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
人们有钱了,理财骗子也越来越多,很多高智商的人也上当受骗了,比如清华教授被骗1800万元。
这样的事件越来越多,我们应当从哪些角度分析,我们遇到的是不是理财骗局呢?
第一,高利息。高利息是所有骗局的最主要特征。高利息充分利用了我们害怕资金贬值的急切心态,利用我们想发财心理,将我们的积蓄骗走。不少资金投资骗局的收益率能高达30%~40%。
实际上,按照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2018年6月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的,在打击非法集资的过程中,超过6%的收益率就应当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超过10%本金就有可能本金全部受到损失。
2018年,各种各样的P2P平台爆雷,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当时这些平台给出的理财收益率很多都达到了15%~20%。
第二,资金用途不明。说实话,只要是正规投资理财,都应该告知借用资金的去向。干什么才能挣这么多钱?有没有风险?这样最起码都应该知道个大概。
如果有人借我们的钱去炒股,大家会怎么想?在没有切实的担保的情况下,是不是有一种有去无回的感觉?
实际上,很多骗局只要仔细追问资金的用途都会露出马脚。
第三,不走规范资金渠道。只要是骗局,资金渠道很少会走正规的资金渠道。比如我们投资一项基金,这项基金的托管账户实际上是正规的银行,账户名称也是非常公开的。
很多骗局,走的都是私人借贷的途径。一个朋友的妻子被聘用当会计,去给老板代收投资款。结果打的收条,全是以他妻子名义打的。骗子跑路后,让他的妻子最终背上了几百万的债务。
所以,说我们投资资金渠道一定要走对公渠道。因为对公渠道的企业信息,我们只要一查便知,就能够极大的减少受骗的几率。
第四,受众是小范围群体。天上不会掉馅饼,掉的不是秤砣就是坑。骗局总是包装的像蜜糖一样,对你非常有吸引力。可是凭什么这样的好事情会掉到你头上?很多传销、骗局都是在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传播的,在小范围内传播,社会知晓度不大。
很多骗局投资理财产品,总是许诺高收益、100%安全、随时可以提现,总之非常有吸引力。可是如果真的这么有吸引力的投资理财产品,怎么会没人买?银行贷款才多少的利率,为什么要便宜你?
所以,仔细分析总能够发现这些骗局的马脚。
要想保证资金的安全,建议还是走银行的存款或投资理财渠道。我们每一点积蓄都是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可不要被骗局的糖衣炮弹迷晕了。
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
理财骗局千变万化,但离不开这两个基本特征,那就是低风险高收益的噱头,或者是拉人头找下线的套路。
第一,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的基本逻辑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就是低风险、低收益;高收益、高风险。
比如银行存款,这是最低风险的一种理财模式,但银行存款也是最低收益的理财模式。
而期货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方式,但期货也是具有最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是投资的本质特征。
所以,所有关于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基本可以认定是理财骗局,因为这违背了基本的投资逻辑。
楼继伟曾经说过,“保证收益率超过6%以上一定是骗子。”
楼继伟是谁,他是曾经担任国家财政部部长,社保基金理事长的经济学专家。
有一些说100%回本的理财项目,这就是完全无风险的理财模式,只能证明这是100%的骗局。因为理财产品是从投资者收入融资之后,再投资给另外的项目。理财公司怎么保证它投资的项目就能赚钱,所以这样的项目,100%就是骗局。
第二,拉人头找下线的理财项目。所有拉人头找下线的理财项目,都是骗局。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模式,也是现代传销的常规手段。有的是推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然后包装成包治百病,或者是能够治疗现代科学都解决不了的什么病,卖出高价。
还有的是连产品都没有,单纯的发展下线,发展的越多,赚到越多的。
本质上,就是一批投资者存入的资金支付给前一批投资者作为利润,一旦新的投资者不再增加时,整个资金链条就会土崩瓦解。
这种模式,是典型的理财骗局。
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
理财骗局非常多,眼花缭乱,让人防不胜防。我们本想靠理财改善生活,最终却发现被骗。如何才能识别骗局呢?
一定要有辨别能力!如果有以下特征,就要小心了:
一、高额收益不少P2P就是利用高收益让人入套,最终卷款逃跑。远的有E租宝,还有前年的钱宝,到最近的团贷网,P2P市场真的是雷太多,不要因为利息高就入局,这么多前车之鉴,为何你要认为自己就是幸运的那一个?
