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会导致血栓吗?
先说答案:高血压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血栓,但高血压不控制,是导致血栓的高风险因素!
高血压和血栓关系密切高血压是指血液对于动脉血管壁的压力高出正常水平,导致血管承受压力偏高的一种病理状态,而血栓是由于体内血管中不溶性微粒如血小板、纤维蛋白,沉积的脂质等形成的小块,通常是由血管内皮上脱落下来的,随着血液流动,会是血管发生淤阻,引发疾病风险,那为什么高血压和血栓关系密切呢?
很多时候,血栓是从血管内皮上脱落的斑块,因此,斑块的形成就是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那么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情况下,形成斑块的首要因素是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内皮本身是光滑的表面,但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比如炎性因素,比如长期的高血压不控制,导致血管长期承受过度压力的情况下,都有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的受损,血管内皮受损,会是否凝血因子,导致凝血机制发挥作用,从导致血小板、蛋白纤维的凝集,而血液中的多余的脂质等成分,也会形成聚集,逐渐形成斑块,而如果存在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慢的情况下,还有血液性质的变化,如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增加等方面问题,就更加的容易形成血管斑块。
因此,高血压的长期不控制,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的风险因素之一,因此也是斑块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和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如何减少血栓风险?通过上述介绍,我们明白,高血压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控制好血压,对于减少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好血压,不但能够减少血栓形成风险,还有利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部出血性卒中风险,减少高血压带来的肾脏,眼睛靶向器官损害,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引发血栓的风险,并非仅仅高血压一个方面,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肥胖,吸烟、年龄、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都是引起斑块、血栓问题的风险因素,年龄和遗传我们没法控制,但是对于相关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是可以控制的,不管是否有已经有斑块,还是产生斑块的高危型人群,都应该将血脂血糖控制好,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好体重,合理膳食结构,加强运动,戒烟限酒,做到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去稳定和控制疾病,减少斑块血栓发生的风险几率。
从药物选择上来说,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目前还是主流的减少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两大类预防药物,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同时还有稳定斑块的作用,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栓斑块问题,因此,对于有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朋友,经过相关评估,在确需服用又身体耐受的前提下,预防性的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稳定斑块,服用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风险,都是很好的减少血栓发生风险的方法。
高血压会导致血栓吗?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高血压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了,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恐怖,而是它所能带来的并发症,其中比较严重的那就是极易导致身体发生血栓。
高血压本质上就是血液对血管彻底所造成的压力过高,长期血压对血管壁造成的冲击很有可能会导致血管的突然破裂,破裂之后血液流出,但是我们体内的凝血机制会发生功效使得血液凝固,能够附着在血管壁上面,再经过高血压血液的冲击很有可能会从血管壁上脱落,并且随着血液的流动而进入到更小的管腔进而堵塞管腔,也就是出现了我们所说的血栓。
这种高血压所导致的血栓一般容易发生在脑部,因为脑部的血管单一没有过多的侧枝循环,并且血管的直径一般都不大,高血压说导致的血栓一般会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很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高血压占血栓的发病原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多加注意,一定要坚持吃降压药进行控制,平时可以配合一定的运动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切记不可突然之间进行激烈运动,还要有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的意识。
如果在某一时候突然感觉到脑部疼痛或者是胸痛,一定要及时得进行处理,例如,赶到医院进行血栓的排查,如果确认血栓之后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控制好血压。
指导专家:张龙,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