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火?
在我们去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上火”这个词,而且听中医大夫说,这个上火,还可以分为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等五火,而这些脏器有火,就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比如我们咳嗽有黄痰或者干咳无痰,都是由于肺火造成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肺火呢?肺火又有哪些症状呢?出现肺火时应该如何办呢?下面,左撇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些问题。
什么是肺火?中医认为,我们人体的五脏都容易产生火,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就提出“气有余便是火”的中医理念,也就是说,当阳气偏盛时,便能导致各种“火证”,也可理解为病邪犯人,日久便会“化火”,便会出现各种“火证”。
而肺是我们人体最为娇弱的器官,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四时之气的侵袭,从而容易导致肺火的出现。而这个肺火,又可以分为虚火与实火,而虚火是由于肺阴虚从而生火,那就是体内阴液不足,而阳气相对偏盛,从而虚火生内热。实火是肺热盛极从而化火,也就是阳亢热盛,我们可以理解为肺实热。
肺虚火是如何造成的?虚就是不足,当我们人体中的阴津受到某种原因造成阴津消耗过多,而又补充得少时,那么就会出现阴津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人体就会发生一些病理变化。就比如肺津液不足的就为肺阴虚,阴虚就会生内热,从而出现虚火的症状。
而造成肺阴虚的原因,往往是久病体弱,就是在长久的疾病之中,不断消耗我们体内的津液,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就容易造成肺阴虚;还有就是发汗太过,严重损伤了体内的津液,因为我们人体的汗液也是属于阴液,汗液出太多了,又补充不及时,自然就容易造成肺阴虚;最后还有邪热耗损肺阴所致,当病邪入侵肺部,长时间停留于肺部时,就容易耗损我们的肺阴,从而容易造成肺阴虚。
因为肺阴虚往往是由于肺部阴液不足造成的,生的是虚火,不是实实在在的火造成,所以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这些症状:
①干咳少痰:因为肺内津液不足,就容易产生咳嗽,而这个咳嗽因为缺少津液,从而表现为干咳,而且还是少痰的,没有充足的津液又何来痰液呢?如果虚火伤络的话,还有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
②五心烦热:也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足心以及心口会出现潮热的症状,这都是由于阴虚生内热造成的。
③口干舌燥、咽燥音哑等:肺阴虚不仅是肺部阴津不足,就连与肺部相通的一些地方也容易出现阴津不足,比如口腔、咽喉,也极易出现阴津不足,没有足够的阴津滋润,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燥音哑等症状。同时,我们观察患者的舌头,还可以发现患者的舌头是比较红,比较干,而且舌苔是少苔的,这些都是阴津不足造成的。
肺实火是如何造成的?上面我们已经说了,肺实火是阳亢热盛造成了,是我们的肺经邪热炽盛。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里面有记载: “病苦肺胀,汗出若露,上气喘逆,咽中塞,如欲呕状,名曰肺实热也。”看到这里可能许多人都不太理解,我们不妨理解为风热感冒时往往就会有肺实火。另外,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西医的急性的上呼吸道的感染,比如肺炎、急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
因为肺实火往往是由于阳亢热盛造成的,所以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这些症状:
①咳嗽咳黄痰:不论是肺阴虚,还是肺实火,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但是肺实火引起的咳嗽,并不是干咳,往往会伴随着咳黄痰。这是因为肺部的津液在实火的煎熬之下会变为黄痰,这个黄痰在中医上就为热。如果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吐脓血。
②咽痛咽肿、口干舌燥:肺里的实火向上不断灼烧咽喉、口腔,就会出现咽痛咽肿、口干舌燥的症状,而且患者还会出现口渴喜饮凉水等症状。
③舌苔发黄:肺实火的人的舌苔往往是比较厚的,不像肺阴虚一样只是少少的舌苔,而且还会出现舌苔发黄的情况,越黄说明肺里热越盛,如果舌苔黄而发黑,那么就是极热了。同时,还会一部分患者可见鼻孔煽张,这是因为肺里热盛,通过加快呼吸散出肺热,从而出现了鼻孔煽张的症状。
看完上面的内容,可能许多人还分不清这个肺虚火以及肺实火的区别。其实很简单,第一,肺实火一般是来得比较猛,也就是发病比较急,而肺虚火往往是病程比较长,在比较漫长的耗损之下才会造成体内的津液不足,所以时间久了就容易导致肺阴虚;第二,肺实火是实热,从而会出现黄痰、咽痛、舌苔发黄等症状,而肺虚火是虚热,往往表现为干咳少痰、舌红少苔、五心潮热等症状。
出现肺火时应该如何办呢?当我们分清肺实火与肺虚火时,那么就好处理了。一般来说,中医大夫会通过辩证,再针对肺实火与肺虚火使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比如肺实火是采用泻火的方法来治疗,一般采用一些苦寒的中药来泻肺清热为主,可以使用黄连、黄岑、罗汉果、鱼腥草、菊花、桑叶、石膏等,还可以使用地骨皮汤、清肺汤、麻杏石甘汤等治疗。
而肺虚火一般采用滋阴降火、润肺除燥的方法来治疗,因此可以使用生地黄、麦冬、天冬、沙参、玉竹、莲子、百合、雪耳等滋阴润肺的药物,阴液起来了,补足了,虚热自然就消退了,还可以使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汤等。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什么是肺火?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又为清肃之脏,不容异物,故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伤损肺脏而引起病变。
气有余便是火,火又分实火虚火,而五脏之中都有火的存在。明代的“医林状元”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一书中记载:“人之脏腑。各皆有火。但有虚实之不同耳。然实火可泻。如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脾火。石膏泻胃火。柴胡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余之火。”
那肺火是怎么回事呢?
