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钢琴家给英国捐赠钢琴?
郎朗给英国捐数百架钢琴,并且附赠全套教学资源,商业铺路,此举并非真心慈善;
就在三天前的27号,英国著名媒体《泰晤士报》报道:中国钢琴家郎朗给英国的学校捐赠数百架钢琴,并且配备全套的师资力量和培训基金。
郎朗给英国捐了数百架钢琴,听起来真是罕见,内地有着成千上万的孩子都没见过钢琴啥样,从慈善角度考虑,广袤的内地农村才是音乐贫瘠之地,这种贫瘠达到了-100%商业利润率,属于100%的乡村教师类慈善。不符合郎朗的商业发展规划。
所以,郎朗给英国捐钢琴是一次基于“有钱人帮有钱人”的商业铺路,捐款的本身可以塑造郎朗在英国的形象,并且后续从英国获得多余捐款的利润。这个做法无可厚非,这本身也是郎朗的商业路线之一,以慈善打底作为目的。
实际上这事不是郎朗第一次干,郎朗的慈善基金遍布世界发达地区,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等地,有着超过20万的儿童受到了郎朗的音乐慈善的支持。这也是郎朗在国际地位上的巩固方式之一。
只能说一句——无可厚非,人家愿意捐,然后继续赚着老外的钱。只是此番做法也展示出了商业毕竟是商业,郎朗的立足点还是商业。这里面存在比较复杂的逻辑,简单说就是以下四点:
1:内地农村不具备给孩子系统学习钢琴的条件。把钢琴批量给内地农村,存在大量鸡同鸭讲的情况。古天乐给内地建小学后建筑物被遗弃就是前车之鉴。内地音乐资源匮乏,不是郎朗一个人可以填补,而是关乎所有维度。个人力量除以千万,就剩个领头,不如以少量资金,换得海外名声,进而赚海外的钱。
2:郎朗作为中国艺人,的确从2004年开始,一直输送正确的G家形象给非洲、欧洲、亚洲三州帮助。这属于郎朗正常慈善之一。
3:英国的确音乐氛围和音乐素养高于我们内地,是郎朗的主要赚钱市场。
4:郎朗为中国偏远地区儿童也捐赠了钢琴,办音乐教室,公益教授钢琴课等,但如同第一条所说,内地不具备给孩子系统的钢琴学习条件,这些捐赠收效甚微。
以下就四点展开补充:
1:鸡同鸭讲,内地钢琴学习条件较低。首先第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钢琴的学习是有门槛的,到我们2022年,我个人猜测全国会五线谱的人,应该也不会超过3000万人,看过中央音乐学院乐理公开课的我也不是很会,只能读懂一些基本的五线谱,像是专业级交响乐的钢琴谱我也读得一知半解不懂居多,我学术不精,但音乐生的量级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数左右。
我们假设可以看懂五线谱的人数为X,那几乎可以确定,这个X人数,98%都存在于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在更为偏远的农村村镇则更少。而五线谱仅仅是钢琴学习之中基础之中的基础,所以对于内地而言,郎朗的确得不到太多利润回报。
但,这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方式。比如将钢琴给三线或者四线城市,或者县级学校,即使钢琴声远远的听着,在校园里流淌对于农村孩子而言都是一次记忆犹新的体验。但不符合郎朗的商业定位。
综合来看,我们得承认郎朗不给内地农村数百架的批量捐钢琴和配备师资的行为,是具有客观因素在的,因为农村的确无法提供除了钢琴之外的音乐资源,这会导致资源的一定浪费,而他本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仅能通过去推动,无法越过音乐教育部而越俎代庖。
但是,真正的伟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愿意不计利益的推动,比如《我不是药神》之中的亏本卖药。慈善最初的定义,就是无偿的帮助。所以,郎朗的行为依旧可以说一句“商业铺路”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慈善。
2:郎朗作为联合国大使,的确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维护G家形象;我们需要清楚一点,郎朗属于当下世界上商业程度最高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也许没有之一,他而也是唯一一个属于中国国籍的。他的曝光率实在太高。在这种曝光率之下,郎朗属于拥有较大的资产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之下,郎朗并没有说将自己的能力藏着掖着,而是尽可能的去展现G家能力。
你要知道,当英国、德国、美国等老外齐聚的地方,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站在主舞台上让周围所有人倾听,本身就是一种G家实力的展示。所以本身郎朗自己的国际发展路线,就是一个多点慈善维持的道路。
