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职工是哪一年开始交养老保险的?农民交农业税,为什么不算交养老保险呢?

我们国家的社保制度是一个逐渐建立并完善的过程。

城镇职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1986年10月,国家发布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在这个规定里面,明确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的常年性工作岗位工人,包括临时工,季节工,都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只是第一步,还要按照职工本人的工资的15%左右给交纳养老基金,职工本人交纳3%左右。

这可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理顺养老保险关系,开始交纳养老保险基金的开端。实际上在1951年,我们国家有一个劳动保险条例,当时就开始建立劳动保险基金,其中就包含了养老待遇,后来因故停办了。

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所有人员开始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

不过国家规定,对于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国有企业固定工,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被视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承担。

另外还有三大类人员,一类是知青上山下乡的时间,一类是需要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服兵役时间,另一类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农民是在制度设计中的一类特殊群体。最早的农民实行集体生产、集体养老,我们现在的五保户,就是最早集体养老的延伸。其实跟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用人单位一样,养老责任是由企业承担。企业一样要承担国家的生产指令、给国家缴纳税费。

可是我们国家在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平较低,无法按照企业标准筹措养老基金,暂时保持农民养老方式不变。

后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还实施种粮补贴。到2009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逐步建立起来,2014年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形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考虑到我国农村的实际,缴费档次从每年一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所有交费档次都有国家补贴作为激励,一般每年都至少补贴30元。即使是这样,仍然有上亿人没有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所有个人交纳的费用都存入个人账户,万一去世可继承,不会亏本。

养老待遇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之外,还有国家补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

不过基础养老金目前只有一百多元,待遇比较低。相对于每年交纳七八千元的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更加符合农村实际。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演变是非常复杂,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完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