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可以治什么病?效果如何?

附子理中丸是一个很常见的中成药,很多想要调理脾胃的朋友经常问,到底能不吃附子理中丸呢?对于这个药物,吃不吃还是建议大家要慎重,如果对症,当然可以吃,但并不是有脾胃问题的都可以吃,另外,也不建议长期的吃。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附子理中丸这个药。

附子理中丸组方及其药物功效

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方包含制附子,人参(或用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是一个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药物。

附子是一个中药方剂中最重要的一味药物之一,也是属于温里药物的“首席”,很多人说附子有毒,的确是的,附子是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的附生的子根,因此被称为“附子”。而乌头的母根即为中药川乌,川乌和附子都含有一种成分——乌头碱,这种物质对周围神经,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一般中药用附子时,都是比较慎重的,一是用量,而是一般如果煎服汤药,会先煎附子1小时以上,然后再加入其他的药物煎制,而中成药则一般采用熟附子,经过处理的熟附子毒性会大大减低。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运用得当,有回阳救逆之功效,属于性热纯阳之药物,不但能够补助脾阳虚,对肾阳虚,心阳虚,附子都有补益之功效。

方中人参,自古就是“补虚第一要药”,气血亏虚者,均可用人参补之。在附子理中丸中,人参主要功效还是补气,健脾,脾虚所致的乏力,少食,便溏等,人参皆有补益之效。查询了一些文献,对于此方中的“参”,个人理解还应该是“党参”,而其功效与人参类似,补脾健胃之功效更专。

干姜又是一味散寒解表的要药,干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功效,对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干姜都有良好的功效。干姜与附子的组合,更是中药方剂中常见的组合,在阳虚症的治疗中,这两个药物组合颇为多见,如“四逆汤”,“姜附汤”都是两个药物功用的经典方剂,中医有一种说法“附子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附子配伍干姜,即可增强回阳之力,使效力持久,又可主张散寒之功,显效更快。

《本草新编》中说,白术,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无毒。白术作为健脾祛湿之良药,白术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健脾,促进消化。四句药性歌诀这样说白术:白术甘苦温无毒,固表止汗消五谷,胎动不安治痰湿,脾虚泄泻皆能服。

甘草也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材,不但在中医药历史上应用悠久,西方人同样也对其有所应用,1820年,甘草就被列入了《美国药典》。附子理中丸中用的甘草是炙甘草,其主要功效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对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都有疗效。而现代研究发现,附子,干姜和甘草组方,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除了补益脾阳,还具有强心之功效。

附子理中丸应慎用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可以看到,附子理中丸药性较强,属于温热散寒的药物,对于补益脾肾阳虚的情况,是非常对症的药物。如果是确实有较严重的脾肾阳虚症状,经常有脘腹冷痛,手足不温,食欲不振,五谷不化,消化不良,五更泄泻等症状的朋友,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补益脾肾阳虚,一般都会有较好的疗效。

但现代人真的那么容易“阳虚”吗?真的不一定。通常造成“阳虚”,要么是先天不足,要么是后天久病不愈,或者是身体衰老到一定的程度。现在人生活条件好,大鱼大肉吃着,通常是不会缺乏营养的,对于中青年人,出现“阳虚”的几率真的不大,因此,在应用这个药物之前,除了自身对照上述症状以外,最好也要好好的确诊一下,是否真的有“脾肾阳虚”问题,而且是严重的脾肾阳虚,这种情况下,再用这个药物,效果才会好。有的朋友,症状时阳虚,但实际上还隐藏着胃火,一吃这个药物,阳虚没补上,却把胃火催动起来了,反而更不舒服,这就是用药不对症。

另外,对于有阴虚内热的朋友,有高血压特别是血压控制不好的朋友,有心脏病的朋友,都不适合服用附子理中丸,应当格外注意,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头痛,心悸等症状,也应该及时停药。制附子虽然毒性减低,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毒性,因此,对于这个药物,一般不建议久服,可以服用多久呢,推荐2周即可,如果有效但是觉得效果还不够,那么可以在服用两周的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可以治什么病?效果如何?

