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佟国维后来的结局如何?

好的,我来回答!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佟国维去世,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康熙皇帝并未对他赐以任何的谥号,这对于佟国维这样的大臣来说是极不寻常的。

身为康熙皇帝的岳丈,还是他的亲舅舅,长期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等要职,为什么死后遭此冷遇呢?

佟国维是清代著名官员,隶属于满洲镶黄旗,出身于辽东名门望族佟氏。明清之际,八旗军队在攻打抚顺的时候,佟国维的祖父佟养正就率领族人归降,为后金政权的巩固作出重要贡献。因此,佟家数代都是朝中重臣,在清初被称为“佟半朝”。

不仅如此,佟家和爱新觉罗家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努尔哈赤就娶过佟氏的女子。顺治皇帝也娶了佟佳氏的女子,即孝庄康皇后。所以,佟国维就成了康熙皇帝的亲舅舅。同时,佟国维两个女儿都入了宫,一个为孝懿仁皇后、一个封悫惠皇贵妃。

如此身份,康熙朝唯佟国维一人!

佟国维从小就享受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佟国维闲暇时喜欢给别人讲学,他还擅长经术,对《易经》钻研颇深,著有《公易》一书。不仅如此,佟国维还精于骑射,堪称文武兼备。

顺治十七年(1660年)佟国维任一等侍卫,开始进入官场。康熙九年(1670),任内阁大臣。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叛乱。第二年,一直在京城当质子的吴应熊也企图谋乱并打算以红帽为号,但是此事被佟国维发现并带兵平息了叛乱。

康熙二十一年(1682),佟国维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在其任内大臣期间,康熙皇帝对佟国维很是信任,多次命其传谕,在清圣祖实录中能够多次能看到“遣内大臣舅舅佟国维行礼”的字样。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佟国维被任命为议政大臣,这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皇帝下令讨伐噶尔丹,并且命令佟国维和哥哥佟国纲一起参与这次作战,在攻打乌兰布通的战斗中,佟国纲不幸阵亡。于是佟国维继续率军击败了敌军,取得了乌兰布通大捷,为国家统一作出重要贡献,但因未对敌军穷追即率师归来而受到了降四级留任的责罚。

康熙三十六年(1697),佟国维又跟随康熙皇帝攻打噶尔丹,这次战役中噶尔丹被击败身亡,佟国维也因此官复原职。

可他在康熙朝的辉煌,随着太子胤礽的被废落下了帷幕。

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太子胤礽被废后,诸皇子为了争夺储位,各施手段,尤其八皇子胤禩表现最为突出。胤禩素有“贤王”的美誉,获得了不少朝臣的支持,佟国维也是其支持者之一。

此时的佟国维已经解任,但是却力挺八皇子允撰为皇太子,康熙帝看到这一切,深觉胤禩夺嫡心切,其行为过于虚伪,心中已是不悦,而对于佟国维等大臣的拥护行为更是异常不满,并多次当面将其训斥:“尔乃国舅,又为大臣。皇太子前染疯疾,朕为国家计,安可不行拘执?后知为人镇魇,调治全愈,又安可不行释放?朕拘执皇太子时,并无他意!”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中,佟国维发现了新的目标——四皇子雍亲王胤禛,于是让儿子隆科多投靠四皇子,这样不管最后两位皇子谁能得势,佟家都能确保荣宠不衰。

佟国维这一步棋确实是妙!如果四阿哥成为新君,儿子保举有功,皇帝对自己也不会苛责。如果八阿哥当了皇帝,自己拥立有功,儿子当然也不会受到惩处。

而在与胤禛的交往中,隆科多也一直保持低调,一般不轻易登门,只是利用手中的职权,对各皇子府邸的动向密切关注,并及时报给胤禛。

老谋深算的佟国维知道康熙最忌讳皇子和臣子结党,因此很快主动向康熙皇帝请罪。虽然康熙皇帝并未因此诛杀或惩罚佟国维,但对他的成见却难以消除。

康熙58年,佟国维病逝,寿七十七。直到离开人世,佟国维与康熙皇帝的关系也未能恢复如初。所以,对他的死,康熙似乎无动于衷,没有上任何谥号。

雍正即位后,感念佟家多年辅弼之恩,追赠佟国维“太傅”,谥“端纯”。

总起来说,佟国维一世荣耀,在康熙一朝还是很风光的。虽然临终前一段时间与康熙有隙,但毕竟有他特殊的身份,也未受多大惩罚,得以善终。

我是朝霞主妇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上佟国维后来的结局如何?

