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到哪去了?
乍一看,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感觉没有钱的人怎么这么多呢?这一个数字是央行公布的数字,但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
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实际上就是未成年人,2018年底,我们国家共有13.95亿人,但是其中0~15岁的人群就高达2.486亿人,而16~20岁的人群,说实话多数人也是没有存款的,这样至少就能刨除3亿人。
剩余2.6亿人怎么回事呢?一些老人并不喜欢银行,养老金发完之后都会立即提走。另外,还有一些残疾人或低保户,一般都是依靠社会救助并没有多少存款。
实际上人们越来越精明了,现在手机理财越来越方便,很多人都会将自己手中的余额存到余额宝或者微信中,即使每天涨个一两毛钱,一年也有五六十吧。
另外,人们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类产品、国债以及其他理财产品。比如2018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32万亿,国债余额也达到了17万亿,基金类产品规模高达50.5万亿。2018年末我们的存款余额也不过是71.6万亿,所以说人们最主要的财富已经不再是存款了,即使有5.6亿人存款是零,也是非常正常的。
目前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到哪去了?
目前我国5.6亿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到哪儿去了?
一、年轻人缺乏理财意识,经常月光。
之所以有5.6亿人的存款为0,我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年轻人缺乏理财意识,不善于通过自己已经拥有的资产作为本金进行投资,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反而在每月有收入进账之后全部花光,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恶性循环,越是没钱理财就越是月光,越是月光就越是没钱理财。
很多年轻人都认为你才是有钱之后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非常错误的,正是因为目前可支配资金较少,才更应该做好理财,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让自己在生活当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二、生活成本逐渐提高,可支配收入减少。
相对于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来说,现在的生活成本要比二三十年前高的多,工作成本交通成本,等生活成本逐步提高,很多年轻人在二三十岁这样的年纪就已经背负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贷这就导致他们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存款为0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攀比成风超前消费,让年轻人无财可理
现在可以说每一个年轻人基本上都拥有信用卡,即使没有信用卡,也会通过花呗、借呗等各种网络平台进行提前消费,他们之所以提前消费,并不是用于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而是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欢跟别人攀比,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想买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让他们无财可理。
综上所述,对于5.6亿人存款为0这样的一个现状其实不足为贵,但是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等待现在这些年轻人的将会是沉甸甸的,债务将压在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目前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到哪去了?
据国内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2018年底,我们国家共有13.95亿人,但却有5.6亿人存款为0。对此,专家解释称,0~15岁的人群就高达2.486亿人,而16~20岁的人群,说实话多数人也是没有存款的,这样至少就能刨除3亿人。此外,还有2.6亿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村老人、残疾人或低保户等都没有多少存款。所以,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也不足为奇。
无独有偶,根据央行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达77.6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人均储蓄存款超过5万元以上。总体来看,即使5.6亿人银行没存款存在一些水分,但至少可以证明,国内多数家庭的现金存款并不多,这也意味着,中国家庭抵御突发性风险的能力比较薄弱。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银行长期的负利率,现在谁还把钱存银行?大家都把钱投向其他的理财渠道了。2018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32万亿,国债余额也达到了17万亿,基金类产品规模高达50.5万亿。所以说人们最主要的财富已经不再是存款了,即使有5.6亿人存款是零,也是非常正常的。
不过,我们认为,即使是拿5.6亿人存款是零,或者人均存款5万元,也显得中国家庭的资产实力还很薄弱。那么,国内居民存款数量偏低,大家的钱都到哪里去了呢?首先,高房价和高房租。现在有80%的城市家庭有房贷。而且房产占到了居民家庭总资产的77%,只有23%才是金融资产。这説明了,中国居民主要资产形式是持有房产。试想,普通家庭每个月的收入都交房贷或房租了,哪里还有闲置资金存银行呢?
再者,物价上涨,工资不涨,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本来工资3-4000元不高,但可以随心所欲的购买猪肉吃。但现在不仅是猪肉价格上涨、鸡鸭肉和禽蛋价格飞涨,就连吃顿盒饭也从13元涨到16元。现在一家三口正常生活费每月4000元左右,居民家庭开销就要5万元。这还不包括孩子教育、医疗,以及在人情世故方面支出费用。所以,普通家庭要想存点钱是很难的。多数家庭是留个几千元现金应急,大多银行没有存款也很正常。
最后,90后是高负债群体,这个数字在1.74亿,这个群体至多是每个月在支付宝里留个几百元,多数人通过信用卡透支、蚂蚁花呗等,过着寅吃卯粮的透支生活。他们喜欢效仿西方人高收入、高消费、无存款的生活。如果遇到电商的购物狂欢节,他们往往是把工资收入半个月就花没了有,还倒欠着银行一屁股的债务。所以,90后群体在银行里面存款为零,这实在是早在意料之内。
中国有5.6亿人口存款为零,这也并不奇怪,除了少年儿童外,还有90后喜欢消费购物,在银行大多无存款,而80后主要是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等,导致没能力储蓄。如果再算上60、70后低收入群体,5.6亿人口存款为零也基本属实。实际上,中国家庭银行存款不高也暗示了民众投资房地产热度过高,以及当下中国家庭真正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很多中国家庭恐怕连5万、10万的资金都一下子拿不出来。
目前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到哪去了?