从国际舞台的视角去看待郎朗这次给英国捐献数百架钢琴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这件事情发生在英国的背景是这样的:
英国因为经济萎缩,导致教育部资金短缺,所以英国教育部决定缩减伦敦学校的音乐资金。这直接导致了音乐课从课程安排之中被删减。在这个前提之下,郎朗见缝插针,给英国教育部提供了几百架钢琴,我个人猜测,这几百家钢琴应该大概率是国产钢琴,但是没有具体数据无法支撑。
这一件事被闹的纷纷扬扬的关键在于英国的《泰晤士报》,对此次事件大肆宣传,这种宣传力度大于了普通的慈善捐款,更像是一种......一种标志性事件宣传。但是具体是哪一种标志就不清楚的,是慈善的标杆?是钢琴艺术的标杆?还是商业的标杆,或者其他负面用途,都有可能。
从这个事件本身,我们回过头去看郎朗在国内做的慈善。实际上郎朗在国内所做的贡献远远大于国外。因为情况不同,在内地郎朗的慈善大部分都是直接捐款将款项给当地的慈善机构,而并不是想在海外那般针对性的做音乐慈善。这也是一点舆论的关键。因为对比之下,会让人突然觉得郎朗不给内地捐钢琴。
但实际上,我们内地需要的东西远远不是几百架钢琴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几万、十几万架钢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捐款更适合我们的内地情况。
郎朗在2008年5月12汶川捐款,参加了第一场首都文艺工作者的义演,而该演出所获的捐款则达到一千七百万元,说实话这次义演,郎朗出力不小,而且还带动了国际市场;而此外,他与5100矿泉水共同捐献了价值一千万元的矿泉水给灾区人民。
随后的9月,郎朗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举行的十万人广场音乐会上献艺,其演奏所用斯坦威红色钢琴随后拍卖,所得善款捐给四川灾区。这是最有效的将国内事件推上国际的手段和方法。
所以,从慈善角度讲,郎朗给英国学校捐琴没有太大问题。
3:英国市场的音乐素养高于国内,是郎朗身为龙的传人赚外国人钱的主要市场。首先我们需要以辩证思维去看待这件事,在被西方长期垄断的艺术类领域,能有一个郎朗去赚国外人的钱,本身就是一次史诗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郎朗几乎存在与每一场国家级大型舞台的原因。是收到G家认可的。
从这个角度去切入,如今的郎朗正好是事业巅峰期,但是因为不可逆的疫情原因导致了从2019起的事业受阻,如此情况之下,郎朗想要维持住原本的商业规模,就不得不去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去实施行动。这一次英国教育部删减音乐教育经费,对于郎朗而言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例子。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这背后肯定是有一笔帐的,而且是商业之中具有高额回报的效果。
对于英国市场而言,作为古典乐受众最多的地区之一,郎朗的发展壁垒就在这里,在德国郎朗已经获得了极为巨大的成功,但是对于英国而言,总是有一种反对郎朗的声音存在。本质上郎朗在欧洲发展就处于一个需要更进一步的状态。
对于古典音乐的受众而言,英国依然占据了最上层的很大一部分艺术消费人员。基于市场的考虑,立足于世界商业的郎朗,必定是有着一门内部的账簿,确保此次给英国学校捐献是具有足够利益驱动的。
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郎朗的税收会缴纳更多,这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正向效果存在的。而且,此次捐献的背景是英国音乐教育,这无疑对于投资而言,是非常好的投资点,教育这种东西,属于稳赚不赔的口碑形象。我们援助其他地区的东西也不少。
4:郎朗在国内的音乐慈善和音乐商业;我查了一下,的确郎朗直接捐钢琴这是头一遭,先前没有过。之前都是捐款。
而郎朗在国内的音乐环境之中,开创了自己的音乐学堂,读完全年级的费用大概是二十万左右,这个价格是比较合理而且具有内容质量和较低标记存在。度过钢琴专业生的朋友应该很清楚,一个艺术特长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化的费用绝对不止20万,而全年级包括器材、一对一、一对多等音乐环境。这一点本身没有太多可喷的地方。
但是相比于郎朗在国外知道捐钢琴,而在国内做的是随大流的钢琴培训这一点,的确有些欠妥,起码在舆论上是如此。因为伦敦也属于英国的大都市,而国内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多如牛毛,也缺钢琴,这些城市的音乐教育同样需要更多的器材和师资力量,这一点郎朗的确没有做得很好。
总体而言,捐献钢琴这一点,郎朗商业利润多于慈善。对国内的帮助少如国外。
你怎么看钢琴家给英国捐赠钢琴?