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兼岳父。

佟家是康熙的母族,本来很尊贵。但女儿入宫后却早死无子,所以佟国维家族也就相对安静了下来。

一天皇后佟佳氏:

废太子与大阿哥集团竞争白热化时,佟国维谨慎从事,不敢参与。康熙43年辞职隐退在家,只有公爵身份。

然而,佟国维没有守住意念。

康熙47年9月一废太子,康熙随后要求大臣举荐新太子。此时康熙认为,自己已经释放废太子,大阿哥巫蛊魇镇太子事也已经公布出去,哪怕保举废太子的人不占优势,自己也可顺坡下驴,重新册封胤礽。

大阿哥被揭发巫蛊:

但此时废太子是墙倒众人推,而且核心成员索额图被处死后势力大衰,加上一废后的恶劣局势,太子党已分崩离析,因此最终举荐废太子的官员贵族极少。

而在上书房大臣马齐的居中联络之下,错误判断局势的佟国维也跳了出来,竭力主张推荐八阿哥。

八、九、十的三个皇子其实是两个联盟:

大阿哥倒下后,前大阿哥—明珠党、惠妃那拉氏势力、八阿哥本系安亲王势力、九十两皇子集团与母族势力,均支持八阿哥。

加上马齐佟国维等人的影响,大量原本中立的官员贵族也支持八阿哥,最终上书推荐八阿哥为新太子的达到九成。

这当然令康熙震惊甚至恐惧。立即宣布八阿哥是辛者库贱妇之子,并看押监管。

第二年正月,康熙召集大臣讨论谁在居中联络推荐八阿哥,最后当然查到马齐与佟国维的头上。传说,马齐被康熙当众殴打,最后给予降级处分。因佟国维的特殊身份,康熙训斥后释放归家。

康熙58年,佟国维病死于家:

历史上佟国维后来的结局如何?

佟国维何许人也?清圣祖康熙帝的亲娘舅兼岳父,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弟弟、康熙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亲生父亲!凭着这层关系,在康熙一朝佟国维和整个佟氏家族混得风生水起,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利益关系网,被时人戏称为“佟半朝”。康熙四十三年,也就是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的四年之前,佟国维因病致仕、“光荣退休”,带着外甥兼姑爷康熙帝给他的一等公爵位回家安享晚年去了。按理说,“退休”之后的佟国维政治生涯基本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应该就是在家抱孙子、钓鱼了。但是,佟国维显然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与皇太子胤礽的父子矛盾总爆发,盛怒之下的康熙帝下诏废掉了在位三十余年的皇太子胤礽,此即历史上的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事件。因为是盛怒之下的行为,彼时的康熙帝并没有考虑好由谁来接替胤礽这个问题。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康熙帝对储位虎视眈眈的庶子们一个个开始粉墨登场!先是序齿庶长子胤禔暗示康熙帝杀掉废太子胤礽,继而是序齿庶三子胤祉举报胤禔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康熙帝虽然对儿子们之间的矛盾有心理准备,却没有想到儿子们之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个时候,康熙帝后怕了,他不知道儿子们还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于是,康熙帝想到了将一切还原,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可君无戏言啦!帝王一言九鼎,岂可出尔反尔,而且还是在涉及国本的易储问题上。康熙帝急需一个理由,哪怕只有一个人提出复立胤礽,康熙帝都可以“从善如流”、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思来想去之后,康熙帝耍出了一手“一石二鸟”,命群臣公开举荐新太子人选。在康熙帝看来,胤礽当了三十余年皇太子,一众朝臣之中总归会有一两个心向废太子的吧?哪怕只有一个人提出复立胤礽,康熙帝的目的就算达到了。顺带着,康熙帝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彻底搞清楚朝臣们在皇子们之间站队的具体情况,绝对可谓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但是,出乎康熙帝意料的是,朝臣居然一边倒,都站出来举荐序齿庶八子胤禩继任皇太子。康熙帝在公开宣布让朝臣举荐新太子之前还特地给马齐打了招呼、让他不要参与,但马齐依然上书举荐了胤禩。试想,彼时的康熙帝是会怎样一种酸爽的心情?更让康熙帝想不到的是,自己已经“退休”四年的亲娘舅佟国维居然也跳了出来,上书举荐胤禩继任皇太子!康熙帝出离愤怒了:“老舅啊,你不给外甥我撑场面也就算了,居然也跑来拆我的台!”

