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吗?
乳腺癌能治愈吗?癌症多久不复发才算治愈?
被筛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或者是因不适症状被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也不要就此放弃,癌症并不是完全没有治愈的可能。
只要在积极治疗之后,临床不适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肿瘤的迹象、治疗后5年内没有转移和复发,即可认为该癌症被治愈。
乳腺癌亦是有治愈的可能的,且有研究发现,被筛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治愈的几率要高于不接受普查的女性。早期被发现的乳腺癌,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加上辅助化疗、放疗,常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在国内一些比较好的治疗中心,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可达到80%,甚至能达到90%。
而不接受普查的女性,多数乳腺癌被发现就到了中晚期,不得不采取乳腺癌根治术加上化疗的方式。这种时候不但花费比较高、患者遭受的痛苦多,而且被治愈的概率也会降低。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能够达到很长时间带瘤生存的目的。
乳腺癌,为什么容易复发?乳腺癌有被治愈的可能令人鼓舞,但现实总会冷不丁地“泼你一盆冷水”。有研究发现,305例接受乳腺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34.10%,这与另一组学者等人报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37.09%较为接近,说明乳腺癌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
所谓乳腺癌复发,是指乳腺癌虽然经过手术切除、放疗等治疗,但是在组织内可能残留下一部分还具有活力的癌细胞,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之后,又继续生长繁殖,在原来的部位重新长成乳腺癌的现象。
而乳腺癌之所以容易复发,和以下几点区分不开。一是和乳腺癌的肿瘤直径相关,由于乳腺癌属于浸润性病变,肿瘤直径越大,代表肿瘤浸润程度越深,癌细胞组织穿透浆膜肌层后进入到淋巴组织或血管的风险就越大,出现复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是看肿瘤分期,主要是TNM分期,反映肿瘤原发病灶周围组织的受累范围,其分期越高说明肿瘤浸润程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复发。
三是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发生转移的重要途径,若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即便通过手术清扫淋巴结组织,仍有微粒灶通过淋巴液发生远处转移风险,复发的风险也较高。
四是与激素水平相关,乳腺是一种激素依赖型器官组织,其生长发育受到各种激素的调节,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激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各种激素表达紊乱,对乳腺癌的病情发生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乳腺癌患者容易复发了吗?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能够预防乳腺癌复发呢?
做好这些方面,可远离乳腺癌复发!想要预防乳腺癌的复发还是有迹可循的,做好以下这些方面,预防乳腺癌复发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术后要进行规范的后续性治疗。
比如:术后遵医嘱按疗程完成化疗,联用紫杉醇、蒽环类等药物,可较大程度地杀灭微粒灶内的肿瘤细胞,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
再比如:术后遵医嘱接受内分泌治疗,可以抑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表达。有研究发现,术后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可将乳腺癌术后复发率降低17%~40%。
其次,心态要放平,尽量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于预防乳腺癌复发也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正性情绪不仅是让人感到愉快的一系列情绪的集合,而且对多种疾病的预后起保护作用,其中包含乳腺癌。
再者,要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研究表明,每周运动超过3小时,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并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其中雌激素受体阳性肿瘤患者受益最多。
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吗?
乳腺癌能治啊,而且有很多治疗效果很好!
我母亲1994年罹患乳腺癌,检查结果为侵润性腺管癌,当时人们对癌症是听癌色变,认为得了癌症就是不治之症,把癌症统称为绝症。
母亲确诊后,坚决拒绝治疗,不肯住院,更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在家人的耐心劝说下勉强同意住院,但是不肯手术治疗,说是要留个全尸。后来我们全家联合医院的医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时医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手术治疗的例子很少,医生就把仅有的几个手术治疗效果好的例子给我母亲介绍,在我的软硬兼施下住院并同意手术了。
由于我母亲的病情凶险,已经是中晚期了,所以住院后一周后就进行了手术,手术从早上8点一直进行到下午15点,切除了左侧乳房和脖子上的3个甲状腺肿瘤,这是一个大手术,手术过程中险象环生,好在结果是好的,手术成功[赞][祈祷]
手术后母亲做了化疗放疗,由于母亲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在医院经常受到医生的表扬,医生经常带领患者观摩,把母亲作为积极治疗听话照做的标杆。母亲也适时劝说其他患者积极治疗,成为患者中的楷模[微笑]
出院后我母亲没有再吃药,也没有再治疗,今年已经过去27年了,乳腺癌没有复发也没有转移,母亲今年已经85岁了,现在除了有点小脑萎缩,身体健康吃嘛嘛香[耶]
所以说得乳腺癌得治,而且还要积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一定能治好的信心,一定能战胜病魔[加油]
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吗?
