常用的药物是华法林、肝素、利伐沙班等。

还有一种“脑梗塞”问题,叫做腔隙性脑梗,这种问题一般甚至脑部的微小血管出现梗塞的情况,一般不影响脑部功能,也没有症状,往往是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的一种生理状态,对于这样的问题,一般不会造成脑功能的损伤,因此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干预。

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又叫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是由于脑血管硬化或钙化严重,或某些脑血管畸形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脑血管出现破裂,出现出血问题,从而严重影响脑部健康的脑血管疾病,脑出血一般起病迅速,而且病情危重,预后也比较差,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比例约为25%~30%左右。

除了脑血管自身疾病带来的脑出血以外,大多数的脑出血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一些外界的生活因素往往也会成为导致脑出血的重要诱因,比如有些本来就有高血压问题,脑血管硬化又比较严重的朋友,因为情绪激动,或者突然的愤怒等巨大的情绪波动,引起血压的一过性升高,就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而猛然用力,过度用力排便等情况,也有可能会引起脑出血的发生。

想要控制好脑出血风险,为大家总结以下四点——

1. 控制好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失去弹性,是脑出血的生理基础,因此,首先应该控制好这方面的问题;

2. 控制好血压水平,一般说来,如果能够把血压平稳的控制在130/80以下,可以大大减少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3. 避免生活中的各种诱因,主要是不要因为一些生活因素,导致自己的血压突然骤升,从而诱发脑出血的发生;

4. 长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朋友,脑出血的风险都会进一步加大,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抗血栓和出血风险的评估和平衡,做到能够有效减少脑血栓脑梗风险,又尽量的由于药物带来的脑出血风险,才是合理平衡的用药。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都有什么区别?

(医患家特约回答:急诊科欧阳医生)

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这几个医学名词非常相似,看起来名字差别不大,但其实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般对于没有系统学过医学相关知识的普通人群来说很难分清楚它们,甚至有些医生都无法清楚的将这几大医学专业术语区分开来。那么如何才能让普通人群将此理解清楚呢?下面我们来具体谈谈。

1.农田(大脑)、禾苗(细胞)、运水管道(血管)、水(血液)的角度理解疾病发生的基础。

其实我们可以形象的将整个大脑组织比喻成一片农田,这片田里长着的禾苗就是我们的大脑细胞(包括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而这些禾苗茁壮成长,需要足够的水来灌溉,水需要运水的管道的输送,血管是往大脑组织输送血液的管道,相当于我们往农田里面输送水源的管道。血液相当于于水,禾苗的成长需要水源,否则就会干枯,同样的大脑细胞的正常存活需要血液提供营养物质与氧气,一旦血管出现问题,就会发生相应的疾病。

2.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三者同属一家人

“脑梗塞”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因而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而根据脑组织缺血导致“脑梗塞”发生的机制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说白了就是因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的发生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而发生“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血供障碍的机制,脑梗塞是血供障碍发生的后果。

2.1首先来了解脑梗塞,其实通俗的来讲,脑梗塞就是血液供应由于某些原因中断,导致脑细胞缺水而坏死,跟田里的水源中断而引发禾苗因为缺水而大量枯死是一样的道理。血液中断原因主要出现在水管的堵塞,包括水管由外来的异物堵塞或长期积累形成的水垢堵塞,或者水管爆裂。

2.2脑血栓形成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的原因之一,它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血流难以通过堵塞部位而发生脑梗塞。这相当于水管内水垢慢慢的形成和集聚,渐渐地堵塞了水管而没有及时疏通而使水无法通过堵塞部位,引发所灌溉的禾苗因为缺少而枯死。血栓如同水垢,都是在管腔内渐渐地形成,因而可见脑血栓的形成如同水垢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慢性过程。

2.3脑栓塞是各种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内,阻塞管径比它小的血管,引起急性的脑动脉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这相当于来自外源性的异物堵住了水管,引起该水管供应区域内的农田缺水,引发禾苗因为缺少而枯死。栓子相当于水管内的外源性异物,而这些堵塞血管的栓子主要分为心脏来源和非心脏来源,以前者多见,并且以房颤引发的栓子最常见,非心脏来源的如空气脂肪栓塞等。

