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了204万人,为什么农民工不喜欢出去打工了?

国家统计局一年一度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又发布了,《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有两个数据令人吃惊:一是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仅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二是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4万人,下降1.5%。那么,农民工究竟去哪儿了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农民工增量比上年减少297万人。

农民工总量中,在乡内就地就近就业的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增长0.9%;到乡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到乡外就业的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4万人,下降1.5%。

一些人把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4万人,看作是农民不愿意外出打工的一种现象,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农民工的概念

很多人对“农民工”这一概念存在着很深的误解。我们从定义出发看一下

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想象一下,我们老家乡亲们只要户籍还在村里,在乡镇周围开饭店的、卖种子的、批发水果的、贩卖蔬菜、开车跑运输的等等,即使他们还能够照料着田地,从事着农业生产,一样是被认为农民工的。

因此,农民工的范围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并不是一定非要外出务工的。

进城农民工:指居住在城镇地域内的农民工。

由定义可知,到城里居住并长期工作,户籍还在村里,才算是进城农民工。

很多情况下,住在村里或者其他乡镇,每天跑个十几里路进城务工的人员,不属于进城农民工。

如果进城农民工减少,只是说明农民工不愿意在城里买房子或者租房居住而已,并不是外出务工人员减少。

进城农民工13506万人,比上年减少204万人,这一数据怎么看?前提也说了,2018年农民工总量增加184万人,在乡内就地就近就业的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到乡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都是增加态势。

根据上述数据显示农民工外出打工数量增加的趋势,还是没有改变的。只不过是愿意回家居住或者在城镇以外租住而已。

这实际上也说明了以下几个现象:

第一,乡村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城镇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减弱。人们愿意回家居住,或者在乡村居住。

第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车辆,另外,不少乡村地区也开通了公交车。使得他们能够更方便的去较远的城镇务工。

第三,人们的家乡意识正在加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人们更愿意回家居住,方便地照看老人和孩子。而不愿意在城镇里面租住,或者花费更高的代价买房。

综上所述,农民工不愿意外出打工,这是一个误解,毕竟还是外出打工挣得收入高啊。

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了204万人,为什么农民工不喜欢出去打工了?

农民回答,谢邀

现在外出的农民工已减少二百多万人,这是必然趋势,以后还要少。为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想就知道,解革开放近30多年那时农民工掀起打工潮,农民涌向城市打工挣钱,那时打工的人才20多岁,打了几十年的工现在己近60岁了,再去打工人家老板不要年龄大了无用,他们在家孝敬父母,一边在家创业,这就形成农民减少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前辈农民工老了,他们的后代又不愿意做农民工,他们上厂或单位上班。,这样,农民工有减无增,就形

农民工减少的原因

现在土地确权到人,他们地要回乡种田,总不能一辈子在外打拚吧,人老了总要叶落归根吧

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了204万人,为什么农民工不喜欢出去打工了?

2018年,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204万,不是因为农民工不喜欢外出打工,而是另有原因。主要是一下几个因素。

第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中国人口是全球最多,人口多意味着需求的工作岗位也多,对工资的要求也低。在改革开放前40年,低工资、高素质、强纪律的人口,成就中国全球生产基地的重要因素,这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农民最大的增收就来源于外出打工,这样也是40年来,中国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到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高达28836万人。

但伴随老龄化逐渐到来,以及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进,中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降低,人口红利逐渐退出,农民工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这是一个大背景。

第二,年轻人上学更多。

在早期,年轻农民上大学渠道非常狭窄,这样外出打工成为为数不多的选择。农民工增长速度惊人,现在高校扩招已经实施多年,上大学成为年轻人优先选择。这样也抑制了农民工数量的增长速度。

因为大学毕业之后在外地工作,已经不是农民工。上大学了,户口就已经迁移,成为城市居民户口,本质上已经不是农民工。

第三,现在就业、创业渠道更丰富。

而伴随经济发展,就业渠道更加丰富多样,即使在农村,也有多种渠道可以致富,有部分农民工可以就近择业,外出的农民工数量下降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现在是全国大发展,不仅仅是局限于以前的沿海地区,也不仅仅是局限于省会城市,不同地区之间有不同的机会。

外出打工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如果就在家乡能够找到工作单位,即使工资略低,但从房租、生活费用、交通费用等综合考量,差别也不是太大,所以部分农民工不愿意外出打工,而选择就近工作,这也是一种趋势。

第四,技术进步对普通工种需求增长减缓。

伴随技术进步,一些常规可替代性的重复劳动,对农民工需求减少。比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昨天接受加拿大媒体采访,其手机生产线自动化非常高,需要工人很少。任正非说,将来可能一条生产线只需要五六个工人,比现在的需要的人更少。

还有,以前一个红砖厂,晒坯可能需要十几个工人。但现在变成新型的环保砖,基本上都是自动化生产,可能两个工人就能够搞定。

第五,一代农民工“退隐江湖”。

还有一点是,第一代,甚至第二代农民工,因为年纪大了,有一部分退休养老,还有一部分因为年纪大了,不愿意外出奔波,就在老家种地,或者做一点散工这样子。

总之,伴随我们国家经济从特区-经济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带-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城市-全面发展,就业机会更加丰富,农村振兴工程持续推进,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以后外出的农民工数量还将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了204万人,为什么农民工不喜欢出去打工了?

