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期能治愈吗?

妈妈被查出来乳腺癌前期,恶性肿瘤取出来了,查出来没有扩散,淋巴也没有扩散,这样能治愈吗?医生说要化疗放疗几个疗程,能治愈吗?

乳腺癌前期能治愈吗?

在刚被确诊的那一瞬间,患者有一段时间处于惊恐之中,这是正常的。然而,患者应该明白,接下来必须投入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将暂时改变你既定的生活轨迹,但你必须勇敢面对这种变化!

当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术后5年生存率为50%~80%。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手术,90%以上的乳腺癌可治愈。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十分重要。即使是晚期患者,也能够逐步实现带瘤生存。只要将乳腺癌当作一种慢性病来管理和治疗,强化全程管理,长期接受有效的治疗,乳腺癌就完全可治可控。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2.55/10万人。歌手姚贝娜、演员陈晓旭以及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等皆因乳腺癌逝世。

乳腺癌是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筛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且世卫组织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欧、美、日等国家实行早筛后,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89%。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

据统计,我国81.4%的女性对乳腺癌的疾病知识了解不足,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足30%,很多女性确诊乳腺癌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乳腺与激素分泌相关,其中雌醇与雌二醇与乳腺癌发病直接相关,月经初潮年龄早(<12岁),绝经年龄晚(>55岁)、不孕或初次生育年龄晚(>30岁)、哺乳时间短、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等因素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人群,有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人群;曾患乳腺导管、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人群以及曾接受胸部放疗的人群等都应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

除上述高危因素外,肥胖、高脂饮食、过度饮酒、营养过剩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也应注意乳腺癌的筛查。

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有哪些途径?

除提高对乳腺癌自检和常规筛查的认知外,保持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也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控制体重和脂肪的摄入,少吃烟熏炸烤食物,少喝可乐、汽水等不健康饮料,戒烟限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以及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等食物;选择瑜伽、游泳、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相对舒缓的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此外,还应减少雌激素的暴露,如减少含雌激素高的化妆品、药物的使用,坚持母乳喂养,尽量避免接触放射性和电磁辐射。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

四种乳腺癌筛查方法对比:

乳腺癌早期筛查方法包括医生体检和患者自检、乳腺X线(钼靶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核磁检查等。

图|乳腺癌筛查方法对比

乳腺癌前期能治愈吗?

【@刘永毅医生 编号WD121】

早期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至少是大部分人是可以治愈的!

什么属于早期乳腺癌呢?

早期、中期、晚期是通俗的讲法,医学上是说分期的,乳腺癌分四期,即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早期一般讲的就是Ⅰ期。

Ⅰ期乳腺癌就是肿瘤原发灶T≤2cm,没有淋巴结N转移,没有远处转移M,比如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等。

什么是治愈呢?

治愈即没有复发。许多保乳手术患者乳腺没有再长肿瘤,乳房全切的患者其他组织、脏器没有发生和乳腺相关的肿瘤,这就是没复发,治愈。

一个人手术完了,没办法完全确定以后多少年的事,只有统计以往同样情况的病人,有没有复发,是不是治愈,以此来向病人说明复发的风险,风险越低,治愈可能性就越大。

复发风险都有哪些因素呢?

同样都是Ⅰ期,早期乳腺癌患者,也都治疗了,生存时间也有相差非常大!

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的不同,乳腺癌分为4型,ER、PR阳性Her-2阴性,这种效果最好,早期手术做完就基本肯定治愈了!

还有ER、PR、Her-2都是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这种效果是最差的,即使早期的患者,也往往几年内就复发了。这种情况占所有乳腺癌的10%多一点。

年龄≤35岁的患者,肿瘤有脉管浸润的,组织低分化、未分化的患者,这些都是些高复发风险因素。

现在最科学的有21基因复发风险预后评估,费用大了点,临床应用不是太多。

治疗态度、方法也关乎是否治愈的可能!

早期乳腺癌,是要手术治疗的吧,不能喝点中药就治愈吧?这确实有发生本来早期的喝成晚期的,谁可怜?谁可憎?所以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去治疗,才有望治愈!大量的临床研究事实已证明,不要去怀疑了。

还有早期手术后还要结合复发风险因素,设制合理的治疗方案。

科学抗癌,早期乳腺癌治愈是完全可以的!

乳腺癌前期能治愈吗?

首先回答:早期乳腺癌在正规治疗的情况下,90%以上是可以治愈的!

