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退休工资高是什么体验?

这是一种很尴尬的体验,年轻人感觉并不舒服。

我父亲现在每月养老金5200多元,我岳父每月养老金3400多元(算上冬季取暖费每月3500多元呢)。我现在每月工资仅仅3500多元,属于偏低水平。

每次老人们在互相讨论养老金的时候,总是顺带问我一句,“你工资多少钱?”这种情况我一般非常郁闷,而且不会有好气。“比你们低!好几年不长了。”“哎,你们单位怎么能这样?唉。”

还有的时候,就是每年冬季我们这儿的老人都会发放1700元的冬季取暖费。他们还总是顺带问我们一句,你们发了没有?我们单位就这些工资,其他福利待遇都没有。说起这个自己也很不满意。可是呢,自己在这个单位工作好久了,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朝九晚五、工作轻松,单位是我们的保护伞,离开这单位真的啥也不会。

我妻子的收入跟我也差不多,都算是不怎么“有出息”的人。不过我们秉持的基本原则还是不跟父母要钱,赚的钱不多就省着点花。这样算下来每月差不多能够攒下两三千元。十几年这么样走过来也攒下了三四十万了。主要是因为没有房贷和车贷,日子还能过得来。

我听说过北京一个小伙,开网约车挣钱。人家是三环买的房子,但是房贷300多万,每月光还贷款2万多。他每月工资1万出头,真的不知道怎么还贷了。

当时买房的时候,由于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都是离退休老人,每月的离退休费和养老金待遇还款都绰绰有余,妻子也不用工作。

可是当他的爷爷、奶奶、父亲相继去世以后,家里的收入来源就直接减少了一大半。现在仅凭他的工资和母亲的养老金,每月贷款都还不上。不得已,妻子只能出去工作了。他也出来开网约车挣钱。但即使是这样,依然还不上房贷。

购买的房子,是著名的学区房,为了孩子的教育又不能卖。真的陷入了两难境地。

所以说,有时候父母的养老金高,一直支援孩子实际上也是不长久的。如果对于养老金过于依赖,甚至会害了孩子的,还是希望年轻人能够警醒。

父母退休工资高是什么体验?

对于我们这年龄段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父母已不在世了,即使在世工资高的话,我们也不会用父母一分钱,还会尽自己所能照顾父母,因为我们深知父母抚养我们的不易和他们年青时所吃的苦。

拿我自己来说,我婆老太今年84岁,工资6000多,在我们这小城市算是比较高的了,她和小叔子一家三口在一起过,平时水电气都在婆老太工资卡上扣,吃用也是婆老太的,这已成了多年的习惯,所以老人每月工资基本所剩无几,如果要买个大件,还需两个大儿子赞助(老公兄弟三个,我老公老大),过年过节得给老人红包,这也是惯例,我们觉得只要老人身体健康开心就好,她工资虽高,但也不可能顾及到三兄弟,再说她愿意把工资贴小儿子是她自己的自由,她开心就好,别人也无权干涉。

当然,到了我们这代都生一个,如果父母退休工资高,那肯定先尽力培养孩子,只要有能力上学,父母都会满足,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父母会拿出毕生的积蓄买房、买车,尽量不给孩子经济压力,让他们安心工作。

这就是大多数中国父母,无论退休工资高低,都一切以孩子为重,当然高工资经济压力会轻很多。

父母退休工资高是什么体验?

我母亲是小学老师,已经去世快11年,到去世时,工资五千多一点。

我的老父亲退休工资高,是某高等院校副院长退休,具体退休金不清楚,大体应该在1.5万左右,因为没有问过具体数字,只是听父亲说过一个大概数。

当然这个刚退休没有这么多 ,是后来长了很多,近两年这个数。

我父亲吃饭很清淡,不喜欢大鱼大肉,吃的也很少,喜欢吃水饺和米饭加炒菜,以前抽烟,现在戒烟也二十年了,所以平时自己花销很少。

父亲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就是自己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从大学开始的所有学费全包。

能读到哪包到哪,读到研究生就包到研究生,读到本科就包到本科,用他的话说 ,就是自家的教育基金,谁读的书多, 谁收益多。

可惜我女儿读到本科,然后没有再读研,女儿大学四年,是父亲出的钱,我妹的儿子研究生,我父亲从本科到研究生是我父亲出的钱。

现在我弟的女儿明年考研,打算一直考下去。

我们平时給父亲买东西,父亲非要给钱,反正父亲不花我们的钱,今年83岁,身体健康,没有大碍 ,实话说,父亲真的一点麻烦都没有给我们,很开明很大方的一个老人,经常帮助我们,我外孙回来我带着外孙去看他,每年压岁钱就是1万。

今年开始,我和弟弟轮流去父亲家住。

母亲走后,父亲一个人生活了至今也没有再婚和搭伙的打算,不过父亲朋友多,经常有朋友来看望,他自己喜欢看书,也喜欢安静的生活 。

父母工资高,孩子们是挺得劲的,至少照顾老人单纯一点,没有经济压力。

父母退休工资高是什么体验?