二、项目融资骗局很多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利用各种项目融资进行敛财,比如投资什么高科技项目,房地产项目,还有拍电影等等,记住,这类高风险投资,一般人很难辨别真伪,你想,如果他的项目真的好,肯定优先找风投公司了,干嘛还要找你?乐视体育我记得当年就进行了私募融资,很多个人都买了,最终也黄了。这么大的项目都黄了,那些不靠谱的小项目你觉得风险会如何呢?
三、美女引导的非法投资平台骗局食色性也,现在很多骗局的开头都是利用微信美女来进行接触,这里面水太深了,有些是做非法投顾的,有些是做非法现货交易的,有些是卖茶叶的,反正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记住,非正规平台的投资,一定要远离。之前还有个朋友问我能不能做某个平台的沪深300期货,我说你要做就去中金所做,为什么非要去小平台对赌呢?他说他身边已经有朋友赚钱了。看到了吗?这类非法平台依然还在继续猖獗。
四、拉人头理财骗局这其实是传销的变种,利用网络,进行发展下线,拉的人越多,你的收益越高。不少都打着金融互助之类的名号。之前几年也是很多,很火,最近了解的不多。
五、原始股,新三板骗局这类骗局也很多,股权投资,还是那句话,你没有风投的风险识别能力,就不要碰这类投资。很多公司,你如果没见过,仅凭资料就投资,那就太草率了。就算见过,也容易被骗。
老老实实买A股上市公司或投资指数基金就好了。
以上就是我简单给大家总结的骗局特征,投资诱惑实在太多,希望各位不要上当受骗。
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
理财骗局很容易识别,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被高收益蒙蔽了双眼,盲目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理财骗局最主要的特征,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非法性正规理财产品发行,是需要具备理财发行资质的机构,经过监管部门依法批准,在官网以及中国理财网官网备案的!
虽然理财产品如今无法保本保收益,但是由于监管合规性,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需要经过层层审核,监管备案,一旦发生风险,也仅仅是本金收益受损,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合约起码是有效,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出现”飞单“,发行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理财骗局,其理财产品都是不法分子虚构出来的。他们会通过编制出成套的虚拟理财方案来,诱导大众把钱投进虚拟的项目,最终造成投资者损失惨重。要知道,这种理财产品不受法律保护,参与者风险自担,一定要谨慎!
因此,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发行主体是否具备理财发行资质,如果是代销机构销售,也要注意发行主体是否合法合规。具体可以查询相关公司信息,官方网站或者中国理财网是否有备案信息。
公开性我们平常所常见的理财产品,虽然发行机构也会有相应宣传,但由于考虑的发行成本、利润等多方面因素,也多仅限在自己官方渠道以及代理销售合作机构进行推广宣传。
而通过媒体广告、垃圾短信、明星名人站台代言等各类高投入、狂轰乱炸的宣传途径的方式进行推广的,具备高息诱惑性的投资理财方式,多会具备非常大的风险性!你想,正常理财产品如果能给发行机构带来1%的收益,而这种广告投入成本能超过10%,你认为他们图的是啥?
记得以前曾经在电视上有个蚁力神的广告,聘请某知名大牌明星站台代言,但是最终给参与者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惨重。
所以在面对各类广告轰炸性质的宣传、明星代言的理财产品,其安全性堪忧,是理财骗局的可能性极大,注意防范!
利诱性但凡理财骗局,最吸引人的肯定是他们所宣传的高利回报了。
不法分子看中了大众贪小便宜的心态,他们会编制一夜造富,天上掉馅饼的故事,允诺给投资者动辄100%以上的高额回报率,还有利滚利,允诺定期以现金、实物、股权等方式给投资者付息返本方式的理财产品,多是不法分子所编织出来的理财骗局。
为了骗取更多人来购买这类”理财产品“,不法分子往往前期都能足额兑现高利,但是一旦达到比较大的规模,无法兑现收益时,也是不发分子跑路之时。
借用一句话:
社会性我们知道,正规的理财产品,在销售时会对购买者进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购买者的资产结构状况,并推荐适合其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而非法的理财产品,发行的对象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有没有钱,都会照单全收,只会宣传高收益,不会提示风险。购买者可能知识水平一般,对于理财项目的了解并不清晰,只是看中了高利。同时会诱导投资者拉拢亲朋好友对这些虚构的理财产品投资,最终造成所有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提醒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下来也是陷阱!面对高收益诱惑,还是应该谨慎投资,防止发生风险。我是财富公元,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
现在的理财骗局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前两年 P2P 理财平台集中暴雷之后,“庞氏骗局”的冰山一角显露无疑,大众对于理财安全性的担忧也呈现出指数级的上升趋势。
现在大部分在异地他乡劳碌、奔波的打工一族其月薪也不过才 4000 -5000,没错只有这么多,甚至很多人的收入还远不及这个标准。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也不过才 2000出头。现在赚钱不容易、也攒不下积蓄,要是血汗钱都遭遇了不测,那么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甄别理财骗局,最大限度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呢?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骗局又有什么共性可言呢?