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吗?为什么用“真的”二字,难道有人说不能治?想治就可以治,这是自己的权利,有什么不能的呢?我想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想表达: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好吗?别小看这一个字的差别,治,一般是指治疗,这是一个中性词,想治就去治,但治疗结果怎样,有不同的结果;治愈是指的治疗结果,治好了,不能把“治疗”等同于“治愈”,治疗的结果可以是治好,也可以是没治好。
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好吗?是谁说过乳腺癌不能治好吗?乳腺癌当然有可能治好,但不是一定能治好。很多人在讨论问题是喜欢把不同的情况混在一起说,犯了绝对化的毛病,某某省的人是坏人吗?我想没有人会简单地说“是”或“不是”,因为这个省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我想这是最简单的逻辑。那既然这样,为什么到了癌症这个问题上就忘了这种最简单的逻辑呢?
乳腺癌,你当然不能简单地说不能治好,但反过来,也同样不能简单地说能治好,能不能治好,要看具体情况,而且不要忘了概率的问题。早期乳腺癌多数可以治好,但也不是全部都能治好,晚期乳腺癌目前还不能治愈,但不少晚期乳腺癌病人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带瘤生存很多年。
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吗?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人约30.4万,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但它的死亡率排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每年约7万,因此,乳腺癌还不是很差,治疗效果要好一些。我们国家乳腺癌5年生存率总体在70%左右,在一些大城市已接近90%,同欧美发达国家不差上下,其中不乏很多病人治愈。
乳腺癌要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两点,一是早诊早治,所有的癌症都一样,再就是规范化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
01、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乳腺癌的历史很久很久,据说埃及金字塔中就发现有“乳腺癌”手术的记载,但那时手术应该如同切“坏果子”一样,简单、粗暴!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存在向周围侵袭、淋巴结转移的认识,大约在130多年前,手术不再单单切除乳房,连同腋窝淋巴结、胸大肌、胸小肌等一起切掉,称乳腺癌根治术。我们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还一直应用这种手术方法。
根治术的弊端非常明显,给病人愈后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使患侧上肢,甚至出现截肢的情况。后来人们改良了手术方式,保留肌肉、肢体功能,乳房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了标准的手术方式。其后又有了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保腋窝手术等,手术方式更精确、合理,最大限度清除病灶、最大限度保留功能!
02、放化疗提起放疗、化疗,有人可能“咬牙切齿”,它们的毒副反应确实令人担心、害怕,但若使用得当,放化疗会避免、或减少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情况,这是大量临床研究得出来的结论,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意见。
放疗也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保乳手术以及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人。一些基因分型LuminalA型、早期乳腺癌术后或可免于化疗,其它情况就需要考虑辅助化疗了,术后推荐辅助化疗→放疗的序贯疗法。
若三阴型乳腺癌,化疗还是最主要的全身治疗方法,不能内分泌治疗、没有Her-2的靶向治疗。
03、内分泌治疗乳腺肿瘤标本中能检到雌激素受体、或/和孕激素受体,也就说明雌孕激素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有刺激作用,减少体内激素含量也就会降低复发风险。
雌孕激素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卵巢,有人选择药物对卵巢功能破坏,这种治疗方法卵巢功能还可以逆转,还有人愿意切除双侧卵巢,效果当然好于药物,但需要心理准备以及勇气。
抗雌激素治疗的药物很多,有最常用的“昔芬”,一月几十块,也有一月几千、上万的药物,推荐使用时间都一样,5-10年。
04、靶向治疗乳腺癌以ER、PR、Her-2、Ki-67等因素进行基因分型,其中Her-2阳性是预后差的一个指标,同时也是可靶向治疗的一个指标。
“单抗”类药物联合化疗,标准治疗1年,药物去年也进入医保,若经济允许,也有“双妥联合”靶向治疗的推荐。
近些年乳腺癌免疫治疗“异军突起”,效果也不错,暂时应用不广。还有中医药治疗,需要正确使用,不包括“偏方、验方治大病”,更不要说“祖传秘方”。
科学抗癌,发现乳腺癌就要明确性质、基因分型、分期,全面评估后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生存时间、最好的生活质量!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吗?
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病,能治好的呀,我一邻居当年中晚期(其他我不懂)化疗的头发全部掉了,现在20多年了,她还是好好的活着,每天干活,空余时间打打麻将,70多了,她的乳腺癌应该算治好了吧
乳腺癌真的不能治吗?
早期的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首先,导管原位癌是导管原位癌或乳腺癌的原位癌,没有经过乳腺导管上皮,它经过手术切除是可以痊愈的,不需要后续治疗。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也很好,所以乳腺癌相对来说,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是妇科恶性肿瘤里寿命最长的一个,治疗效果最好。所以乳腺癌只要早发现是可以治愈的。所以一旦发现乳腺有不良的疼痛或者肿块等都要及时就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