一:恶性肿瘤治愈的定义:

恶性肿瘤的治愈与良性疾病不同,那么,对于乳腺癌来说,什么是治愈的标准呢: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讲,在系统的治疗之后,十年内没有出现复发转移,我们就认为乳腺癌得到了临床的治愈。

二:乳腺癌如何去治愈?

这个问题是乳腺癌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早诊早治!

随着国家卫生系统的重视、广泛的各种科普宣传,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乳腺癌筛查的进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乳腺癌能够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才能够早期的去干预,治疗:

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的发展,不断有新内分泌治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出现,乳腺癌的系统治疗方法有:

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乳腺手术、放疗和化疗能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也大幅提高了治愈率,而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乳腺癌的复发风险。乳腺癌是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乳腺癌,10年生存率达80%以上,也就是说10个早期的乳腺癌患者有8个就可以存活十年以上,甚至长期存活。甚至对于Ⅰ期的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人群,单纯口服对抗体内雌激素的药物就能达到长期生存,并不需要化疗、放疗。

所以:只要严格遵循医嘱,规范化治疗,绝大多数的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

乳腺癌前期能治愈吗?

早期乳腺癌,经过正规治疗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治愈率可高达99%,甚至是100%,早期发现癌细胞没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也比较好,手术切除的也比较干净,一般是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治愈的,有的手术后甚至无需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

如果出现有家族史或者是局部乳房出现过包块的女性,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因为乳腺癌是体表器官,一般通过体检,就可以及时做到筛查,早期检查主要是看两侧乳房是否大小一样,有没有乳头内陷或者乳头溢液的情况,皮肤有没有出现橘皮样改变,乳房按压是否疼痛,乳房里是否有包块,两侧乳房腋窝下是否有异常等等,根据初步判断来决定是否就医。

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乳腺疾病有积极的防御作用。

乳腺癌前期能治愈吗?

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

乳腺癌是目前预后最好的肿瘤之一,因为乳腺是体表的附属器官,多数的乳腺肿瘤能够在早中期被发现,所以,根治术后通过联合术后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多数患者可以长期不复发,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题目中提到已经做了乳腺手术,也没有淋巴结转移,这种情况分期还是比较早的,属于Ⅰ期或Ⅱ期患者,治愈的希望非常大。

如果是luminalA型,术后化疗结束后,还需要口服内分泌治疗,维持治疗5-10年;如果是HER-2过表达型或luminalB型(her-2型),应予术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一年,后续再内分泌治疗维持;如果是三阴乳癌,因为没有可用的有效药物,化疗结束后定期复查随访就可以了。

通过手术及联合上述后续治疗,早期患者绝大多数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但需要定期复查,因为即使是早期也有一定的复发率。

总之,早期乳癌的预后还是非常好的,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但需要根据医生的评估足量、足疗程完成术后治疗(化疗或放疗),严格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并按规定定期复查。

乳腺癌前期能治愈吗?

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高达90%,乳腺癌的预后,除了看临床分期,还要看具体的分子分型。您妈妈的情况是比较好的情况。淋巴结没有转移,做了放疗和化疗应该做的是保乳手术。想要知道更明确的预后情况,需要把乳腺癌术后的病理结果以及免疫组化报告发过来。

乳腺癌的预后与很多因素相关。比较明确的有以下几种。

1.年龄: 越年轻预后越差。

2.妊娠及哺乳: 此期间发生的乳腺癌预后差。

3. 临床分期: I期,II期预后好,III期相对差,IV期最差。

4. 区域淋巴结: 无淋巴结转移者10年生存率为75-90%,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仅为30%左右。预后好坏也与受累淋巴结绝对数有关,一般以腋窝淋巴结有3-4个淋巴结转移为界,少于此数目预后较好,大于此数目预后较差。

5. 病理组织类型: 导管内癌、黏液癌预后较好,而浸润性癌预后较差,髓样癌及管状癌介于两者之间。分化好的肿瘤比分化差的预后好,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100%。

6.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两者均阳性者预后最好,均为阴性最差,任一单项阳性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ER阳性PR阴性的患者预后比ER阴性PR阳性者好。

7. 肿瘤细胞增殖状态: 增殖快预后差,这个临床上主要看ki67的指标。Ki67越高,预后越差。

8.分子分型。luminaA,luminaB,三阴性,Her-2过表达型,其中lumina型预后最好,三阴性预后最差。

乳腺癌的预后情况,除了与以上指标有关,还与治疗的规范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相关。因此到找专业医生就诊,遵医嘱。按疗程化疗放疗,定期复查。感谢邀请,祝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