1、高的令大众发指的收益率。像之前风靡一时的P2P理财多则一年30%-50%的收益率,更有甚者收益率达到了100%……要知道贷款的利率超过年化 36% 就算高利贷了,这样的投资回报比一般的高利贷都夸张,还能安全、靠谱吗?
2、含糊其辞的“高大上投资项目“。什么国家政策扶持、什么未来时代发展的风口行业、什么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这种听着高大上、上档次、有前途的项目不少都是理财骗局中常见的戏码。通过列举带有权威性的机构、政府来博取大家的信任,然后大肆招摇撞骗。
3、拉人头、搞下线,拉得越多返利越大。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直销模式,其真正的目的只是在于通过入伙群众的人脉基础形成摇钱树的效应,为他们的理财骗局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从而增加非法盈利。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要抵御住了高收益这一环节,很多投资的安全隐患也就能够解除了。动辄 20% 、40%甚至更多的收益率光是想想都知道是非常不靠谱的,却总是会有抱着侥幸心理的朋友想试一下。
总结理财骗局最大、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过高的理财收益。其实,我们只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贪婪,不被过高的利益冲昏头脑,大概率就不会掉进圈套!
遇到哪些特征,我们要小心它可能是理财骗局?
其实,理财骗局的手段,来来回回基本就下面这三招,招招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
如果看到一个理财产品有下面这些特点,可一定要擦亮眼睛了:
1 、包装背景高大上。
从门面到业务都高大上,让你以为不差钱。
动不动还要亮出政策扶持、政府资质来背书,利用你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的心理。
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
注册资本5000万?这有啥了不起,我都可以填1亿呢!
去工商部门官网上查一下实际缴纳资本,发现其实是0。也就是说,这是个空壳公司。
至于各种官方资质,你难道不知道这年头有个东西叫PS嘛,随便山寨一张证件,也能糊弄过去。
就比如,前段时间那个光合华旅的新能源骗局,诈骗方有一张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上面写着发证机关是深圳市金融办公室。
事实上人家官方机构名叫“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不带这样缩写的……
2、高息诱惑、稳赚不赔。
通过高昂且稳定的回报,吸引投资者入局。
还是那个光合华旅新能源的骗局,日息高达4%。
按这种赚钱速度,如果你有1万块钱,不出三年,你的财富就能超过马云了。
别做梦了。
而且,骗子还会抓住你想赚怕赔的心理编故事——有顶级担保公司兜底,还有名贵收藏品作为抵押。
担保公司是假的,或者是骗子自己开的。
抵押品也是不存在的,就算是真的,也抵押了一次又一次,根本不值你投资的钱。
3、先进来的投资者已赚翻。
单纯讲故事还不够的话,有人实打实拿到回报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这种骗局要玩转,通常会让前面的投资者尝到甜头。
然后通过返利等手法,让他们积极拉新人进来接盘,商家自己也会借此大力宣传。
实际上呢?
绝大部分时候,这些投资者拿到的钱,不是被引诱去投资了骗子的新项目,就是在平台账户里想办法限制你提现。
通常,上面三招套路到你之后,骗子们就磨刀割肉了——等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赶在被揭穿之前卷款跑路,这就是传说中养肥了再杀。
请记住,天下只有白送的陷阱,没有白送的馅饼。
为了不让你们掉坑,我再强调一遍,如何在投资中确保安全。
1)投资渠道要合法,从源头上预防诈骗。
认准正规的券商基金公司,或者有金融牌照的公司,即使遇到问题,也会依法善后,而不是让你面对人去楼空。
2)即便去向正规,也要认清你的投资有多大风险。
起码得知道,钱去哪了,钱生钱的真正原理是什么,对方用什么确保还钱,还不上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等。
如果上面两条你没办法搞清楚,请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个赚钱机会。
对于小白,附上一个更简单的参考办法——遇到收益高到无法拒绝(通常6%以上的收益就要留心了),还动不动宣称稳赚不赔的投资机会,直接躲开!
任何时候,请克制住自己的贪婪!
因为,你的人生,没有那么多从头再来的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