为了迅速平息这场“闹剧”,康熙帝只得将怒火全部撒到了自己的亲娘舅兼岳父佟国维头上,让他来背这个黑锅!最终,康熙帝宣布举荐无效,把佟国维定性为了“首恶”,大肆痛斥了一番之后,让佟国维回家养老、不许再参与政事。其他一干人等,既往不咎。很显然,佟国维更多地还是在给康熙帝背锅,否则这场“闹剧”康熙帝无法收场。因此,康熙帝虽然对这位娘舅的行为非常气愤,却也没有“痛打落水狗”,雷声大雨点小、象征性地“处分”了一下也就完事了。佟国维依然还是一等公、皇帝的亲娘舅兼岳父,汗毛都没少一根……

康熙五十八年,佟国维辞世。康熙帝给了这位亲娘舅兼岳父极大的死后哀荣并亲自撰写碑文、表彰佟国维一生的丰功伟绩!因为儿子隆科多和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原因,雍正初年,已经辞世数载的佟国维又被清世宗雍正帝追赠太傅并给了一个绝对的美谥——“端纯”!雍正帝尤感不足,随后又亲书“仁孝勤恪”榜,命表于墓道。即便是在隆科多倒台之后,佟国维因为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缘故依然没有遭到清算!佟国维被隆科多承袭的一等公爵位,又被雍正帝交给了佟国维的另一个儿子庆复来承袭。至于庆复后来落马,那是乾隆年间的事情了,与佟国维无关。佟国维的一生,圆满谢幕!

最后顺带说一下,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不仅是雍正帝的嫡母之一,而且还是他的养母。因为出生时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身份只是官女子(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无权自己抚养子女,所以幼年的雍正帝被父亲康熙帝交给了其时尚未扶正的、无子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而这,也是雍正帝即位之后公开称佟国维的儿子隆科多为“舅舅”的依据所在。或许这也是佟氏家族在隆科多倒台之后仍然能够得以保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是亲祖母和嫡母之一兼养母的娘家,雍正帝多少还是要照顾照顾的。

历史上佟国维后来的结局如何?

导读:随着《雍正王朝》的热播,康熙、雍正两朝皇权接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隆科多,因为对皇四子胤禛的鼎力相助,而广为人知。历史上的隆科多,更是有着“佟半朝”称号之佟佳氏家族的典型代表人物,位极人臣、权势滔天,被雍正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

有鉴于此,诸多看官乃至众多清史研究专家认为,隆科多乃系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唯一人。

但是,在清朝历史上还有一位赫赫威名的一代权臣,拥有着被皇帝以“舅舅”相称的巨大恩典和超高待遇,而且和隆科多有着直接关系。他就是隆科多的父亲,清朝著名外戚权臣,康熙皇帝的岳父兼舅舅——佟国维。

对于佟国维和佟佳·隆科多这对父子之间,“佟氏”和“佟佳氏”之姓氏的不同,笔者先进行一下说明。

佟国维所在的佟家,在清朝的发迹来自于其祖父佟养正对努尔哈赤的投靠,《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二十》记载:

佟养正,世居佟佳地方。天命四年,大兵征明,克抚顺城,养正同弟养性及族众来归。太祖高皇帝念养正原系满洲,将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恩养三年,不加差役。其子孙现隶本旗汉军旗分。

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佟家就被编入了汉军旗八旗。顺治朝时期,佟家出现了一个改变家族命运的人物,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也就是佟国维的姐姐。

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为了抬高生母孝康章皇后母家出身,把母家由汉军正蓝旗抬到汉军镶黄旗。

《清实录·圣祖实录》记载了康熙二十七年,佟国维的大哥佟国纲“请归满洲”的请求:

窃臣祖原系满洲,被明人诱入开原,囚放抚顺。后太祖高皇帝兵取抚顺,将臣祖养正并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明时以臣家原系满洲,将臣族数百人尽行杀害。今臣等仍在汉军之列,能无伤心痛恨而告之于我皇上?

由此,康熙皇帝又将佟氏中佟养正这一支抬至“天子亲率”、“八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

这也是《清史稿·列专一·后妃》中,对孝康章皇后记载的由来:

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后族抬旗自此始。

也就是说,自隆科多这一代,“佟氏”被康熙皇帝特命改成了“佟佳氏”,也就造成了佟国维和隆科多这对父子之间姓氏不同的情况。

为什么说佟国维系康熙朝一代权臣?