大家好,我是省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深药师,我对这个药有深入研究,并用于临床,本人也服用过,效果甚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再适合不过了。温阳散寒之要药—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由理中丸加味演变而来,具体组成有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五味药。方中附子温阳驱寒,干姜温运中阳,党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其功效:温中散寒、益气健脾。主治脾阳不振,泄泻清稀、呕吐、脘腹冷痛。

当患者有舌淡,白滑,脉沉细迟缓,畏寒肢冷;脾胃虚寒证,腹中雷鸣,食少便溏腹部喜温,喜按或者怕冷畏寒,手脚冰冷,大便清稀等症状时。就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了。现代还可以用于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力衰竭、慢性肠胃炎等。

其临床效果: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导用药,只要出现我上面提及到的某些症状,一旦用药,就会收到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寒症的,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热证病人不宜服用等。

以上是我从事多年临床用药指导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支持!喜欢的话,可以关注、点赞。

附子理中丸可以治什么病?效果如何?

生活道公益健康认为,附子理中丸可以治疗中焦虚寒证,温中散寒,补气健脾,附子理中丸中含有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补并用,不过以温为主。一般只要是辨证准确,效果会很好的。但是看看舌苔黄腻的人不能使用,说明有湿热了不能使用的,或者体内感觉阴液不足的不能使用。这一定要找个中医辨证施治才好,自己用药恐怕不太好的。

一般认为出现了,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或者呕吐、大便稀溏、不想吃饭,也不愿意喝水等症状时候使用,也可以在女性经期出现了月经比较稀薄,血色暗淡等时候使用,也可以感觉胸中冷凉时候使用,或者总吐白色痰,痰不粘稠时候使用。

一般加了附子后温中效果会更好些的,上述症状中主要在在寒上效果更佳些。

生活道公益健康建议,一般用这个附子理中丸的患者,平时注意不要吃寒凉食物,水果等也尽量少吃,多喝点热水,注意脾胃部保暖。适量运动,注意保暖。

附子理中丸可以治什么病?效果如何?

很高兴回答

附子理中丸是现在临床很常用的一款中成药,是由理中汤增加了附子所制成,理中汤是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健胃补脾的作用。

而附子理中丸因为增加了一味性大热的附子,所以它的温中作用更加增强,可以用于脾胃虚弱,所致胃痛,呕吐,泄泻,手脚冰凉等问题!

它可以用于这几类疾病。

①胃痛

脾胃虚寒造成的胃痛。日常饮片伤胃,好吃寒凉,重伤脾阳,脾阳受损,助胃运化失常,累及胃。造成脾胃阳虚,脾胃虚寒,出现胃痛,胃皖部冷痛,隐痛。喜温喜按,痛时用热敷,或者饮热饮会缓解。

②腹泻

脾胃虚寒,脾阳不振,温煦降低,出现腹泻便溏,稍吃生冷,大便次数增多,伴随腹痛,饮食减少,等问题。

附子理中丸可以治什么病?效果如何?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方加制附子而成,所谓的理中,顾名思义,也就是调理脾胃中焦的意思。理中丸是由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组成,主要功效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看理中丸的汤头歌诀: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看了理中丸的歌诀,我们得知,理中丸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主治中阳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泄泻。那么,为什么要加制附子易为附子理中丸呢?附子理中丸主要治疗什么病症呢?下面就来看看附子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图(制附子)

附子味辛,性热,有大毒,经炮制后毒性降低,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本品纯阳燥烈,通行十二经脉,性走不守,药力能很快地通达全身发挥作用,而不是蓄与体内慢慢奏效,善治脾阳虚所致的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泄泻等症,是温补脾阳第一要药。制附子合理中丸,既增加了温补脾阳的功效,又增强了理中丸的散寒止痛,止泄泻的作用。对脾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绵绵,遇寒痛甚,遇热痛减,肢冷便溏有显著的疗效。图(干姜)

附子理中丸属助火补脾阳类中成药,主治脾阳虚的中焦虚寒症,有散寒止痛,止泄泻的作用。但对中焦湿阻,实热实火的胃痛不宜使用。附子理中丸所治的泄泻主要是中焦虚寒所致的消化不良,完谷不化的泄泻,与热毒痢疾无关,这点要注意!另外,附子理中丸不可久服,建议服用两星期后停药。若脾阳虚症状未改善,可服理中丸,两药可交替服用。图(党参)

以上简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

附子理中丸可以治什么病?效果如何?

首先中医中药在临床使用中讲究辨证施治,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的基础上加附子组成,其具有温中健脾、加强温通的功效,可用于寒凝、脾阳虚较明显、阳虚外寒、阳虚生内寒或兼有肾阳虚等患者,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脾肾阳虚所致轻微腹痛、腹泻等。剧烈腹痛、泄泻臭秽、黏液脓血便者不属于脾肾阳虚和脾胃虚寒证,应禁用本品。孕妇、儿童、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指导治疗为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