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可以“提前退休”了,为什么国家还要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呢?

“提前退休”来了!公务员迎来大变革,事业单位和国企也有变化。

提前退休,实际上并不是这一次公务员法修订提出来的方案。

《公务员法》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公务员管理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第一,工龄满30年以上。第二,工龄满20年以上,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这只适合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参公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

我们大家一般认为,公务员的多数岗位工作,确实是不累。一张报纸,一杯茶,一口气坐到下班。

但是还是有一些特别艰苦岗位,比如艰苦偏远地区、一些保密的部门等等。长久干下去,确实对人身体不利。

不过,这个条件是双重性的,第一要符合条件,第二要管理机关批准。公务员管理机关批准,实际上是很难的。除非是像失去劳动能力,这样的法定退休条件是自己可以申请的。

国家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主要还是在于养老基金的压力问题。目前,我们国家虽然有养老保险基金结余4.1万亿以上,但是老龄化社会压力却逼得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

目前,我们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有1.14亿。而参保缴费的职工仅仅不足3亿人。2016年底的养老保险供养比就达到了2.89比1,还在呈不断降低的趋势。2.89个年轻人供养一个退休老人,东北等一些紧张的地方已经不足2:1。

养老保险基金既要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要想持续下去,不外乎开源和节流这两种方式。

延迟退休在开源和节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在职人员可以继续缴纳保险,能够提升养老保险的收入。另一方面,人的寿命大数据基本不变,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数量,随着延迟退休会变少。

但是延迟退休过于简单、直接、粗暴,并不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因为人的工作岗位,各种条件都不一样,所以需求也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能够尽早退休的。

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到了四五十岁,劳动能力就明显降低,工作越来越难找,收入也开始下降,如果让他们延迟退休,真的很不公平。因此,国家延迟退休政策一直迟迟难以出台。

希望未来国家的延迟退休政策,能够充分考虑到体力劳动者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意愿,让有意愿提前退休的人能够早日退休,让想延迟退休工作的人继续交费,让养老金更好的发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功能。

既然可以“提前退休”了,为什么国家还要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呢?

做公务员好阿,可能继续工作,也可以提前退休,普通老百姓只能干到65岁了,想提前退也不行,但问题在于私营企业会给你干到65岁吗?而且私营企业的能生存这么时间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