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能建立西晋吗?
不能,司马炎能力不足,在历代开国之君里,司马炎可能是能力最差的一个,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权谋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之处,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有仁德了。
别说和刘邦刘秀这些这一统的开国皇帝相比,也别说和曹操刘裕这类称霸半壁的比,就是比魏明帝曹叡也远远不如,我们来看看曹叡和司马炎对变乱的处理:
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
树机能攻陷凉州。帝甚悔之,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者?”
曹叡排兵布阵,御驾亲征击退诸葛亮,司马炎手足无措,只能临朝哀叹。
秃发树机能能力是远不如诸葛亮,手下也只有几万人,能造成那么大的声势,如果诸葛亮北伐遇到的是司马炎,不说复兴汉室,攻下凉州没问题,司马炎根本没有作为开国皇帝的文韬武略,如果不是父祖三人两代打下的基础,司马炎也就夏侯懋的水准,可能借着世家子弟的光混个太守什么的当当。
如果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能建立西晋吗?
没有你爸,哪来的你和你的孩子啊!
这不是废话 !
题主还是回去好好学习一下历史,司马炎能够成功建立晋朝还必须是司马懿和司马昭打下的政治基础。为什么叫晋朝,因为司马昭是晋公和晋王,
要说起来也得从汉世祖光武帝说起,他取得天下离不开南阳和颖川豪族的帮助,后来的东汉政权不少高官都出自这个地方,包括司马懿的父亲京兆尹司马防,司马防和曹操关系不错才让司马懿去曹操帐下效力,后来又是和曹丕关系好,再一步当上顾命大臣,去西部防御诸葛亮才带起了司马师和司马昭。
后面高平陵政变更不用说了。
在高平陵政变以后司马师和司马昭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比起司马懿的贡献,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所谓平叛和灭亡蜀汉都是站在司马懿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司马炎的灭吴更是顺理成章的事。
总之,没有司马懿确实没有司马昭和司马炎。没有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顶多到陈泰和贾充之类的靠九品中正制的自己高门谋个将军或地方官当。
如果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能建立西晋吗?
没有司马懿高平陵之变骗过魏国所有人,杀掉曹爽,怎么有司马师、司马昭的录尚书事,督中外军事。
不能否认司马师掌权的时期是司马家获取权力的关键,司马师靠铁血和杀戮度过了过渡时期,留给司马昭一个桃子。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司马懿获取魏国最高权力的基础上的,没有司马懿就没有其后司马家的一切。
如果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能建立西晋吗?
不能,
如果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能建立西晋吗?
提问者以为呢?
如果没有司马懿,只有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能建立西晋吗?
历史无法假设,但这个论题我认为是有可能。
司马氏夺权成功主要有三个原因。
- 司马懿的坚忍阴毒,远非汉末同时儒家迂腐无能之士所能比。
- 司马氏父子得到了豪族强民的支持。
- 一些寒族出身的官吏,崇尚与曹氏相同,本属曹氏一党,但后来却改变政治立场站到司马氏的一边。
如果没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是否能成功,我们一项一项来分析。
- “ 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这是清赵翼对司马昭的评价,废一帝、弑一帝,有晋一代,不敢言忠,只敢言孝。司马昭的阴狠毒辣比起司马懿不遑多让。
- 要理解第二点,首先要明白魏晋统治者社会阶级的区别。河内司马氏为地方上的豪族,儒家的信徒;魏皇室谯县曹氏则出身于非儒家的寒族,且与宦官有关。曹操的崇尚与政策由他的阶级出身决定。儒家豪族尚奢侈,曹操尚节俭,这是曹操与儒家豪族对立的一个侧面;曹操要真正代汉而立,要摧破儒家豪族的精神堡垒,才能成功。“求才三令”即为突出表现,三令标明了曹操政策之所在——标准是才,不是道德,这与儒家豪族阶级统治的汉、晋选官制度背道而驰。魏、晋的兴亡递嬗,不是司马、曹两姓的胜败问题,而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的胜败问题。
- 曹操为一代之枭杰,他不仅得到了众多有才能的寒族人物的支持,而且得到了部分有才能的豪族士大夫的支持,如本从袁绍的荀彧。儒家豪族是与寒族出身的曹氏对立的。官渡一战,曹氏胜,袁氏败,儒家豪族阶级不得不暂时隐忍,但趁机恢复的想法,未尝一刻抛弃。在弑杀高贵乡公这一问题上,膺服儒教,标榜君臣名分的儒家豪族司马氏不便出手。寒族出身的贾充为司马氏夺取君权扫除了最后一个障碍,而其父贾逵是始终忠于魏室的。此外投靠司马氏的寒族还有陈骞、石苞等人。
司马氏的夺权斗争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上三个,因此司马师、司马昭做出司马懿的成就也是相当有可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