肺主气,司呼吸,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证候为主,肺火指的是肺热火旺。有虚火,实火二种形式。实火的表现为:咳声有力,或咯痰稠黄,痰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虚火多属久咳阴虚,咳声无力,伴有潮热盗汗,脉细数等。
在《校注医醇剩义》中,对肺火的来源有所阐述:“肺火自本经而发者,缘燥气相逼,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气焦满,微喘而咳,烦渴欲饮,鼻端微红,肌肤作痒,润燥泻肺汤主之。”
也就是说,肺火是燥气逼迫,导致肺的肃降功能不能下降,所以热郁肺经,使得肺气焦满,出现了微喘而咳、黄痰带血等症状。
怎么清泻肺火?
1、宣降肺气
肺病证的基本病机之一是肺失宣肃,因此,宣降肺气为治疗要点。
2、扶正祛邪
邪气壅遏于肺,肺失宣肃,法当祛邪,当清泻肺热。药用黄芩、桑白皮、橘红、麦冬、天冬、紫菀、知母、贝母之类,或者清泻大肠,使肺火或痰浊从大肠下泄。
3、饮食润肺
平时可以用一些生梨、熟梨、冰糖、百合、沙参、银耳、贝母等
什么是肺火?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肝火、心火、胃火,好像比较少听到肺火。其实,肺火也是非常常见的,只是我们平时听到更多的是另一个词叫“肺热”,一定程度上肺热就是肺火,而相对来说肺火比肺热会“热”一些。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肺脏生理功能异常,出现口燥咽干、咳嗽、咽喉痛、咳黄痰等都是属于肺火,有些严重的可能出现鼻腔烘热、烂嘴角、鼻衄、便秘等。
那么这个肺热或肺火怎么来的呢?
其实很简单,感受风寒、风热或风燥等都可以引起肺火。风热和风燥侵犯肺脏,导致发热、口干、咽燥、喉咙痛等,这个好理解,毕竟热加到里面,肺可能也跟着就热了。
那为什么风寒感冒也会引起肺火呢?这个可能有些理解不了了!
有两种情况,一是风寒感冒侵袭人体,风寒束表,腠理毛孔关闭,导致机体的阳气郁遏在体内,就容易出现表寒内热的情况,跟我们经常听到的寒包火是类似概念。
还有一种是风寒邪气侵袭人体,入里化热,原来的流清鼻涕、怕冷症状没了,出现咳嗽、咳黄痰、喉咙痛,流黄涕等,这也是属于肺热或肺火。
尤其是那些经常剧烈运动,流汗过多的人,更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体质,容易出现肺阴虚,虚火上炎,那这也属于肺火。
以及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晚上睡觉吹空调醒来,或者秋天的时候,特别能感受到鼻子、咽喉的干燥,甚至喝水都不解渴,这也容易引起肺火。
总之,出现了咽喉干燥、疼痛、咳黄痰、流浓鼻涕、身热、烦躁、便秘等,都属于肺热或肺火。那应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有很多茶饮适合服用,比如:
桑叶菊花茶,桑叶能清肺润肺,菊花能清热解毒,合在一起,能够清肺、润肺、解毒,对于感冒、发烧、喉咙痛等比较合适。
蒲公英茶,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对于肺热雍盛所致的病症也适合。
竹叶麦冬茶,竹叶能清热生津、除烦,麦冬能够润肺养阴,两个搭配一起,比较适合肺阴亏虚或肥燥伤津出现的干咳、少痰、咽痛、咽干等症状。
金银花茶,能够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比较适合肺火炽盛出现的咽痛、压痛或烂嘴角等。
板蓝根颗粒,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比较适合感冒、发烧、咽喉痛等,也是肺火范畴。严重一些的,可以搭配大青叶、菊花一起使用。
对于肺火有没有清完怎么看呢?