我们先来看下佟国维和清朝皇室的直接关系:

康熙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乃系佟国维的亲姐姐;

康熙皇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乃系佟国维的女儿;

也就是说,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舅舅兼岳父,妥妥的国丈兼国舅,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再来看下佟国维的巨大功勋:

1、逮捕并诛杀吴应熊

《清史稿·列传七十四》记载:

康熙九年,授内大臣。吴三桂反,子应熊以额驸居京师,谋为乱,以红帽为号。国维发其事,命率侍卫三十人捕治,获十馀人,械送刑部诛之。

看见了吗?

逮捕并诛杀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就是出自佟国维之手。康熙二十一年,佟国维擢升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成为一品大员。

2、两次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

《清史稿·列传七十四》记载:

二十九年,师征噶尔丹,命参赞大将军裕亲王军务,次乌阑布通,与兄都统国纲并率左翼兵进战。三十五年,从上征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和康熙三十五年,佟国维两次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并获得胜利。而且,其长兄佟国纲还在康熙二十九年,首次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为国捐躯,再加上推其女孝懿仁皇后之恩,佟国维被晋封一等公。

和康熙皇帝的直接亲属关系,再加上两次较大功勋的建立,佟国维在康熙朝前中期,绝对是权势滔天的所在。

但是,面对康熙皇帝这样的“千古一帝”,面对可以将其“原配”岳父——赫舍里·索额图圈禁至死的一代明主,佟国维也曾经获得了三次重谴:

第一次:康熙二十九年,首次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以“敌军溃遁。师还,未穷追”之罪,被“罢议政大臣,镌四级留任”;

第二次:康熙三十五年,二次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以“驼运稽迟”之罪,被康熙皇帝严斥;

第三次:首次废立太子胤礽之时。

对于佟国维获得的第三次“获重谴”,我们予以详细说明。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绎并不相同,历史上的佟国维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以后,力推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人选的行为并非为了和康熙皇帝达成政治交换,更不是为了佟佳氏家族下一代——佟佳·隆科多于仕途的飞跃做出铺垫,而是真正对于皇八子胤禩的政治站位和坚定拥护,也是被康熙皇帝斥责最为严厉的一次。

《清史稿·列传七十四》记载了康熙皇帝对佟国维的训斥:

阅月,上已定复立允礽为皇太子,又谕曰:“尔乃国舅,又为大臣。皇太子前染疯疾,朕为国家计,安可不行拘执?后知为人镇魇,调治全愈,又安可不行释放?朕拘执皇太子时,并无他意。不知尔肆出大言,激烈陈奏,果何心也?今因尔言,群小复肆为妄语,诸臣俱终日忧虑,若无生路。此事关系甚重,尔既有此奏,必有确见,其何以令朕及皇太子、诸皇子不致殷忧,众心亦可定?其明白陈奏。”

不可否认,康熙皇帝和佟国维之间虽然份属君臣,但佟国维毕竟是康熙皇帝的岳父兼舅舅。佟国维对于皇八子胤禩的举荐,虽然惹怒和打乱了康熙皇帝对于皇储安排的大局设定,但康熙皇帝竟用了“肆出大言”、“因尔言,群小复肆为妄语”、“尔此奏,令朕及皇太子、诸皇子殷忧”等等严厉斥责之语,也难怪佟国维在被康熙皇帝训斥以后,会“引罪请诛戮”。

在佟国维倍感屈辱,向康熙皇帝请求“诛戮”以后,康熙皇帝更是怒不可遏,再次发出上谕:

“朕特为安抚群臣,非欲有所诛戮。尔初陈奏,众方赞尔,谓如此方可谓国家大臣。今尔情状毕露,人将谓尔为何如人?朕断不加尔诛戮,尔其无惧,但不可卸责於朕。观尔言迷妄,其亦为人镇魇欤?”

