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露擦脸,治便秘的药抹脸上真能行吗?
这个问题有意思,开塞露能不能抹脸?并不适合!不适合不是因为它原来用在肛门部位,现在用在脸上太恶心,也不是因为它的成分不合适,而是因为它的浓度太高!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关注,更多健康话题与你分享!
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有这个谣传,说开塞露有美容功效!今天李药师就来辟谣科普一下!
开塞露抹脸可能引起皮肤损伤开塞露是用于治疗儿童、老年人便秘的药物,通常市面上常见的开塞露,成分很简单,就是甘油溶液,但这个甘油溶液浓度很高,大约在50~60%左右。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1. 高浓度甘油润滑肠道,2. 溶液中的水分软化大便,3. 高渗溶液吸取肠道水分,软化大便。
看完这个原理,你就明白为什么开塞露不适合抹在脸上了。还不明白?那么李药师给大家解释下什么叫高渗溶液:将细胞(或生物体)接触溶液时,如果水分从细胞内向外部渗出,这种溶液酒称为高渗溶液。高浓度的甘油就是一种高渗溶液,这种溶液涂抹在脸部肌肤上,会使脸上皮肤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渗出,造成脸部肌肤细胞缺水。因此,开塞露抹脸,不但不能补水,还可能适得其反,损伤脸部肌肤。
谈一下甘油相信网上这谣传的来源,也主要是源于这个物质“甘油”,今天李药师就顺带为大家介绍一下!甘油,化学名丙三醇,是化妆品里常用的一种保水物质,网上很多美容“达人”将其奉为补水神器,其实并不是。
甘油是一种很传统的用于护肤品的化学成分,当浓度在5%~20%时,甘油溶液确实有保水的功能,但这个“保水”也是有条件的。甘油的保水原理是通过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肌肤表面保持湿润的,因此,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含有甘油的化妆品是能够达到保水效果的,但如果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甘油反而会吸收肌肤内的水分,无法达到保湿效果。因此,甘油能保水,需要在合适的浓度和空气湿度下,各位爱美的女士,切勿听信谣言,将其当作神器。
科学破除谣言,为你擦亮双眼,我是李药师,关于护肤的那些谣言,欢迎大家在下方继续留言探讨!
开塞露擦脸,治便秘的药抹脸上真能行吗?
可是可以,不过一般来说抹脸上的产品那么多,不会特意去用开塞露,也不建议这么做。
开塞露的成分是山梨醇、硫酸镁或甘油的高渗溶。硫酸镁是普通的镁盐,无毒无刺激,生活中也常见,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山梨醇比较常用来当做食品添加剂,有甜味,护肤品中也很常见,因为它有保湿的作用,还能平衡溶液,防止电解质析出。甘油更是常见的保湿剂,用来擦在脸上完全没有问题。
虽然听起来是治便秘的药,但是它的作用原理是注入直肠内,通过高渗透液的特性,刺激更多水分渗入肠腔,软化大便,刺激肠壁蠕动,再加上润滑作用,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所以并非通过什么特殊性质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更多是物理性质的治疗。
实际上我们的肠道比脸部皮肤可脆弱多了,能够直接接触肠道的药品,对皮肤不会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不建议抹脸上呢?因为物美价廉的可替代品太多了,而且是专门为脸部研发的。
开塞露是高渗透液,虽然抹在脸上能够保湿锁水,不让水分蒸发,但是它本身又会让面部皮肤细胞中的水分渗透出来,两相抵消,实际效果其实并不会太好。所以不建议抹脸上。
开塞露擦脸,治便秘的药抹脸上真能行吗?
一听到治便秘的药,涂抹在脸上,首先觉得很恶心是不是?其实恶心到是其次,引起脱水、过敏等问题时就不好了。
开塞露的成分首先,很容易分辨出所用的开塞露的成分是什么。说明书上都有。目前来看,主要由这么几种,只含有甘油和水的,含有山梨醇或甘露醇,以及硫酸镁等辅料,有的品牌还含有羟苯乙酯、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的。
甘油在开塞露中,甘油的浓度一般为52.8~58.3%,其余为水。含有山梨醇的浓度一般为42.7~47.3%。各厂家基本都一样。
不可否认,甘油确实有比较好的保湿作用,可以吸取空气中的水份给皮肤保湿。所以在很多化妆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甘油的身影。甘油在护肤品中使用的最佳比例是10-20%,甘油超过20%浓度可能会让护肤品质地太黏腻。
50%以上的甘油溶液直接往脸上涂抹,因浓度太高,可能会造成皮肤局部脱水,而不利于皮肤保养。而且有一部分是对甘油过敏的。
对于冬季手脚容易开裂的人群,适当用一点含甘油的开塞露是可以的。要是抹脸的话,还是直接购买浓度合适的甘油润肤水溶液较好。
甘露醇和山梨醇这两种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组织脱水药,而且脱水能力比甘油强,所以浓度比甘油低10%即可达到和甘油一样的脱水效果。用在皮肤上,可想而知。
硫酸镁硫酸镁外敷确实有点消炎去肿的功效。但用开塞露来消炎去肿,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防腐剂用含防腐剂的开塞露抹脸,皮肤吸收一部分,由于皮肤代谢比较慢,可能会造成蓄积,长久对皮肤,对身体都是不好的。
如果执念想要用开塞露抹脸,请加入2倍的纯净水后再使用。
【不药不药】简介清华大学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