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对孩子学习语文有帮助吗?家长该如何引导?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何谓“语文”?
叶圣陶老先生是这样解释的:“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是离不开“语言”和“文字”了。只要有“语言”和“文字”的地方,就会有语文。
老穆为大家举个例子。
上个月,老穆带着小侄儿去充气城堡游玩。我买完票后,小侄儿脱了鞋就爬了上去,他如鱼得水一般,在上面欢快地游玩着······
我则坐在充气城堡一旁的长凳上,看着小侄儿,以免他受伤。
一块醒目的“游玩须知”吸引了我,或许是无聊,于是就读了起来。
谁承想,刚读到第二个字时,就发现了一个错别字。
“请拖鞋进入场地”,明明是“脱鞋”,为何写成“拖鞋”呢?怎不叫人厌烦?
这种错误的“语文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算是一个反面教材了······
老穆不禁想起了一道语文试题,也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如下: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第一幅图:精彩人生,怎能一层不变?
【正确答案】“层”改为“成”
【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成:制定,形成
第二幅图: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责无旁怠。
【正确答案】“怠”改为“贷”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贷:推卸
第三幅图:科学致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正确答案】“致”改为“治”
【治贫】治理贫困(问题)治:治理,管理
第四幅图:弘扬雷锋精神,参予志愿服务,倡导文明新风。
【正确答案】“予”改为“与”
【参与】参加(事物的计划、讨论、处理)与:参加
既然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作为家长,该如何利用生活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呢?
一、引导孩子注重观察生活中的宣传语、广告牌等,提高孩子的字词句运用能力。当家长发现宣传语或广告牌中有错别字时,请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务必告诉孩子,我们要写规范汉字,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再者,当我们看到日常生活中有错用“词语成语”的情况时,也要告知孩子,提高孩子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当然,大多数的宣传语和广告牌是没有错别字的,我们家长则可以教孩子认字,尤指低龄段孩子。
二、引导孩子从日常生活中挖取作文素材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景物、社会见闻等方面着手,引导孩子积累写作素材。
比如家长早上送孩子上学,出小区门时,保安王大爷冲你们微笑,家长可引导孩子,将王大爷作为写作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
三、引导孩子利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来构思作文比如生活中普通的一道菜,它便可成为作文的“主角”。
家长:这菜如何呀?
孩子:好看、好香、好吃。
家长:这菜是谁做的呀?
孩子:妈妈
家长:在哪里做出来的?
孩子:厨房
家长:厨房热吗?(夏天)
孩子:挺热的
家长:那妈妈辛苦吗?
孩子:辛苦
家长:既然辛苦,妈妈为何还要做饭呢?
孩子:给我吃啊
家长:为何要做给你吃呢?
孩子:你有责任
家长:除了责任呢?(微笑着说)
孩子:你爱我啊!
至此,家长就成功地将“一道菜”引申到我们的主题“爱与责任”上面来了,穆老师的方法是不是很管用?你们快去试一试吧!
四、引导孩子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生活中的常识有很多,有自然常识、文化常识、科学常识、天文常识等。
比如“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被提到,当家长翻看日历时,不妨跟孩子探讨一番,并告诉孩子这些小常识,或许在今后的语文考试中就能用上。
五、引导孩子积累日常生活中的谚语、俗语等比如“千日造船,一日过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瑞雪兆丰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结束语】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我们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态度要和婉,有耐心,切忌采用命令式的语气。
再者,家长本身的知识要过硬,否则难以引导。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害人害己。
最后,老穆提醒家长朋友们,最好让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平时你引导孩子的内容。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生活对孩子学习语文有帮助吗?家长该如何引导?
答案是肯定的!
语文在于积累!而平时在生活或劳动或外出活动过程中都会给孩子一些实实在在的写作素材,这是孩子的财富之一!
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观察、如何记录,并让孩子写好日记就好了!最好有一本日记本,不要写一篇丢一篇~
生活对孩子学习语文有帮助吗?家长该如何引导?
您好,我是溪的欢歌,一线老师也是一名宝妈。跟您分享一下我的方法,希望能够给您帮助。
我认为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你留心,就会有所发现。
首先,可以带孩子去超市,在逛的过程中,教孩子认识超市中的物品名称,通过这种方式来识字。
前几日我看到一位妈妈带五岁小儿去超市购物,我认为她的方法更高明。
孩子手里拿着一份购物清单。需要买的东西孩子用拼音标注在单子上,虽然歪歪扭扭,但是还能看得懂。
整个购物过程,妈妈一直跟在孩子的后面。孩子根据购物清单上标注需要买的东西名称,将东西一一放入购物车中。在超市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不忘问妈妈。
整个购物过程轻松而愉悦。
等到快结账的时候,孩子被结账台上的一种糖果吸引,跟妈妈说,他想要那种糖果,但孩子不认识上面的字。
妈妈拒绝了他,告诉他那个字怎么读,如果下次来超市,他能够读出这个糖果的名字,就买给他吃。
你看这不就是一种学习吗?超市购物的过程即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又学到了知识。
再比如带孩子去公园玩,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通常会利用游玩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路上看到了什么风景,遇到了怎样有趣的人和事。在回来的路上,我会让他讲给我听,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有顺序的表达,培养他准确表达自己心情的能力。这不就是一个口头作文吗?
最后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
家长晚上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还可以带上自己听完故事的感想。
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三种方法是我平时生活中经常用的,希望能给你启发。
如您觉得不错,欢迎点赞或转发。
我是溪的欢歌,一个专注于教育领域的宝妈一枚。
想获得更多教育类干货,欢迎关注溪的欢歌,和我成为朋友。
生活对孩子学习语文有帮助吗?家长该如何引导?
文学来源于生活,同理,生活是语文的根基,语文本身就是生活的艺术化,无生活的语文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如何引导孩子?首先,要保持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对美好事物的“熟视无睹”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一些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形成“唯分数论”,各种培训班,各种考试,孩子渐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其次,要引导孩子对生活语言尤其文字表达,语文是用来表达,其基本要素是说,写,读,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用语言把生活表达出来。最后,要引导孩子从语文阅读中回到生活,语文是生活的升华,语文是表达情感,述说生活的,从阅读作品中再回到生活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感悟生活,反过来也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水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