我妈97年下岗,自己交社保到05年退休,那年她50岁,退休工资1000出头。2020年退休工人加工资的政策也已经确定了,加完后她应该有4000出头了,在浙江三线城市算不高不低的工资。

我妈常说,政府对她好,现在不做什么也可以拿这么多钱一个月,这个工资比她上班的时候还要高。

我爸08年地方国企退休,因为退休的时间比较早,现在一个月5500左右,今年加完后估计能摸到6000。同龄人比不上公务员,但是比一般工厂退休的要高。

两个老人加起来能过万的月收入,可能对大部分儿女来讲是个挺安稳的事,毕竟从经济上不用消耗孩子太多资源。

我作为孩子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的收入足够高,爸妈多点少点都无所谓,只要他们开心就好。我每年还会再给他们几万,希望他们能为自己花点钱。

其实他们年纪大了,钱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了,核心还是健康、开心。毕竟再多的钱也不可能买回青春了。

父母退休工资高是什么体验?

我父母退休工资的话,父亲高些母亲的一般合起来一万三四的样子,父亲还没退休。在省会城市,我也没离开家乡到一线城市去,我的房子早就买好了,国有银行上班,平均月工资七千吧。我的父母他们一直不是单纯的上班,九十年代下过海,炒股买房卖房,除了工资他们还有房租等收入,有多少不清楚我也不问。从来没感觉到家里缺钱,父母花钱就是旅游,身体不错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几岁,精力比同龄人好,根本不像马上步入老年的人。

我的钱完全就是零花钱,没结婚,我不向父母在经济上伸手,尽量靠自己,结婚的费用我准备自己出不够我可以贷款,真不想让父母出钱,已经给的太多了,虽然结婚的费用对父母来说不算事,我也不能再让他们负担。这样的父母经济上就是你身后的大山,永远支撑着你,你可以安心的做好自己的事,不想什么房子啊,车啊,父母养老钱啊这些事,陪伴他们就行。父母还有广泛的人脉,找工作以后的发展他们都可以给你出力出钱,生病了他们有医保还有额外的医疗保险,你根本不用操心看病花钱。

这样的父母给了你从小不错的成长环境,使你的眼界从小就开阔,上小学时我就走遍祖国山河,读大学读研究生有足够充裕的生活费游玩的费用,工作时有他们给找好地方,不用操心。

父母退休工资高是什么体验?

我姑父在上海工作,年龄85岁,他是退休干部月薪15000块钱,他有三个孩子,一个表姐,二个表哥。表姐在外企上班,月工资一万多,有一个儿子。

大表哥在部队服役,是个文艺兵,官衔儿在营级,每月工资也在一万左右,也是一个儿子。二表哥在银行上班分行的副行长每月工资一二万,有一对双胞胎儿女。

姑姑是一般单位的退休员工退休金也就6000块钱。另外姑父还有几千块钱的养老金,年终还有不少福利,加再一起光他自已的钱就将近2万元。

收入确实够高的,他的钱,如果没有什么事,无论如何都花不完,于是他会给老家的哥哥,姐姐和弟弟每人每年给寄去2000块钱。一年寄两到三次。另外还会给他们买些营养品,和衣服寄到老家去。

姊妹几个都没少帮他的光。有一次她姐生病住院要动手术,他自己又拿出了两万块钱,他外甥说等有钱之后,再还他,他说:"还什么还,不要啦"!反正自已的退休金也花不完。

姑父两个孙子一个孙女,还有一个外孙,每年过年发红包一人2000元,另外几个孙子孙女和外孙,报课外补习班和特长班他都会拿钱,平常还会给他们买玩具和好吃的东西。

别人问他你怎么不存起来自已养老用。他说:"他已经存了一百多万,足够养老了,没有必要再存多么多钱,再说老伴每月还有6000多块钱的退休金,足够他们花的,不管怎样也花不完。

自已挣的钱不花让谁花呢?当然是让孙子孙女们花啦!不然的话,等到走的那一天,人死了,钱没花完,岂不是最大的遗憾吗?

其实姑父的一生也不容易,从小家里也很穷,姊妹四个 从小也是没吃没喝 ,受尽了苦,作 尽了难,什么苦日子都经过。

直到后来进了城当了工人,这日子才算慢慢的好了起来,由于姑父勤奋又努力,得到了单位领导的提拔,才慢慢的由工人 升了官儿。

因为他人缘好,会维持人,又善交际,好朋友,所以后来官职越做越大 ,把厂子搞的越来越好,替厂里赚了不少钱。才有了今天的高工资。

也有人劝姑父把钱留给儿女,可他说他把儿女培养长大任务已经完成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 。

他不给儿女增加负担就行了,根本没有指望着儿女为他养老 ,所以呢儿女们也不要想自己的钱,自己的钱由自己支配 ,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别人管不着。

儿女们也都理解他,况且三个儿女都很有钱 ,根本没有指望着花父母的钱 ,也没有人开口问他借过钱 。

现在 姑父每年都会自己出去旅游 ,在外面玩的很潇洒 ,每年还会继续回老家,给哥哥姐姐和弟弟寄钱,他忘不了故乡的亲人!忘不了他的老家 ,更忘不了一奶同胞的好兄弟 好姐妹 !

姑父就是这样一个人,生为农村人,从来不忘本,虽然职务高,工资高,但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 一母同胞,血浓于水,在他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这才是国人最优良的品质!

小结:父母工资高不必为父母养老发愁,生活没有压力,房子车子好工作都没有问题,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更助于事业成功!如果家里条件一般,父母工资低,你想成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原创不容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请点点关注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