2.4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因而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梗塞血管供血区域内的神经元坏死所导致的功能障碍,例如颈内动脉闭塞黑矇、失明、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等;大脑中动脉堵塞导致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所阻塞的血管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治疗方面,脑梗塞的症结在于血管堵塞,那主要任务就是疏通堵塞的血管,越早疏通脑组织坏死的程度会越轻,疏通血管来恢复血供是最重要的救治措施,其他的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来预防再次堵塞,另外需要对症支持治疗。

3.脑出血自成一派,是由于血管破裂所致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而所谓的出血就是血液溢出血管之外,此病发生率低于脑梗死,但致死率高于后者。此疾病的发生机制相当于农田里运水的管道破裂,水大量流出管道。不同之处在于人体的脑和颅腔的容积有限,血液流出到脑组织会引起颅腔压力增高和脑组织受压移位、变形。发生此病的最常见原因就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由于脑内的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等从脑底部垂直发出,承受了更大的血流冲击而最容易破裂。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多在情绪激动、活动时突发,突然发生呕吐、头痛、偏瘫、偏盲、失语等症状。

脑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在于血管破裂,症状的发生主要因为颅腔压力增高、脑组织受压、移位、变形所致,因而在治疗方面与脑梗塞大相径庭。此病需要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物、调整血压来预防、控制再次出血,此外需要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的高压,以防发生更严重的威胁生命的脑疝,必要时需要手术减压。

4.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与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与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合称为脑卒中,两者的鉴别对于非医务工作者来说比较困难,表1是医生常用的鉴别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供大家了解,以便于更好的理解“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备注: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名称)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 DSA:血管造影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都有什么区别?

脑血管疾病,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脑梗塞症状口诀

发病大多正睡眠 醒来嘴歪半身瘫言语不清口流涎 重者昏迷也可见颈内动脉若闭塞 同侧偏盲对侧瘫中动闭塞同侧盲 对失感觉完全瘫小脑后下多眩晕 共济声嘶难吞咽一旦发现莫迟疑 开车赶紧送医院早期CT虽不显 鉴别出血是关键

脑栓塞口诀

脑栓塞,有概念 病因来自各种栓风湿房颤附壁栓 动脉粥样硬化斑脂肪肿瘤纤软骨 进入动脉堵血管侧肢循环无代偿 脑组缺血坏死变神经功能缺损现 颈内动脉常多见临床表现同血栓 失语意障和偏瘫

出血性梗塞口诀

出血脑梗分水岭 动脉栓塞血栓成缺血缺氧脑组织 增强毛管通透性侧枝循环再灌注 出现动脉再开通血由病管而漏出 出血脑梗就形成早发血梗症状重 意识障碍脑水肿治疗困难预后差 多伴严重心脏病迟发多在第二周 神经受损不减轻梗塞面大伴渗出 多因溶栓和抗凝病情急重血肿型 栓子来源心原性

[说明]出血性脑梗塞系指脑动脉主干分水岭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脑梗塞后,其供血区内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或麻痹,当侧支循环再建或过度灌流时,血流力图通过吻合支进入已麻痹损害的血管,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脑组织而形成出血性脑梗。(1)早发型:多在发病后数小时至3天内出现。常表现临床症状重,意识障碍,脑水肿、血压升高,同时多伴有严重的心脏疾病或其它内科疾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高。(2)迟发型:多在发病后4~14天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经过治疗不减轻、持续存在或无变化,此型病人多由于梗塞面积大,中间有软化、坏死和渗出,同时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物所致。

(3)血肿型:发病急,病情较重,临床表现有高血压征,CT见脑水肿的表现。多见于心源性脑梗塞,栓子脱落所致的脑动脉主干梗塞。

脑出血口诀

出血病因高血压 血管畸形加硬化发病多在活动中 用力激动可诱发吸烟血管脆性大 季节变化尤多发饮酒血管内皮伤 脂质沉积条件差过度劳累不锻炼 出血多重因叠加

[说明]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长期吸烟可以使得体内血管脆性增加,对血压波动的承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

而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脑出血临床表现口诀

基底出血最常见 肢体无力麻木感言语不清意识障 双眼凝视出血边恶心呕吐头剧疼 无法控制是小便丘脑出血入脑室 偏侧颜面肢无感言语淡漠反应迟 顽固高热也可见脑桥出血侧面瘫 对侧肢体也瘫痪大量出血意识障 眼球固定生命完小脑出血多眩晕 头晕呕吐构音难四肢软瘫若出现 侵犯脑干命归天

[说明]典型的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发生顽固性高热。而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