现在在外面打工的农民工,一般都是40~50岁之间左右的人,他们干的一般都是比较辛苦的体力活。尤其像现在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城市里面一些农民工从事各种疏通管道,装修工,通马桶等等这些脏活累活,都是我们这些农民工干的。所以说城市里面的人之所以可以过得这么安逸,这些功劳都离不开我们的农民工。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数量正在逐渐的减少,农民工宁愿待在家里随便做一点事情感觉都要比在外面去打工要好,而且还经常受到人家的异样眼光。那么为什么这些农民工都不愿意出去,而是愿意待在家里呢?首先,大部分农民工都是中老年人,有些甚至已经到了60岁依然在外面打工,干体力活。当然农民工绝大部分都是在四五十岁左右,而现在这些人也逐渐的在老去,体力也很难跟得上,所以,他们宁愿回老家种一亩三分地,也不愿意在外面去打工,挣那点辛苦钱。在外面打工农民工往往为了省钱都会注意些居住条件非常差的地方,有些甚至为了省钱直接搭帐篷在外面睡觉。

而且农民工赚的钱并不多,城市里面的消费水平又非常高,即使他们省吃俭用,一年下来存的钱也不多,干活又辛苦,居住的条件又差,活的又累,还不如回到老家,过着安逸的生活,就算在老家,随便做点零活,至少还可以安逸的生活,至少吃的好,住的宽敞。因此到了这个年纪他们也没有拼劲再去外面打工,宁愿呆在老家生活。

其次,由于这批年纪已经比较大的农民工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城市打拼,年轻的人又不愿意去做这么辛苦的活,因此农民工没有办法更新换代,导致了现在在城市里面的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少。一般农民工的后代很多孩子都没有接受过特别好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生活条件也不怎么样,所以这些人结婚基本上都靠父母。但是如今父母已经年纪大了,那么这批到了结婚年纪了,农民工子女不可能再去像父母那样辛苦的去外面打工,宁愿呆在家里。

像有些大的城市对于外地人有一些额外的现象,比如我国的上海和北京,当地的本土人对于普通的外地人后,尤其是农民工,都会抱有异样的眼光,感觉总是瞧不起我们农民工。因此农民工在这些地方往往会受到一些歧视的眼光,让他们觉得非常委屈,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再去这些比较排外的大城市打工。但是我觉得,在这些大城市当中,深圳是最好的,因为这个年轻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到这边来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排外的现象,甚至对一些农民工都比较尊重。因此农民工往往比较喜欢去深圳这种地方,至少不会受到异样的眼光。

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了204万人,为什么农民工不喜欢出去打工了?

农民工多属于密集劳动型集群中的体力劳动者,社会越发展,科技越进步,对于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会越来越小。而大家不喜欢外出打工,或还有以下原因:

农民工数量减少 主要是需求降低

一是城市建筑等数量减少,对农民工需求在降低。而大量科技,机械化取代人工对于劳动者的需求也在减少。

城市生活成本提高 农民工外出打工不划算

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特别是居住以及消费压力的增加,很多外出打工者权衡得失,认为可能不太划算。

年老者精力有限 年轻者观念改变

我们会发现,很多农民工都是年长者,而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年长者越来越干不动了,年轻者却不愿意接班,因为思想,观念开始转变。打工不如自己做事,在农村搞个农家乐,在城中村家门口搞个小推车小吃,不比外出打工差。

乡村振兴下农村机会逐步增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振兴的政策推进,这几年乡村发展很快,很多家门口的生意需求激增,就业需求也有较大缺口,农村人很多都在自家做生意或者就近上班,外出打工者越来越少。

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了204万人,为什么农民工不喜欢出去打工了?

现在的农民工已经到第三代了,外出务工模式将逐步消失,农民工一词很可能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第一代农民工是50年左右的人,现在六七十岁,已经干不动了,基本都已经告老还乡;第二代农民工是70年左右的人,现在四五十岁,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愿出远门了;第三代农民工是90年左右的人,他们已不满足于父辈们的打工方式,有的开始创业,有的在当地从事服务行业,甚至有的已经不再务农,成为真正的城市工人。

所以,农民工是一个时代特色,也是社会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插曲,农民从以务农为主变成工农结合,再到放弃农业,转换成职业工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就结束了。我身边就有很多农民工,小区的保安基本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农民工,建筑工地上大部分都是第二代农民工,快递小哥很多是第三代农民工,除了第二代,其他很少外出了。

现在户籍制度改革后,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差别已经不大,很多农业户口的学生考上大学后不迁户口,照样可保留土地,交养老保险,在城市购房,不影响子女上学、就业,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很多城市工人仍然持有农村户口,甚至原来的一些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工人,现在想办法把户口回迁农村。

除此之外,外出务工也有很多弊端,1、交通成本太高;2、舍家别亲缺乏温暖;3、子女教育不方便;4、漂泊迁徙不安定。所以,外出务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204万了。

首先,我国工业化转型过程基本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很少,农民朋友没有必要再像以前一样通过长距离迁徙外出务工。比如,大量的棉纺厂、服装厂、制鞋厂关闭,机械制造逐渐机器人化等等。

其次,工业化转型完成后,第三产业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就近就业,比如很多年轻的人在当地送快递、送外卖,年龄大的到小区干保安、干物业,大量人员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今后,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外出务工人员会进一步减少,农民朋友就近加入当地城市,转变为城市居民,农民工一词将在不远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