这个问题问的很俏皮啊。
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零是正常的,因为我国有13.95亿人口。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知道,大家的钱都到哪儿去了:截止2018年,我国居民存款72.44万亿元,也就是人均存款差不多5万元左右,现在知道,钱在哪儿了吧。如果扣除掉没有存款的5.6亿人,有存款的人平均存款接近10万元。
社会是由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对于13.95亿的人口大国来说,小孩子为数不菲,这部分人大多数没有存款。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0-14岁的儿童有2.9亿多人,18岁以下的则有4亿人。
也就是这4亿人中,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存款的,或者有少量孩子有微量存款。这就占5.6亿人差不多70%出头。
然后,在一些偏远农村,当地连银行都没有,居民有一点钱也是现金,怎么会有银行存款。
然后还有,城市里的低收入群体,这部分人也是没有银行存款的。 有钱人很有钱,没钱人没存款,组成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态。
然后要知道,现在很多人,钱都在房子上。在过去20年,中国累计销售商品房超过100亿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均价7000元来计算,这就是超过70万亿元的财富。加上银行存款超过70万亿,就是140多万亿财富。
要知道,从1999年新房销售超过1亿平方米之后,每年新房销售面积都超过1亿平方米,2018年销售新房面积超过17亿平方米。
所以,不要因为5.6亿人没有银行存款,就以为大家都没钱。而是有一部分人很有钱,但有一部分人确实没钱。
解读的角度不同,那么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全面看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才能可观真实反应财富流向。
目前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到哪去了?
是啊,那么多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哪里去了?我仔细想了一下,大家的钱应该主要花到了如下几个方面:房子车子,小孩教育,老人养老和平常的日常开支。
房子车子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应该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了。一旦买了房,每个月都有房贷要还,有很多人可能首付款也是借的。所以每个月不光还月供,还有首付款的债要还,那么一个月的工资估计就去了一大半了。车子,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里基本都会买一部车,哪怕平时不怎么开,车子好像也成了生活的必须品。车子一旦买了,油费,停车费,过路费还有保养费,各种费就来了。所以房子车子绝对是家庭的一大笔开销。每个月扣完因这两样东西产生的费用后,工资就没剩多少了。
孩子教育孩子教育绝对也是家里一大笔开销,读幼儿园时,每年一万多的费用。然后再报一两个才艺培训班,一年也得快一万了。还有平时买的一些玩具,乐器之类的,总的算下来也得个3万块吧。这还只是最普通的培养方式,如果是参加一些更高级的培训,如大脑开发类的培训,或是上好点的私立学校,如国际学校,那么一年的开销估计都要10万+了。
老人养老现在好多老人是没有所谓退休金的,那么他们只能靠子女养老。所以每个月老人养老肯定是要固定支出一笔费用的,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那么养四个老人,这笔费用还真不少。关键是年纪大了,身体生病是常有的事,每去一次医院又得花不少钱。所以总的来说这笔费用,一年也得好几万吧。
日常开支日常开支虽花的不会太多,但累计下来,一年也得花不少啊。现在物价不断上涨,猪肉都要40多块一公斤了,生活成本一下大了好多,只恨工资涨得慢。每个月一个五口之家,日常开支也得四五千吧,一年五六万,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综上所述,我们要承担那么多花钱的项目,钱哪里还有得剩呢?存款为0也就不奇怪了,好多人可能还得不断透支信用卡呢,生容易活不易。
目前我国有5.6亿人存款为0,大家的钱都到哪去了?
过去的近二十年里,房地产作为国内经济支柱产业,一直占据着经济舞台的重心,因此房地产市场吸纳了最为规模庞大的廉价资金,有经济“蓄水池”的称号。由此可见,老百姓为高房价的支出增加多少成本?资金主要流向哪里?这都是十分明显的。
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没有存款,甚至处在杠杆过高的负债之下,这从我们的高房价持续上涨过程中就可以理解,一套房子动不动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这对于年收入不到10万元的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意味着花光积蓄也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这种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怎么可能会多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92元人民币,这就是说我国居民用于消费支付及储蓄部分的之和为14952元,平均下来每月还达不到3000元。今年上半年物价上涨过快的情况下,每月3000元不到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更是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入不敷出了。
实际上,按照去年全年的水平来看,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28000元左右,唯一超过6万元的只有上海市和北京市两地。而且它们的当地收入水平也高于全国其他地方,其中月薪过万的达到了三成以上。尤其是北京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都超过了10万元以上。而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约为59675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262元。
但根据央行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达77.6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人均储蓄存款超过5万元以上。因此您说的5.6亿人存款基本为零。恐怕是有些不准确的。
总之,大多数人可能没有太多的储蓄存款,这也是毋庸讳言的事实,除了用于购房以外,也可能投向收益率较高的其他理财产品上,而非全部都是存入银行这么简单,比如说余额宝等货币基金近年来迅猛增长的规模就是明证。因此我们不好直接以存款多少来衡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