这次,康熙皇帝则直接将佟国维的举动归结到了“卸责於朕”等毫无人臣之礼上,更是用“亦为人镇魇”等语,对其大加讽刺。

注意,此时的佟国维已经“致仕”,也就是退休了五年了,但依然担任着部分荣誉官职,经过这次康熙皇帝大怒以后,佟国维被彻底的“罢职回家”。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佟国维的最终结局,在严重惹怒康熙皇帝的前提下,康熙五十八年,佟国维病逝,康熙皇帝依然给予了“赐祭葬”的巨大恩宠。

“赐祭葬”乃系清代高级官吏死亡时,皇帝按其官阶或其功劳大小赐给祭品、祭文,或遣官治丧的制度,用以表示皇帝对于去世官员的重视和尊崇,乃系极大的荣耀。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亲自为佟国维撰写碑文,以示恩宠。

《清史稿·列传七十四》记载:

雍正元年,赠太傅,谥端纯。世宗手书“仁孝勤恪”榜,命表於墓道。

也就是说,佟国维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倍加推崇和特殊恩宠,如此结局,绝对属于“善终”行列。

那么,又为什么说佟国维才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被皇帝以“舅舅”称呼的权臣,并非其子隆科多呢?

笔者援引康熙皇帝为佟国维亲撰碑文和《清实录》中的记载,予以明确说明。

在康熙皇帝为佟国维夫妇所树碑文中,有着以下表述:

尔一等公、议政大臣、舅舅佟国维,性资忠勇,器识宏通。依日月之光华,懋成劳于钟鼎。际海山之清宴,食旧德于旗常。比晋秩夫崇阶,益靖共于在位。

作为碑文表述,康熙皇帝能够直接公开称呼佟国维为“舅舅”,足以说明问题。

另外,《清实录·圣祖实录》中记载了佟国维的一份奏折:

佟国维奏曰:臣虽以庸愚解任蒙皇恩命为舅舅。仰见圣体违和、冀望速愈故奏请速定其事。

而康熙皇帝是如何回复的呢?

谕佟国维曰:将来诚如尔言、朕有难于措处之处、自不必言众人亦将谓舅舅所奏果是矣。

这里,佟国维不仅以“舅舅”自称,而且康熙皇帝还在回复朱批中,予以了“舅舅”称呼的明确。这说明,佟国维被康熙皇帝以“舅舅”称呼的情况早已经约定俗成或者早就习惯了!

除此之外,在康熙皇帝的朱批中,类似“舅舅佟国维回奏之语”、“舅舅年老之人”、“今舅舅既有祈望朕躬”等直接证明康熙皇帝对佟国维的称呼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单就上述记载,就足以证明佟国维才是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称呼的人物所在,其子隆科多也只是雍正皇帝承袭康熙皇帝所立“祖制”,才出现的特殊恩宠而已。

参考文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二十》、《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专一·后妃》、《清史稿·列传七十四》

我是@正说请代十二朝,欢迎关注!个人见解,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历史上佟国维后来的结局如何?

佟国维是康熙帝的舅舅兼老丈人,传说中的“佟半朝”说的就是他。

佟家世居辽东,数代经商,属于汉化的女真人。后金崛起后,佟家归顺了努尔哈赤。佟国维的爷爷佟养正在抵抗明朝将领毛文龙的战争中被捕而死,佟养正的儿子佟图赖为皇太极履立战功,并因此入了汉军旗。到了孙辈,又涌现出三个足以改变佟家命运的重要人物。

一个是佟国纲,在康熙帝亲征准噶尔的乌兰布通之战中壮烈牺牲。正是他,请求康熙帝让佟家入旗满洲,改佟佳氏。后来,康熙帝又把佟养正这一支抬旗至满洲镶黄旗。

另一个是孝康章皇后,他入宫成为顺治帝的妃子,虽不受宠,但生了个好儿子,就是后来的康熙帝。

还有就是佟国维。

佟国维是孝康章皇后的弟弟,所以他是康熙帝的国舅,后来他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康熙帝,也就是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所以他又成了康熙帝的国丈。跟皇帝论实在亲戚,官位自然也水涨船高,最终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还晋封了一等公。

但佟国维可不是靠着外戚身份混饭吃的,他也是履立功勋。

其一,康熙十二年,吴三桂造反,吴应熊在京策应,佟国维率侍卫擒拿了吴应熊。

其二,康熙二十九年和康熙三十六年,跟随康熙帝亲征准噶尔。

康熙四十三年,佟国维因病致仕。如果这一切到此为止,也算是功成身退。

但佟国维并没有选择到此为止。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与太子胤礽的积怨最终爆发,太子胤礽被废,诸皇子的夺嫡之争瞬间白热化。

在三阿哥胤祉举报大阿哥胤禔曾魇镇太子胤礽后,康熙帝决定以此为由,将这场闹剧中止。于是他做了一顿铺垫,说太子之所以精神失常,做出傻事,是因为胤禔的魇镇。接下来,他令诸王公大臣另择新太子。本以为大家会揣摩上意,纷纷投票给胤礽,可结果却急转直下。