一般来说体内有肺火,大便都不太通畅,很有可能出现便秘。如果喝着上面这些茶,出现了大便通畅,那么肺火或肺热就能比较快地解决。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肺的宣发肃降出现问题时,大肠的肃降也受到影响。所以感冒发烧,尤其是高热不退的病人,往往都存在便秘;这时要是能将大便通一下,那就是釜底抽薪,热很快就能退去。
下次有肺火或肺热,出现高烧不退时,想办法让大便通一通吧!
什么是肺火?
肺火并不是一个西医的概念,而是中医理论当中的一个概念,肺火是指受到了外协或者是七情所伤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呼吸道的症状,
比方说咳嗽,胸闷,咽痛,咳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的症候,群称肺火。常常是由于肺阴不足,或者是肺阴消耗过多所致,中医上辨证论治当中可以有肺阴虚的证候群,比如说舌红少苔,盗汗脉细数,口干咽干痰液较少,等等,在治疗上可以使用沙参麦冬汤治疗,平时多饮水,多吃些水果和蔬菜,适当体育运动,戒
烟限酒。
什么是肺火?
从中医理论来看,一是肺阴亏虚,阴虚则生热。二是肺热炽盛,这个热有可能是外感风邪,肺受束缚,郁而发热,也可能是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夹杂,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循阳明经上攻心肺所致。
什么是肺火?
生活中常常听到“肺火”,那什么是肺火呢?“肺火”是中医病机的概念,要了解肺火,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医所说的“火”,以及“火”的特点。
1、中医上“火”是什么?我们常说“上火了”,还有各种"肝火盛",“肺火旺”等等,看到“火”字是不是马上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火焰,灼痛感扑面而来。
确实是这样,中医上的“火”确实与自然界的“火”有一定的联系,火是中医致病的六淫之一,六淫也称六邪。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六气”。正常“六气”不易使人致病。只有当四季气候变化异常,或者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加上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伤及人体,在这种情况下,反常的六气成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病机有两种,分为虚火和实火,虚火指人体正气下降,正不压邪;实火为火邪外侵,邪气较多。
火邪的最大的特点是伤津耗气,表现为口渴、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阴亏的现象。
2、什么是肺火呢?肺火是指机体感受外邪或因七情内伤,影响了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后出现火邪伤津耗气的各种表现,如出现心烦、失眠、咳嗽、咳黄痰、口干、鼻干、尿黄便结等一系列热症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肺火也分为肺实火和肺虚火,虽然都表现为热症,但两种肺火病机不同,表现也有不同。
- 肺实火表现为咳嗽、黄痰、咽痛、咽肿、发热或者不发热。
- 肺虚火则表现为干咳无痰、咯痰不爽、五心烦热、口干舌燥。
- 风热犯肺引起“肺火”:由风热侵犯肺部,卫气受损引起的一类病症,是一种外感性疾病,它的发病途径多首先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者两者同时侵袭,多见于流感。
- 热邪壅肺引起“肺火”:多因湿热之邪从口鼻而入,或者风寒、风热久治不愈,入里从阳化热,内壅入肺引起。多见于肺炎病人的表现。
- 燥邪犯肺引起“肺火”: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所以既不耐高温更不耐干燥,不慎感受燥邪,侵犯肺卫引起肺火。
- 大肠湿热引起“肺火”:大肠与肺相表里,肺系包括肺俞与大肠,肺热可能通过泄腑通便方法通过大肠排出去,而大肠湿热也可以引起肺火。这个原因多因外感湿热侵犯大肠,或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阴虚则火旺,引起肺虚火是由肺阴虚引起的。
肺阴虚是由于肺阴不足,虚热内生引起的。
- 久病亏耗:肺系疾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不断损耗阴液,多见长期感冒、咳嗽久治不愈;肺炎迁延等
- 热病后期阴津损伤:外感热邪如高热患者,长期高热不退或者反复高热,热盛伤肺阴,也可以是由肺实火病情控制不好转化而来。
人们常说的“肺火”很不简单。引起“肺火”的原因是多样,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单凭我们自我感觉往往不能正确识别病情,更多的还是需要中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综合手段去辩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