这个事情我觉得要一分为二,两个方面来看待:
第一,如果钢琴家是出于商业发展的需要给英国捐赠钢琴,我觉得无可厚非。因为要到别人那里去赚钱,那肯定就要有一些噱头,要塑造自己的形象。那么这个捐赠只是一种商业需要,并没有情感因素在里面。而且捐出去的迟早都会赚回来,甚至会赚得更多。
第二,如果出于情感因素而捐赠的话,首先还是要考虑自己的祖国。虽然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不管是谁,无论哪一个中国人,都是背靠着伟大的祖国,那么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如果要回报,首先肯定是回报自己的祖国。
没有伟大的祖国,任何的远行都只是一种流浪;而只有祖国强大了,更强大了,流浪的人才会更有底气。
爱国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情感,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还是伟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将祖国放在第一位!
你怎么看钢琴家给英国捐赠钢琴?
有人给英国捐赠钢琴,还要去培养英国钢琴人材?我做为普通人无法理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吗?目的是什么?做为中国人,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乡村的学生又有多少能学习钢琴课呢?如果这些钢琴捐给那些乡村的学校,培养一批乡村的孩子学钢琴不好吗?既然你是有钱的中国人,你的这种行为是爱国的表现吗?是你感觉国家国人对你不好吗?我不是道德绑架,这是就事论事?是英国人培养了你吗?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你的帮助吗??
你怎么看钢琴家给英国捐赠钢琴?
你怎么看钢琴家给英国捐赠钢琴?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现象并不少见。
一些有钱人,特别是企业家,为了子女能够在美国上一个好的大学,动辄给予美国大学巨额捐赠。要不是特朗普打压中国企业、中国留学生对这些大学进行了调查,还真的不知道有这么多中国富人通过利益输送给子女获得名校文凭。也就是说,这也是社会财富外流的一个巨大漏洞。
那么,郎朗向英国捐赠这么多钢琴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个真的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定是从个人利益考虑的,是为了某些方面的个人利益。
事实上,近年来,郎朗的社会形象并不太好,特别借助自己的名气,拼命炒作妻子的问题,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而在妻子被捧红后,又与妻子到处做广告,譬如XX核桃广告,什么地方都在播放。只要能够赚钱,对郎朗夫妻来说,已经不太有底线。自然,捐赠英国钢琴,也就没有必要想得太多。因为,他是郎朗,已经没有多少艺术家气质的郎朗。
你怎么看钢琴家给英国捐赠钢琴?
没什么啦,他们也要拓展国际知名度的,国内的事情永远做不完,国外也一样,不要想太多,不要被人带偏了,正常心态就好了。
你怎么看钢琴家给英国捐赠钢琴?
英国是个缺钱的主吗,显然不是。英国百姓家庭缺钢琴吗,显然不缺。
钢琴家却偏偏给英国捐赠钢琴。面对着数百架钢琴,英国人是否会有点犯愁,这么多钢琴放在哪里。指不定暗地里说钢琴家是傻老帽。
老祖宗留下的祖训,送礼要送在点子上。送一箱山珍海味,与送一袋普通小米,礼送到点子上,效果是一样的。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很赏普通小米。整天食用普通小米,见到山珍海味,一定是食欲大开。
话说到这个份上,钢琴家如果将数百架钢琴,捐赠给国内教育机构,或者是全国各地的希望小学。从捐赠实用性上看,远远比捐赠给英国,取得的公益效应要实在得多。
一切博眼球,无畏的捐赠炒作,都经不住事实考验的推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