索额图伏法后,废太子势力被打散,到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后,太子党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所以很少有人给废太子投票。反而是八阿哥胤禩,由于原大阿哥一党倒向了胤禩,加之有九阿哥、十阿哥以及大臣马齐的支持,遂成为新太子的热门人选。

佟国维虽已远离朝堂,但在马齐等人皆倒向八爷胤禩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控制住,写了折子支持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

康熙帝无奈,只好无理取闹起来。他大骂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并将其锁拿。然后据说他还当众追着马齐一顿打,最后打痛快了弄个降级留用。而对于佟国维,康熙帝全然不顾及长辈的情面,一顿臭骂,骂完也没啥别的处罚,就让他回家呆着了。

自此,佟国维彻底老实了,直到康熙五十八年,死在了自己的府上。康熙帝还算够意思,很大方地赐了祭葬,并亲笔写了祭文。

比起康熙帝的另外一个老丈人索额图,佟国维的结局真的算是很好很好了。

历史上佟国维后来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佟国维最终结局很不错,我们就结合《雍正王朝》和历史上真实的佟国维来仔细说说这位有佟半朝之称的宰相佟国维。佟氏一门出了两位宰相,两位皇后。用满堂富贵来形容最恰恰当不过。而佟国维的罢相确实和举荐八阿哥有关。

佟国维(1643-1719年),满洲镶黄旗。清朝外戚大臣,太子太保佟图赖次子,孝康章皇后幼弟,孝懿仁皇后父亲。 顺治年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二十八年晋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四十三年,因病致仕。但“退休“以后的佟国维根本没有退休的意思,积极运作老八当太子,在康熙四十七年,因此受到康熙帝训斥,从而免去所有职务。罢职回家。康熙五十八年去世。雍正继位以后,佟国维“恢复名誉“。追封太傅。佟国维属于典型的外戚秉政。

实际上在《雍正王朝》里有两个权谋大师,一个是半妖的邬思道,一个就是当朝首辅,上书房宰相佟国维了,佟国维在举荐太子的问题上,他采取一明一暗两条线,以自己为代价探知了康熙心目中的的太子人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佟氏一门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不能一条道跑到黑。换句话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里,也应了那句话,只要我家族昌盛,哪管谁当皇帝。佟国维就是典型的人老奸,马老滑那种人。对于佟国维而言,谁当太子真不是个是,只要是皇帝认定的就行,关键在于必须要保住佟氏门的富贵。他那句:小多子,你这碗水还浅的很啊,他说隆科多道行浅,他在康熙面前道行就不浅?这实际上就是权力大小罢了。

隆科多“检举“佟国维应该是他自己授意,或者说演的一个双黄,佟国维知道太子肯定是在老八和老四之间产生。但这宝只能压一次,而且只能是落子无悔,贏了就是泼天富贵,输了就是十八层地狱。而佟国维要做的局更大,他不仅要压对宝,更要家族中再出现一个宰相。借着举荐太子的时候,自己退位,把隆科多推到这位未来的皇帝面前,从而保全佟氏一族的权势与富贵。 佟国维的眼光不可谓不深远,图谋也可谓独到,关键是他还赢了。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至此,在皇室的继承者之争还如火如荼的时候,佟家的权力交接已经顺利完成了。 隆科多成为了家族新的当家人。

再谈正史,康熙晚年政局是很晦暗的,康熙数十年不立太子下,大臣和阿哥们都很急,政治风向转变很快,因病退休的佟国维很急,因为他要为子孙铺路,要知道太子是谁,在八阿哥呼声最高的时候,佟国维举荐了八阿哥,从而被康熙斥责,但这顿骂很直,至少知道了太子人选不是八阿哥。就在佟国维准备进一步试探康熙的时候,佟国维死在了康熙前面,如果不死,不知道他是否会支持四阿哥。

再谈《雍正王朝》。佟家的信条是家族利益利益第一,佟国维让隆科多举报自己就是坐实自己八爷党的身份,万一八阿哥登基,隆科多也倒不了,这实际上就是做多手准备。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底牌和最后筹码,佟国维已经是宰相。新君登基自己肯定得滚蛋“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还是明白的。他要想继续保持佟氏一门不衰。就必须坐实新君人选。并把隆科多推上去。政治也是一场赌博。佟国维以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取得了这场博弈的胜利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